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特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rimary Sj?gren syndrome , pSS) 合并肺间质
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 ILD)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
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确诊为pSS的患者63例,记录其中合
并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
C3、C4、免疫印迹法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及亚类、肺功能
测定、肺部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正位X片、肺高分辨CT扫描(HRCT)、甲状腺
功能及甲状腺抗体。
结果13例患者均存在口眼干燥症状,7例患者有分别因发热、干咳和/或咳黄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就诊,其中3例就诊于呼吸科后转回我科诊治,6例患者胸正位X片发现有肺间质病变,7例正位胸片未发现异常,进
一步查高分辨肺CT扫描发现肺间质病变,分别表现为双肺下近胸膜部位的毛玻
璃样改变、网格样改变、蜂窝样改变及混合性改变。
结论 pSS合并ILD与疾病的
活动度相关,早期行高分辨肺CT扫描对pSS合并IL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提
高对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确诊为pSS的患者
63例,伴有肺部损害诊断为pSS-ILD的患者13例。
男2例,女11例,年龄最大
72岁,最小34岁,平均48岁。
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
1.2 13例患者均符合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标准,除外:(1) 曾
患肺结核或结核感染者;(2)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等呼吸系统疾病者;(3)有结节病、肺部肿瘤者;(4)有慢性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5)长期吸烟者。
ILD的诊断参照2002年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学会提出的特发
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1.3 13例均为住院患者,记录其中合并IL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免疫印迹法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及亚类、肺功能采用意大利科时迈肺功能仪测定、
肺部影像学检查(胸部正位X片、肺高分辨CT扫描)。
3、结果
2.1 临床特征
13例均有口眼干燥症状、10例牙齿早年开始脱落安装义齿、1例有腮腺肿大史,发热5例,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7例,呼吸困难2例,肺底部Velocro
啰音7例。
呼吸衰竭3例。
5例并发甲状腺疾病,2例并发肾小管酸中毒,2例并发血液系统损害,1例并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2 实验室检查
抗核抗体阳性13例,抗SSA阳性13例合并抗Ro-52阳性9例,抗SSB阳性
6例,免疫球蛋白IgG20.33±5.63g/l、IgA4.52±1.14g/l、IgM1.65±0.83g/l,血沉
(82±13)mm/h,CRP(9.0±2.0)mg/dl,RF(78±19)U/ml,1例低补体C40.14g/l
2.3 肺功能检查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7例(53.8%)、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7.69%)、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15.38%)、小气道阻塞5例(38.46%)、弥散功能障
碍13例。
2.4 影像学检查
高分辨肺CT检查结果
胸部正位X线片发现肺间质改变6例。
高分辨肺CT(HRCT)检查13例患者
中10例有异常表现,结果如下:毛玻璃样变3例(23.07%)、小叶间增厚、不
规则条索影6例(46.15%)、网格状阴影2例(15.38%)、蜂窝状阴影2例
(15.38%)、混合性改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4例(30.77%)。
2.5治疗与转归
13例Pss-ILD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羟基氯喹治疗,10例有毛玻璃改变或
不规则条索影者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例加用来氟米特治疗,7例患者临床表现
及肺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1例因病情过重死亡。
其中7例临
床好转的患者均为HRCT为单纯毛玻璃样改变或有不规则条索影者。
3、讨论
干燥综合征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
免疫病。
干燥综合征包括口干燥症、眼干燥症和唾液腺肿大,腺外表现包括神经
病变、肺部损害、间质性肾炎、皮肤血管炎和淋巴组织增生[1]。
ILD是干燥综合
征最易导致的并发症。
pSS的肺部病变主要原因是呼吸道粘膜外分泌腺体淋巴细
胞浸润和血管炎。
肺部病变是pS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有些病例虽然影像学检
查已有改变,但临床无特殊症状,极易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本研究资料中63例pSS患者中有间质性肺疾病13例占20.6%与颜淑敏[2]报
道500例pSS患者116例存在间质性肺疾病(23.3%)基本符合。
13例pSS-ILD患者通过胸部正位X线片发现肺间质病变6例,而HRCT发现肺间质病变13例。
有
文献报道X线对ILD的敏感性大约为20%-45% 。
而HRCT则为85%-88%,在1997
年报道肺受累为10%,而高分辨肺CT(HRCT)应用后高达42.3%[2]。
近年来临床
上越来越多地认识到pSS-ILD的危害性,且诊断率明显提高。
证明了HRCT在pSS-ILD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有文献报道,抗SSA抗体的阳性与高球蛋白血症相关,同时伴有RF滴度的升高、冷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这些因素均与肺间质病变有明确的相关性[3]。
本研究中13例pSS-ILD患者抗核抗体、抗SSA均阳性,血沉增快,CRP增高,免
疫球蛋白IgG、IgA、IgM不同程度增高,与文献报道一致。
所以针对抗SSA阳性
的患者需要尽早行HRCT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肺间质病变,尽早干预治疗。
ILD病变的分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结果、X线胸片和HRCT扫描
结果,可将患者分为3期,(1)临床无症状期:无临床症状、肺功能正常、X线胸片大多正常、HRCT扫描结果为小叶增厚;(2)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胸痛、肺功能正常或异常、X线胸片为肺泡渗出影、HRCT扫描为毛玻
璃样改变;(3)慢性期:临床表现为气促、干咳、呼吸困难、肺功能为限制性
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X线胸片为肺纹理增多、网状阴影或蜂窝肺。
目前,国内外仍将激素治疗作为常规治疗方法,但研究表明,除早期肺泡炎阶段应
用激素治疗有效外,其他阶段应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
莫有汉[4]通过检测CTX治
疗前后pSS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并与激素治疗组进行对比发现各炎性指标
在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免疫抑制剂对于pSS-ILD治疗的重要价值。
考虑到
肺间质病变与pSS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资料中13例pSS-ILD患者均应
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有7例(53.8%)临床表现及肺功能有
不同程度改善,而7例患者的HRCT表现仅为单纯毛玻璃样改变或不规则条索影。
HRCT表现为网格状阴影或蜂窝肺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均不明显甚至加重,可
能与治疗观察时间短或患者病情过重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pSS容易引起ILD,且是pS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ILD
早期临床上多无症状,但影像学尤其是HRCT已有改变。
尽早行HRCT检查对于pSS-ILD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针对抗SSA阳性合并血沉增快、CRP增高、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的pSS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以免遗漏pSS-ILD的诊断。
参考文献
[1](美)菲尔斯坦(Firestein,G.S.).凯利风湿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10:1217.
[2]严淑敏,张文,李梦涛,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73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杂志, 2010, 14(4):224.
[3]朱宁,吴华香.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患者47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分析[J].浙江医学2010.32(7):990.
[4]莫汉有,王丽芳,许佳,等.环磷酰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病变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 , 34(7):49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