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分层,层层有“风景”-反思古诗词的立体化教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效拓展,古诗词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效拓展,古诗词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f5acbe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d.png)
472020.09(中)[摘 要] 古诗词言简义丰,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古诗词的浸润,理解诗意,体味意境,丰厚积累,作为教师有必要进行有效拓展。
我认为拓展要适时、适度、适量,即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数量,都必须要适宜,这样才能让有效拓展与古诗学习相融无痕,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关键词] 古诗词 有效拓展 古诗词的言语凝练含蓄,意蕴深远优美,构成了小学语文课程里最为主要的部分。
正因为它言语简练但内涵深刻,如果就文讲文,沿用传统守旧的模式,停留在读写层面,只有解词背诵,那意境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词大餐就变成一堆索然无味的剩饭剩菜。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古诗词的浸润,能走近作者,理解诗意、体味意境、丰厚积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拓宽语文课程资源。
课堂上要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拓展,让有效拓展与古诗学习相融无痕,比翼双飞,让学生在古诗文的自然熏陶下逐步提升素养。
一、拓展的时机要适宜。
(一)拓展在导入时,引人入胜古诗文的导入环节,忌平淡无趣,毕竟古诗词与学生有距离感,学生阅历又有限,因此导入要自然拓展,或展示图片,或介绍诗人,或讲述故事,或朗诵美文,引人入胜,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例如:在执教李白的《赠汪伦》一课时,课始我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心中的李白和汪伦,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知道他是唐朝鼎鼎有名的大诗人,而对汪伦的了解却不多。
这时教师将问题抛出来:他们素昧平生,地位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效拓展,古诗词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福建省福清市高山侨园小学 何小兵殊,两人是如何成为挚友的呢?学生兴趣盎然,做出诸多猜测。
这时拓展袁枚的《随园诗话》恰到好处,学生明白汪伦为了邀请到李白,信里开了善意的玩笑,运用“双关”修辞。
诗句用简单的白话说:“喜欢出去玩吗?这个地方有十里桃花。
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家。
”李白欣然来后,汪伦如实相告:“桃花只是十里外潭水的名字罢了,并不是满山遍布的桃花。
也没有那么多的酒店,而是开酒店的人姓万。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分层教学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分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2c074d65ce05087732134a.png)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分层教学我国是一个诗教发达的国度,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诗教,他认为“不学诗,无以言”。
然而初中语文古诗词僵化的教学模式把美好的东西弄得支离破碎,扼杀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长期在“接受——背默”的模式下被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古诗词教学,近几年的中考中都出现了古诗词鉴赏的题型,这是学生最害怕学习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古诗词教学,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古诗词创新教学的途径——分层教学,它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能使学生摆脱被动低迷的学习状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古诗词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教学符合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和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能够达到的层面,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进而能自主地深入地学习古诗词,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95%以上的学生都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古诗词鉴赏的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古诗词分层教学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给学生以一种人文的关怀和向上的指引,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二、古诗词分层教学的三个层面1.识记理解阶段针对识记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诵;引导他们将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的50首古诗词整理、摘抄在积累本上,每天背诵一首,同时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翻译,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强化记忆,也能加深他们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立体化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立体化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210f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9.png)
立体化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由于古诗词具有形式复杂、内容抽象等特点,教学往往容易陷入死板、枯燥的情况。
本文将从立体化和多元化两个方面,对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提升教学效果。
立体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等,使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授《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李白这位著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讲述他的流浪生涯和豪情壮志,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古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音韵美等元素,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如画画、风景写作、声乐表演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唱古诗词或创作歌曲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通过教绘古诗词的意象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和特点,引导他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诗词专题书籍、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教具等,让学生能够广泛接触和了解古诗词的世界。
要注意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诗词作为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和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等,探索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改编和创作,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古诗词素养和文化修养。
有层次的风景
![有层次的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58f8bc668e9951e79b89279e.png)
有层次的风景(国画)反思本课时五年级第二学期美术课本,第一单元江南水乡的第一课《有层次的风景》的第三课时,我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拿来,进行了拓展,因为第二单元就是《走进名作》,介绍的是西洋画的水粉画的技法,我想在上之前能够复习上个学期学到的国画技法,又可以和接下来的水粉技法进行比较。
本课的重点是利用国画中的浓淡不同的线条来表现远近的层次感,难点是重叠的画法。
由于同学们已经进行了2课的学习,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已经比较了解,这时候画可以降低绘画的难度,又可以增加学生的绘画信心,在上一次的作业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绘画技法,打破高年级同学缺乏绘画信心的心理。
对于本课的亮点我觉得有三个亮点:一:电子书包帮助老师离开讲台,深入学生中去传统的国画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先看老师的示范,然后再进行自己的练习,老师的示范如果时间太短,学生练习的困难会比较大;老师的示范时间太长,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足,一节课堂没有效率。
所以我这次利用实物投影的摄像功能,先将自己的示范分成六个部分分别录了下来,用电子书包的文件分发的功能传到每个同学的电子书包上。
他们是1、淡墨怎么调;2、同时画出浓墨淡墨;3、由浓到淡的线条;4、浓墨的房子;5、淡墨的房子;6、树干和树叶。
二:电子书包帮助学生有层次的学习,不同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传统的国画课堂上,学生不管自己的程度怎么样,都要和大家一样从头开始学习,而这次,利用电子书包,一些有基础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训练的阶段,进入绘画创作,一些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电子书包中寻找帮助,这些同学等于有了一个私人定制的老师在身边指导。
老师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更多的孩子。
如果没有电子书包,老师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巡视,也许这样一张作业就会被忽视掉,一次很好的教育的机会就会丧失,一张很棒的作品可能就会到垃圾桶里去了。
三:电子书包帮助学生畅所欲言,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美术课的评价通常是放在一节课的最后,可是通常时间上不够,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评价的作业也得不到体验,于是我设计了一个qq群,把作业放在群的相册中,孩子们可以在课后在网上进行评价,我会把一些得到评价最多的学生作品截图下来,放在每节课的一开始的时候进行展示盒评价,这时候是孩子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听得也最认真,在网上评价由于时间比较充裕,同学们的语言也组织的很好,所以这节课上我重点点评了6张作品,都是同学们选出来了各有特色的作品。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6f1f33a1c7aa00b42acb08.png)
古诗教学反思古诗教学反思1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
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
“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
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
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篇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
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
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
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再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或在讨论之初暗示思维的途径,或在讨论之中点拨思维的深度,或在讨论之后即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构建“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古诗《望洞庭》教学课例及反思
![构建“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古诗《望洞庭》教学课例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af510bde80d4d8d05a4f0c.png)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 教学行为 上充分依靠学生 。 盲 目性 ,使课堂始终洋溢着一种思维 的积极状 , 喜欢 的学 习方式展示对诗 的体会 与感悟 , 在吹 、
的有 效 性 。
对于难理解的词“ 白银盘 ”青螺 ” 可以利用直 : 美、 “ 则 言 意境美 、 情感美 , 到美的熏陶 , 受 提高审美
观 的 洞 庭 湖 画 面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 而 突 破 难 点 。 情趣 , 从 丰富热爱祖国山河 的情 感 , 激发阅读古诗
第 一 段 : 探 究 自主
通过 自主、 作 、 合 探究 、 开放 、 民主的学习方式 , 态, 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通过思索 、 提问、 : 、 唱、 画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诗意, 梳 拉 弹、 演、 感 培 养 学 生 自学 、 学 的 能 力 , 而增 强 课 堂 教 学 理 、 会 从 筛选 、 , 高了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 , 总结 提 而 悟诗境 , 升华诤 睛,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 的语
构 建 段 六步" 堂教 学模 式, 强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性 “ 三 课 增
一
古诗《 望洞庭》 学课例及反思 教
河南省鹤壁市 山城区实验小学 任宗英 t 反 思: 以学生为主体 , 师生 、 生生互动 , 让学
刘禹锡 的《 望洞庭 》 这首古 诗选 自 S版小学 学 生 合 作 探 究 。 生 可 以 同 桌 、 组 之 间相 互 启 :由结合 学 习汇报 ) 学 小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 教学这首诗我采用 了“ 三段六 发 、 相互探 讨。 步” 教学模式 , 模式 以“ ” 本 , “ ” 此 学 为 因 学 定教 ,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927f36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4.png)
《古诗》教学反思关于《古诗》教学反思(精选16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教学反思 1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掌握、记忆的诗词为70余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记硬背,岂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儿。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
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
为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思索: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
既然词曲作家能为古诗词谱曲,为什么不能将它填于学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让他们相互传唱,在传唱中记忆,在传唱中领悟,在传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呢?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为学生用熟悉的曲谱填词打下基础。
其次,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方向。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既让学生欣赏了诗词的韵律美,也将学科性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了!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这次的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达,放飞智慧的风筝,在歌唱中感受快乐,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作为教师,我们在挖掘古代诗词教育资源的同时,是否更应该考虑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所承载的五千年文明史的感悟呢?《古诗》教学反思 2在进行古诗三首备课的时候,我刚刚好听完刘芬老师和张学英老师的课,加上孩子们已经学过很多的古诗,手里也有不少参考资料,对于古诗的意思也能完全自己学习理解,所以我想,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通过预习自己先学习,然后让孩子们小组上台来自己做小老师。
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c58d89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8.png)
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1. 引言1.1 概述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思想和社会背景。
然而,对于现代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很多时候他们难以真正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探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首先介绍分层次教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其次探讨具体应用在理解古诗词意境中的效果,并提供实际示例加以说明。
1.3 目的本文旨在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对于分层次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意境方面的重要性和潜力的关注。
通过本篇文章的阐述,希望能够促进教育界对于该方法在实践中更广泛应用,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2. 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2.1 古诗词的意境特点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境。
古诗词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和形象抒发情感,表达作者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
古诗词的意境具有以下特点:- 抒情性:古诗词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标,通过形容美景、描绘心理等方式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共情。
- 印证性:古诗词经常通过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来印证人生哲理或道德观念,并使读者在审美中获得启迪。
- 比喻性:古诗词中广泛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来增强意境效果。
- 含蓄性:古代文人在创作时通常追求含蓄深邃的艺术效果,通过留白和意境的构建来引发读者的想象。
- 文化色彩:古诗词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每首诗都承载着历史、文学、哲学等多重意义。
2.2 分层次教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针对不同学生能力和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的方法。
它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中,分层次教学具有重要性:- 个性化:因为每个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不同,采用分层次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巧妙整合教材创新诗词教学——《诗四首》教学反思
![巧妙整合教材创新诗词教学——《诗四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d9a8661eb91a37f1115ca0.png)
深入体悟,可使我们的学生欣赏 到 古诗 词形 式和 内在 的美 ,在精 神和人格上受到 熏陶和感化 , 在 形式和表 达上 获得 收益 ,从 而使
我 们 民族 的精 髓得 到传 承 。这 才
是我 们进 行 古诗词教 学 的要 义所
在 ,也该是 当教 师 的义 不容辞 的
点的诗词 , 来领悟诗人 或词人丰 富 的情感 和人格者 单位 : 州市 实验 中学 ) 涿
死两茫茫》学了李白的诗 , ; 不妨把 李 白各个 时期 的作 品都 选一 两首 。 分析体悟永远贯穿于李白骨髓深 处的高度 自 信和傲 骨; 了杜 甫的 学 诗 , 也将杜 甫各 个时期的诗歌 不妨
选 出一 些 , 体悟杜 甫坚 贞不渝的爱 国爱 民之 心 。
或词人 , 可以通 过比较他不 同特 也
二 、 使至 塞上 》 《 把《 和 渡荆 门 送别 》 组合 到一 起作 比较 赏析 我先 用四个 “ 同” 不 引发 了讨 论 :这 两首 诗 同是 以写 景 为主 , “
古诗 赏析 课 。 总之 ,这 节课在 创造 性地 整 合 教材 、运 用 多种 方式 创新诗 词 教 学方 面做 了一 点 有 益 的 尝试 。 当然 , 不足之 处也 有很 多。 比如 对 诗歌语 言的 赏析 深度 不 够 ,对 同 作 者 相 关 作 品 的拓 展 也 有 欠 缺 ,为 了进 一步 完善 古典诗 歌 的 教 学,这些将 成 为今 后 重 点 突破
楼》 的内容改编成剧本形式, 剧本
内容必须 包括 时间 , 地点 , 背景 , 人 物 的外貌 、 、 心独 白等 。 神情 内 我的 话 音刚 落 ,各 学 习小组 就忙 了起
注重培养学生 自 主学习的能力, 整
堂课都在 引导学生 自读 自悟 , 自导 自演, 力让学生 于浓厚 的 自 努 主学 习氛 围中学到知识 , 并让他们 感受 到语文 学习的盎然趣 味。 3从 课 堂 容 量 上 说 , 节课 . 一 完 成 了四 首 古诗 的 比较 赏析 , 而 且 背诵默 写也 落到 了实处。从教 学 形式 上 看 , 故 事 、 剧 本 、 编 改 赏 名 句、 对联 语 等不拘 一格 , 富 多 丰
立体化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立体化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d843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6.png)
立体化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如何将古诗词的魅力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真正领略古诗词的美好,成为古诗词教学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文将分析立体化多元化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希望为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投入古诗词的诗情画意、音韵和格律等因素都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投入。
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达成这个目标,如课前播放古诗词配乐或古诗词相关的视听材料,通过让学生聆听、欣赏古诗词的音韵,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形象化、情景化的叙述方式,开展情感交流和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听、看、说、写、表演古诗词,让学生通过实践方式体会诗词的魅力和情感价值。
二、创新多元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古诗词,需要教育者创新多元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有趣和挑战性的心理特点,来制定具有多样性的教学方案。
举例来说,通过古诗词的作者、情景背景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将《登高》与少年的心灵成长联系起来,把对山峰的诗意抽象融入对人生的探究;又或者把古人写的无情世道,人情冷暖,娓娓道来,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渊源。
此外,教育者也需要注意课堂教学环境的创新,例如选择具有艺术气息的教学环境、音乐配合、茶艺、旗袍等课内特色,使课堂有更多温馨、人文、充满生命的味道,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情感的满足。
三、尊重学生主体性,强化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主体性,强化个性化教学,是古诗词教学策略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不同学生的个性、认知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教育者需要灵活地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教育者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效果。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有层次的风景》教学设计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有层次的风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c925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d.png)
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有层次的风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层次的风景》是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风景,运用色彩、线条等表现手法,创造出有层次感、空间感的美术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自然风景的欣赏、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练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线条等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表现自然风景时,往往缺乏观察和描绘的能力,难以创造出有层次感、空间感的作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运用绘画技巧来表现风景的层次和空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风景,发现和感受风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2.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等表现手法来描绘风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风景,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处理好近景、中景、远景的关系,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风景的方法。
2.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他们对风景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风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同时,展示一幅完成的风景画,让学生了解绘画的过程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始绘画自己的风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近景、中景、远景的关系。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古诗词教学目标分层的实施策略——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观沧海》
![古诗词教学目标分层的实施策略——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观沧海》](https://img.taocdn.com/s3/m/8baf2680bcd126fff7050bc7.png)
诵读、 感悟
积累、
在运用中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 位和审美情趣。
七年级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 感 受 课 文 中 丰 揣摩课文语言, 的景物之美, 激发对 富多彩的景物, 提高鉴赏能力, 大自然、 对人生的热 掌 握 朗 读 的 要 初步体会文学语 爱; 掌握朗读的要领, 领 , 重 点 学 习 言的表达手法。 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 重 音 和 停 连 , 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 通 过 朗 读 深 入 文的思想感情; 揣摩 体 会 诗 文 的 思 课文语言, 提高鉴赏 想感情。 能力, 初步体会文学 语言的表达手法。
不妨以“函数单调性”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为 例作说明。部分教师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研
开阔眼界、宽广胸怀,学生才能领略曹操建功立 业、广纳人才的政治抱负。
读“诗眼”。诗眼指诗词中表现力最强、最有 概括性、最能揭示诗词主旨的词。本诗的诗眼是 “观”,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 阔、气势雄浑的特点。一个观字,能体现诗人心志 之高。所有的一切,皆在曹操眼前、脚下。那是一 种傲然自信,是乱世帝王的霸气,是任何山岛、大 海无法比拟的气势,唯在海与风的观赏中,才能触 摸曹操的雄才大略。
二、分层古诗词朗读的教学目标,突出诗词教 学的核心要求
中,我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和语文学习规律来分层
1.吟诵好诗词。
教学目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读出顿挫。读准
《观沧海》 的教学为例,谈谈我是如何采取以下策 如“澹澹、竦峙”字音,读出节奏是平声长而轻,
略来实施的。
仄声短而重,一气呵成;读出韵律是质朴刚健、铿
一、分层诗词课程、单元、篇目教学目标,突 出诗词教学的逻辑方法
移情别境: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篇教案立体教学
![移情别境: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篇教案立体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2de2e1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6.png)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个立体教学项目,主题是“移情别境: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篇教案立体教学”。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教授三首古诗词,让学生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古代诗词所描绘的情景,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这个项目中学到的一些东西。
我们需要明确立体教学的概念。
它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听老师讲解,也不是让学生阅读诗词,理解其意义后再写作或表演。
相反,立体教学要求我们创造一种全方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诗词所代表的风景、情感和人物。
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如何设计立体教学项目。
我们选定了三首古诗词:《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
我们为每首诗词准备了不同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1.《静夜思》在这首诗中,李白描绘了夜晚的清寂和自然的美丽。
我们设计了以下环节:a. 在教室里布置“夜晚”的主题装饰,比如星星、月亮和夜空的壁纸。
b.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晚上的公园”的野外考察,观察夜晚中的自然景色,如星星和月亮。
c. 在学生睡觉前向他们播放寂静的音乐,让他们在放松的环境中体验李白描述的宁静。
2.《登鹳雀楼》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风景的喜爱和对人民文化的赞扬。
我们设计了以下环节:a. 整个教室里布置像楼房和山脉的主题装饰,并放置相关书籍和图片。
b. 让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照片和视频,演示有关楼房和山脉的知识点。
c. 让学生制作模型楼房和山脉,加深他们对这两个元素的理解,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中。
3.《将进酒》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无穷无尽的欢愉和对人生的认识,这是古代士人的难得体验。
我们设计了以下环节:a. 在教室布置饮酒的主题装饰,如酒杯和酒瓶。
b. 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中国酒文化,并让他们了解不同种类的酒和不同的饮用方法。
c. 让学生模仿酒宴场景,一起叙述《将进酒》中的情境,加强学生对此诗词的理解。
我们总结了立体教学带来的好处。
立体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多种手段建构小学古诗文本立体化教学
![浅析多种手段建构小学古诗文本立体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9ef65c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f.png)
浅析多种手段建构小学古诗文本立体化教学摘要:古诗词创作内涵丰富,不易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影响。
龙隐小学在强化多手段教学方法使用在古诗词教学中,优化古诗词文本解读的课堂教学资源,建构古诗文本立体化教学,强调生活化、生动化教学,即是把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个人志向等资料生活会,促进古诗词的内涵生动化,使学生读懂生活、读懂诗人、读懂诗意和读懂诗情,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韵味和丰厚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龙隐小学;古诗文;小学生;教学方法一、精妙设计,优化古诗词背景资料生活化教学途径(一)抓牢核心诗词所蕴含意境,走进诗人内心世界强化古诗词生活化教学情境预设,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即深入了解作者作诗时的处境、情境、意境,进而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教学时,抓住古诗词中的核心诗词加以理解,教师适时地进行背景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最真实的感情世界和生活态度。
比如在教张继的《枫桥夜泊》时,这样设计的:老师说,要读懂一首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就要明白诗人写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教师板书:读懂背景。
再问学生,你觉得诗中哪一个字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怀?学生找到古诗的关键字“愁”,教师板书:愁。
教师叙述,诗人为何愁眉苦脸,一夜未眠?老师告诉大家,诗人寒窗十年,信心满满地进京赶考,看着同窗好友一个个金榜题名,唯独自己名落孙山,怎能不令人忧虑?于是,他悄(qiǎo)然离京,在归乡的途中,停船在苏州枫桥。
那么诗中还有哪些描写的地方,让你体会到诗人那颗揪心的忧愁?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关键字,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很快就从古诗中找到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这几个字,老师再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的时候,就可以表达出诗人的忧愁之情。
(二)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古诗所表现的意境,往往体现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个人阅历和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情境,体会和感受诗人的生活轨迹,就能使学生对诗人在诗歌中具体描绘的情境,抒发的思想,抒发的情感,有所感悟,有所熏陶。
古诗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
![古诗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b9b1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6.png)
古诗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在古诗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诗的知识和技巧。
作业分层设计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难度下完成作业。
本文将介绍古诗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
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1. 渐进式难度:作业分层设计应该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巩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2. 针对性:作业分层设计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能力进行设计,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3. 个性化:作业分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作业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方法1. 难度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拔高层。
基础层作业适合初学者,主要是一些基本的识别和理解古诗的练习;提高层作业适合已经掌握基本技能的学生,主要是一些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古诗的任务;拔高层作业适合有一定水平的学生,主要是一些创作和欣赏古诗的内容。
2. 多元化任务:在每个难度层次中,可以设计一些多元化的任务,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比如,在基础层作业中,可以包括诗歌朗诵、填空题和简单的诗文解析;在提高层作业中,可以包括对比分析、主题探讨和创作续写等;在拔高层作业中,可以包括创作诗歌、赏析经典名篇和参与诗歌比赛等。
3. 实践结合:作业分层设计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际创作和实际表演等活动,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古诗教学内容。
作业分层设计的优势作业分层设计在古诗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1. 个性化教学:作业分层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在适当的难度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古诗词全景式教学设计
![古诗词全景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c50c4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5.png)
古诗词全景式教学设计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社会,古诗词教学常常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参与。
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全景式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2. 古诗词的种类和体裁;3.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音乐、画面或音频等手段,营造古代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让学生对古诗词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3. 分类讲解:将古诗词按照不同的内容、主题或体裁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诗词赏析: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经典的古诗词,对其进行详细解读和赏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和韵味。
5. 创作体验:让学生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古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共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古代文化的图像、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分析、理解和赏析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体验: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4. 视听教材:使用录音、视频等教材辅助教学,提供真实的古诗词朗诵和演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互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492628027284b73f34250bd.png)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1《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境交互,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上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诵等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
古诗《江南春》教学反思2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
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
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
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
前者重生,后者重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人历来喜欢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阶段性的目标开始启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对春天都有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所以中国有个非常古老的“爱春”传统。
但这种“爱”方式非常多。
四年级下册选择的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方式的确是两种风格。
《江南春》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责任”。
从这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的江南真的没有思危,即使春天来了,这种心理还是没有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官员的心中。
也许这种思危不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也许我们不能借古说今,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
杜牧看到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
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越是盛世,越隐藏着最终坍塌的危机。
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27211e8844769eae109ed83.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包含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中取得效果:1、学生能够自主预习课文,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师生交流描写四季的古诗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3、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4、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中感悟,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感悟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
5、教师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意。
小学生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朗读。
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过程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由读通古诗,到读顺古诗,直至读出感情,再到边读边想象诗句反映出的画面、感受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了解诗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有选择地抓住学生的关键问题引导交流,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精彩发言,更好地引领自己走进诗,喜爱诗。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时间过少,有感情的示范性朗读缺乏,未能将诵读贯穿于整堂课中。
教师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对于后进生照顾的不够好。
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通过细细的品味感悟到诗人张继的愁绪,没能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愁。
提高措施:1、多给学生时间去想象、品味和交流。
美好诗意的课堂,行云流水的笔触,刚柔并济的气势,沧海桑田的回味,是我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只要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a83993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b.png)
古诗教学反思古诗教学反思1一、允许“模糊解读”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
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二、反复吟诵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
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自有无穷乐趣。
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三、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四、启发想象,品味意境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
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
五、比较阅读,激活思维“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献标 识码 】 A
上符 合 了 “ 因材 施教 ” 的理念 。
课堂重构实践后,再次收上来学生的练笔作业,发生了可喜的 变 化 。现将 古诗 词立 体 化教学 几 点策 略升 华小 结如 下 : 1 . 积 累 词 句 ,直 化 法 。 “ 直 化 ” ,即 直 接 化 为现 代文 ,保 留 古 诗词 中 至今仍 沿 用 的词句 ,其余 结合 注释 及 教师 讲解 、学 生讨 论 转 化成 具体 流 畅的现 代 文。这 一步 起点 低 ,难度 小 ,有 利于 C层 学 生语 言 积累 ,为 下一 步 打好 扎实基 础 。 2 . 运 用 想 象 ,补化 法 。 “ 补 化 ” 指在 “ 直 化 ” 的基 础 上 ,充 分调 动 自己的合 理想 象 , 补 充 不 曾出现 的但 可 能有 的事 、物和 景象 , 使 内容 更加 具体 生 动 。 《 新 课标 》 中指 出 “ 能根 据 文章 的基 本 内容 和 自己的合 理 想象 ,进 行 扩写 ” 。这一 步 稍增 加 了难度 ,非 常适 合 B层学 生操 作 。 以刘 桢的 赠 从 弟 ( 其二 )为例 ,这 首诗 以松 柏为 喻 ,赞 颂 松柏 能够挺 立 风 中而 不倒 ,经严 寒 而 不凋 ,表 达 了诗 人对 他 堂弟 的 劝勉 之 意 。补 化 时 ,应 抓住 关键 词 “ 亭亭 ” “ 瑟瑟” “ 盛” “ 劲”, 关键句 “ 岂不 罹凝 寒 ,松 柏有 本性 。”展 开想 象和 描写 ,运用 比喻 、 拟人 排比等修辞使原诗句生动化、具体化。 3 . 联 系 生 活 , 代化 法 。 “ 代 化 ” , 即让 学 生 在正 式 习作 中 , 在 消化 吸收 的古 诗词 中代人 自己的生 活经历 , 古 为 今用 , 举一 反三 , 达 到 既 运 用 古 诗 词 ,又 打 开 练 笔 思 维 的 目的 。这 一 步 非 常 适 合 A 层学 生 ,他 们 思路 广 ,驾驭 语 言 文字 的能 力强 ,又有对 生 活 的观 察 和思考。运用此策略,必会继续强化他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和运用。 如 Ⅸ 赠从弟》 由松树的坚韧 ,大风的肆虐,可以代人生活中某 个 困难 与 自身坚 持 引发 的收 获和 感悟 , 有学 生根 据 此诗 写 了一篇 《 松 的哲学》 ,代人 自己遇上父母离异那段灰暗的 日子,爬山观松 ,由 松及己,最终走出阴暗的心情 整篇练笔结构完整,描写生动 ,中 心 突 出 ,是 一篇 值得 击 节赞 叹 的佳作 。 显然 ,古 诗 词立 体化 教学 ,除了诵 读积 累外 ,教 师要 做 的 ,就 是充分了解学情 ,以学定教,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充分 了解 自己的前 提 下 ,确定 符合 自身实 际 的学 习 目标 ,从 而增 强对 学 习成功 的体 验 ,才有 可 能达 到课 堂的 全面 有效 性 。 通过 这 次教 学实 践与 反思 ,笔 者 也更加 确信 了 ,我 们 的学生 虽 然不在 同一层次,但只要你做到了合理分层,并分层确定教学 目标 与 策 略 ,相 信 学生 在每 一层 上 ,都 能 收获 良多 ,展 现 属于 他 们 自己 的 “ 风采 ” ! 作者 简介 :卢亚 娟 ,女 ,1 9 7 9 年 生 ,汉 族 ,浙 江余姚 人 , 本科 , 中学 一级教 师 , 现 任教 于浙 江省余 姚 市四 明 山初 级 中学 , 研 究方 向: 以学 定教 ,提 高初 中语 文课 堂效 率 。
是 很顺 利地 达 成 了预 定教学 目标 ,也 经历 了 困惑 、思 考 、渐 人 佳境 的摸 索 过程 。 【 困惑 再 现】 教 授八 年 级课 外古 诗词 刘桢 的 《 赠从 弟 》 ( 其二 )时 ,两 堂课 下 来 ,在诵 读学 习上 ,基本 没 什么 问题 ,但在 最后 用 练笔 强化 对古 诗词 的感悟 与运 用 中却 “ 卡 了壳 ”。虽 然 我再 三 引导学 生调 动 现 代 汉语 词 汇和 生 活体 验 来立体 地 理解 、欣 赏古 诗 。但 在 交上 来的 练 笔 中, 极 少有 “ 佳作 ”。大都 不知 所 云 , 甚 至寥 寥数 字 。问题 在 哪里 ? 我不 禁 陷入 了沉 思 。 I 反思 诊 断】 经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同事交流,结合 自己的深入思考,我渐 渐“ 号准 了 脉” 。 1 . 对 学情 把 握不 到位 。 农 村初 中受 各方 面 条件 限制 , 生 源质 量参 差 不齐 。 教师 在课 堂上 教 学 ,若教 学 目标 “ 一 刀切 ” , 自然 会使 大 多 数 学 生 陷入 迷 茫 。2 . 对 古 诗 词立 体 化 教 学 的 方 式和 意 义未 体 现 。古 诗 词往 往短 小 精悍 ,但 语 言 、写、 祛 、思想 内涵 一样 不 缺 ,不 同题 材 的古 诗词 也提供 了不 同的 写景 、叙 事 、说 理 的感悟 角度 。教师 没有 在 课前 或 课上 充分 说 明古 诗词 立体 化 教学 的方 式 和 意义 。 3 . 教师 引导 缺 乏具 体策 略 。 教师 只是在 宏观 上提 出教学 要求 , 大部 分学 生 由于 自身 基础 所 限 ,领悟 不足 。 【 重构 与升 华 】 课 下 ,我 重新 整 理 思 路 ,调 整 学 案 。 1 . 对 全班 同学 进 行 摸 底 分层 。根 据 平 时对 学 生 学 习 水 平 的 了解 ,将 全 班 学 生 按 A、B 、C 三层 进行 分 层 。A 层学 生 为语 文学 习 能力 较强 ,书面表 达 优秀 ,接 受 能力 强 并能 举一 反 三 的学 生 。B层 学 生 为语 文学 习 能力 一般 ,表 达较 好 ,接 受 能力 尚 可的 学生 。 C类学 生 归为 “ 潜 质 生” ,学 习 较 有困难 ,但经降低难度,耐心指导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2 . 调 动积 累 ,阐明古 诗 词如 何立 体 理解 的方 式 和意 义 。在 课上 调动 学 生 已学 古 诗词 积累 ,引导 学生 从 不 同的 角度 ,以练 笔的 方式 加 以感悟 与 运 用 。3 . 针对 不 能层 次 的 学 生 提 出不 同 的学 习 任务 和 策 略 。 教 师对 每 一层 次学 生 都 制定相 应 的任 务 要求 和策 略 。经 过一 段 时间 的 训练 ,B类 、c类学 生 可调 整 自己的学 习 目标 。而 A 类学 生 只需 按 A 类要 求 继续 训 练 ,更趋 完善 。 引导 学生 正确 认 识 自 己当下 的学 习 现状 ,找准 自 己的定位 ,根 据 自己的特 点 去努 力达 成 目标 。这 实 际
2 0 1 5 年第 1 期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
■翟圜
课 外 语 丈
有效分层 ,层层有 “ 风景"
— —
反思古诗词的立体化教学
卢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浙 江省 余姚 市 四明 山镇初 级 中 学,浙 江 宁 波 3 1 5 4 4 0 )
【 摘要 】 在新课 改的推动下, 初 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在用练笔强化对古诗词的感悟与运用中出现了 ‘ ‘ 卡壳’ ’ 现象,
基 于此本 文展 开 了分析 。
【 关键词 】古诗词;有效分层 ;立体化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 G6 3 2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 教学 明确规定不应只停留在 “ 读读背背”的浅显要求上。 ( 《 新课标》 指 出 :诵 读古 代 诗词 ,阅读浅 易 文言 文 ,能借 助注 释 和工 具书 理 解 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 读读背背”是必需的,但不 应 仅停 留在 这 里 ,还 应引导 学 生去 品 味去感 悟 ,直 至 能运 用 ,也就 是 对古 诗 词有 一个 立 体的认 识 。但 在 实 际教学 实 践 中 ,笔 者也 并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