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蒜产销形势分析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大蒜产销形势分析及建议
作者:苏鹤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8年第1期
大蒜是河南省重要的特色蔬菜之一,作为餐桌上的主要调味品,深受大家喜爱。
近年来,
大蒜价格暴涨暴跌,2016 年零售价高达4.5元/kg,2017 年又直线落至0.5 元/kg,消费者直
呼“蒜你狠”后又听到蒜农“伤不起”的声音。
这种忽高忽低的价格行情导致种植农户收益极
不稳定,造成价高跟风种植盲目扩大面积,价低出售难,收益下降。
因此,笔者通过对河南省
近几年大蒜生产销售、储藏加工等情况详细了解,并进行深刻分析,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大蒜生
产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蒜生产情况分析
河南省2016 年大蒜播种面积15.57 万hm2,比2015 年播种面积增加 0.88 万hm2,增
幅5.97%;每667 m2 产量 363.55 万t,比2015年每667 m2 增加21.08 万t,增幅
6.16 %。
早熟蒜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5%,多以鲜蒜上市,晚熟蒜多为晒干后上市销售。
河南省大蒜生产主要集中在郑州、开封、商丘、周口,其中杞县、中牟县、柘城县、通许县、尉氏县、淮阳县、民权县、睢县等主产县种植面积约合9.24 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9.36%。
杞县大蒜种植面积3.2 万hm2,是河南省大蒜生产第一大县;中牟县大蒜种植面积
2.22 万hm2,比2015 年增加0.332万hm2,其中早熟蒜品种0.67 万hm2,约占大蒜种植总
面积的1/3。
从表1 可以看出,河南省大蒜种植面积呈波浪形,2012 年因5—6 月市场销售价格上涨,导致2012年9—10 月种植面积增长10%,面积增加导致2013 年价格下跌,继而又导致2013
年种植面积降低13%,2014—2016 年价格持续上涨又造成近三年种植面积连续增加。
2017 年
大蒜销售价格整体不高,预计2018年种植面积不会再有较大增加甚至会略微减少。
二、大蒜销售价格及成本分析大蒜由于能够较长时间存放,近些年来屡被经销商炒作,造
成价格忽高忽低,蒜农收益没有稳定保障,对大蒜产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016 年初由于出现寒流,河南、山东越冬大蒜受到冻害,导致产量减少,再加上人为炒作,价格一路上涨,最高
零售价达到5 元/kg。
2016 年种植大蒜面积增加,天气风调雨顺,蒜薹收获时价格直线下跌,
一度白送都无人采收,蒜头市场价格从1.5元/kg 落至0.5 元/kg,晒干后价格有所回升,目
前市场价格在1 元/kg 左右。
大蒜市场价格不稳定的同时蒜农种植收益也大不相同,蒜农极难把握市场,经常陷入卖与
不卖的纠结之中,收入也没有市场反应的那么高。
从表2 可以看出,河南省2012年鲜蒜的收购价格从0.55 元/kg 快速上涨至1.75 元/kg,2013 年、2014 年一直在0.5 元/kg 以下,2015 年为0.5~1 元/kg,2016 年又升至1.5 元
/kg,2017 年跌至0.5 元/kg 后才慢慢拉升至0.585 元/kg。
通过调查发现,蒜农销售鲜蒜最
高价格1.75 元/kg 与最低价格0.365元/kg 之间相差约6 倍,除2012 年、2016 年销售价格
高之外,其余年份蒜农卖蒜收益并不高,大部分利润被经销商拿走。
以中牟县2017 年(2016
年播种)大蒜生产为例:每667 m2 生产投入:种子800×2(元/kg)=1600 元,整地50 元
×1 次=50 元,底肥150 元/ 袋×1.5 袋=225 元,鸡粪100 元,浇水6 次×10 元=60 元,冲肥270 元,除草剂15 元,地膜35 元,每667 m2 合计2355 元;每667 m2 用工成本:种植大户在大蒜播种、覆膜、收获时会雇工,播种雇工250 元,盖膜雇工120 元,收获雇工
1000 元左右,每667 m2 合计1370 元;销售收入:蒜薹每667 m2 收入500 元左右,大蒜平
均每667 m2 产干蒜1200 kg,按当前收购4 元/kg 计算,蒜头每667 m2 收入4800 元,每667 m2 合计5300 元。
收入减去投入与用工成本每667 m2 生产净利润为1575 元。
三、储藏加工及市场建设
河南省大蒜主产区储藏加工能力较强及配套市场建设较为完善,其他地区较弱。
目前,开封市建成了以杞县、通许县为主的大蒜冷藏保鲜库890 座,年储藏能力40 万t;建成有大蒜加工企业80 多家,年加工能力7 万t;先后建成和完善了40 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杞县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是开封市最具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大型大蒜交易市场,总投资18 亿元人民币,占地26.67 hm2,是豫东地区集大蒜交易深加工食品安全检测及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交易市场,市场交易能力辐射周边县,大蒜交易年吞吐量接近100 万t。
除此之外,在通许、尉氏等其他县,也有大小规模不等的交易市场,有根据农产品收获季节不同交叉使用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也有在主产区村里搭建的临时交易市场及马路市场,或经销商到村里入户收购,交易形式多样。
中牟县2015 年大蒜冷库有157家,总库存量50 万t,大蒜深加工企业18 家,上规模企业11 家,大蒜加工制品主要有蒜米、蒜粒、蒜粉、蒜片、蒜油等。
另外,中牟县大蒜生产合作社有35 家,大蒜经纪人5000 多人,建有官渡大蒜批发市场,2012 年辖区内新建的河南省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是河南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总规划占地353.51 hm2,计划总投资90 亿元,是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
其他大蒜主产县近年来也都积极完善配套建设,加大冷藏保鲜库建造和交易市场规模,例如漯河市临颍县大蒜种植面积0.2 万hm2,是全国著名的商品大蒜生产基地,目前围绕大蒜产业已建成冷库85 座,总库存7.83 万t。
四、存在的问题
(一)大蒜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起伏较大
蒜农、蒜商组织化程度低,批发环节混乱无序,加之个别投机者的恶意囤积,使得数年来大蒜价格涨则涨得惊人,跌则跌得离谱,忽高忽低的价格极易打击蒜农种植信心,扰乱市场供销秩序,影响消费者正常需求。
(二)基地种植和加工业均需提升
一是现代化种植技术较低,大蒜种植以农户家庭式种植为主,连年重茬,肥料使用上不合理,引起土壤板结,造成肥料的浪费,大蒜单产不高。
二是管理分散,机械化程度低,费工费
时,投资成本高,大规模土地流转及现代化承包经营种植程度不高。
三是大蒜深加工产业尚停
留在初级阶段,科技含量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科研投入少
大蒜新品种引进、品种更新改良、产品质量保障、栽培环节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农业
资金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大蒜生产及产业标准化、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
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市场环境、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
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较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全国大市场衔接不够紧密,
蒜农获取市场信息较慢,易造成盲目跟风种植。
五、建议
(一)推进品种更新换代和提高种植水平
选育和推广紫皮大蒜、白皮大蒜、薹用大蒜等优质高产品种,采取脱毒、异地繁种等方法
进行提纯复壮,提高种子质量,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确保产品品质安全,加快推进大
蒜播种、收获机械化。
农技农机部门结合,大力引进和推广大蒜机械化播种和采收技术,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大力扶持大蒜加工往纵深发展
加大对大蒜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学习外省乃至外
国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大蒜新产品、新设备,必须进一步投资开发大蒜精油、大蒜多糖、大蒜素、胶囊、口服液等多种类型符合市场需求的大蒜深加工高端产品。
(三)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推进大蒜区域种植
培育大蒜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组织化
程度,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发展订单生产模式、直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风险,节约
市场成本。
(四)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及冷库储存能力
加强现有市场软硬件建设,不断扩大交易规模;积极培育本地经纪人,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创新交易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电商,积极推行直营、商超、农超对接;建立与全国市场对接的
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提升冷库储存能力,一方面,可以保证大蒜长时间
储存品质不会下降;另一方面,又能起到平抑大蒜价格的作用,减少蒜农损失。
(五)引入保险机制减少蒜农负担
政府扶持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相结合,参与大蒜产业发展,鼓励农户参加大蒜农业保险,
增强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