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卷2009.4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谄.(chǎn)媚剖.(pōu)析滂.(páng)沱纤.(qiàn)夫
B.拮据.(jū) 亲戚.(qì) 宿.(sù)主隐匿.(nì)
C.混.(hùn)淆风靡.(mǐ) 执拗.(niù) 擂.(léi)鼓
D.袒露.(lòu) 漂泊.(bó ) 剔.(tī)除咆哮.(x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发酵食不果腹提炼临渊羡鱼
B.陷阱欢心鼓舞碑帖成群结对
C.零售黄梁一梦津贴一筹莫展
D.追朔兴高采烈联袂怨天忧人
3.按要求默写古诗文中的句子。
(每空1分,共5分)
⑴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⑵,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⑶,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⑷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吴均《与朱元思书》)4.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4分)
⑴这样悲壮的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下眼泪呢?
修改意见:
⑵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修改意见:
5.河北乃人文汇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为把我们的家乡打造成文化大省,学校组织了“文化进校园”的一系列校园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工作。
(6分)
⑴学校准备在走廊里装饰一些有关河北历史名人的宣传画。
请你在备选的河北历史名
人中选择一位,写一段简短的介绍,要求:语言简洁,能突出该人物的主要成就或事迹。
(备选燕赵历史人物:扁鹊、廉颇、荆轲、魏征、郦道元、祖冲之、关汉卿、曹雪芹)(2分)
答:
⑵为配合此次活动的开展,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河北”的小册子,请仿照已
有的栏目名称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
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
(2分)
栏目一:追寻历史渊源栏目二:欣赏地方艺术
栏目三:栏目四:
⑶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推广,班级将进行“中国文学名著读书周”活动,大家
准备制作一些书签,用来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中国文学名著,请参照示例写出你所制作的书签的文字内容。
(2分)
示例: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孤身一人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坚毅顽强,精神可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于:
⑵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⑶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8.甲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加以分析,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4分)答:
9.乙文中的曾子、丙文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呢?请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
①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②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
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
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
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
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
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
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
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
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
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⑤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
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
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现在,赞成
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⑥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0.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分)
答:
11.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
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
(3分)
⑴“俘获说”(地球的妻子):
⑵“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⑶“分裂说”(地球的女儿):
12.文章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
答:
13.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
请你分别举例说明。
(4分)答:
费?”这位职员非常感动。
从此,他把这次过失作为动力,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当遇到别人的过失时,我们给有过失的人以真诚的信任,完全可能使他超越过去的自己。
④只有遇到风暴暗礁,生命之水才能激起闪亮的浪花。
过失既然是不可回避的,就应当抓住它带来的机遇,让曲折的人生绚丽多姿,让生命的浪花异彩纷呈。
14.仔细阅读文章,拟写一个能体现中心论点的标题。
(3分)
答:
15.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何作用?(3分)
答:
16.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
17.第②段与第③段的论证角度有什么不同?(3分)
答:
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
(1)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瘠到几近荒凉的地方。
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
在我的印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
“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
不过,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
3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2)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
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放下了手中那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3)可以这样说,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4)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动改造”。
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盼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
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
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5)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
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
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
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
你跑得越快,风车
也就转动得越快。
”听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6)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
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快。
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种奔跑的快乐,转动的快乐。
(7)我不停地跑啊,跑啊。
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8)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够考上云南大学的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
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毕业那年我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
此后,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
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天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
面对着生产队分给的一亩三分薄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
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
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笔墨,都被我锁进了木箱。
(9)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
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希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
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
”父亲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10)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
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之中。
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
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集。
(11)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
18.作者说“六岁那年过的生日”“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你认为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有哪些?(4分) 答:⑴
⑵
⑶
⑷
19.请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把情节补充完整。
(2分)
→父亲告诉我让风车转动的方法→
→我获得了成功。
20.如果将第(7)段“我不停地跑啊,跑啊。
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改成“我不停地跑着,手里的风车也飞快地转动着。
”你认为
它们在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
21.第(9)段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父亲的话语。
联系上下文设想一下父亲当时会怎样以风车为例去启发儿子感悟生活哲理的,将父亲的话补充完整。
(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情境)(3分)
答:
22.请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2分)
答:
23.根据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50分)
红灯亮时,表示车辆行人必须停止前进;绿灯亮时,指示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在现实生活中,“红灯停绿灯行”除了指交通规则外,还可以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标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们心中总要有盏“红绿灯”。
请以“心中有盏红绿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