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件: 第2章第3节第1课时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 CaCO3 全部反应完,需消耗 HCl 的质量为 x,则 CaCO3 + 2HCl===CaCl2+H2O+CO2↑
100
73
25 g×80% x
x=25 g×18000%×73=14.6 g,
因为 14.6 g<100 g×15%,所以 HCl 过量。
计算反应物法判断过量的方法是:假设其中一种物质完全 反应(设为 A 物质),以它为标准计算所需另一种物质(设为 B 物 质)的量,若计算所得值比实际值大,则 A 物质过量;若计算所 得值比实际值小,则 B 物质过量。
CuO 与 H2 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的固体在量的方面有定 量关系:mC80uO=m6C4u=mCuO1-6 mCu。
因此这个差量(Δm)可作为一种量应用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 计算中。再结合物质的量及相关的量做进一步的分析可知,这 种差量的类型很多,并且在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例如,在 C
例如,对 CuO+H2==△===Cu+H2O 的化学反应中的固体物
质作定量研究会发现,每 80 g CuO 发生反应,同时就有 64 g Cu
生成,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为 16 g,对此质量关系可表示为:
CuO+H2==△===Cu+H2O 固体质量差:Δm
80 g
64 g
16 g
这个固体质量差(Δm)我们称之为“差量”。若取2 中通入 11.6 g CO2 和 H2O 且完全反应,为何 固体只增加 3.6 g?原来是跑掉了 O2。m(O2)=11.6 g-3.6 g=8 g,n(O2)=0.25 mol,又因为 n(O2)=nCO2+2 nH2O,所以 n(CO2) +n(H2O)=0.5 mol。
[解析] 方法一:设 11.6 g 混合气体中含 CO2 和水蒸气的物 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
Na2O2+CO2===Na2CO3+12O2 Δm
1 mol
0.5 mol 28 g
x
0.5 x
28x
Na2O2+H2O===2NaOH+12O2↑ Δm
1 mol
0.5 mol 2 g
y
0.5 y
2y
由题意得:44 28
g·mol-1x+18 g·mol-1y=11.6 g·mol-1x+2 g·mol-1y=3.6 g
g
解得xy==00..41
mol mol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1
11.6 g mol+0.4
mol=
23.2 g·mol-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3.2。
方法一:比值法
CaCO3 + 2HCl===CaCl2+H2O+CO2↑
100
73
25 g×80% 100 g×15%
因为25
100 g×80%>100
g7×3 15%,所以
HCl
过量。计算
CO2
的质量应根据 CaCO3 的质量来计算。
比值法判断过量的方法是:关系量(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比已 知量,比值小者过量。例中 CaCO3 的关系量为 100,已知量为 25×80%,HCl 的关系量为 73,已知量为 100×15%。(反过来, 也可以说,已知量比关系量,比值大者过量)
方法二:十字相乘法
CaCO3 + 2HCl===CaCl2+H2O+CO2↑
100
73
25 g×80% 100 g×15%
因为 100×100 g×15%>73×25 g×80%,所以 HCl 过量。
十字相乘法判断过量的方法是:关系量与已知量交叉相乘,
积大者其中所含的已知量对应的物质过量。
方法三:计算反应物法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 再根据需要从方程式中提炼出某些关系。如
△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得如下关 系:4HCl~Cl2。 (2)根据守恒原理确定关系式: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 2Na~H2。
2.守恒法 在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电荷守恒。 (1)质量守恒 ①宏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 ②微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2)得失电子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方法四:计算生成物法
假设 CaCO3、HCl 都反应完,设反应生成 CO2 的质量分别
为 x 和 y,则有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知识整合
一、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1.关系式法 化学计算的依据是物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 通常可从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中得到。当已知物与待求物之间 是靠很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 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式的一般方法: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01..56= 23.2。
[答案] 23.2
二、判断过量计算的几种方法 过量计算几乎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此处介绍四 种判断过量的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请看 下面问题分析:25 g 纯度为 80%的石灰石与 100 g 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试确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电荷守恒 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 正电荷总数; ②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 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同。
3.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 谓“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 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等差量。该差量的大小与反 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 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 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 案。
高温 +CO2=====2CO 的化学反应中,有 CO 与 CO2 的物质的量差 (Δn)、CO 与 CO2 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的体积差(ΔV)等。应用差量 的化学计算又称为“差量法”。
[例] 在 200 ℃时将 11.6 g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通 过足量的 Na2O2,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增加 3.6 g。求混合气 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