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在v-t图像中,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故a车的位移大于b车的位移,D正确。
故选D。
6、A
【解题分析】两个加速度都要用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题目详解】设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对A和B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A加一压力F1=mg,受力分析可知 ,整理得 ,解得 ;故选A.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6分)14、(10分)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
15、(12分)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1的多少?BO绳所受的拉力F2是多少?
A FN一直减小
B.FN先增大后减小
C.FT一直减小
D.FT先减小后增大
9、如图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A.
B.
C.
D.
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取向东为速度的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1.5s末向东运动
B.物体在2s末的加速度为-1 m/s2
C.物体在3s末位于初始位置西侧
D.物体在0~3s的时间内位移一直在增大
8、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缓慢偏移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和细绳的拉力FT的变化为()
而乙车的总位移为
即乙车的位移为正方向的30km,两车原来相距70km,4小时末时,甲车离出发点120km,而乙车离甲车的出发点
故此时甲乙两车不相遇,故D错误。
故选BC
10、BD
【解题分析】相对于地面,小球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轨迹是曲线,A错误,B正确;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故C错误,D正确
A. B.
C. D.
5、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行的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速度一时间(v-t)图线,在t1时刻两车刚好在同一位置(并排行驶),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 )
A.在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在t3时刻,两车相相遇
C.a车加速度均匀增大,b车加速度逐渐增大
D.a车的位移大于b车的位移
【解题分析】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等于f,故F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2-5s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s和4-5s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m为1kg,2-4s内的力F为0.4N,故A、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错误.
第II卷
8、AD
【解题分析】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重力G、细绳的拉力FT和斜面的支持力FN,作出细绳在三个不同方向时力的合成图,由几何知识得知,当FT垂直于FN时,FT最小,所以FT先减小后增大,FN逐渐减小;
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9、BC
【解题分析】A.由图可知,2小时内乙车一直做反方向的运动,1小时末开始减速但方向没有变,故A错误;
B.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汽车运动的位移,则可知,2小时内,甲车正向运动的位移为
而乙车反向运动,其位移大小为
因两车相向运动,且初始时刻相距70km,则2小时末时,两车还相距
故B正确;
C.图象 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乙车的图象斜率总是大于甲车的图象的斜率,故乙车的加速度总比甲车的大,故C正确;
D.4小内甲车的总位移为
A.F风逐渐变大,FT逐渐变大
B.F风逐渐变大,FT逐渐变小
C.f逐漸变大,FN保持不变
D.f保持不变,FN逐渐变小
12、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D.t5~t6时间内小球受拉力变大,拉力大于重力,超重,拉力变大,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变小,故小球向下减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此题关键是要通过图像获取小球所受的拉力的信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
3、D
【解题分析】“16时20分”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指时刻,“30分钟”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指时间间隔,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图为一质点运动的v-t图像,则它在第1s内的位移为( )
A.1mB.1.5 m
C.3 mD.6 m
2、如图 用力传感器研究橡皮绳中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向下拉小球然后释放,小球沿竖直方向运动,某段时间内采集到的信息如图 所示,则
16、(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B.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C.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粗糙的水平横杆上,圆环通过轻绳和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物块在水平向右的风力作用下偏离竖直方向一定的角度(如图中虚线位置所示)。现风力发生变化使物块偏离到图中实线位置(缓缓移动),但圆环仍然不动,在这一过程中,水平风力大小F风、绳子上的张力大小FT、横杆对圆环的摩擦力大小f、横杆对圆环的支持力大小FN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1)若物体甲的质量m1=1kg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7、(12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达20m/s,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s,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若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刹车,则从发现到停下来需要多长时间?若要不与障碍物相撞,距障碍物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10、同学们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图所示,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火车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题目点拨】正确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4、D
【解题分析】AB.物块与木板的接触面是光滑,木板一定保持静止,加速度为0,AB错误;
CD.物块的加速度
即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运动的v-t图像为倾斜的直线,而木板保持静止,速度一直为0,C错误D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14、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
15、14N 10N
【解题分析】以接点O为研究对象,受到三个拉力作用,把OA和OB绳子的拉力进行合成,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由三角函数关系可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B
【解题分析】由图可知,物体在1s末的速度为3m/s,根据v-t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D
【解题分析】明确图象的性质,知道绳子只能提供拉力,明确最终稳定时拉力将趋向于重力,从而确定出重力的大小,再根据拉力的变化确定小球的运动方向,根据合力确定加速度方向.加速度变大,则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变大
【题目详解】A.t2~t3时间内拉力大于重力,超重,但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不断增大,故说明小球向上运动,故A错误;
B.t3~t4时间内拉力减小,且小于重力,失重,加速度变大,速度减小,故说明小球向上做减速度运动,故B错误;
C.t4~t5时间内小球受到拉力小于重力,失重,但拉力变大,说明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加,故说明小球在向下加速运动,故C错误;
B.“16时20分”和“30分钟”均指时间间隔
C.“16时20分”是指时间间隔,“30分钟”是指时刻
D.“16时20分”是指时刻,“30分钟”是指时间间隔
4、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物块,物块与木板的接触面是光滑的,从t=0时刻起,给物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物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图象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
,பைடு நூலகம்B正确;
C.根据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图象在时间轴的上方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的下方位移为负,知物体在0-3s内的位移等于0-1s内的位移,为正值,则物体在3s末位于初始位置东侧,故C错误;
D.物体在0~2s的时间内位移一直在增大,物体在2~3s的时间内位移在减小,故D错误;
故选AB。
A. 时间内小球向上运动,速度不断减小
B. 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加速度不断增大
C. 时间内小球向上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D. 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加速度不断增大
3、某场班级足球赛在16时20分正式开始,甲班经过30分钟 顽强拼搏,终于攻入了一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时20分”和“30分钟”均指时刻
6、两质量均为m的木块A、B重叠在一起,静置于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两木块一起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如图(a)所示.现取走木块B,在木块A上施加一方向竖直向下的恒力F1,F1=mg(g为重力加速度).木块A仍在上述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如图(b)所示.下列关于a1和a2的关系,正确的是
【题目点拨】通常可以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用整体法可以求得系统的加速度的大小,再用隔离法可以求物体之间的作用的大小;两图的区别是图2中增加的是力而没有增加质量,则没有产生加速度.
7、AB
【解题分析】A.物体在1.5s末速度为正,说明物体向东运动,故A正确;
B.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物体在2s末的加速度为
故选D。
5、D
【解题分析】AB.在t1时刻两车刚好在同一位置(并排行驶),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a的速度一直大于b的速度,两者间距一直增大,t3时刻之后,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两者间距减小,则在t3时刻,两车相距最远,AB错误;
C.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a车的加速度不变,b车加速度一直增大,C错误;
11、AC
【解题分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 、水平风力 和绳子的拉力 ,如图1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当 增加时, 逐渐增加, 增加;再以两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重力 、水平风力 ,杆的摩擦力 和支持力 ,如图2所示
则有
则 保持不变。
则 逐渐增加;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12、AB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