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
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 + Cl2 = 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a
2O B.NaCl C.NaH D.NaClO
3
2、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 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
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c>b>a B.b>a>c C.a>c>b D.b>c>a
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4、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
1
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
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
2
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5、“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A.1种B.2种C.3种D.4种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
7、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8、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O
2B.CO
2
C.N
2
D.Ne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0、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A.SO
2B.SO
3
C.H
2
SO
3
D.H
2
SO
4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3、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
3
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4、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A.H
2、CO、CO
2
B.N
2
、O
2
、CO
2
C.H
2、CH
4
、CO D.H
2
、CH
4
、CO
2
15、欲配制10.0%的NaCI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 .取固体
B .称固体
C .量取水
D .写标签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要另加其他试剂才能区别的是( )
A .BaCl 2、CuSO 4、NaOH 、NaCl
B .Na 2SO 4、BaCl 2、K 2CO 3、NaNO 3
C .FeC13、NaOH 、H 2SO 4、Ba(NO 3)2
D .MgCl 2、NaOH 、HCl 、Na 2SO 4
18、南京理工大学胡丙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3H2O ,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5N -是一种单质
B .一个5N -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 .一个5N -中共有36个质子
D .一个5N -中共有36个电子
19、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20、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
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汞原子___________;
②三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
③四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
④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3”的含义:
中数字“3”表示_________;
①2NH
3
②2Al3+中数字“3”表示__________。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是_________。
℃时,将15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t
2
_________。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
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3、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
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
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图1),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a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A”、“B”或“C”)来制取,在加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_,实验时还需补充一种用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填“b”或“c”)端进入。
写出将该气体通入
D装置时的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
(4)若进行如图2的实验改进,底部刺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以浸入或者离开白醋,它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A”、“B”或“C”)装置。
图2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若用B装置制取气体,仪器②必须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若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可以将仪器②换成_____(填仪器名称)。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若要收集到纯净的氧气,则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上图中的字母),在该实验操作中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的原因是_____。
(3)写出检验A图中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
(4)请写出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上图中的字母),已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若用F图收集二氧化碳,j为进气口。
请将F中的玻璃导管补画完整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合金种类多、用途广,“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以用来制造机器和电器的零件等,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
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质量均为50g)
甲乙丙
烧杯+稀盐酸质量133g 123g 123g
加入黄铜样品质量20g 24g 20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质量152.8g 146.8g 142.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同学取用的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他制取的氢气的质量是____。
(2)计算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
测得烧杯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中共生成气体______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七、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B
3、D
4、C
5、B
6、D
7、C
8、C
9、B
10、D
11、B
12、C
13、C
14、C
15、D
16、B
17、B
18、D
19、A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2Hg 3SO
2 4NO
3
-
-4
4
C H一个氨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一个
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2、t
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0g 降温结晶 B>A>C 3、118.7 6 8 小于非金属
11 / 11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长颈漏斗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稀盐酸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b 澄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锌粒和稀硫酸
2、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分解反应 AE 防止高锰酸钾被氧气流吹入
到导管内,堵塞导管 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手握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B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丙;0.2g.(2)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则
22Zn +2HCl ZnCl +H 6520.2g
x ↑
=
65=20.2g
x x =6.5g ;
则样品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13.5g 100%=67.5%20g
⨯。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2、(1)0.2g ;(2)35%
七、 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