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元素。

碳元素在地球上虽然广泛分布,但其含量不足0.03%。

碳元素是一切有机体骨架的组成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约占18%。

主要以有机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等。

人体中的无机含碳化合物种类较少,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H2CO3/HCO3-)的形式存在,人体细胞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在人体内的另一种无机形式。

迄今为止,发现了15种碳原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如图1所示的同一个“格”,其中C-12和C-13属于稳定型,考古研究中,通过测定C-14含量估算古物的年代。

20世纪起,人类对碳元素的认识突飞猛进。

下表列出了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件:
时间40年

1967年1969 年1985年1991年21世纪
事件发现
C-14
发现六角金刚
石和单斜超硬

发现银
白色的
白炭
发现富勒烯的
第一个成员
C60(图2)
发现碳纳
米管(图
3)
从石墨中剥离出仅由一层
碳原子构成的薄片-石墨烯
(图4)
碳的这些新型结构的发现和性能研究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有种。

(2)关于图1所示的相关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为6
B 电子数为12
C 元素符号为C
(3)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C-12和C-13的不同点是。

A 质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4)在20世纪有关碳的重大发现中,有一项与其它不同,它是。

(5)C60的含义是。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美国科学院院报》报导了使用氯化铝与尿素离子液体电解液的铝离子电池,搭配天然石墨材料做为阴极,铝箔作为阳极,成本低且具备优异电化学性能,可成为理想的电网储电系统。

工业上将氯气直接通过熔融的金属铝,在温度800℃左右,反应生成无水氯化铝,经自然冷凝结晶,得到无水三氯化铝成品。

(1)用石墨做电极的优点是(答一点)。

(2)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性,电池放电过程铝原子(填“得”或“失”)电子变成铝离子。

(3)写出工业制取氯化铝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
(填基本反应类型)。

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都市中的光化学烟雾在温暖、干燥而且阳光充足的日子特别严重.它的原级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引擎的高温下相互反应而生成.事实上,这个一氧化氮的生成过程,与闪电时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相同.其他光化学烟雾的原级污染物,包括汽油挥发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CO).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但是由于硝酸及亚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
(2)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3)NO2和H2O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
染.(写一条即可)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琉璃”与“玻璃”
“琉璃”与“玻璃”常被混为一谈。

“琉璃”常指珍贵的饰品,“玻璃”制品在清中期以前常被误认为是
“琉璃”制品。

琉璃与玻璃的成分、性能及用途


主要成分其他成分性能及用途
琉璃二氧化硅
最多达到
90%
金属氧化物(氧化铝、氧化
钴、氧化铅)约8%~10%
具有特殊的金属色泽,可用于制作流光溢
彩的饰品、有釉的陶制建筑用品等
玻璃二氧化硅
92%~99%
金属氧化物(氧化钙、氧化
铅)只占1%左右
具有非常好的透光度和折光率,可生产试
管、烧杯等化学仪器
在古代,玻璃、有釉的陶器(如琉璃瓦)等都统称为“琉璃”。

在明代景泰年间,工匠们把含有金属氧化物的二氧化硅碾成粉末,做成“涂料”,涂在铜胎上,高温炼制成琉璃艺术珍品——景泰蓝。

现今,“琉璃”则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玻璃艺术品,多为手工制作。

玻璃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人们在普通玻璃中掺入某种金属氧化物,可以生产出有特定色彩的玻璃。

例如,加入氧化钴使玻璃呈现蓝色,加入氧化亚铜使玻璃呈现红色,加入二氧化锰使玻璃呈现紫色等。

将普通玻璃加热到700℃左右,再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就能得到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强度大、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会以无锐角的颗粒形式碎裂,对人体伤害大大降低。

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击碎玻璃时,与金属丝相连的电子警报系统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总之,化学材料的研发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琉璃”与“玻璃”均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防盗玻璃”能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3)“琉璃”与“玻璃”的化学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写出一条即可)。

(4)根据文中介绍的玻璃种类,私家车前挡风玻璃最好使用。

(5)下列有关“琉璃”与“玻璃”的描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 “景泰蓝”是琉璃制品中的一种
B玻璃属于非晶态固体,有固定的熔点
C不同颜色的“玻璃”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D化学仪器多为玻璃制作,是因为玻璃的透光度和折光率好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中国农业生产种植历史悠久,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

2020 年我国主要粮食中的结构占比如图所示。

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稻谷经加工后留下的胚乳,即为食用的大米。

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稻壳,占稻谷总量的20%左右,稻壳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稻壳发电,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1 t 稻壳燃烧产生的热量相当于0.6~0.8 t 煤燃烧产生的热量。

稻壳中蕴藏着丰富的“硅”宝,稻壳焚烧后的稻壳灰中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硅(SiO2),可被转化成硅,其制备过程如下:
稻壳还可以用作饲料、化工原料,制作板材,碳化后可以做保温隔热材料、改良土壤。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可再生性生物质资源,我们要利用知识和智慧,研究发掘出其最大价值。

(原文作者周鹏云、刘文龙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2020 年,我国粮食结构占比最大的是。

(2)稻壳中蕴藏着丰富的“硅”宝,“硅”指的是(填“元素”或“单质”)。

(3)稻壳焚烧后制得稻壳灰,这一过程发生的是变化。

(4)纳米SiO2制成纳米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稻壳燃烧后可以直接得到纳米硅。

②稻壳是一种资源,可用于发电。

6.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会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将CO2从排放物
中分离出来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

物理吸收主要是用甲醇(液体)、活性炭沸石等。

化学吸收主要使用氨水、钙基吸收剂等。

用氨水(NH3·H2O)吸收时,温度控制在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钙基吸收过程如图甲所示:
分离后的CO2可以用来制取甲醇(CH3OH)。

2020年10月,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的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通过国家现场考核。

其技术路径是:第一步就是采用光伏发电把光变成能量;第二步就是电解水制氢;第三步在固溶体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加氢产生甲醇(CH3OH)和水。

这一模拟自然光合作用的“液态阳光”生产甲醇技术,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路径,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1)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填字母序号)。

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高压D.低温、低压
(2)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收剂,是因为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3)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NH4HCO3过程中控制在30℃左右进行,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

(4)钙基吸收过程,放热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5)“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技术路径第三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7.科普短文阅读。

甲醛(HCHO),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

它是装修中不可避免的装修污染,它广泛存在于板材的粘合剂和其他的家具中,然后不断地挥发,给家居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中的胺基-NH2结合,使蛋白质性质发生改变,或称变性。

当甲醛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

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
亡,因此,我国早已制定并执行着民用建筑环境污染物限量的标准(见表1)。

表1:
污染物℃类民用建筑工程℃类民用建筑工程
氡(Bq/m3)≤200≤400
甲醛(mg/m3)≤0.08≤0.1
苯(mg/m3)≤0.09≤0.09
氨(mg/m3)≤0.2≤0.2
TVOC(mg/m3)≤0.5≤0.6
为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伤害,首先,要从控制污染源做起,减少接触甲醛的机会,由于甲醛释放时间非常久,最长能够达到15年,把控好建材和家具的品质至关重要。

其次,释放甲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如下图所示,甲醛的挥发受温度影响很大,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门窗先关后开,关窗有利于升温,几天后再开窗会更好的让甲醛的气味消散出去。

第三,吸收甲醛。

利用绿萝、吊兰、常春藤等植物吸收;利用活性炭其内部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够捕捉甲醛分子,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利用央视推荐的紫加黑除甲醛,其氧化分解原理对甲醛较为有效,能够把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甲醛超标对家人的危害很大,装修新房时尽量简装修降低复合板材的使用度,根据甲醛的基本性质和合理除甲醛方法治理甲醛,只有室内甲醛低于国家标准才能够入住。

依据短文回答问题:
(1)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3)甲醛对儿童、老人等影响最大,即使检测部门检测已达标的房间,儿童进入后也会发生轻微
气喘,其原因
是。

(4)活性炭和紫加黑除甲醛的本质区别是
(从微观角度进行说明)。

(5)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不会对成年人造成任何伤害
B减少甲醛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接触甲醛的机会
C每天开窗通风,并恒温在25℃,能够使甲醛很快释放完毕
D房间内栽培绿萝、吊兰等绿植,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吸收甲醛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酿造酱油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经发酵分解成有鲜味的氨基酸而制成的调味品,生抽和老抽均属于酿造酱油。

生抽颜色浅,味道鲜咸,可替代食盐使用,适合凉拌和炒菜。

老抽颜色深,味道鲜美微甜,适合给卤味腊味菜肴上色。

酱油中氨基酸酞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

为探究温度、放置时间及氧气量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实验小组取等量同种酱油,分别装入多个500 mL的透明玻璃瓶和透明保鲜瓶(保鲜瓶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密封后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实验,检测L*值,L*值越大,酱油品质越好。

高温会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变酸。

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酱油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食用后对人体有害。

实验1实验2

验操作每隔15天,从不同恒温箱中取未开封的
玻璃瓶中的酱油,检测L*值
将28 ℃恒温箱中的两瓶酱油,每隔15天各倒出
100mL酱油,检测L*值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酿造酱油的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辨别生抽与老抽的方法(写一条即可)。

(3)酱油在夏天会长出白膜的原因是。

(4)分析实验2的检测结果,得出的结论
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酱油最好密封低温保存
B.氨基酸酞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
C.烹制菜肴时,高温会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