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哲理小故事_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不误砍柴⼯哲理⼩故事_磨⼑不误砍柴⼯的道理
磨⼑不误砍柴⼯,就是说做⼀件事情要有做好⼀切的有利准备,⽽不是盲⽬向前冲。
那磨⼑不误砍柴⼯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编为⼤家准备了磨⼑不误砍柴⼯哲理⼩故事以及道理,欢迎⼤家阅读!
磨⼑不误砍柴⼯的故事
阿德、阿财两个樵夫⼀起上⼭砍柴。
上⼭砍柴⼀定要早睡早起,才可以在天亮时抵达砍柴地点。
阿德想,“多砍⼀捆就多⼀份收⼊,我明天可要起得更早,在天亮之前抵达。
”阿财则在回家以后抓紧时间磨⼑,并且准备第⼆天把磨⼑⽯带上⼭。
第⼆天,阿德⽐阿财先到⼭上。
他⼀开始就使尽浑⾝⼒⽓⼯作,⼀刻也不敢歇息。
阿财虽然较迟上⼭,砍柴的速度却⽐昨天快,不⼀会⼉,就追上了阿德的进度。
到了中午,阿财停了下来磨⼑。
他向阿德建议:“ 不如你也休息⼀会⼉吧。
先把斧头磨⼀磨,再继续砍也不迟。
家中的孩⼦闹着要吃野⼭楂,我们也可顺便采些回去。
”
阿德拒绝了阿财,⼼想:“我才不想浪费时间。
趁着你休息的时候,我还可以抓紧时间多砍⼏捆柴呢。
”
很快⼀天⼜结束了。
阿德只砍了六捆柴,⽽阿财除了所砍的九捆柴,还采了⼀些哄孩⼦开⼼的野⼭楂。
阿德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努⼒,却没有阿财砍的多。
第三天,阿德⼀边努⼒砍树,⼀边观察阿财⼯作的情况,他看不出阿财有什么秘诀,但他砍的就是快。
终于,阿德再也忍不住问道:“我⼀直很努⼒地⼯作,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
为什么你砍的⽐我还多⼜快呢?”
阿财看着他笑道:“砍柴除了技术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斧头。
我经常磨⼑,⼑锋锋利,所砍的柴当然⽐较多 ;
⽽你从来都不磨⼑,虽然费的⼒⽓可能⽐我还多,但是斧头却越来越钝,砍的柴当然就少啊。
”
磨⼑不误砍柴⼯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办成⼀件事,不⼀定要⽴即着⼿,⽽是先要进⾏⼀些筹划、进⾏可⾏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提⾼办事效率。
眼界狭窄是苦累的根源,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和事,只能认识浅薄的道理,⽆法上升到更⼴阔的空间。
那么因为眼界的狭窄我们⽆法提升⾃⼰的能⼒,⽆法与真实的社会接轨,就会逐渐的落后,被时代甩下。
虽然年龄⽆法抑制,但是学习能⼒确实是可以具备的。
如果没有学习的能⼒,迟早会被淘汰。
不放弃,持之以恒是做好⼀件事情的⾸要条件。
困难总是有的,但是解决困难的⽅法总是很多的。
想好了就去做,既然开始做了就要努⼒坚持。
磨⼑不误砍柴⼯睡前故事
从前,有⼀个⽼农民,他有两个⼉⼦。
有⼀天,他叫来了两个⼉⼦,对他们说:“我已经⽼了,体⼒也不跟不上了,现在该退休了。
”
说着说着就咳嗽了⼏声,然后接着说:“门后有许多柴⼑,你们⾃⼰选⼀把,上⼭去砍柴吧。
”
⼤⼉⼦对⽗亲说:“⽗亲,你就在家⾥好好歇歇吧。
我和弟弟都会听你的话,去砍柴的,对吧?”
农民的⼩⼉⼦听到哥哥这样说,连声回答道:“对,我和哥哥能做好的!”
⼤⼉⼦边上⼭边想:我⼀定要早点上⼭,多砍点柴来,让⽗亲⾼兴⾼兴,还能成为弟弟的榜样。
⼩⼉⼦却想:这⼑破了好⼏个⼝,还⽣了锈,我应该先磨磨⼑。
于是,⼩⼉⼦便敲开了邻居王⼤娘家的门,轻轻地问:“王⼤娘,能把您家的磨⼑⽯借我⽤⽤吗?”
王⼤娘客⽓地回答:“好好,磨⼑⽯在墙边靠着呢,⾃⼰去拿吧!”
⼩⼉⼦说了声“谢谢”,就去磨⼑了。
⼤⼉⼦这时正坐在⽥埂上休息呢,他⾃⾔⾃语道:“这⼩⼦,还不来砍柴,等着挨骂吧。
”
等⼩⼉⼦磨好⼑,已经下午了,⼼想:“看来我得快点了,⼤哥可能都砍了⼀⼤堆了。
”
于是,⼩⼉⼦开始忙活起来,不⼀会⼉,他便砍了满满两担柴。
傍晚,⼤⼉⼦挑着⼀⼩担柴回到家。
他刚回家⼀会,⼩⼉⼦便回来了。
⽗亲奇怪地问⼩⼉⼦:“你⽐⼤哥迟上⼭,为什么你砍的柴⽐⼤哥的多呢?”
⼩⼉⼦听了⽗亲的话,⾃豪地回答道:“如果⼑没磨锋利,⽤⽣锈的⼑砍柴,怎么能砍得⼜快⼜多呢?”
⽗亲听了⼩⼉⼦的话,脸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语重⼼长地说:“对对对,只要准备好⼯具,掌握了⽅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
⼩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记住这句话:磨⼑不误砍柴⼯。
意思是磨⼑需要花费时间,但不会耽误砍柴。
⽐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作加快。
⼀件事能不能做好,不是看我们有多⼤的热情,⽽是要靠⽅法、技巧。
⽆论我们做什么,事先都要做好准备,即使要花费⼀些时间,但⼀定不会影响事情完成的效率,相反地,还会给我们带来双倍的效果。
在我们的⽣活中,也是⼀样的。
例如:我们在做题之前,先去复习⼀下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再做题,这样也许会多花⼀点点时间,但是我们真正在做题的时候,⼀定会完成得⼜好⼜有效率。
SSI ʱ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