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的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1
文学教育·新纪实
61
论文学的功用
□ 赵立筠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无用”而有大用,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尽管文学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利的用处,但文学的功用是远超于此的。
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功用,主要分析了文学对内的个人情感的调节作用,文学本质的审美娱情功能,以及在对外的交往上文学的高雅媒介功能,同时也分析了在教育、政治、经济方面文学发挥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文学功用 情感调节 教育 审美娱情 社交媒介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1-0061-03
作者简介:赵立筠,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孔子曾谈到《诗经》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朱熹,2006)《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滥觞,从某种程度上它的作用可以展现文学的大部分作用。
一是“兴”,《诗经》中的“兴象”使读者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情志的升华;二是“观”,《诗经》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史实,以史为鉴;三是“群”,《诗经》可以让人学到与人相处之道;四是“怨”,强调文学的政治作用:美与刺,即歌功颂德与讽刺劝谏。
《毛诗序》中也讲到《诗经》的作用:“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则认为,“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有巨大的意义,它是不流血的战场上的‘有力的武器’,是‘社会欲望第一个表达者’,它要为改善社会这个事业服务。
”(刘晓文,1998)
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文学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对于社会与国家乃至人类社会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文学的功用。
一、文学对人的情感有平复与治愈的作用
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兰塞姆,1962)。
而对于作家或者说对于
创作者来说,创作文学作品是一场自由的情感的宣泄与释放,他在纸上落下一个个字的时候,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他的欢乐得以沉淀升华,可以理性平淡地审视;他的悲伤得以缓解治愈,在诉说中解脱,得到一种平静的满足。
巴金在《文学的作用》一文里谈道:“我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
所以我拿起笔,在一个练习本上写下一些东西来发泄我的感情、倾吐我的爱憎。
”(巴金,2004)便是说的这样。
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以让人暂时逃避现实的环境,进入作品里的世界。
另一方面,阅读文学作品会将读者带入到主人公的视角,因他喜而喜,因他忧而忧。
但毕竟读者不是作品里的主人公,他们隔了一层,于是欢喜也是带有欣慰的微喜,忧愁也是隔了朦胧雾气的感伤。
在这或截然不同、或同病相怜的情境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打动,变成一种情感的慰藉。
读完后也许是忘却眼前,重新开始;也许是感到不再孤独,勇敢前行。
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消解了人们消极的情绪,带来情感的治愈。
二、文学用艺术的形式给人以指导,具有教育的作用
文学在历史上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理学
2021.01
新纪实·文学教育
62
大师周敦颐讲:“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笃其实,而艺者书之。
”强调文学的“传道”的价值,即阐述道理、表达思想,从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
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境地,鲁迅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社会现实,用文字作匕首,刺穿了“儒学家”的虚伪面目,刺痛了人民早已麻木的心,呼唤人民的觉醒,疗救人民的灵魂。
在他锋利尖锐的语言里,无数爱国青年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与病态,加入摧毁腐朽制度、爱国图强的行列中。
这是鲁迅的文学作品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一,它激励了一代代人,也唤醒了一代代人,对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文学的教育作用不仅在于它能给人提供帮助与指导,更重要的是它运用了艺术的手法,让人更容易接受以及移情化性,也让艰涩难懂的道理变得易于理解。
比如庄子喜欢运用寓言说理,《庄子·山木》中讲到: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王先谦,2009) 这个简短的恶贵美贱的故事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说明了哪怕已经做到了贤能,也不能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用艺术的方式说理,深入浅出,并且颇有趣味。
三、文学的审美娱情作用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提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张玉能,2011)康德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是“自由的合目的性”,文学的审美娱情作用可以说是最接近文学本身、本质的功用。
王国维先生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里谈道:“美之为物,为世人所不顾久矣!庸讵知无用之用,有胜于有用之用者乎?”(姚淦铭,1977)他基于中国古代老庄思想中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和西方康德、叔本华等的哲学理论,提出文学是“无用之用”,强调文学的审美功用。
文学也赋予了美的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别有韵味。
这也是孔子讲的“兴”的意义。
如王绩的诗《石竹咏》:“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读《石竹咏》,体会到的不仅是石竹萋萋的绿枝和晔晔的红花。
诗人运用想象,想到霜露降临石竹花的不能保全,隐含忧患意识。
通过石竹的遭遇联想到自身,联想到在隋末乱世中人们的命运,不免感到乱世人命如草芥的无奈与彷徨。
最后诗人想到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花开花谢皆是自然,不如顺应自然的变化,安然度过。
诗歌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带给人哲学的思考,并以旷达乐观的态度作结,理义深刻,浑然天成。
文学给人精神的愉悦与享受,使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眼前景心中情,也让人进行深思和探索。
四、文学是高雅的交往媒介
文学还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孔子所说的“群”的作用。
尤其是在古代,文学往往是文人墨客间酬答唱和的高雅媒介。
如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白居易也被免苏州刺史,两人在扬州相识,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在筵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达对友人一身才干却不得施展的不平与愤慨。
刘禹锡回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笔锋一转,以积极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厄的人生,劝慰友人一起振作起来。
在这里,诗既是两人深厚友谊的媒介,也是抒发相知相惜的情感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两人都得到了感慰和振奋。
在科举制度实行后,应举士子们渴望得到主考官、才名显著的前辈们的赏识,多投给他们自己写的诗文。
著名的行卷诗《近试上张水部》就是如此,诗歌抓住新入门的媳妇和将参加考试的自己紧张不安的共同点,将张籍比作夫婿,将主考官比作公婆,委婉含蓄地请教自己的诗文是否符合主考官的要求。
张籍给他回以《酬朱庆馀》,同样用文学的方式暗示了朱庆馀不必担心,表达对他的欣赏和鼓励。
文学让稍显世俗的社交行为变得含蓄而有美感。
2021.01
文学教育·新纪实
63
如今,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也常使用文学这一“语言的艺术”来与人交流,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文学的政治作用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谈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强调了文学的政治作用,孔子所讲的“怨”的作用也体现了这一点,这里不再赘述,只补充文学为政治作辅助的一些具体表现:如曹操在招纳人才时,文学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曹操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广求贤才。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作《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观点,文辞诚恳,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一片赤诚之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又发布了《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列举陈平与苏秦都德行有亏的例子:“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强调“士有偏短,庸可废乎!”重申选拔人才要注重才干,有缺点也要任用,以期达到“士无遗滞,官无废业”。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发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列举史上有名的出身低贱、品行有失但功业卓著的人物,为“举贤勿拘品行”的观点提供有力的依据。
可以想见,这三道求贤令在那些出类拔萃但出身卑微的士人心中会激起多大的波澜。
对于有过错的人,曹操也对他们持宽容大度的态度,这俨然成为一次救赎和展现才华的机会。
这三道求贤令对于曹操政权的巩固与拓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成为曹操在乱世中逐鹿中原的有力武器。
在发布求贤令的同时,曹操也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求。
如著名的《短歌行·其一》,可以看作是诗歌形式的“求贤令”,“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通过虚构设想将来与贤才们宾主尽欢的场景,诚恳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礼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写出了贤士选择追随对象时的犹豫与彷徨,但诗人非常理解他们,委婉地暗示贤士应择良木而栖,抓住了他们的心理。
结尾“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强烈地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情感,非常具有感召力。
文学在曹操招纳贤士以求统一天
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他手下人才济济、十步芳草的原因之一。
六、文学对经济的作用
文学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重要原理。
文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会对经济产生反作用。
一方面,文学间接作用于经济的决策、规划和发展。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直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如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系列,被译成70多种文字,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年累计销量高达3.25亿册,市场价值近60亿美元。
据统计,《哈利·波特》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衍生产品的收益占总量的70%以上。
(叶朗,2019)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获奖感言中说:“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文学“无用”而有大用,上面只谈到了文学六个方面的功用,而这些方面也只是文学功用的冰山一角,文学所具有的超越性的价值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学的功用会越来越凸显,不容忽视与轻视。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
[2] 刘晓文.从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看杜勃罗留波夫的文
学批评原则原版文献[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3] 兰塞姆.现代英美资产阶级文艺理论论文选.作家
出版社,1962 .
[4] 巴金.随想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5] 王先谦.庄子集解[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6] 张玉能.西方文论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1.
[7] 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
燕山出版社,1997.
[8]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