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D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冰雪融化
B . 玻璃破碎
C . 车胎爆炸
D . 食物腐烂
2. (2分) (2019九上·沙洋期中) 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3. (2分) (2017九上·路北期末)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 . 钠
B . 铝
C . 铜
D . 银
4. (2分) (2017九上·南宁月考) 含磷的洗涤剂因含有Na5P3O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下列化合价在Na5P3O10中没有出现的是()
A . -2
B . +4
C . +1
D . +5
5. (2分)(2019·杨浦模拟) 正常情况下pH小于7的液体是()
A . 人体胃液
B . 人体血液
C . 纯碱溶液
D . 生理盐水
6. (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 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D .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可以产生氧气,所以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7. (2分)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②
D . ①③④
8. (2分)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闻气体气味
B . 移走蒸发皿
C . 倾倒液体
D . 稀释浓硫酸
9. (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PH值=1的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 . KCl、Ba(NO3)2、NaNO3
B . NaNO3、Na2SO4、NaOH
C . BaCl2、CuSO4、H2SO4
D . AgNO3、KCl、K2SO4
10. (2分)下列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保持铁制品洁净、干燥
B . 在铁制品表面涂油
C . 在铁制品表面镀其他金属
D . 提高铁制品中的含铁量
11. (2分)(2018·怀化) 化学与人体健康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商家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出售
B . 发霉变质的大米洗净后再食用
C . 在室内放置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D . 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锡、汞等重金属,威胁人类健康,应回收利用
12. (2分) (2018九上·重庆期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 . 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 . 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3. (2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蜡烛质量逐渐变小.这说明()
A . 物质可以自生自灭
B . 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
C .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生成物为气体,散发到空气中了
14. (2分)(2016·桐城模拟)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现象、结论,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5. (2分) (2016九上·杭州月考)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 . 用细铁丝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尽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B . 向某种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硫酸盐
C . 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D . 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其pH
16. (2分)(2018·金山模拟)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A . 3:5
B . 2:5
C . 2:3
D . 1:5
17. (2分)(2018·张家界)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则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乙>丙>甲
D . 丙>乙>甲
18. (2分)(2019·贵池模拟)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 . 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4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9.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 . 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胃酸 2Al(OH)3+3H2SO4═Al2(SO4)3+6H2O 复分解反应
B . 检验18K黄金Cu+AgNO3═Ag+Cu(NO3)2 置换反应
C . 高炉炼铁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
D . 氯酸钾制氧气 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
20. (2分)(2016·徐州模拟) 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①~④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
B . 做反应①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
C . 反应④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
D . 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
二、简答题 (共1题;共11分)
21. (11分)(2017·玄武模拟)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和天然气.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填序号).
A .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 . 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 .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3)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1:温度(℃)1020406080
KNO320.931.663.9110169
NaCl35.83636.637.338.4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②t1oC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填
“甲”或“乙”)
③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2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结合图3“小资料”回答问题:
①根据资料,小明设计如图的实验:
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B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________色.
②亚硝酸钠加热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NO2 B.NH3 C.N2 D.SO2.
三、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22. (2分)(2013·崇左) 制造清洁、环保、低廉的能源也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之一,最近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氮化镓﹣锑合金,利用它能促进水在太阳光下就能分解获得氢气,且该合金可重复使用.(1)如图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用图中甲乙丙表示).
(2)氮化镓﹣锑合金在利用太阳光分解水的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四、流程题 (共1题;共8分)
23. (8分)(2012·盐城) 我市正在积极打造“海盐文化之都”.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某学习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主要经过以下操作步骤:称量→溶解→________→蒸发→再次称量→计算产率.在蒸发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作用是________.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发现所得食盐产率明显低于其他小组,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粗盐未充分溶解就过滤
B.倾倒时,有部分氯化钠溶液溅出
C.蒸发后,所得的精盐较潮湿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写出一个由酸D转化为气体A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电解后生成的碱B的化学式为_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
五、实验题 (共1题;共6分)
24. (6分)(2016·安徽模拟) 图Ⅰ是课本上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第一步: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第二步: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1)第一步操作中E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有同学认为E试管可以不要,你认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第二步操作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Ⅰ,改进后实验Ⅱ的优点是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1分)
25. (11分) (2017九上·长春期中) 甲乙小组按右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同学们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

(1)【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
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
①, b中溶液变浑
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
浑浊。

(2)【分析与结论】
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 (填字母序号)。

A . 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 . 将试管b移走
(3) 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理由是________。

(4)【反思】
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

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

七、计算题 (共2题;共11分)
26. (6分) (2018九上·南山期中) 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如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口服液中含有的锌是指锌________(填: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葡萄糖酸锌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元素。

(2)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共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3)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若儿童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________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27. (5分)(2017·阜康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4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简答题 (共1题;共11分)
21-1、
21-2、
21-3、
21-4、
三、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22-1、
22-2、
四、流程题 (共1题;共8分)
23-1、
23-2、
五、实验题 (共1题;共6分)
24-1、
24-2、
24-3、
六、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1分) 25-1、
25-2、
25-3、
25-4、
七、计算题 (共2题;共11分) 26-1、
26-2、
26-3、
26-4、
26-5、
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