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引诱剂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23期
植物保护学表1不同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杀效果处理重复诱集量/头雌雄比雌蛾雄蛾合计双性引诱剂
Ⅰ256893 1.00∶2.72Ⅱ276188 1.00∶2.26Ⅲ265783 1.00∶2.19Ⅳ5780137 1.00∶1.40Ⅴ155570 1.00∶3.67总量150321471 1.00∶2.14
单性引诱剂
Ⅰ0208208Ⅱ0145145Ⅲ02121Ⅳ07777Ⅴ05353总量
504
504
摘要为了探明双性引诱剂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诱杀效果,开展了双性引诱剂诱杀田间稻纵卷叶螟成虫试验,并与单性引诱剂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与单性引诱剂相比,双性引诱剂具有雌、雄同诱的特点,诱得的稻纵卷叶螟成虫雌雄比例约为1∶2;双性引诱剂总诱集量与单性引诱剂相近,且还能诱得其他害虫。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成虫;双性引诱剂;诱杀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1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23-0084-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23.03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双性引诱剂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研究
李爱国许莉
刘晓娜
(泰州市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江苏泰州225500)
稻纵卷叶螟在江苏省1年发生2~3个世代,第四(2)代和第五(3)代为主害代[1-2]。

性诱剂又称性信息
素,是由性成熟雌虫分泌来吸引雄虫交配的物质。

目前,人工合成的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加入载体中做成诱芯,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3-4]。

双性引诱剂(稻纵卷叶螟专用)是一种物理防治高新技术产品,以胶管为缓释载体持续释放高浓度植物源芳
香物质和昆虫信息素引诱物质,诱集稻纵卷叶螟[5-6]。

为验证双性引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效果、特点及安全性,笔者于2020年7月21日至8月20日[泰州市姜堰区主害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在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大杨村井贤家庭农场开展双性引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试验,并与单性引诱剂进行比较,以期为水稻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大杨村井贤家庭农场。

试验地土壤质地为黏土,上茬作物为小麦,水稻在5月22日落谷,6月13日机插移栽。

常年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较严重。

1.2试验材料
供试引诱剂有双性引诱剂诱芯(稻纵卷叶螟专用),由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单性引诱剂(稻纵卷叶螟诱芯),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市购。

试验用诱捕器统一为新型蛾类诱捕器(圆柱形诱捕器桶身,为高透明塑料材质,倒置漏斗网格状诱
虫口),由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双性引诱剂处理和单性引诱剂处理。

每个处理面积为0.33hm 2。

2个处理诱捕器均为田间平行东南方向走向排列,摆放一条线、间距一致、高度一致。

按0.066hm 2放置1个诱捕器,每个处理放置5个诱捕器,诱捕器两两之间相距30m ,且与田边距离不少于10m ,诱捕器进虫口在水稻上方10~15cm 高处(根据水稻株高调整2次,以保持高度适宜)。

7月20日,按上述田间设置要求将诱捕器置于
大田内。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7月21日至8月20日[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孕穗期,泰州地区主害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期],每周一调查各诱捕器内诱集蛾量并辨查性别,共调查4次,同时识别稻纵卷叶螟之外的其他害虫种类及数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杀效果
由表1可知,含双性引诱剂诱芯的5个诱捕器累
作者简介
李爱国(1968—),男,江苏泰州人,高级农艺师,
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与绿色防控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4-25
84
. All Rights Reserved.
表5马道片连作晚稻田不同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处理三代二化螟四代二化螟螟害丛率/%
螟害株率/%残留虫量/(头·hm -2)
螟害丛率/%
螟害株率/%残留虫量/(头·hm -2)
性诱区
4.4 1.68311518.5 4.391530性诱+药防区
2.1
0.739780
10.5
4.086085
二化螟防治缺乏高效药剂的情况下,性诱群集诱杀二化螟技术可以作为防治二化螟的主要措施之一加以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
[1]吴远国,易建平,邓立平,等.不同性诱剂产品诱杀水稻二化螟田间效果评估[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4):49-51.[2]于成宝.水稻二化螟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20(11):95-96.
[3]徐旱增.婺城区早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农技服务,2020,37(6):76.
[4]杜永均,郭荣,韩清瑞.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应用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1):
40-42.
[5]文松,李晓光,董本春,等.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J].北方水稻,2018,48(3):32-33.[6]董本春,王晓蔷,李晓光,等.利用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1012.(上接第83页)
蜘蛛为诱杀死的害虫引诱而来。

含单性引诱剂诱芯的5个诱捕器除诱集到稻纵卷叶螟成虫外,并未诱集到其他害虫。

3结论与讨论
双性引诱剂(稻纵卷叶螟专用)能有效地诱集田间稻纵卷叶螟成虫,与单性引诱剂相比,其具有同等的诱集量,且雌、雄虫同诱,可直接诱得雌虫,从而直接阻止雌虫在田间落卵,减轻田间危害。

双性引诱剂产品组成成分为食品级原料,不含农药成分,是一种物理防治的新产品,可作为水稻绿色防控产品推广使用,推荐每0.066hm 2放置1~2枚。

此外,该产品同时能诱杀一定量的银纹夜蛾、重阳木锦斑蛾、瓜绢螟、稻苞虫、金龟子等害虫,建议厂家利用该产品的这个特点,探索一剂多诱,进一步节本增效,为水稻害虫监测
与防治作贡献。

本试验中,含双性引诱剂诱芯的诱捕器诱集到少量蜘蛛和蜂类,关于诱捕器是否对蜜蜂等生物有害须进一步试验、示范和论证。

本试验中,诱得的稻纵卷叶螟成虫雌雄比例为1.00∶2.14,该结果是否与迁入型或本地繁殖型或气温等环境条件有关有待进一步试验与示范。

4参考文献
[1]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崔家华.江苏盐城大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3]李爱国,张银贵.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成虫诱测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0(4):137-138.[4]姚士桐,方志峰,陆志杰,等.不同监测方法对田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5):31-32.[5]李德萍,伦志安,王振东,等.二化螟性引诱剂在水稻上应用效果[J].现代化农业,2019(2):3-4.
[6]戴建青,陈大嵩,叶静文,等.珠江三角洲小菜蛾区域性引诱剂的研制及诱集效应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6,38
(6):1245-1250.
计诱集稻纵卷叶螟成虫471头,其中雌蛾150头,雄蛾321头,雌雄比为1.00∶2.14。

含单性引诱剂诱芯的5个诱捕器累计诱得稻纵卷叶螟成虫504头,所诱成虫均为雄性,稻纵卷叶螟诱集量与含双性引诱剂诱芯
的5个诱捕器总诱集量相近。

2.2不同性诱剂对其他害虫的诱杀效果
由表2可知,含双性引诱剂诱芯的5个诱捕器除诱得稻纵卷叶螟成虫外,还诱集到银纹夜蛾25头、重阳木锦斑蛾8头、瓜绢螟2头、金龟子20头、稻苞虫1头、苍蝇5头、蜂2头、蜘蛛1头及其他25头,其中
表2不同性诱剂对其他害虫的诱集量
双性引诱剂25822015122589单性引诱剂
00
00
银纹夜蛾重阳木锦斑蛾
瓜绢螟
金龟子稻苞虫苍蝇蜘蛛
蜂其他合计处理诱集量/头李爱国等:双性引诱剂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研究
85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