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摘要: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
作业主要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掌握一些需要
熟练的技巧,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的巩固、
深化,有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作业、教育、有效性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
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
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
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时反思改进下阶段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一、课外作业的作用
子曰:“温故而知新。
”学生通过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可以检查学习效果,
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技能技巧。
同时运用所学的方
法进行拓展和延伸尝试解决新问题,进而在这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
因此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做作业可以暴露听课时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
训练、有意识地提高听课注意力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进而有效地巩固和提高教
学效果,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孩子的关注都面面
俱到。
但老师可通过全班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掌控“教”的整体效果;通过每
一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每个孩子对“学”的掌握程度;通过多次作业的累
积完成情况,老师了解学生之间的性格智力差异及特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
学重点。
同时老师通过多种方式,针对个别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与家长沟通,增加
师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理解,争取家长的支持。
二、设计操作型作业,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所谓操作型作业是指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动手制作、动手操作
等形式来完成的作业。
运用这种作业形式,将学生置于学与玩结合的活动中,既
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能收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的数学文化知识,笔者改变以往让学生做现成的测试卷作业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们自己编制一套必修2全本书的测试卷。
在自制测试卷的过程中,学
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动脑设计,兴趣大,积极性高。
他们用自编的试卷及参
考答案,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按学生自己的话说,“不仅复习巩固了必修2全书的内容,也了解到出一套试题原来有这么多学问,看到别的同学选的题目、精美的排版、准确的几何图形与自己的有差距时,既高兴又有些隐忧,但这
种既动手又动脑的作业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学
到了别人的长处”。
在学习了许多空间几何的数学概念后,同学们总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容易混淆,笔者就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制作教材中立体几何图形如:棱柱、
棱锥、棱台圆柱、圆台等的作业。
通过动手“做一做”的形式来化解知识的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在做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学生们辩认区分了各种图形,
了解了各种图形的特点,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课题组又将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实习作业等编制成“主题式”作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开阔视野,激
活思维。
达到了以作业巩固所学,以作业提高技能的目的。
三、如何提高学生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使其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确
实发挥作业的有效作用。
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①针对性、精练化原则。
教学实践表明: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
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没有针对性、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所以首
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做针对性的精心筛选,尽量
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在
每节课后布置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
②层次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要。
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分层型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
和能力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作业设计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既能避免一刀切,发
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③多样化原则。
传统数学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一乏味的作业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因此,在作业设计时,
既要注意思维的训练,多设置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利于学生操作、发现、
归纳、探索的问题,还要多设置不同题型的作业开放学生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
的挑战欲望,体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④
趣味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原则。
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
的作业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乐趣的同时高效完成作业。
有时适度地设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既关注课本,又关注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会
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要善于采取灵活多
变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作业的优化设计
上教师应该多花一点心思,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减少机械反复一般巩
固性练习,尽量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外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使每
一个学生都喜欢数学作业,并在自主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掌握知识,训练技能,锻炼意志,促进学生知能并进,和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