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财计思想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财计思想探讨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圣人”。

他不仅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他的财计思想对后世的财会理论与实践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1 孔子谈会计据《孟子·万章下》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孔子根据他主管仓库会计的实际体会,把财会工作的要点归结于“当”字之上。

就是财会工作的计算纪录要正确无误,同时一切应力求适中、适当、适可而止。

而“当”的含义不论在当时还是对今天的会计工作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其一是真实性。

孔子认为会计的计算记录一定要正确无误,不仅会计籍书中记录的数字要正确无误,而且所记数字与财产物资的实际数目要想符合。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

其二是中立性。

中立性也被称为“不偏不倚”,它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信息的声称过程中,主要应关心所产生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孔子一向非常注重礼教和“中庸”之道,他认为一切要以礼制作为标准,当用则用,即不能以少用违礼,也不得违反财制而滥用。

2 “政在节财”与谨慎性原则郭道扬教授在《中国会计史稿》中这样评价孔子的这一思想:“在财政征收方面,孔子反对聚敛,在国家开支方面,又提倡节用,这是孔子财政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实质是为了治国安民,使统治者的政权能够长
久地维持下去。

”“节财”思想并不是要求统治者一味地节省财政支出,而是要做到俭不违礼,用不伤义,这也反映了孔子的消费思想。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凡是没有绝对把握实现的收入,不能人为虚拟入账;凡是可以预见的,并且应列入本期成本的支出,都应列入本期损益。

所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其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好政府预算会计与审计制度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预算体制,对政府财务资源的运用进行限制,企业也应有意识地将各项费用支出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浪费。

3 “仁者爱人”与“人即资本”的人本观念孔子始终以“人”为中心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学说,儒学也常常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人学”。

财会人员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效率、质量的根本,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的法治观念、职业道德意识以及工作技能,并从会计工作机制上加以约束,使财会人员做到“身心俱正”,才能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管理者人为调节成本利润等现象。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孔子对一切人及其所处理的社会关系的最高要求,也是孔子衡量和评价一切人及其所处理的社会关系优劣正误的终极标准。

仁的管理需要一个客观标准“礼”来支持,“克己复礼为仁”,能够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就是“仁”了,“仁”的目标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些
论述是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基础,这与现代人力资源会计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本相同的。

4 “和为贵”与“和能生财”理念孔子学说是建立在“人性善”和道德自律基础之上的。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孔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

作为“调谐”的“和”,是包括人际、人与自然、人自身胜利和性灵以及万物之间的一切相互关系的优化相处原则;仁学讲求的是中庸之道,追求的主要是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和”——调谐。

孔子强调“和为贵”,他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同时他认为和谐必须有严格的原则性,认为没有原则的“和”是“乡愿”。

他提倡“和而不同”,“和”是指保持矛盾对立面的统一,“同”即取消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差异。

“和”即和谐,“拢”即靠拢,就是说:一个工厂、企业的内部,要凝聚在一起,大家紧密地连结成一体。

整个公司好比一部机器,每一个人便是其中的一颗螺丝钉,缺少任何一个,机器便要发生故障。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和谐,强调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融和。

在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自然统一,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