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手术职业防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分期
• 急性感染期
• 潜伏期
• 艾滋病前期
– 淋巴结肿大 – 全身症状 – 各种感染 口腔出现毛状白斑,是早期诊
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 典型的艾滋病期,此期具有三个基本 特点:
•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 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 死亡。
手术防护
文本
文本
术前
术中
术后
准备
防护
处理
手术前准备
• 手术间准备 • 物品准备
– 特殊物品 – 药物准备
• 人员配置 • 推床 • 病人准备
• 术者准备
– 心理准备 – 防护意识
术中防护
• 静脉穿刺 • 手术者防护 • 手术野防护 • 传递器械时的防护
• 手术间的维护 • 标本处理 • 明确暴露部位的应急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75%
手术 工作 人员
• 锐器的刺伤为主要职业感染途径
✓ 术中针(注射器针头和手术缝合针)刺伤 的感染率为0.3%~0.4%,术中手套破裂使 未破损的皮肤直接暴露在病人血液中的感 染的可能性更小,但手术中皮肤损伤感染率 可达5%~6%。
✓ 损伤来自5种不同的工具:缝合针占50% ,其他包括手术刀片、注射器、牵开器、 拉钩及电凝器械。
病理
•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 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 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 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 击目标,大量吞噬、破 坏T4淋巴细胞,从而 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 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 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 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 亡。
• 红丝带是国际上用来 表示对抗爱滋病的标 志。
• 含义:红丝带像一条 纽带,将世界人民紧 紧联系在一起,共同 抗击艾滋病 。
肿瘤
一般性症状
皮肤和粘膜损害
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道症状
传播途径
艾滋病感染误区
• 接吻不会感染 • 蚊虫叮咬不会感染 • 在公共游泳池游泳不会感染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手术室人员感染HIV的途径
• 手术室人员接触血液、体液是HIV感 染常见途径
55%
外科 医师
25% 护士
术后处理
• 手术人员 • 手术敷料 • 手术器械 • 手术间 • 推床
1
艾滋病基础知识
2
手术防护
定义
•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译:后天性 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 病”、“爱死病”。
• 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 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 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 ”,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我省艾滋病现状
• 中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病例。 安徽省自1994年底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 来,截至2009年9月30日,全省累计报告 HIV感染者和病人6063例,占全国累计报 告数的1.9%。其中艾滋病病人3327例 ,收到死亡报告1306例,并且近年新报 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群体以 青壮年为主,感染人群趋向年轻化。20岁 -50岁的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的80%以 上。
• 溅污和浸泡是可能造成医护人员感染 的其它途径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 HIV职业暴露的建议
• 器械上有明显血迹 • 器械直接接触病人的静脉或动脉血管 • 伤口较深 • 无保护接触病人血液时间较长
• 晚期病人或病人病毒载量较高。也就是说 ,表皮接触时间越长,接触区域越大,表 皮明显破损,或HIV滴度越高,表皮接触 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