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部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三氯化锑试剂,100℃加热10分钟,在紫外光下观察。
(5)碘蒸气,熏后观察应呈黄棕色或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七、木脂素的结构测定 (一) 化学方法 利用氧化反应对木脂素进行化学降解
(二) 波谱分析 1.UV光谱 多数木脂素的两个取代芳环是两个孤立的发 色团,其紫外吸收峰位置相似,吸收强度也具有加 和性。
苯环平面与A、B环平面 垂直,内酯环上向者环中
亚甲基处在C环平面上, 受苯环各向异性屏蔽的
影响,位于较高场。
③ 双环氧木脂素
H质子 两芳环同侧, H-2与H-1
H-6与H-5 两芳环异侧, H-2与H-1 H-6与H-5
7
6O A r
O A r
H
51
H
H
4
O
2
A r
O
3
同 侧
H A r
化学位移 反式,J=4-5Hz
三、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
(一)组成木脂素的单体类型:
1. 桂皮酸; 2. 偶有桂皮醛; 3. 桂皮醇; 4. 丙烯苯和烯丙苯。
侧链γ-碳原子是氧化型 γ-碳原子是非氧化型
(二)木脂素的类型: ➢ 按缩合位置不同: ➢ 侧链γ-碳原子上的氧化情况 : 木脂素类、新木脂素类
➢ 按化学结构分类:
六、木脂素的检识
香豆素 游离木脂素 水蒸汽蒸馏法 香豆素苷类 水溶性杂质
香豆素蒸出
乙醚萃取
含水正丁醇萃取
水层水溶性杂质
有机层香豆素苷类
游离木脂素被萃取出
反式,J=4-5Hz 顺式,J= 7Hz
O A r
H
O
O A r
HH
A r
O
异 侧
H A r
(2) 13C-NMR谱
MeO HO
27
9
8
MeO
1
OH
5
6 7'
8'
OH MeO
9'
1'
MeO O
MeO O
OH OH
6'
2'
5'
简单木脂素 OH (I)
OMe
木脂内酯
OMe
OMe (II)
OMe 环木脂素 OMe
6、A. 检查亚甲二氧基 B. 检查酚羟基 C. 检查内酯结构
D. 检查香豆素6位是否有取代基
E. 检查香豆素邻、对位无取代基的酚羟基
a. Labat反应 A b. Eegrine A
c.异羟肟酸铁反应 C
d.重氮化反应 E e.Emerson反应 D
f.其他 B
7、A. 水蒸汽蒸馏法 B. 乙醚提取 C. 两者都行 D. 两者都不行 a.亲水小分子游离香豆素A 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B c.香豆素苷D d. 亲脂小分子香豆素C e. 一般游离木脂素B
11.小分子游离香豆素具有的性质包活 A 有香味 B 有挥发性 C 能升华 D 能溶于沸水
E 能溶于冷水
12.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 A 酸溶减沉法 B 碱溶酸沉法 E 乙醇提取法
C 乙醚提取法
D 热水提取法
13.区别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可将它们碱水解后用 A 异羟肟酸铁反应 B Gibbs反应 C Emerson反应 D 三氯化铁反应 E 醋酐-浓硫酸反应
1.理化检识 常有一些功能基如酚羟基、亚甲二氧
基及内酯结构等 ➢ 用三氯化铁反应检查酚羟基的有无。
➢ 用Labat反应来检查亚甲二氧基的存在与否。 在Labat反应中,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加浓硫酸后,
再加没食子酸,可产生蓝绿色。
➢ 用Ecgrine反应来检查亚甲二氧基的存在与否。 以变色酸代替没食子酸,并保持温度在70~80℃2
十、香豆素类的结构研究
(一)IR光谱
➢内酯结构在1750~1700cm-1显示一个强的吸收,这个吸 收峰一般是其IR光谱的最强峰;内酯也在1270~1220cm-1, 1100~1000cm-1出现强的吸收。
➢呋喃香豆素类,其呋喃环C-H在3175~3025cm-1有弱小、 但非常尖锐的双吸收峰。
远程耦合
s
3.8~4.0
C C-2(羰基碳) C-7(含氧取代) C-3(无取代) C-4(无取代) C-9(季碳) C-10(季碳)
13C-NMR特征
160.0 160.0 110.0~113.0 143.0~145.0 149.0~154.0 110.0~113.0
分析 含氧基、苯环、羰基共轭影响
苯代四氢萘类
2. IR光谱
木脂素结构中的基团,在IR光谱 中均可呈现其特征吸收峰。
O
例如 扁柏脂素
O
O
➢有苯环的特征吸收1600cm-1,
O
1585cm-1和1500cm-1;
➢有亚甲二氧基的特征吸收峰936cm-1 ➢五元内酯环的吸收峰1760~
1780cm-1。 ➢不饱和内酯环结构,在1760cm-1显
AB系统,d J =9.5
7.5~8.20
环羰 基吸
d, J = 8.0 低场
dd, J = 8.0, 2.0
d, J = 2.0 均为单峰(但高
分辨谱有偶合
与H-6耦合 与H-5、H-8耦合
与H-6耦合
电子 影响
J = 0.6 ~ 1.0) AB系统,dd J=2.0~2.5
7.5~7.7 6.7~7.2
二、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紫外光下荧光最强。
A.
B.
OH
HO
C.
OO
D.
OO E.
OH OO
OO
HO
OH
O O OH
2、香豆素类化合物IR显示一个最强峰。其峰值:
A. 1600-1700CM-1
B.
1700-1800CM-1
C. 1500-1600CM-1
D. 1750-1700CM-1
E.
5. 结构测定举例:
一、填充题
练习题
1.苯丙素类化合物在生物合成上均来源于( ),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 是( )。 2.香豆素因具有内酯结构,可溶于碱液中,因此可以用( )法提取, 小分子香豆素因具有( ),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3.广义的苯丙素类成分包含( )、( )、( )、( )、 ( )。 4.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在( )具有羟基,因此,( )可以认 为是天然香豆素化合物的母体。 5.天然香豆素可分为( )类、( )类、( )类、( )类。 6.香豆素类具有( )结构,可以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而显( )色 。 7.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中α-吡喃酮在红外光谱上的吸收信号主要有( )、( )、( )。 8.桂皮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当归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二)UV光谱
1.未取代的香豆素 苯环 : 274nm(logε4.03) α-吡喃酮: 311nm(logε3.72)
2. 取代基对吸收峰位置的影响 烷基取代对其影响不大。 含氧官能团取代会使主要吸收红移。
✓ 7位引入含氧取代基,则在217nm及315~325nm处 出现强吸收峰(logε约4)。
8.所有游离香豆素均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活泼氢 E 酮基
9.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10.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 A 秦皮 B 甘草 C 补骨脂 D 五味子 E 白芷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九、香豆素类的检识
(一)理化检识
1.荧光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365nm)照射下显荧 光,可用于检识。
类型 荧光
一般 香豆素
蓝色或 紫色
7-羟基 香豆素
较强的 蓝色
7-羟基 香豆素
加碱
更强绿 色
导入非 羟基取
代基
减弱、 变紫
多烷氧 基取代
黄绿色 或褐色
2.显色反应 ➢常用异羟肟酸铁反应检识香豆属内酯环的存在与否; ➢利用与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判断酚羟基的有无; ➢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可用来检查C6位是否有取代基。
14.中药秦皮治疗痢疾的有效成分是 A,七叶苷 B 七叶内酯 C 白蜡素 D 白蜡树苷 E 7-羟基香豆素
15.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 A 桂皮醛 B 桂皮酸 C 桂皮醇 D 丙烯苯 E 烯丙苯
三、提起和分离
某药材中含有小分子质量的香豆素、游离木脂素、香豆素苷类和水 溶性成分。试设计一个提起和分离方案,将三个成分一一分离出来并去除杂 质。
✓ 有酚羟基,在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峰有显著的红移 现象,且吸收有所增强。
(三)NMR谱
类型 3、4位无取代
(最特征) 7-取代
6.7-二取代
呋喃环 芳环
H 质子 H-3 H-4
H-5 H-6 H-8 H-5 H-8
两质子
甲氧基
1H-NMR谱特征
系统、峰型、J AB系统,d
6.1~6.5
分析
备注 内脂
(III)
① 三者的3,4位和3’,4’位δ都高与芳环上其他位置上碳 的δ值(都连含氧基团)。
② Ⅱ的9′位碳,因其是内酯环羰基,位于最低场,δ值为 178.6ppm(一般酯中羰基碳的δ值范围约为165~ 180ppm)。
③ I和III的9、9′位碳上连有醇羟基,而化合物Ⅱ的9位碳上 连有氧,因此其δ值均高于7、8、7′和8′位碳的δ值。
O O
扁柏脂素
示特征吸收。
3. NMR谱 (1)1H-NMR谱
① 单环氧木脂素
O
78 9
O
O
7' 8' 9'
加尔巴新
O
O
② 环木脂内酯
H质子 内酯环上向,H-1 内酯环下向,H-4 内酯环亚甲基质子下向 内酯环亚甲基质子上向
化学位移
分析
δ8.25 δ7.6-7.7 δ5.32-5. 52 δ5.08-5.23
无取代、且受苯环影响
OO
(四)MS
在EI-MS中大多具有强的分子离子峰。简单香豆素类 和呋喃香豆素类的分子离子峰经常是基峰。由于香豆素 类分子中一般具有多个和芳环连接的氧原子、羟基、甲 氧基,故其质谱经常出现一系列连续失去CO、失去OH或 H2O、甲基或甲氧基的碎片离子峰色。
2.色谱检识 常用硅胶薄层色谱 ➢展开剂 亲脂性的溶剂。如苯、氯仿、氯仿-甲醇 (9∶1)、氯仿-二氯甲烷(1∶1)、氯仿-乙酸乙酯 (9∶1)和乙酸乙酯-甲醇(95∶5)等。
➢显色剂 (1)1%茴香醛浓硫酸试剂,110℃加热5分钟。
(2)5%或10%磷钼酸乙醇溶液,120℃加热至斑点明显出现。 (3)10%硫酸乙醇溶液,110℃加热5分钟。
1650-1750CM-1
3、香豆素类在Emerson反应阳性是: a. 绿色 b. 蓝色 c. 红色 d. 黄色
e. 橙色
4、 A、香豆素内酯的碱性水解反应 4 B、香豆素的异羟肟酸铁反应 2
C、香豆素的三氯化铁反应 5 D、木脂素的Labat反应 1
E、木脂素的Eegrine反应 3
1. 蓝绿色 2. 红色
➢一般在220~240 nm(lgε>4.0)和280~290 nm (lgε3.5~4.0)出现两个吸收峰。立体构型对紫外光谱一 般无影响。
➢4-苯基萘类化合物在260 nm显示最强峰(lgε>4.5), 并在225、290、310和355 nm显示强吸收峰,成为此类化合 物的显著特征。
4-苯基萘类
4.MS谱
➢游离木脂素 可用EI-MS谱测定,多数木脂素可得到分子
离子峰。木脂素因有苄基基团,从而可发生苄基裂解。
a
+.
CH3O
CH3O CH3O
OCH3 b OCH3
OCH3
CH3O
CH3O CH3O
+ CH2
+
CH3O CH3O
+ CH2
M+ 448 OCH3
m/z 181
m/z 151
➢木脂素苷类 通常用FAB法测定,给出分子离子峰同时, 并失去糖基的碎片离子峰(M+-162 )。
3. 蓝紫色
4. 开环
5. 绿色-墨绿色沉淀
5、 a.δ7.5-8.2 (d, j=9.5Hz)
b. δ6.1-6.5 (d, j=9.5)
c.低场 (d, j=8.0Hz) d. dd, j=8.0;2.0Hz e. d, j=2.0Hz
① 7-羟基香豆素H-5 c ② 3,4-位无取代的香豆素,H=3 b ③ 7-羟基香豆素H-8 e ④ 7-羟基香豆素H-6 d ⑤ 3,4-位无取代的香豆素,H=4 a
9.茵陈的主要成分是( ),具有( )的作用。 10.秦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具有( )的作用。 11.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 )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 12.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四种,分别为( ),( ),( )和( )。 13.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的主要来源是( )属植物。 14.在木脂素提取分离过程中应注意尽量避免与酸、碱接触,因为其生理 活性常与( )的构型有关。 15.木脂素在用溶剂提取分离过程中容易( )化。 16.可用Labat反应来检查木脂素类化合物中( )的存在与否。 17.采用( )提取分离五味子中的木脂素成分,具有无有机溶剂残留, 简化工艺的优点。 18.五味子中的木脂素对肝有保护作用,它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 ) 水平。
(5)碘蒸气,熏后观察应呈黄棕色或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七、木脂素的结构测定 (一) 化学方法 利用氧化反应对木脂素进行化学降解
(二) 波谱分析 1.UV光谱 多数木脂素的两个取代芳环是两个孤立的发 色团,其紫外吸收峰位置相似,吸收强度也具有加 和性。
苯环平面与A、B环平面 垂直,内酯环上向者环中
亚甲基处在C环平面上, 受苯环各向异性屏蔽的
影响,位于较高场。
③ 双环氧木脂素
H质子 两芳环同侧, H-2与H-1
H-6与H-5 两芳环异侧, H-2与H-1 H-6与H-5
7
6O A r
O A r
H
51
H
H
4
O
2
A r
O
3
同 侧
H A r
化学位移 反式,J=4-5Hz
三、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
(一)组成木脂素的单体类型:
1. 桂皮酸; 2. 偶有桂皮醛; 3. 桂皮醇; 4. 丙烯苯和烯丙苯。
侧链γ-碳原子是氧化型 γ-碳原子是非氧化型
(二)木脂素的类型: ➢ 按缩合位置不同: ➢ 侧链γ-碳原子上的氧化情况 : 木脂素类、新木脂素类
➢ 按化学结构分类:
六、木脂素的检识
香豆素 游离木脂素 水蒸汽蒸馏法 香豆素苷类 水溶性杂质
香豆素蒸出
乙醚萃取
含水正丁醇萃取
水层水溶性杂质
有机层香豆素苷类
游离木脂素被萃取出
反式,J=4-5Hz 顺式,J= 7Hz
O A r
H
O
O A r
HH
A r
O
异 侧
H A r
(2) 13C-NMR谱
MeO HO
27
9
8
MeO
1
OH
5
6 7'
8'
OH MeO
9'
1'
MeO O
MeO O
OH OH
6'
2'
5'
简单木脂素 OH (I)
OMe
木脂内酯
OMe
OMe (II)
OMe 环木脂素 OMe
6、A. 检查亚甲二氧基 B. 检查酚羟基 C. 检查内酯结构
D. 检查香豆素6位是否有取代基
E. 检查香豆素邻、对位无取代基的酚羟基
a. Labat反应 A b. Eegrine A
c.异羟肟酸铁反应 C
d.重氮化反应 E e.Emerson反应 D
f.其他 B
7、A. 水蒸汽蒸馏法 B. 乙醚提取 C. 两者都行 D. 两者都不行 a.亲水小分子游离香豆素A 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B c.香豆素苷D d. 亲脂小分子香豆素C e. 一般游离木脂素B
11.小分子游离香豆素具有的性质包活 A 有香味 B 有挥发性 C 能升华 D 能溶于沸水
E 能溶于冷水
12.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 A 酸溶减沉法 B 碱溶酸沉法 E 乙醇提取法
C 乙醚提取法
D 热水提取法
13.区别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可将它们碱水解后用 A 异羟肟酸铁反应 B Gibbs反应 C Emerson反应 D 三氯化铁反应 E 醋酐-浓硫酸反应
1.理化检识 常有一些功能基如酚羟基、亚甲二氧
基及内酯结构等 ➢ 用三氯化铁反应检查酚羟基的有无。
➢ 用Labat反应来检查亚甲二氧基的存在与否。 在Labat反应中,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加浓硫酸后,
再加没食子酸,可产生蓝绿色。
➢ 用Ecgrine反应来检查亚甲二氧基的存在与否。 以变色酸代替没食子酸,并保持温度在70~80℃2
十、香豆素类的结构研究
(一)IR光谱
➢内酯结构在1750~1700cm-1显示一个强的吸收,这个吸 收峰一般是其IR光谱的最强峰;内酯也在1270~1220cm-1, 1100~1000cm-1出现强的吸收。
➢呋喃香豆素类,其呋喃环C-H在3175~3025cm-1有弱小、 但非常尖锐的双吸收峰。
远程耦合
s
3.8~4.0
C C-2(羰基碳) C-7(含氧取代) C-3(无取代) C-4(无取代) C-9(季碳) C-10(季碳)
13C-NMR特征
160.0 160.0 110.0~113.0 143.0~145.0 149.0~154.0 110.0~113.0
分析 含氧基、苯环、羰基共轭影响
苯代四氢萘类
2. IR光谱
木脂素结构中的基团,在IR光谱 中均可呈现其特征吸收峰。
O
例如 扁柏脂素
O
O
➢有苯环的特征吸收1600cm-1,
O
1585cm-1和1500cm-1;
➢有亚甲二氧基的特征吸收峰936cm-1 ➢五元内酯环的吸收峰1760~
1780cm-1。 ➢不饱和内酯环结构,在1760cm-1显
AB系统,d J =9.5
7.5~8.20
环羰 基吸
d, J = 8.0 低场
dd, J = 8.0, 2.0
d, J = 2.0 均为单峰(但高
分辨谱有偶合
与H-6耦合 与H-5、H-8耦合
与H-6耦合
电子 影响
J = 0.6 ~ 1.0) AB系统,dd J=2.0~2.5
7.5~7.7 6.7~7.2
二、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紫外光下荧光最强。
A.
B.
OH
HO
C.
OO
D.
OO E.
OH OO
OO
HO
OH
O O OH
2、香豆素类化合物IR显示一个最强峰。其峰值:
A. 1600-1700CM-1
B.
1700-1800CM-1
C. 1500-1600CM-1
D. 1750-1700CM-1
E.
5. 结构测定举例:
一、填充题
练习题
1.苯丙素类化合物在生物合成上均来源于( ),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 是( )。 2.香豆素因具有内酯结构,可溶于碱液中,因此可以用( )法提取, 小分子香豆素因具有( ),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3.广义的苯丙素类成分包含( )、( )、( )、( )、 ( )。 4.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在( )具有羟基,因此,( )可以认 为是天然香豆素化合物的母体。 5.天然香豆素可分为( )类、( )类、( )类、( )类。 6.香豆素类具有( )结构,可以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而显( )色 。 7.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中α-吡喃酮在红外光谱上的吸收信号主要有( )、( )、( )。 8.桂皮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当归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二)UV光谱
1.未取代的香豆素 苯环 : 274nm(logε4.03) α-吡喃酮: 311nm(logε3.72)
2. 取代基对吸收峰位置的影响 烷基取代对其影响不大。 含氧官能团取代会使主要吸收红移。
✓ 7位引入含氧取代基,则在217nm及315~325nm处 出现强吸收峰(logε约4)。
8.所有游离香豆素均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活泼氢 E 酮基
9.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10.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 A 秦皮 B 甘草 C 补骨脂 D 五味子 E 白芷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九、香豆素类的检识
(一)理化检识
1.荧光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365nm)照射下显荧 光,可用于检识。
类型 荧光
一般 香豆素
蓝色或 紫色
7-羟基 香豆素
较强的 蓝色
7-羟基 香豆素
加碱
更强绿 色
导入非 羟基取
代基
减弱、 变紫
多烷氧 基取代
黄绿色 或褐色
2.显色反应 ➢常用异羟肟酸铁反应检识香豆属内酯环的存在与否; ➢利用与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判断酚羟基的有无; ➢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可用来检查C6位是否有取代基。
14.中药秦皮治疗痢疾的有效成分是 A,七叶苷 B 七叶内酯 C 白蜡素 D 白蜡树苷 E 7-羟基香豆素
15.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 A 桂皮醛 B 桂皮酸 C 桂皮醇 D 丙烯苯 E 烯丙苯
三、提起和分离
某药材中含有小分子质量的香豆素、游离木脂素、香豆素苷类和水 溶性成分。试设计一个提起和分离方案,将三个成分一一分离出来并去除杂 质。
✓ 有酚羟基,在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峰有显著的红移 现象,且吸收有所增强。
(三)NMR谱
类型 3、4位无取代
(最特征) 7-取代
6.7-二取代
呋喃环 芳环
H 质子 H-3 H-4
H-5 H-6 H-8 H-5 H-8
两质子
甲氧基
1H-NMR谱特征
系统、峰型、J AB系统,d
6.1~6.5
分析
备注 内脂
(III)
① 三者的3,4位和3’,4’位δ都高与芳环上其他位置上碳 的δ值(都连含氧基团)。
② Ⅱ的9′位碳,因其是内酯环羰基,位于最低场,δ值为 178.6ppm(一般酯中羰基碳的δ值范围约为165~ 180ppm)。
③ I和III的9、9′位碳上连有醇羟基,而化合物Ⅱ的9位碳上 连有氧,因此其δ值均高于7、8、7′和8′位碳的δ值。
O O
扁柏脂素
示特征吸收。
3. NMR谱 (1)1H-NMR谱
① 单环氧木脂素
O
78 9
O
O
7' 8' 9'
加尔巴新
O
O
② 环木脂内酯
H质子 内酯环上向,H-1 内酯环下向,H-4 内酯环亚甲基质子下向 内酯环亚甲基质子上向
化学位移
分析
δ8.25 δ7.6-7.7 δ5.32-5. 52 δ5.08-5.23
无取代、且受苯环影响
OO
(四)MS
在EI-MS中大多具有强的分子离子峰。简单香豆素类 和呋喃香豆素类的分子离子峰经常是基峰。由于香豆素 类分子中一般具有多个和芳环连接的氧原子、羟基、甲 氧基,故其质谱经常出现一系列连续失去CO、失去OH或 H2O、甲基或甲氧基的碎片离子峰色。
2.色谱检识 常用硅胶薄层色谱 ➢展开剂 亲脂性的溶剂。如苯、氯仿、氯仿-甲醇 (9∶1)、氯仿-二氯甲烷(1∶1)、氯仿-乙酸乙酯 (9∶1)和乙酸乙酯-甲醇(95∶5)等。
➢显色剂 (1)1%茴香醛浓硫酸试剂,110℃加热5分钟。
(2)5%或10%磷钼酸乙醇溶液,120℃加热至斑点明显出现。 (3)10%硫酸乙醇溶液,110℃加热5分钟。
1650-1750CM-1
3、香豆素类在Emerson反应阳性是: a. 绿色 b. 蓝色 c. 红色 d. 黄色
e. 橙色
4、 A、香豆素内酯的碱性水解反应 4 B、香豆素的异羟肟酸铁反应 2
C、香豆素的三氯化铁反应 5 D、木脂素的Labat反应 1
E、木脂素的Eegrine反应 3
1. 蓝绿色 2. 红色
➢一般在220~240 nm(lgε>4.0)和280~290 nm (lgε3.5~4.0)出现两个吸收峰。立体构型对紫外光谱一 般无影响。
➢4-苯基萘类化合物在260 nm显示最强峰(lgε>4.5), 并在225、290、310和355 nm显示强吸收峰,成为此类化合 物的显著特征。
4-苯基萘类
4.MS谱
➢游离木脂素 可用EI-MS谱测定,多数木脂素可得到分子
离子峰。木脂素因有苄基基团,从而可发生苄基裂解。
a
+.
CH3O
CH3O CH3O
OCH3 b OCH3
OCH3
CH3O
CH3O CH3O
+ CH2
+
CH3O CH3O
+ CH2
M+ 448 OCH3
m/z 181
m/z 151
➢木脂素苷类 通常用FAB法测定,给出分子离子峰同时, 并失去糖基的碎片离子峰(M+-162 )。
3. 蓝紫色
4. 开环
5. 绿色-墨绿色沉淀
5、 a.δ7.5-8.2 (d, j=9.5Hz)
b. δ6.1-6.5 (d, j=9.5)
c.低场 (d, j=8.0Hz) d. dd, j=8.0;2.0Hz e. d, j=2.0Hz
① 7-羟基香豆素H-5 c ② 3,4-位无取代的香豆素,H=3 b ③ 7-羟基香豆素H-8 e ④ 7-羟基香豆素H-6 d ⑤ 3,4-位无取代的香豆素,H=4 a
9.茵陈的主要成分是( ),具有( )的作用。 10.秦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具有( )的作用。 11.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 )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 12.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四种,分别为( ),( ),( )和( )。 13.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的主要来源是( )属植物。 14.在木脂素提取分离过程中应注意尽量避免与酸、碱接触,因为其生理 活性常与( )的构型有关。 15.木脂素在用溶剂提取分离过程中容易( )化。 16.可用Labat反应来检查木脂素类化合物中( )的存在与否。 17.采用( )提取分离五味子中的木脂素成分,具有无有机溶剂残留, 简化工艺的优点。 18.五味子中的木脂素对肝有保护作用,它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 )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