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成都中考满分作文《答案》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四川成都中考满分作文
【真题回放】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

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

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啊。

——题记
奶奶去天国好几年了,但她留给我的最后的微笑,却恍如昨天。

小时候,爸妈在广东打工,作为奶奶的掌上明珠,我度过了童话般的童年生活。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无拘无束的我,天真地以为人生可以随心所欲,我心飞翔。

我给奶奶唱歌、跳舞,奶奶总是笑得合不拢嘴:我被小朋友欺负,歇斯底里地哭喊着“要奶奶”。

我地望着天上各色的风筝,奶奶便用篾条、红纸给我做,尽管被红纸糊得双手通红,还被篾条刺破了指尖,奶奶仍笑眯眯地教我如何起步、松线、奔跑、拽线……我的风筝终于飞上了天,也将我的梦想带到了蓝天白云之上。

奶奶的笑容绽放在我的心底。

于是,我轻声诵读起了泰戈尔的《纸船》的填词版:“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风筝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风筝上,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我在快乐中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份答案,那上面勾勒着——快乐。

岁月像沙漏一般,在白驹过隙般的时光中流转。

渐渐地,我长大了,很
少见到爸妈的我,不再无忧无虑,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

看到别的同学相拥在妈妈的怀里、缠绵于爸爸的膝下,我就反躬自问:我该不是野孩子吧?看到同学异样的目光时,我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顿时没了方向。

我只好在泪眼婆娑中完成一张张答案,而那上面赫然印上了——失败。

我想:灯火阑珊处,一定有父母的挂怀。

于是,我经常一个人静立在村头的大槐树下,遥望着父母远去的羊肠小道。

奶奶看出了我的心事,更加疼爱我了,对我几乎是百依百顺。

但我总觉得心中空荡荡的,怅然若失。

为了缓解对父母的思念,我只好拼命地读书、学习。

深夜,我在台灯下奋笔疾书,喝着奶奶蹑手蹑脚端来的热气腾腾的牛奶:周末中午,我在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嚼着奶奶喂到嘴里的香喷喷的大鱼大肉:下午,我在院坝里狂练身体素质,擦着奶奶轻手轻脚递过来的湿毛巾……
渐渐地,我重燃了梦想,梦想着长大后,给子女创造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绝不让亲情缺位。

我在自信中完成了又一摞答案,那上面描绘着——成功。

当一张张白纸被我用岁月涂抹得五彩缤纷的时候,当我用稚嫩的双手完成着人生的答案的时候,奶奶却不堪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了。

犹记得我见到病床上骨瘦如柴的奶奶时,我心如刀绞,强忍着眼泪。

奶奶用干枯的手抚摸着我的脸蛋,笑盈盈地说:“乖,奶奶要走了,你长大了,懂事了.能干了,奶奶就……”
奶奶的笑容,定格在了我的心底,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答案。

【亮点借鉴】
1、祖孙情深,真挚感人文章重点叙述奶奶用她全部的爱,疼爱、引导、教育、感染“我”的几个小片段,字里行间渗透着奶奶对“我”无私的、伟大的爱以及“我”对奶奶的感激、怀念之情。

故事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2、细节生动,画面精美文章选取了“我”与奶奶相处的几个片段,比如奶奶为“我”做风筝、端牛奶、递毛巾,“我”眺望羊肠小道以及奶奶临走时的嘱托等画面,既充满了生活味儿,又情意縫绻,毫无造作之感。

【名师点评】
1.真挚感人。

文章重点叙述奶奶用她全部的爱来疼爱、引导、教育、“我”
的几个小片段,字里行间渗透着奶奶对“我”无私的、伟大的爱及“我”对奶奶的感激、怀念之情。

故事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2.细节生动。

文章选取了“我”与奶奶相处的几个片段,如奶奶为“我”做风筝、端牛奶、递毛巾,“我”为奶奶诵读《纸船》填词版及奶奶临走时的嘱托等画面,既充满了生活味,又情意缱绻,毫无造作之感。

【名师解题】
2018年成都市中考作文,为给提示语的命题作文。

这个题目,符合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

题目“答案”含义丰富,利于考生自主发挥;作为一个独词类的题目,限制性少,有利于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广度,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答案”这个题目,我们既可以围绕其字面义来立意,着眼于考试的“答案”,将其缩小固化为写在作业、试卷上的内容;更可以从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入手,着眼于对问题所做的解答,一句话、一个微笑,甚至一种选择,乃至自己所做的思考、领悟等,都可以作为“答案”。

同时,我们还可以扩大“答案”的外延,使思考的角度更大。

我们再运用追问法深入思考。

例如,是谁给予的“答案”,是针对什么的“答案”,寻找“答案”的过程是怎样的,寻找“答案”的意义是什么……这些自然而然的一连串问题,容易让我们自然地串联起思维的链条——让我们有所收获的成长,是人生的“答案”;帮助我们成长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是给予“答案”的对象。

每一个追问都能关联、生发出更多的视角、思路、立意。

例如,母亲给出的“答案”,获得幸福、走向成功的“答案”,青松、名句给
出的“答案”,民族复兴的“答案”……..
因此,这个题目其实是很容易下手的,也能在立意、构思、选材上发掘出深刻、新颖的角度。

从文体上来说,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均可。

从内容上来看,人、事、景、物,皆可入文,考生可以往情感道德、成长励志和审美鉴赏的角度思考,还可以从生活联想到人生,从哲理联想到生命关怀等。

当然,角度多样固然很好,但选取自己最擅长的和最熟悉的,永远是中考作文立意、构思的基本要求。

【真题解读】
成都卷2014年至2018年的中考作文均为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

2014年为半命题作文“小小的____”,2015年为命题作文“挥手自兹去”,2016年为命题作文“散步”,2017年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开头作文,属于给材料的自命题作文。

其中,2015年至2017年的作文题目材料出自课本,而2018年又回归课外,这体现了作文命题“稳中有变”的思路。

2018年的独词类文题“答案”有多重含义,命题者给出一段材料,即思路上的提示。

这个题目看似十分浅显,实则从三方面体现了匠心独运的出题思路。

第一,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作文材料“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意在告诉考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中注重过程的学习要求,更是告诉考生人生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扎扎实实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步。

第二,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

“答案”一词对考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样的题目意在让每一位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第三,蕴含了浓郁的思辨性。

材料的三个句子,都是三组关于答案的思辨性
概念。

第一句,试卷上与生活中的答案,指向学习与人生;第二句,正与误(好与坏)的答案,指向真善美与假恶丑;第三句,答案与其获取过程,指向讨程与结果。

这三组概念紧紧围绕“答案”一词,并且引导考生思维向广处与深处延伸。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题目非常新颖,材料部分给了考生充分的提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这句告诉了我们写作的素材是从“生活”去汲取的;“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分,有时又不止一种”说明答案具有多样性;“为了答案穷其一生”,这个提示将写作内涵直接点了出来,什么样的答案需要穷其一生地寻找呢?是关系到“人生意义”“人生真谛”方面的答案,还是指引人生道路的方法和道理;考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创新的过程,不断奋进的过程。

过程中的获得与失去,喜悦与苦痛才是最有价值的,这部分内容要重点描绘。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

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制胜技巧】
独词类中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1.探究含义法
就是在其引申义的基础上,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可以写它的
本义,但即使从其本义入手,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オ会使主题得到挖掘。

要善于捕捉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

如文题“肩膀”,应当找到其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肩膀”是用来千什么的——担当、承受等,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

2.增补信息法
即在理解文题含义的基础上,在题目前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从而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

如文题“回望”可补充为“回望童年”“回望老家”“回望逝去的时光”,甚至“回望历史”等。

3.以问领想法
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一般可以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

如“答案”这个题目,可重点思考:如何才能获得正确“答案”?它有好坏、正误之分吗?它是唯一的吗?如果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是“答案”本身有意义还是探求“答案”的过程更有价值?
4.抽象具体法
有些独字、独词类命题作文,十分抽象,很难找到突破口,可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就容易多了。

如题目“微光”,字面义就是“微弱的光”,从其本义入手,不好写。

但将其具体化为“黑夜里,微弱的路灯灯光”“暴风雨中,微弱的灯塔灯光”“苦难中,心中微弱的自信、乐观的信念”等,就容易多了。

5.一分为二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

如文题“影
子”,“影子”是虛幻的,又是真实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子”;“影子”与真实有着极大的相仪性,“影子”又是对真实的扭曲;没有阳光就没有“影子”,“影子”又常常与阳光为敌……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容易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思路要点】
这是一道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作文题,因为学生每天都与“答案”打交道,在寻求正确答案、完美答案的路途上挥洒汗水,展示风采,张扬智慧。

但本题的写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堂作业答案的寻求与解答上,还应该由实到虚,将“答案”虚化为某种认识、体会、感触等。

【思路导航】
1、答案本身不重要,过程重要。

科学家为寻求科学真理而穷其一生,即使默默无闻也孜孜以求,甘于寂寞。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镭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妇、“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人,甘于“坐冷板凳”而光耀千秋。

而一些人热衷“造星”,甚至编造绯闻来蹭热度,最终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如蹭“章丘铁锅”热度的小作坊最终害了自己。

2、人生问题的答案有正误、好坏之别。

科学问题的答案有正误之分,艺术问题的答案有好坏之别,人生问题也是如此。

贪图享受、私欲膨胀、祸国殃民者最终名节不保,成克杰、周永康、东条英机、希特勒等就是如此;不为名利所动、坚持正义和真理者的灵魂永恒,如文天祥、李大钊、布鲁诺等。

3、条条道路通罗马,答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

科学问题的答案尚且不能做到完全的唯一性,人生的答案,自然更不必追求统一、唯一,以免造成同质化。

看问题、做事情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简单化、表面化、单一化。

孔子因材施教,方有“七十二贤人”;明清加强思想控制,八股取士,致使国人不敢创新,因循守旧,国家日渐衰落。

【构思角度提示】;
1.写课堂上的认真求知,进而认识到正确答案的获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艰难曲折的求证过程。

2.写练习题的答案不唯一,指向生活、人生,引发思考,得出结论: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答案往往也是不唯一的,是丰富多彩的。

3.写蕴藏在身边事物中的哲理,比如:我望着小树苗,开心地笑了,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彩虹总在风雨之后出现。

4.写对人生最佳答案的探寻过程让人生更有意义与价值,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心中的最佳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人生的最佳答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苦苦追寻的最佳答案。

【多彩思路】
1.从“答案”的字面义入手
从小到大,“我”做了许许多多的试卷,给出了数不清的答案。

一旦正确率高,就能得高分,得表扬;一旦粗心或学习方法不对,或偷懒,或心理状态差,就不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渐渐地,“我”明白了,其实生活乃至人生也莫不如此。

2.从获取“答案”的过程入手
到达顶峰固然能欣赏到“无限风光”,但沿途的风景也未必不美丽。

答案本
身重要,但获取答案的过程更重要,更能让人体会到成功的意义。

3.从“答案”的好坏、正误入手
科学问题的答案有正误之分,艺术问题的答案有好坏之别,同样的,人生问题的答案也有正误之分,好坏之别,我们应当擦亮眼睛,不为名利诱惑,不为浮华迷误。

4.从“答案”是否唯一入手
答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

科学问题的答案尚且不能做到完全的唯一性,人生的答案,则更具有灵活多变性了。

不必追求统一、同质化。

【思路要点】
1.着眼于“答案”的通常意义
由作文材料“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得出立意;读幼儿园,歪歪斜斜地写下几个字母、数字,老师会奖励红花或红星;小学考试中,得了一百分,老师、爸妈都很高兴;初中月考时,粗心答错或不知道正确答案的题目增多了,但“我”通过努力,走出了沮丧,再次建立了信心……经受了挫折的“我”更加自信、乐观地抒写着人生的“答案”。

2.着眼于“答案”的正误
由作文材料“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得出立意;科学问题的答案有正误之分,艺术问题的答案有好坏之别,同样的,人生问题的答案也有对错之分,善恶之别。

我们应当擦亮眼睛,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寻找人生的正确答案。

3.着眼于“答案”的多少
由作文材料答案“有时又不止一个”得出立意;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条
条大路通罗马,答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

科学问题的答案尚且不能做到完全的唯一,人生的答案则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不必追求统一化、同质化。

4.着眼于获得“答案”的过程
由作文材料“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得出立意,答案本身不重要,过程更重要。

到达顶峰固然能欣赏到“无限风光”,但沿途的风景也未必不美丽。

5.着眼于“答案”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
由作文材料“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得出立意: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人生意义、价值这些“答案”的过程。

6.着眼于获取正确“答案”的难度
由作文材料“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得出立意;从小处入手,写追寻人生“答案”;也可以从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角度入手,写寻求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