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轨道衡使用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轨道衡使用说明书ELECTRONIC WEIGH-BRIDGE INSRUCTION
承德市五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CHENG DE WUYUE ELECTRONIC TECHNOLIGY CO.,LTD
目录
1 概述 (1)
2 规格型号及技术性能 (1)
2.1规格型号 (1)
2.2技术性能 (1)
3系统配置及工作原理 (1)
3.1产品的系统配置 (1)
3.2工作原理简介 (2)
4系统安装及联机 (2)
4.1 秤体的吊装、堆放和贮存 (2)
4.2基础设计与施工要求 (3)
4.3机械称量台面安装 (3)
4.3.1安装所需设备和工具 (3)
4.3.2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4)
4.3.3 机械称量台面的就位和初调 (4)
4.3.4传感器安装及机械称量台面的精调 (4)
4.4电气安装 (4)
4.4.1接地、电源 (4)
4.4.2安装UPS电源、计算机、打印机、称重转换器 (4)
4.4.3并联方式传感器、接线盒的连接 (5)
4.4.4分路独立方式传感器、接线盒的连接 (6)
5.1机械称量台面一致性调整 (7)
5.2静态调试 (7)
5.3动态调试 (8)
6称重转换器 (8)
6.1MWS-1C称重转换器 (8)
6.1.1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 (8)
6.1.2主要特点 (9)
6.1.3组成方式 (9)
6.1.4参数设置 (9)
6.1.5仪表检测 (10)
6.1.6仪表记录 (11)
6.1.7仪表连接 (11)
6.2MWS-1E型称重转换器 (12)
6.2.1技术性能及工作条件 (12)
6.2.2功能特点 (12)
6.2.3仪表前面板说明 (13)
6.2.5仪表连接 (13)
6.2.6多台仪表组合连接方式 (14)
6.2.7仪表测试 (15)
7软件 (15)
7.1软件特点 (15)
7.2计算机配置要求(最低) (15)
7.3软件结构 (15)
7.4操作指南 (15)
7.4.1进入程序主界面 (15)
7.4.2称重菜单 (16)
7.4.2.1动态计量 (16)
7.4.2.2静态计量 (18)
7.4.3数据菜单 (19)
7.4.3.1代码库 (19)
7.4.3.2数据库 (20)
7.4.3.3日志 (22)
7.4.4设置 (22)
7.4.5维护菜单 (25)
7.4.6打印 (26)
7.4.7帮助菜单 (27)
7.4.7.1初始化和退出 (27)
8维护保养 (27)
9常见故障现象及排除 (28)
9.1重复性差、零点漂移大 (28)
9.2空秤重量异常 (28)
9.3方向差 (28)
9.4示值偏轻 (29)
9.5显示数据紊乱、不打印或打印错误 (29)
10随机资料目录 (29)
1 概述
GCU系列自动轨道衡是列车动态称重设备,可实现对列车的不停车、不摘钩连续动态自动
称重计量,是钢铁、煤炭、电力、石化、矿山、铁路、港口等部门理想的铁路车辆称重设备。
整套设备由机械称量台面、称重传感器、称重转换器、计算机、轨道衡工作软件等部分组成。
GCU系列自动轨道衡按计量方式分类,可分为单台面转向架计量、双台面整车计量、三台
面多车型整车计量轨道衡,其中:
GCU-D型单台面自动轨道衡适用于铁路固态货物列车的动态称重计量;
GCU-S型双台面自动轨道衡适用于铁路固态货物列车、液态罐车的动态称重计量;
GCU-H型三台面自动轨道衡适用于铁路固态货物列车、液态罐车、液化石油气罐车或鱼雷
罐车等多车型的动态称重计量。
2 规格型号及技术性能
2.1规格型号
GCU 表示的是使用称重传感器检测信号、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自动轨道衡。
例:GCU-100D轨道衡:单台面自动轨道衡,最大称量100t。
型号GCU—×××D GCU—×××S GCU—×××H
技术标准《GB/T11885—1999 〈自动轨道衡〉》
称量对象标准轨距铁路运营车辆
最大称量100~800t
称量车速3—15km/h
称量方式动态双向全自动转向架计量动态双向全自动整车计量
称量精度满足《JJG234—90〈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要求,非标轨道衡参照此规程设备电源220V±10%AC,50Hz
功率消耗整机功率不大于1kV A
管理功能实时数据波形显示、数据追溯、数据存储、报表生成、提供网络数据接口
3系统配置及工作原理
3.1产品的系统配置
GCU系列自动轨道衡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由机械称量台面、称重传感器、接线盒、称重转
换器、计算机、轨道衡工作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机械称量台面和传感器安装于整体基础道床
之上,其余部分安装于控制室之内。
自动轨道衡系统标准配置:
序号名称数量
单台面双台面三台面
1 机械称量台面1套2套3套
2 称重传感器4只8只12只
3 全密封接线盒1个2个3个
4 称重转换器1台2台3台
5 计算机1台1台1台
6 打印机1台1台1台
7 UPS电源1台1台1台
8 计算机桌椅、多功能电源插座1套1套1套
9 4/6芯屏蔽电缆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11 专用工具1套1套1套
12 随机资料2套2套2套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可选购其它外接设备,包括:防雷装置、大屏幕显示器、安全隔离变压
器、稳压器、工业监视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等。
3.2工作原理简介
承载货物列车进入称量台面,在重力作用下,使称重传感器弹性体产生形变,粘贴于弹
性体上的应变片桥路阻抗失去平衡,输出与重量数值成比例的电信号,经称重转换器进行放
大、滤波、模数(A/D)转换,将数字量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机称重软件计算出每节
车的重量及车速。
4系统安装及联机
4.1 秤体的吊装、堆放和贮存
用户在吊装、堆放秤体时需注意(见下图):
●秤体在吊装时,要吊装秤体侧面的吊装
钩,不允许吊装其它部位,更不允许用
叉车进行搬运;
●秤体应水平放置,四角要同时受力,不
允许有两个角或一个角悬空,防止长期
放置设备发生变形;
●两个以上秤体在一起堆放时,秤体间垫块要垫实,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以防止变形。
4.2基础设计与施工要求
4.2.1 我公司轨道衡基础为浅基坑形式,秤体两侧可敞开外露(无基坑),也可在秤体两侧加侧墙,上铺走行盖板封闭。
4.2.2 用户根据我公司提供的《GCU系列自动轨道衡土建设计要求图册》,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再进行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过程中须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基础地耐力必须满足承载路用货车及机车动态通过的要求,如现场地质条件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基础开挖必须挖至当地冻土层以下;
●应考虑基础四周盖板的设置,为维修、维护人员的操作预留空间;
●要有排水措施。
4.2.3基础预埋件原则上由土建方备料施工,施工中必须保证预埋板的正确位置,尤其是各预埋板的水平度和标高误差必须符合基础图设计要求。
4.2.4为缩短施工周期和养护时间,施工时允许采取在混凝土中加“早强剂”等措施,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安装秤台。
4.2.5轨道衡控制室(磅房)的设计由用户按实际需要自行确定,我公司提供的图纸仅供参考。
控制室的供电方式:
单台面轨道衡设备电源:50Hz,220V±10% AC,1000V A
双台面/三台面轨道衡:设备电源:50Hz,220V±10%AC,1000 V A
检衡砝码车电源:50Hz,380V±10% AC,5000 V A
4.2.6轨道衡信号电缆从接线盒引出,经穿线管进入控制室。
穿线管的位置和走向根据基础图和现场布局由用户自行确定,管内预穿引线钢丝。
基坑至控制室之间的穿线管尽量采用整根管,如果管需要对接,接缝处应保证管口内部光滑,便于穿线。
金属穿线管弯曲半径应大于500mm。
金属穿线管与基础接地网可靠焊接,穿线管作为地线引入控制室。
当采用非金属穿线管时,应将接地线引入控制室接线坑内。
4.3机械称量台面安装
4.3.1安装所需设备和工具
※机械秤台的安装采用吊车作业,秤台四角有吊装钩。
严禁用叉车装卸,以防秤体变形。
吊装注意
※秤体在安装时,要吊装秤体侧面的吊装钩,不允许吊装其他部位,更不允许用叉车进行搬运。
※秤体用水平放置,四角要同时受力,不允许有两个角或一个角悬空,防止长时间放置设备发生变形。
※两个以上秤体在一起堆放时,秤体间垫块要垫实,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以防止变形。
●吊车,其吨位按秤台最大重量以及现场吊车作业条件来确定(建议按秤台重量的2倍选择吊车型号规格)
●千斤顶1只(随设备配套提供)
●水准仪1架
●电焊机1台
● 钳工工具: 450mm 活扳手、17-19梅花扳手、19-22梅花扳手(随设备配套提供)等 ● 钢卷尺
● 大木方若干块
4.3.2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 按图核对土建基础各部分尺寸、水平度及相对标高,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 检查信号电缆的穿线管是否畅通;
● 所有接地点是否可靠,并测定接地电阻应满足要求(<4Ω);
● 检查基坑排水措施是否完善;
● 清扫基坑内垃圾、杂物;
● 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规定;
● 根据发货清单清点设备零部件。
4.3.3 机械称量台面的就位和初调
● 机械称量台面吊装:用吊车将秤体平稳吊起缓慢落入基坑内,吊装时将地脚螺栓装在基座框架上,放入预留坑内。
按照基础标高及纵横基准母线,对应调整机械称量台面的纵向、横向位置,利用水准仪、千斤顶、秤台调高螺栓对台面标高进行调整。
符合图纸要求后,浇注地脚螺栓。
要求二次浇注的混凝土与台面
底板之间充分接触,控制混凝土与台面底板的收缩间隙。
同时注意查看机械称量台面位置和标高是否发生变化,如有变化,立即修正;
● 待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紧固机械称量台面地脚螺母并在线路试车碾压后再次紧固;
● 安装引线轨及轨坡板、防爬器,使引线轨与台面轨保持208+mm 的轨缝尺寸。
调整引线轨水平度及直线度,
保证轨距211435+-mm 。
位置确定后将轨坡板及防爬器垫板与基础预埋板焊接,焊缝应光滑平整无虚焊,焊接牢固;
● 安装过渡器,并保证过渡器活动自如。
4.3.4 传感器安装及机械称量台面的精调
● 秤体及相关部分焊接工作应在安装传感器之前完成,以免造成传感器的损坏;
● 取下传感器替代件,换上称重传感器,用传感器保护电缆(短路线)将称重梁与基础框架连接,调整传感器位置使其处于垂直受力状态;
● 检测台面轨四角高度,应与四个对应引线轨轨头高度一致,高差小于1mm 。
高差通过传感器压头调整垫片进行调整;
● 在确保水平度,纵横母线对位的情况下,调整纵向、横向限位器拉杆的水平度和紧固力(成组对应调整),达到图纸要求。
4.4 电气安装
4.4.1 接地、电源
● 基坑接地线须用焊接方式通过金属穿线管作为导线引入控制室内 (如果不采用金属穿线管,接地线用导线引入控制室内),以保证秤体、计算机主机、称重转换器与UPS 电源良好接地;
● 设备电源应为220V ±10%AC 。
4.4.2 安装UPS 电源、计算机、打印机、称重转换器
● 检查UPS 电源、计算机、打印机、称重转换器内机件、螺钉是否在运输途中松动;
●联接UPS电源、计算机、打印机、称重转换器;
●检测UPS电源、计算机、打印机、称重转换器启动、关机是否正常;
轨道衡接线示意图
●将UPS电源输入电缆与220V电源、接地线以焊接方式连接。
注意区分UPS的火线、零线、地线。
连接完成后自查,确认无误后加电。
检验UPS在线工作和后备工作是否正常,电压输出应在UPS技术指标规定的范围内;
●带电检测UPS电源的接地端与电源地端之间电位差是否符合要求;
●连接计算机、打印机、称重转换器;
●用传感器模拟器代替传感器与称重转换器连接,打开各部分电源开关,将传感器模拟器置于0.2mv/v档,启动仪表测试软件,标准秤应为16×××。
4.4.3并联方式传感器、接线盒的连接
●将接线盒至仪表的传感器总屏蔽线电缆通过穿线管引入控制室内,焊接9针插头;
●将传感器电缆通过机械称量台面内的穿线管穿至接线箱,传感器电缆裸露部分应穿蛇皮管保护;
●将接线盒内的电位器调至阻值为零状态;
●按顺序、线号将传感器电缆、屏蔽线连接电缆与接线盒连接(见下图),检测连接后传感器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阻值应为单个传感器的n分之一;
●在控制室内再次检测传感器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
●将传感器与称重转换器连接;
●启动轨道衡静态称重软件,标准衡示值应为4×××(常规秤);
4.4.4分路独立方式传感器、接线盒的连接
●每只传感器按照标识分别连接至接线盒;
●将接线盒至仪表的传感器总屏蔽线电缆(12芯或16芯)通过穿线管引入控制室内,连接至仪表后面板
OPEN2或OPEN5端子;
●在控制室内检测传感器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
●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检测传感器输入输出电压值;
●运行测试软件。
5系统调试
标准轨道衡按照《JJG234-90<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要求进行调试,非标准轨道衡参照此规程。
5.1机械称量台面一致性调整
●有条件的情况下,检测机械称量台面四脚一致性并调整;不具备条件时,检测台面两端一致性并调整;
●在机械称量台面四脚或两端加载同一重物,重量不少于5吨,记录不同位置的示值,通过调整接线盒内的电位器,使得同一重物在机械称量台面不同位置的示值误差小于0.05%。
5.2静态调试
●使用国家轨道衡计量站提供的砝码车或检衡车,对轨道衡进行静态调试。
砝码车分别为
10t、34t、42t,检衡车分别为20t、68t、84t,二者任选其一;
●在空秤状态下,启动静态称重软件,记录系统零点;
●将已知标准质量的砝码小车或检衡车分方向左右移动至秤台之上,待数据稳定之后记录称重值,重复6次;
●在每一个称量点检测灵敏度,即加减20kg砝码,计算机示值变化不小于10kg;
●计算增益修正值K,K=标准值/平均值;
●通过轨道衡软件包“参数修正”窗口,调整静态系统增益和非线性。
方法是原值乘以K值;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静态称重误差达到《JJG234-90<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要求。
5.3动态调试
●按照《JJG234-90<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要求,使用国家轨道衡计量站提供的检衡车进行调试;
●按照下面两个编组顺序,列车以速度范围要求匀减速通过秤台(靠惯性溜过,不得在秤台上制动、加速),记录每节车的重量值;
编组一:机车-84t-50t-76t-68t-20t
编组二:20t-84t-50t-76t-68t-机车
●增益修正值K,K=标准值/平均值;
●通过轨道衡软件包“参数修正”窗口,调整动态系统增益和非线性,方法是原值乘以K 值;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动态称重误差达到《JJG234-90<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要求。
6称重转换器
主要应用产品为MWS-1C和MWS-1E(系列)称重转换器,是自动轨道衡的专用称重仪表。
6.1MWS-1C称重转换器
MWS-1C称重转换器是具有微处理器的智能化仪表,适用于WINDOWS2000/XP 等微软操作系统平台。
它以微处理器为称重转换器控制核心,具有数据采集、通讯、输入和输出控制功能,仪表设有缓冲存储器,保存数据采集和输入输出控制信息。
不仅能够与上位计算机交换数据,进行计量和控制,而且满足系统的实时多任务要求,尤其适合多任务联网用户使用。
MWS-1C称重转换器通过软硬件的不同设置和组合,适用于不同计量和控制的使用要求,并可以不同的通讯接口方式,与外部系统交换信息。
6.1.1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参数:
工作方式:4/6线制
输入范围:0 ~20 mV
内码:65536
接口方式:RS-232/RS-485
采样速率:≥1000次/s
输出分辨率:最小1kg/字
环境温度:-10℃~+40℃
环境湿度:< 95%
整机电源:<50VA
●主要性能指标
电源:220V±10%AC
工作电源:±(15 V±5%)DC
±(12 V±5%)DC
+(5 V±5%)DC
供桥电源:20 V(12V)–0.1% DC
漂移0.02% F.S /48h
非线性:0.02%F.S
综合稳定性:0.05% F.S /48h
系统动态响应时间:65ms~120ms
6.1.2主要特点
●高速数据采集,数据通过软件和硬件双层滤波;
●独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与上位计算机交换数据具有随机性;
●上位计算机CPU使用不受限制,满足系统的实时多任务要求;
●通讯接口的灵活选择,适用于单台衡器或多台衡器的组合应用;
●多路输入输出功能,满足多种物理量的监测和控制;
●抗干扰能力强,数据采集通道全部浮空,输入输出电路全部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软件采用看门狗技术和多种校验技术,提高了仪表运行的可靠性;
●仪表嵌入式软件采用了单片机汇编语言开发,上位机接口采用了VB语言开发,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软件与外部数据交换定义了良好的通信协议,为用户提供了通信控件,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自己的应用系统;
●一机多用,适用范围广。
6.1.3组成方式
分为单机和多机两种组成方式,单机组成方式通过RS232通讯接口与计算机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如图6-1所示。
多机组成方式通过RS485总线通讯接口与计算机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如图6-2所示。
6.1.4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由仪表和计算机结合进行,通过设置,使仪表处于不同的工作方式。
●仪表设置
选择主版8位拨码开关K402,各位的定义为:第1位为选择通讯接口:ON为RS-232,OFF为RS-485;第2-3位为选择仪表号:以2进制编码,0-3为1-4号仪表(开关状态on=0,如:选择1#仪表,把开关2-3位置为on-on=00);第4-5位为选择仪表通讯波特率:以2进
制编码,0-3对应00=9600,01=14400,10=19200,11=28800(开关状态on=0);第6-7位选择RAM和自检:以2进制编码,前3个编码为RAM,即00=第一块,01=第二块,10=两块全选,11=自检;第8位为固定位:OFF。
时钟发生器参数设置:使用时钟发生器板的4位拨码开关K801,各位定义为:第1-3位为选择时钟周期:以2
进制编码,0-2为10-17ms;第4位:ON为无效,OFF为有效。
●计算机设置
打开MWS-1C仪表设置软件,程序界面如图6-3所示,主要设置功能为:
A、通讯框:通讯和数据处理;
B、MWS-1C框:仪表参数设置;
C、测试框:仪表测试参数(详见6.1.5仪表检测)。
选择参数后,按下设置键,设置成功后,提示“设置成功,全部参数已保存。
6.1.5仪表检测
仪表检测前,首先完成6.1.4中测试参数内容设置,并且连接方式置为测试接口,然后进入仪表检测程序,程序界面如图6-4所示,主要检测功能为:
累计单次值框:测试期间采样数据变化值;
●每帧单次值框:仪表和计算机每次批量交换数据的变化值;
●其它显示:采样数据曲线,输入输出位等。
6.1.6仪表记录
根据仪表设置和测试设置,仪表在测试过程中,自动将测试数据和状态保存,为仪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提供了量化依据。
程序界面如图6-5所示,主要记录功能为:
●仪表测试定时记录数据;
●实时错误数据记录;
●通道参数分析。
6.1.7仪表连接
●单台仪表后面板连接方法:将RS232标准串口线与计算机主机的串口相连。
●多台仪表后面板连接方法:
A、同步信号源连接:将同步信号源端口逐一相连;
B、RS485总线连接:将RS485总线端口逐一相连。
RS232/RS485转换器,RS232端接
计算机串行端口,RS485端接仪表的空余RS485端口。
●仪表配线如下表所示:
●仪表后面板如图6-6所示
6.2MWS-1E型称重转换器
MWS-1E型称重转换器是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存储、动态称重、静态称重、系统故障检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智能称重仪表,是MWS-1C仪表的升级换代产品,采用表贴工艺焊接,提高了仪表的稳定性、可靠性。
在MWS-1C仪表基础上,单通道输入方式改为多通道输入方式,便于系统的检测和维护;数据通讯接口采用CAN总线方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6.2.1技术性能及工作条件
●准确度:Ⅲ级
●A/D转换方式:逐次逼近型
●A/D输入灵敏度:38μV
●A/D分辩率:16位。
●转换速率:500次/秒
●输入信号范围:单路0—24mV
●最大净输入信号:单路24mV
●输入阻抗:1MΩ
●非线性:小于0.01%F·S
●激励源:12VDC 280mA,可联接输入阻抗最小为350Ω的传感器8只
●传感器联接方式:6线长线补偿+10%
●工作电压:220V-15%频率50Hz±2Hz
●环境温度:10℃—30℃,湿度不大于90%。
●功率消耗:不大于30V A。
●净重:约4kg。
●物理尺寸:360×300×100mm
6.2.2功能特点
●适合于以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作为一次转换元件的电子衡器场合。
●系统有4路模拟量放大通道(可扩展到8路),可实现传感器的单只独立输入。
●计算机控制工作参数设置。
●单机工作方式和多机工作方式可选。
●使用CAN控制器局域网络接口联接上位机。
●具有完全隔离的RS─232C和RS─485标准异步通讯接口。
●四路带隔离的数字信号输入和两路继电器触点信号输出功能。
●LED发光管指示仪表的工作状态。
6.2.3仪表前面板说明
6.2.4仪表后面板说明
1.电源插座220V、保险;
2.多功能口;
3.开关量接口1;
4.开关量接口2;
5.打印机接口;
6.电源开关;
7.串行口1;8.串行口2;9.第一路信号输入接线端子;
10.第二路信号输入接线端子;11.第三路信号输入接线端子;12.第四路信号输入接线端子;
13.供桥电源输出接线端子;
6.2.5仪表连接
●仪表与传感器的连接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接线一般为4线或6线,仪表中的传感器信号输入用OPEN2接线端子、供桥输出用OPEN5接线端子。
具体接线方法见下表:
●仪表与打印机的连接
说明:“STB”打印机选通,“DB0~DB7”数据线,“BUSY”打印机忙信号。
●仪表与串行口的连接
仪表有两路完全隔离的全双工RS-232C异步通讯接口,串口2用于生产调试接口和CAN 控制器局域网接口,其接口都是采用标准的9芯D型孔插头。
其接线方法见下表(后面板串行口2)
“RX”接收数据,“TX”发送数据。
●CAN口的连接
仪表有一路完全隔离的控制器局域网(CAN)通讯总线接口,由于CAN接口通讯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较远的距离在本系统中被用于仪表和计算机之间的大数据量的通讯,仪表软件支持CAN接口接收上位机的控制指令和定时向上位机发送仪表所采集到的多路传感器的数据。
CAN接口与RS232串行通讯口2合用一个标准的9芯D型孔插头。
“CAN-H”CAN接口高电平信号,“CAN-L”CAN接口低电平信号。
●仪表与输入输出开关量连接
仪表有双2路完全隔离的可编程开关量输入和2路继电器触点输出通道,可连接接近开关和声光报警设备。
开关量接口1、2用标准的9芯D型针插头。
●同步信号线的连接:将同步信号线上标识为“主机”的15孔D型插头连接至主机多功
能口,标识为“从机”的15孔D型插头按照序号对应连接至从机多功能口。
●CAN通讯信号线的连接:将CAN通讯信号线上标识为“上位机”的9孔D型插头连接
至上位计算机,标识为“主机”的9孔D型插头连接至主机仪表的串行口2,标识为“从机”的9孔D型插头按照序号对应连接至从机串行口2。
●单机工作方式时,用短路子将仪表主线路板上的SW14跳线器(紧邻串行口1位置)短
接;多机工作方式时,将距离上位机最远端从机的SW14跳线器短接,其余仪表的SW14跳线器开路。
6.2.7仪表测试
正确连接仪表后,可运行测试软件检测仪表工作状况。
7软件
本系统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使用VB语言开发,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全部图形界面,具有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等优点。
7.1软件特点
●轨道衡软件除具有动态计量、静态计量、数据管理等功能外,还具有硬件故障检测报警、自动选择计量方式、计量过程中的波形绘制、以往过衡的原始数据追溯、网络通讯等功能;
●报表打印格式、动静参数、输入项维护等功能可通过窗口设置完成,不必要进行复杂的程序编制;
●提供外接程序接口,用户可自编程序嵌入本软件系统;
●强大的查询、打印功能,可实现单个代码项、多个代码项的组合查询,并可打印查询结果;
●智能输入方法,自动跟踪重复项,数据简化输入。
7.2计算机配置要求(最低)
●处理器:P4/1.5G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
●内存:128M
●光驱:24×CD-ROM
●硬盘:40G
●显示器:VGA
●串口数:2(带车号识别系统时3个)
7.3软件结构
软件总体分动静态称重、数据管理、参数设置、设备维护、打印、帮助、系统七部分,分别在主界面上以
菜单的形式显示,在下面的“操作指南”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菜单的内容和功能。
7.4操作指南
7.4.1进入程序主界面
计算机启动后自动进入Windows系统,双击桌面上的“轨道衡计量”图标,出现下图所示的软件主界面, 此时可通过鼠标来完成各项操作。
登陆界面:软件中设置了完善的用户权限,只有用户有权限方可操作相关的内容。
系统有中有超级管理员、管理员、维护人员及计量员几种不同的角色。
方便管理人员设置。
当你选择了用户名称后,输入密码后按确定或直接按回车进入主界面。
7.4.2称重菜单
称重菜单如图所示,选择其中的子菜单可进入动态或静态计量状态。
7.4.2.1动态计量
●进入动态计量
进入动态计量的方法有三种,操作者可任选其一:
A、在主界面菜单栏中单击“称重”菜单,在出现的菜单中单击“动态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