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喀什老城区新建建筑结构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喀什老城区新建建筑结构的探讨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新疆各级政府对建筑的防震减灾非常重视,对医疗教育系统建筑进行了大面积的抗震鉴定加固工作,对老城区的棚户区进行了改造,本文将通过大量喀什老城区新建房屋结构设计得出的经验,提出适用于喀什老城区改造特有的设计技术措施。

1. 前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新疆对医疗教育系统建筑进行了大面积的抗震鉴定加固工作,对老城区的棚户区进行了改造,本文通过大量喀什老城区新建房屋结构设计得出的经验,对喀什老城区新建房屋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2. 喀什老城区新建建筑的特点
1000多年前,这里是喀喇汗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维吾尔人骄傲地称其为“我们欢乐的家园”。

这里有由地下水渗出而形成的9眼泉。

生活在这里的喀什老人坚定地认为这是“恩赐”。

可惜如今已有4股泉眼干涸了,余下依然潺潺流淌的5股泉因各自神奇的故事而名声在外,它们是珠泉、石头泉、龙泉、渡槽泉和诗圣泉。

走进喀什老城,巷子内道路蜿蜒曲折,让人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向那段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时光中走去。

吾斯塘博依、诺尔贝希、艾格艾日克……这些童话般的巷名使人着迷,诱人不断走向老城深处……
600多座依坡而建、错落有致的维吾尔族民居构成迷宫般的格局,在400多米的高坡上铺陈开来,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中世纪风情。

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标本和切片,穿过悠久的年月累积成一座城——著名的喀什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是整个喀什老城的缩影。

白胡子老者,富态的维吾尔族老妪,嬉笑着飞奔的小巴郎,蒙面的女人……古老的巷道纵横交错……临街的阁楼,街角处的玻璃砖墙,树枝后面露出的月亮尖顶,琳琅满目的手工土陶作坊,五彩斑斓的花帽作坊——这,就是人们眼中神秘的喀什老城。

但这些,绝不是老城的全部。

站在喀什市东湖现代化大桥上遥望四周,可看到老城层层叠叠的土屋与四周的高楼大厦形成强烈反差,更增添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据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便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建房时发现高崖土层中有一种维吾尔语称“色格孜”的带有黏性的黄土,很适合用作土陶,从此很多土陶作坊在此落户生根。

这里的很多居民,在喀什这个日益现代化的城市里,家里却依然遗存着人畜共同生活的农耕时代风俗。

在一个世代制陶的家族的庭院里,4只羊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制陶“车间”和彩陶“车间”也都在庭院里。

喀什老城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要求改造后的新建建筑和改造前的原有建筑面积相同,形状一样,使新建建筑保留原有的名族特色。

老城区原有建筑均为居民自建房,结构形式大多为土木结构,一户紧挨一户,每户房屋形状都不相同,有一层的,也有二层的,还有的带过街道,这些房屋有的建成几十年,也有的建成上百年,建成几十年的房屋全部更新改造,个别建成上百年的房屋需要保留的,可以通过加固达到一定的抗震能力,但要求修旧如旧。

改造前,喀什老城区的建筑抗震能力很差,要求改造后的新建房屋在满足居民要求的前提下,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

在保证建筑抗震能力的同时,也要保留原有的名族特色。

3. 喀什老城区新建建筑的结构形式
喀什老城区新建房屋的结构形式主要是砖混结构,还有少量的框架结构,建筑形状、层数、面积大小要和原住房居民进行沟通,经居民认可后才进行设计,这就体现了老城区房屋设计的多样性,结构形式要满足相应的建筑体型,使建筑达到安全舒适、美观大方的要求。

4. 喀什老城区新建建筑的结构技术措施
4.1地基和基础技术措施
喀什城区做为持力层的地基土均为粉土,承载力不高,根据地勘报告,经强夯处理后,使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地基土对基础具有强腐蚀性,II 类场地。

1、基础采用形式:
a 采用砖基础大样;其垫层不留缝。

b 基础圈梁置于基底(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少于70mm);相邻户型基础圈梁拉通。

c 制图设计注意:考虑重复利用修正;考虑基础设备留洞问题。

d 双墙可以共用一个基础。

4.2上部结构技术措施
喀什老城区新建房屋屋盖均为木屋盖,应控制横墙间距不超过7m,对于超过7m的应采取措施作特殊处理。

出屋面的小房间,四角应设构造柱,抗震计算
不能通过时,采用配筋砌体(按照计算要求配筋,实在不能配够者按照最大配筋率配筋即可)。

楼层圈梁高度同现浇板板厚,木屋盖处圈梁采用240X180mm,构造柱按照8度设防布置,房屋四角构造柱纵筋采用不小于 4 14、箍筋采用6@100/250,其余非集中力下的构造柱采用不小于4 12、箍筋采用6@100/250,局部尺寸较小的,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如240X240、300X240、350X240等,上部过梁采用忽略小墙垛的通长过梁,这时小构造柱的纵筋可采用4 12,托墙梁下构造柱构造柱断面300x墙厚,纵筋不小于4 16、箍筋采用8@100,两侧板厚120mm,院墙平直段长度超过6m时于中部设置构造柱。

结构尽量减少悬挑,采用异型柱结构方案,计算模式对比计算后再定。

带过街道的房屋采用300X800的矩形柱,设置交叉斜撑,基础设置拉梁,过街楼部分楼板采用120mm厚。

5. 喀什老城區的未来
2009年起,喀什市对老城区进行了改造,改造前,喀什老城区的建筑抗震能力很差,要求改造后的新建房屋在满足居民要求的前提下,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

喀什老城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要求改造后的新建建筑和改造前的原有建筑面积相同,形状一样,使新建建筑保留原有的名族特色。

老城区改造,保留老城区原有的民族特色,是改造工程进行的重点,相信改造后的喀什老城区更加美好。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喀什老城区改造工程的建筑结构形式多为砖混结构,老城区新建房屋屋盖均为木屋盖,应控制横墙间距不超过7m,对于超过7m的应采取措施作特殊处理。

出屋面的小房间,四角应设构造柱,抗震计算不能通过时,采用配筋砌体(按照计算要求配筋,实在不能配够者按照最大配筋率配筋即可)。

构造柱、圈梁按规范要求设置,同时需要加强的重点部位(托墙梁下的构造柱)应加大构造柱截面和配筋。

结构尽量减少悬挑,带过街道的房屋采用300X800的矩形柱,设置交叉斜撑,基础设置拉梁,过街楼部分楼板采用120mm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