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例中应用了转基因工程原理的是( )
A.利用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培育出“多莉”羊
B.将普通甜椒种子经卫星搭载送入太空后播下,选育出太空椒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
D.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培育出超级水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生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
A.通过克隆技术利用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培育出的“多莉”羊属于克隆技术,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普通甜椒种子经卫星搭载送入太空选育出的太空椒属于基因突变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所以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属于转基因技术,故C符合题意。
D.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培育出超级水稻属于杂交技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2.“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A.净化空气B.降低噪音C.过滤尘埃D.涵养水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得遇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绿色植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当保护森林,据此解答。
【详解】
绿色植物只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得遇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的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涵养水源。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理解。
3.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答案】C
【解析】
毁林开荒会导致水土流失,A不符合题意;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不适合进一步发展畜牧业,B不符合题意;
退耕还草、还林.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C符合题意;
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会导致食物栖息地的破坏,D不符合题意。
4.图1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2是气孔的两种状态,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如图1,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氧气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b点对应的时间
C.如图1,bc段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气孔呈图2中的②状态造成的
D.图2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
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详解】
A.据图1可知:a、d点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正确。
B.图示d点,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产生了氧气,所以d点积累的氧气最多,B错误。
C.如图1,bc段中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所以bc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是由图2中的②状态造成的,C正确。
D.图2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表示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应熟练掌握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并注意识图。
5.地球上种类繁多的植物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这两种物质是
A.水、二氧化碳B.水、氧气C.葡萄糖、二氧化碳D.有机物、氧气
【答案】D
【解析】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而且也是动物和人所需要营养物质的最终来源,制造的氧气供生物的呼吸。
6.某市发布的《中小学生营养食谱》中,对新鲜水果和蔬菜提出了增加种类及比例的要求,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A.淀粉B.维生素C.蛋白质D.脂肪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题意,《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食谱》对新鲜水果和蔬菜提出了增加种类及比例的要求,因为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患相应的疾病。
【点睛】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7.以下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酗酒会导致肝脏与心脑血管疾病
B.经常熬夜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C.吸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D.吸食毒品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
过量的酒精能使脂肪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得管腔变窄,继而使血压升高,加速人体动脉硬化的过程,从而使脂肪肝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A正确;经常熬夜,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B错误;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C正确;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D正确。
8.当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会发生的疾病是()
A.艾滋病B.过敏反应C.肺结核D.肝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
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选项中艾滋病和肺结核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肝癌的致病因素复杂,可能与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有关,B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以及免疫功能异常时的表现。
9.作为血液的液态部分,下列物质在血浆中不存在的是()
A.血红蛋白、淀粉酶、麦芽糖
B.二氧化碳、氧气、氨基酸
C.血浆蛋白、葡萄糖、胰岛素
D.生长激素、抗体、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A.肺泡数目多B.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
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D.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肺有一系列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B
【点睛】
理解掌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B.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C.花盆下的一群鼠妇D.果盘上的一群苍蝇
【答案】A
【解析】
题目考查社会行为的特征,狒狒的群体中具有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
而
青蛙、鼠妇和苍蝇只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群体,没有形成组织,各成员之间没有分工合作的关系,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
名师点拨: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12.王伯伯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采取的措施是()
A.带土移栽B.不去掉叶片移栽
C.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D.将根部去掉进行移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应该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
据此解答。
【详解】
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带土移栽等。
在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不去掉叶片移栽,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会散失大量的水分,不利于树苗的成活;将根部去掉进行移栽,根的吸收功能降低,不利于树苗的成活。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提高树苗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13.下列各项和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特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肠长、面积大,有利于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B.小肠中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中的脂肪的消化有作用
C.小肠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
D.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对食物消化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
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
小肠长、面积大,有利于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故A正确;小肠中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
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促进多种物质的消化,故B错误;小肠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故C正确;小肠中有肠液、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促进多种物质的消化,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具有重要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
14.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详解】
A. 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正确;
B. 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正确;
C. 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不正确;
D.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抗体和抗原的概念。
15.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分生区B.伸长区C.成熟区D.根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尖的结构如图: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
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
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6.有一对夫妇第一胎生育了一个女孩,那么他们第二胎生育男孩的可能性为()。
A.1/4 B.1/2 C.1/6 D.1/8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生男生女的几率是一样的,都是50%,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的性别遗传。
17.“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水分
【答案】C
【解析】落叶化作“春泥”靠的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8.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
A.推理B.猜想C.生物解剖
D.生物分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可根据生物分类的等级方面来解答。
【详解】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可见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19.生长激素具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A.垂体B.甲状腺C.胰岛D.胰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故选A
20.被疯狗咬伤的患者,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称为()
A.抗原,消灭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答案】D
【解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被疯狗
咬伤的患者,注射的狂犬抗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1.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出现了许多“低头族”。
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使视力下降。
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A.鼓膜、瞳孔B.外耳道、虹膜
C.耳蜗、视网膜D.咽鼓管、脉络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
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C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均有果皮包被
B.海带和紫菜都是藻类植物,它们依靠其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卷柏的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油菜和石花菜都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这是它们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分类,从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切入回答。
【详解】
A.银杏、雪松和苏铁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A不正确;
B.海带和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起固着作用的是根状物,B不正确;
C.卷柏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长得比较高大,属于蕨类植物,所以适应陆地生
活的能力较强,C正确;
D.油菜是被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石花菜是藻类,用孢子繁殖,D不正确。
【点睛】
植物的分类。
2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植物遗传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详解】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均可以被外界生产者利用。
此外,动物排出的粪便或动物的遗体经过都可能经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B错误;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C错误;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错误。
故选A。
【点睛】
读懂题意,理解出题者的目的是解题的第一步。
24.视力良好的人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比较清晰,图中参与该过程调节的结构主要是
A.①和④B.④和⑤
C.②和③D.③和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睫状体内有平滑肌,④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5.链球菌能够从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体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多种疾病。
你认为链球菌的营养方式属于()
A.腐生B.寄生C.共生D.自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方式,对寄主造成伤害。
(2)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
【详解】
链球菌能够从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体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多种疾病。
因此,链球菌的营养方式属于寄生。
【点睛】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6.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A.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
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答案】C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
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
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
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