全方位统筹推进 宽口径融合发展——关于构建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与法治| 2019.8
上
栏目编辑:胡莉敏 投稿邮箱:hlm@
牛增强
孙永钢
全方位统筹推进
宽口径融合发展
——关于构建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叠加,社会治安压力增大,探索全方位统筹、宽口径融合、多部门联动、深层次改革、厚基础培育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成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成为破解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难题的一剂良方。
今年3月份以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新时代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化解基层矛盾,深入推进“法治抚宁”建设有了新的认识。
抚宁区公共法律服务的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抚宁区司法行政等部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实体、热线、网络等三大法律服务平台,积极构建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法律培训等五大法律服务体系,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实体平台。
区司法局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打造“管理一站式、服务一家人、办事一条龙”的区、乡、村三级法律服务平台。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对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重新选址,以满足公共法律服务长足发展的需要。
目前,
已选定新址,进行室内简单装修。
建设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健全服务制度,制作办事流程图和岗位监督牌,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服务站备有服务指南、申请表格、文书样本、宣传资料等,方便群众查阅。
建成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372个,悬挂公示牌,方便群众联系咨询。
明确村级人民调解员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服务职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
建设热线平台。
抚宁区司法局印发《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通知》,从2018年5月份起,每天安排一名执业律师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值班,负责接听“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行服务需求统一受理,提供法律咨询,使“12348”法律服务热线成为普及法律知识、方便群众办事、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了解社情民意的综合平台。
同时,引导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
2018年以来,接待法律服务热线咨询484个。
建设网络平台。
推行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辖区4家、市级3家律师所分别与372个村委会全部签定法律服务协议。
在全区范围实行线上法律服务全覆盖,开设1个区级法律顾问微信群和
11个乡镇、管区法律援助律师微信群,由包片律师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询等线上服务。
建设法治宣传服务体系。
2018年以来,印发宪法、监察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政法工作条例读本及法律援助申请指南、法律援助资料汇编、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办案指南等宣传资料2.5万余份。
公证处印制公证、继承公证指南、办证指南等宣传资料1.5万份。
建设法律援助服务体系。
组织律师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维权指导、简单法律文书代写等法律服务。
先后出台司法鉴定和公证法律援助办法,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除法定假日外,每周二安排一名执业律师到法院值班,周三到看守所值班。
2018年以来,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7件。
建设人民调解服务体系。
一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和平台,完善全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对接,规范有序推进“警调对接”“诉调对接”。
二是加强道路交通、消费及婚姻家庭等行业
23调研之窗人大聚焦
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其专业性强、业务权威、成本较低的优势,及时解决本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
三是及时高效运用人民调解做好矛盾纠纷化解。
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对于邻里、婚姻家庭、损害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坚持及时就地化解。
四是组织推动律师参与信访案件和矛盾纠纷化解。
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高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工作效能。
建设公证服务体系。
强化监督、规范程序、优化服务,提升公证的办证质量。
积极应对新形势,出台应对措施,巩固继承、赠与公证等传统证源。
与户籍、婚姻登记、民政等业务链接部门沟通,解决传统公证举证难问题,重新开拓房产类继承、赠与公证业务。
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公众法律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服务政府中心工作,参与强制拆除违建统一行动。
2018年以来,办理公证事项2486件,接待来访咨询1.3万余人次。
建设培训服务体系。
建立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已完成司法行政业务培训8期,法律法规专题培训5期。
组织基层司法所人员到局机关轮岗培训。
聘请8名律师分别对11个乡镇(管区、街道)1200余名新任村级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还有哪些短板
短板一,公共法律服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布局不够平衡,服务与需求对接不够精准。
公共
法律服务的整体设计还不够完善,相关
部门公共法律服务职责还不够清晰,部
门之间协作配合还需加强。
“谁执法、
谁普法”的责任制还未充分落实,村级
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还有差距。
短板二,公共法律服务队伍有待进
一步加强。
全区法律服务队伍总量严重
不足,万人拥有律师比例较发达地区还
有较大差距。
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
务站基本依托司法所建立,受编制影响,
人员不足一直是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良性发展的瓶颈问题。
专职人民调解员
匮乏,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有待不
断健全。
短板三,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有待进
一步培育。
在打造“拳头”服务品牌方面,
法律服务产品的开发和供给需求还有差
距,品牌特色不够明显,突出表现在对
律师服务、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公共
法律服务领域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总
结提炼和宣传推广不够,没能形成品牌
效应,在集中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共
法律服务品牌上还需继续努力。
公共法
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高,部分群众对
公共法律服务不够了解,一方面不知道
公共法律服务的作用,另方面遇到法律
问题后不知如何寻求法律帮助,甚至一
部分群众还是求助于信访、公安等部门,
使得公共法律服务的作用大打折扣。
短板四,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有待进
一步夯实。
个别领导干部公共法律服务
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对现有各类公共
法律服务平台和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的意
识。
相关部门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保障力
度,相比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等稍显不足,
特别是在政策保障、经费保障方面比较
突出,财政整体保障水平较低。
受财政
压力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机
制不健全、制度性措施不完善,客观上
导致没有形成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提高
法律服务水平。
以“五讲”统筹推进公共法
律服务
通过讲政治,重落实,全方位统筹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
要充分理解公共法
律服务对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从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视角来认识公共法律服务对社会治
理的重要意义,统筹协调、谋篇布局、
精准施策。
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的整体设计,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
推进、运行机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落地生根,普惠群众。
要加大政府投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法
律服务的范围,调整完善人民调解、法
律援助等个案补贴标准,建立完善公共
法律服务阵地建设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通过讲协同,重参与,宽口径融合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
要更新和拓展传统
公共法律服务理念,由单纯对弱势群体
的援助拓展到全社会法治推进过程中,
树立全员参与、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
的大公共法律服务概念,政府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司法行政机关统筹
全社会力量,依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建立预防式、调理式的现代公共法律服
务体系,加大普法、人民调解工作力度,
在全社会传播法治理念,公开法律规范,
培育崇法精神,推进社会治理步入法治
化的良性轨道。
通过讲效率,重分工,多部门联动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
要拓展服务领域,
2019.8上|公民与法治
公民与法治| 2019.8上
24调研之窗
人大聚焦在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安置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大力拓展就业、教育医疗、社会和住房保障、文化等领域的专门法律服务,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要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局面。
要突出服务中心,发挥法律服务在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切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畅通律师团队参与重大经济社会活动通道,强化合法性审查意见的前置程序。
通过讲公平,重实效,深层次改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
要强化实体平台,打造涵盖各项法律服务事项和综合枢纽功能的区级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推进规范化建设。
完善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建
设,精准指引或安排专门人员坐班值守,实现法律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完善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形成“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全覆盖。
要创新服务产品,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目录,法律服务超市、公共法律服务菜单等,全力为干部群众提供“点餐式”服务,推动定向精准服务,让群众随时都能获得平等、精准、便捷的服务。
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更好地提供司法服务。
通过讲宣传,重发动,厚基础培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社会治理机制,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收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
要在政法机关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同时,通过培养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等方
式,让更多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培养人才队伍和市场,激发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活力。
要推进新时代高科技信息成果与公共法律服务载体深度融合,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要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队伍水平,不断提升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真正建构汇聚民智民力、赢得民心民意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进法治抚宁建设,为建设“沿海强区、幸福骊城”提供法治保障。
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
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