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地理半期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安实验中学2015年春季高二半期考试题
地理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分试题卷(第1页至第4页)和答题卷(第5页至第8页)
3、考生在答题前,应先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有关栏目填写清楚,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3-4题。

3.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4.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

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6.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回答7-9题。

7.图中反映该区域风力分布的特点是()
A.沿海强于内地 B.低纬强于高纬
C.城市强于农村 D.山区强于平原
8.造成该区风力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向心力
9.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B.营造沿海防护林
C.修建分洪蓄洪区 D.改进耕作制度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

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

据此回答10-12题。

10.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
11.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2.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受印度低压控制
13.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
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
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防护林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②④
14.汶川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15.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
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⑧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17.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早在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就同意将“世界环境日”定在每年的()
A.5月31日
B.6月5日
C.6月6日
D.6月25日
材料: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

据此材料,回答18~19题:
18.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19.“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求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材料:2002年11月,澳大利亚的新威尔士州和韩国的中部地区爆发沙尘暴,南北半球同时发生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据此材料,回答5~9题:
20.下列天气系统,易造成沙尘暴的是( )
A.暖锋
B.台风
C.锋面气旋
D.反气旋
21.南北半球同时发生的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可能的看法是( )
A、此时韩国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B.此时澳大利亚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C.此时韩国和澳大利亚都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D.此时韩国爆发的可能不是沙尘暴
21.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与韩国此次沙尘暴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日本
B.朝鲜
C.中国东部
D.蒙古国
22.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直逼西部海岸,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
B.东南信风
C.西澳大利亚寒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23.根治沙尘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平均分布水资源的数量
B.植树种草,建立起遏制沙漠推进的生态屏障
C.修建防风墙,阻挡沙尘入侵
D.兴修水库,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24.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下列诗句能反映该种思想的有
①“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渔。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②“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

而百姓有余材也。


③“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⑤“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读下图,完成25~26题。

26.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7.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28.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
能是( )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读下图,判断29~30题。

29.城市N以西的铁路名称是( )
A.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30.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广安实验中学2015年春季3月考试题
地 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26.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12分)
(1)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2)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
四川省广安实验中学高 级______班 学科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3)冰凌洪水产生的季节和我国分布在哪些地区?
27.(8分)下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
灾害带与 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3)根据各图判断,III 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4)与其它地区相比,IV 地区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8.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湿地就是“地球之肾”。

(共20分)
材料一: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
材料二:200多平方公里的崇明岛东滩,是欧亚大陆东岸发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型滩涂湿地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原生态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曾以每年2万亩的增加速度日长夜大,然而随着围垦的深入,它今天开始退缩了……
(1)湿地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河流湿地(包括湖泊)有哪些生态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湿地被破坏的人为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崇明东滩上,人们在湿地上把淮涂围垦和草滩挖成鱼塘、蟹塘,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3分)
(5)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崇明岛有何影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曾是湿地良性循环的典范,不幸的是20年前几乎完全消失,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广安实验中学2015年春季3月考试题
地理(答案)
二、综合题
26. (共12分)
(1)秋、春(1分)青藏高原和滇南谷地、四川盆地(2分)
(2)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平原原因:①受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

②河流中下游常汇集多条支流,水量大。

③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流速慢,多曲流,易淤塞,泄洪不畅。

(7分)
(3)初春、初冬(1分)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及下游河段、松花江部分河段。

(2分)27.(共8分)
(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2分)
(2)气象灾害,如干旱;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水文灾害,如风暴潮(3分)
(3)干旱、洪水、风暴潮、台风、泥石流等(2分)
(4)泥石流(1分)
28.(1)略。

(2)①调蓄洪水,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③补充地下水,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
(3)略
(4)大堤和池塘割裂了整个东滩湿地的完整性,人类活动直接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5)由于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淤积在库区,崇明岛的沉积物减少,在海浪和潮汐的侵蚀下,崇明岛的面积有可能减小。

(6)在市场价值规律冲击下,种桑养蚕的收入低于办工厂、做生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大面积污染,使鱼塘尚存,桑树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