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利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民歌的发声与咬字——以《一杯美酒》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 22谈利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民歌的发声与咬字
——以《一杯美酒》为例
郭慧莹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常常会存在同样一首歌曲,但是不同的人唱出来的效果不同的情况。
有的人能够把一首音乐作品唱出感情,但是有的人却唱得非常平淡。
如何处理音乐作品的演唱,将情感通过歌声传达出来,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讲非常重要。
本文便以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的演唱为例,基于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如何将美声唱法应用到演唱过程中,旨在帮助演唱者学会控制发声和咬字,在充分把握作品风格和情感的基础上,实现演唱的专业和协调。
关键词:美声唱法;《一杯美酒》;发声咬字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郭慧莹(1999-),女,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进程当中诞生出了无数优秀的艺术瑰宝,音乐只是其中之一,各民族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就是中国民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长,对于各个民族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更加关注,加上互联网的传播,民歌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也进入了教育领域。
对于广大音乐学子和音乐演唱家而言,学会演唱民歌,使其能够被更多地人欣赏应该是学习和演唱生涯中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民歌采取原生态演唱方式很难大范围地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探索更加丰富、更具新意、更能表现传统民歌艺术价值的演唱方式也需要演唱者和学习者们高度重视。
我国的声乐教育源于国外,经过我国早期一些优秀声乐教育家的引进和推广,美声唱法逐步在国内流行,并和中国的声乐艺术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而民歌目前已经在音乐学院的声乐教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美声唱法在中国民歌演唱中的应用也非常必要,这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民歌艺术,以提升广大学子和演唱家们的演唱水平,充分提高并展现民歌的艺术价值非常重要。
一、《一杯美酒》概述(一)创作背景
《一杯美酒》由著名的音乐创作者艾克拜尔乌拉木于20世纪70年代赶赴新疆哈密时务农插队创作,作品自被创作出来时就广为流传,受到了民众的喜爱,是新疆一首非常出名的维吾尔族民歌。
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的众多民歌当中,爱情是其中经典的话题,《一杯美酒》的主题也是歌颂爱情,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爱人的赞颂和对爱情的誓言。
这首音乐作品的歌词非常大胆,曲调非常欢快,表达出了创作者的真挚情感,节奏韵律非常鲜明,直接让人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快热情的特点。
(二)作品分析1、结构特点
《一杯美酒》的结构为曲式结构,虽然这首乐曲篇幅短小,但十分精炼。
从专业音乐鉴赏角度来看,《一杯美酒》应当为倒装再现复二部曲式结构,歌曲主题和对比相互交织,乐句的层次通过和弦所奏旋律来体现。
2、节奏特点
在大众印象里,新疆维吾尔族的特点便是能歌善舞,舞蹈和演唱似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维吾尔族的每一个音乐艺术作品都与舞蹈息息相关,《一杯美酒》也不例外,让人在听完后有想要舞动的欲望,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原因除了在于这首音乐作品优美动听的旋律之外,更在于其动感的旋律。
维吾尔族音乐作品中对于节奏的应用非常熟练,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旋律的优美程度,因而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我们能够明显地感知到在维吾尔族民歌中节奏的重要性。
从这首民歌的前奏来看,泉州中一共包含10个小节,主旋律为前奏,弱起节奏则更多的是小切分,这样会带给人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个整装待发的舞蹈厅,随时准备跟随指令舞动。
从歌曲的主题部分来看,乐句的首部是弱起的小切分节奏,这一部分也是整首曲目中反复出现的节奏型,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SONG OF YELLOW RIVER2022
/ 22
言作用显著。
演唱过程中,咬字着力点必须要准确,但是也要避免过度用力,而是要体现出灵活生动。
包含着不同情感的民歌所采取的咬字技巧也大不相同,有的歌曲情绪激昂,比如《一杯美酒》,抒发的是主人公对于爱人炙热的情感,那么在演唱时就一定要做到咬字准确、同时要把控好咬字力度。
演唱者要做到字正腔圆,又要保证保留民族歌曲的民族风格与特色,那么准确表达歌词就是要重点训练的内容。
对于咬字的把控也同样需要控制好演唱者自身的发音器官和声带,同时又要调节好气息,使二者抗衡。
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和音乐结合的强弱来控制好咬字力度,能否咬紧字,决定了演唱者是否能够成功地表达出人物的情绪。
咬字技巧一般有硬咬、软咬,快速咬、慢速咬,紧咬缓发、缓发紧咬。
《一杯美酒》全曲饱含激昂的情绪,因而需要硬咬,咬字力度要大,使各个器官充分活动起来,从而为气息输送成为声音创造条件。
演唱者咬字时一定要坚定,韵头、韵腹和韵尾都要体现出一定的力量和姿态。
这首歌曲还需要用到紧咬缓发,咬字后先不要着急吐出来,要让发气位置始终留住一口气息,这样可恶意巧妙地传达给观众歌曲中的情绪和情感。
(三)美声迪里拜尔版《一杯美酒》赏析
《一杯美酒》这首经典民歌自被创作出来以后,就深受广大民众欢迎和喜爱,也被许多优秀的歌唱家所演绎过,其中,运用美声唱法来进行演绎的当属于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
迪里拜尔版本的《一杯美酒》的维吾尔族民族特色与风格十分浓厚,整曲演唱华丽大气,令人印象深刻。
乐曲演奏时,切分节奏十分明显,所以听众能够切身感受到乐曲中的律动感,传达出作品欢快的情绪。
交响乐团伴奏的音色非常通透、清亮,让人听起来神清气爽,九小节后,迪里拜尔开始演唱,伴奏音乐随即减弱。
迪里拜尔的演唱全程也饱含欢快热烈的情绪,速度随着音乐深入而不断加快。
在第一段的演唱中,迪里拜尔演唱时所使用的语言是维吾尔族语言,她本人就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本土的民族语言与本土带有明显异域风情特色的曲调相呼应,立马将听众带到了新疆当地的场景当中。
对于维吾尔族人来讲,迪里拜尔运用自身熟悉的语言进行演唱,而且在音乐的演唱风格、节奏和旋律上的把控非常到位,声音处理出色,让新疆民族风格与特色一览无余,从而受到了本土听众的喜爱。
而对于非维吾尔族人的听众来讲,本土演唱家加上本土化的语言曲调,让人直观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欢快与活泼,进而顺利进入到有演唱者和乐曲所创设出来的环境氛围当中。
在第一段的演唱工作完成后,又是一段九小节的节奏,在第二段和第二段中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第二段开始,迪里拜尔就开始使用汉语演唱。
她对于音色的把控十分精准,音色清亮清纯,发声连贯,引发了共鸣的效果。
这一段的演唱中,全曲即将进入高潮,迪里拜尔对声音强弱的处理非常自然,声音极具穿透力和爆发力,与此同时,迪里拜尔还融入了对故乡深厚的感情,引发了听众情感上的共鸣,使得演唱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在诸多优秀的演唱家对于《一杯美酒》的演绎中,迪里拜尔采取了纯美声的演唱方法,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将美声唱法的优势和传统民歌的特色有机融合,让听众耳目一新。
而她本人娴熟的演唱技巧让观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在运用美声来进行演唱的过程中,既能够保证连续音的稳定,还能够呈现出声音渐强的效果,混声灵活自然。
结 语
总而言之,艺术事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我国民众对于艺术生活的需求愈加多样,特别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因而亟需推动当前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各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新疆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民族音乐作品更是不胜枚举,《一杯美酒》便是其中之一,艺术价值极其丰富。
然而《一杯美酒》运用传统原生态唱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群众需要,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让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得到创新发展和推广,让中国传统民歌大放异彩。
■
参考文献
[1] 刘爱雪.新疆民歌《一杯美酒》的演唱风格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22,(02):73-75.
[2] 闵成珺.美声唱法在演绎中国民歌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21,(03):178-180.
[3] 龙飞.美声唱法在中国新民歌演唱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声,2018,(14):51.
[4] 张鑫淼.浅析美声歌曲《一杯美酒》演唱风格[J].戏剧之家,2018,(07):64.
[5] 王平.新疆少数民族戏剧演员声音魅力传承与创新研究——兼谈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我国新疆民歌的方法[J].艺术教育,2017,(Z6):88-9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