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间历史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大全
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大全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故事大全(一)
昆嵛山民间故事:金蝉化真人
金朝时,莱州境内的武官村,有一大户人家,户主姓刘,名百万。

这刘百万娶亲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春秋,而终没添上儿女。

俗话说,三十无儿半辈孤。

这对已过三十的夫妻,就是因为无儿无女怕绝后,所以整天怨东怨西,就连自己的鼻子眼,也觉得似乎是多余的。

夫妻俩在饭桌上不思茶食,在炕头上大眼对小眼,夫啼一长气,妻应一短喘,真是盼儿盼干了眼。

有一天,门外来了一化缘的道士,正巧和刘百万在大门前机遇。

道士手持一铜钵,口中念道:施主莫忧愁,刘家会有后。

听了道士的话,刘百万感到愕然,觉得道士颇有来头,于是走到跟前问:请道长指明得儿之路,在下首付厚禄。

道士口念:善哉!善哉!出家人不贪财,以度化还朴为本,观施主之印堂,有儿缘。

今黄河泛滥,灾民成队,施主若能开仓施舍米粥三年,普救灾民,儿子即可得,否则,儿子惚兮,恍兮。

道士说完扬长而去。

刘百万求子心切,当天就命家下人等在大门前搭了席棚,埋锅熬粥施舍灾民。

道士的话确乎灵验,刘百万舍粥三年,灾民们也都相继返回了自己的家园。

一天夜里,刘妻梦见太基山射来一股紫气,紫气中有一只闪光的金蝉,飞入她的口中,她顿觉腹内一阵剧痛。

她被痛醒了,觉得这梦来的蹊跷,于是叫醒丈夫,说了刚才做梦的经过。

百万听了后,也觉得奇巧,马上穿好衣服,点上灯,仔细察看起妻子的肚子来。

他用手摸,又把脑袋贴在上面听了又听,觉得妻子的肚子就是和以往不同了,象是有了异物在里面活动。

这对夫妻再也睡不着了,二人就着梦,一直议论到天亮。

十月怀胎后,刘家真的生了儿子。

乐得刘家夫妻召集亲朋好友们,庆贺了三天三夜。

刘百万给儿子起名长生,号处玄。

这长生,自小聪
明过人,书法、诗词无不通晓。

而刘百万忧虑的是,长生不喜孔孟之学,偏爱老庄之说,整天以道为家。

到了娶妻之年,他拒绝了一切媒妁之言、父亲之命的提亲扯弦,每天东游西走,访道之志坚于钢铁。

大定已丑年的春天,长生寻真师不得迂,心情十分恍惚。

于是在自家的花园里闲逛,以消胸中郁闷。

他路过假山时,见假山的太湖石上题有一道诗,墨迹犹新,他走上前看个仔细,心想:好奇怪呀!诗竟没有上阙,而只有末两句:“武官养性真仙地,内有长生不死人。

”长生反复读着诗句,内心更感迷惑不解。

心想,诗的墨迹未干,题写人却无踪影,果真是神仙的身法?!他正沉在思考中,忽然从太湖石后面走出四道士。

走在前面龄高者,口中念道:善哉,善哉!施主在意石上诗乎?长生朝道长深施一礼,答道:弟子寻师游遍中原,不见真师不识道,实感茫然苍凉。

道长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凭心静朴。

今日在松之月下,你听我歌来:
钓罢归来又见鳌,
也知有分列仙曹。

鸣榔相笑知余意,
跃出红波万丈高。

长生听罢歌,惊悟片刻,忙跪倒尘埃,叩头拜师。

道长扶起长生道:我乃全真派主王重阳,知你和全真有缘,今特和你的几位道兄来度化你。

继之又把马丹阳、谭长真、邱处机等给刘长生一一做了介绍。

长生也和几位道兄进了见面之礼。

王重阳今个特别高兴,因为他遵吕祖之旨,来昆嵛山布道,现在建成全真大教,长生是他应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今天夙愿已了。

他手持拂尘,仰天大笑,带着四个弟子向西秦云游云了。

刘长生连父母也未辞别,自此出家修道去也。

刘长生随师王重阳云游到西秦终南山,恩师归位后,他和三位师兄守墓三年。

三年满,他又从西秦回到莱州太基山灵虚宫修炼真身。

长生回灵虚宫的第二年,他开凿云溪洞时,当工匠们掘凿到数丈处,发现一古井,井内寒气凛凛。

长生闻讯赶来,围古井走了一圈,然后对工匠说,你们接着凿吧,无须大惊小怪,等再凿数步,还会有二井出现,那就是我修真返朴的宿地。

果然凿了数步,真的出现了二
井。

长生来到二井边,等井内寒气过后,他俯身观二井,井底并无水迹,只是每一口井底的石硼上,各有一只金蝉在闪闪发光。

在恍惚、闪忽之中,长生似乎见到了生养自己的母亲。

他犯了疑心,怕是眼睛在撒谎。

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这时井底什么也没有了,金蝉无了踪影。

长生悟到:肉眼见到生母,就意味着自己还有樊笼里的形体。

师父圆寂前,也曾交待过,我身上还存有一点凡尘债,必须励修苦行,方可灭云,否则前功尽弃。

于是即投身井底居之,洗凡灭俗,修真返朴。

数年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太基山灵虚宫的上空,盘旋着一只特大的仙鹤,鹤背上端坐着一个人。

众道徒见是自己的师父刘长生坐在上面,一齐向他挥手高呼:师父,带我们上去游一游!
仙鹤载着他向太空飞去,刹时就不见了。

多么自在的逍遥游啊!好潇洒的一个刘长生,明德真人呀!
历史故事大全(二)
“钱江潮”的民间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

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

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

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

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

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

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

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

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

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

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

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

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

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

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

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

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历史故事大全(三)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民间故事
“天要下(落)雨,娘要嫁人”,这本是中国民间老百姓的一句俗话,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不以他人的意志与想法为转移。

时至今日,此俗语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矣!
关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话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资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

皇上殿试时,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了他。

“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

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从小将他培养成
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

皇上闻言甚喜,心中更加喜爱此乘龙快婿,即准允所奏。

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见母亲。

当朱耀宗向娘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惊呆了,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来,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朱耀宗大惑不解,惊愕地问:“娘,您老哪儿不舒服?”
“心口痛着哩。


“怎么说痛就痛起来了?”
“儿呀!”朱母大放悲声,“你不知道做寡妇的痛苦,长夜秉烛,垂泪天明,好不容易将你熬出了头!娘现在想着有个伴儿安度后半生。

有件事我如今告诉你,娘要改嫁,这贞节牌坊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娘,您要嫁谁?”
“你的恩师张文举。


听了娘的回答,好似晴天一声炸雷,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扑通”一下跪在了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

您若改嫁,叫儿的脸面往哪儿搁?再说,这‘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
朱母一时语塞,在儿子和改嫁之间无法做到两全其美。

原来,朱耀宗8岁时丧父,朱母陈秀英强忍年轻丧夫的悲痛,她见儿子聪明好学、读书用功,便特意聘请当地有名的秀才张文举执教家中。

由于张文举教育有方,朱耀宗学业长进很快。

朱母欢喜,对张文举愈加敬重。

朝夕相处,长年累月,张文举的人品和才华深深打动了陈秀英的芳心,张文举对温柔贤惠的陈秀英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两人商定,待到朱耀宗成家立业后即正式结婚,白首偕老。

殊不料,这桩姻缘却要被蒙在鼓里的朱耀宗无意中搅黄了,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

正值左右为难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那就听天由命吧。

”她说着随手解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晒一天一夜。

如果裙子晒干,我便答应
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拦了。


这一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这事并不难做,便点头同意。

谁知当夜便阴云密布,天明下起了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陈秀英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报告了皇上,请皇上治罪。

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历史故事大全(四)
清朝民间故事:冤鬼奇案
清朝雍正年间,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

直隶总督府后院书房中,残烛摇曳。

总督唐执玉仍在执卷读书。

这位康熙年间进士出身的直隶总督,一向为官清正廉明,口碑颇佳。

忽然,纱窗外传来阵阵凄哀的哭声,在寂静的深夜,听起来令人心里发毛。

唐执玉急唤僮仆开门察看。

这小书僮战战兢兢开门往后院一看,惊叫一声,便瘫软在地上。

唐执玉抖擞精神,仗剑而出。

只见夜色树影之下,阴森森跪着一人,面绿发红,指甲约有两寸长。

这分明是一个厉鬼呀!
唐执玉顿时面色如土,但转念一想: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况且我乃堂堂钦命大员,怎能惧怕区区一个小鬼呢?于是强作镇定,朗声说道:“下跪之鬼,可有冤情?且与本官道来。

”那鬼幽幽说道:“我叫冯德生,生前家住武清县,在经商途中,被强人所杀。

武清县令这个昏官,抓了个无辜的良民,却任真凶逍遥法外。

久仰大人青天之名,今夜打扰,望大人为我伸冤。

”唐执玉急忙追问:“请问那真凶是何人?”那鬼一字一顿地说了十六个字:“一口天上,一口土里,屋后是河,宅边有柳。

”言毕,翻到墙外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