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唐诗两首学案鄂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唐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感受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品尝两首诗的语言。

一、基础学问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风怒号.()挂罥.()沉塘坳.()倚.杖()布衾.()广厦.()突兀.()
2.下列加点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高者挂罥.(罥:挂,缠绕)长林梢
B.下者飘转沉塘坳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秋天漠漠
..(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俄顷
..(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3.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什么意思?“歌”该怎样说明?
4.默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终一段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志向的几句诗。

5.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忧思深广,推己及人,舍己为人,但他却对“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南村群童说是“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6.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同步解读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西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说说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秋高:)
②卷我屋上三重茅(三重茅:)
③高者挂罥长林梢(罥:)
④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
⑤布衾多年冷似铁(布衾:)
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
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边句子的意思。

①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哪几句诗句表现出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10.人们常说,杜甫的诗形象地记录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露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和政治腐败,真实地描绘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凄惨命运,成为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请写出几句你熟识的杜甫的诗句,并就此谈谈你的体会。

三、美文赏读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1.读了这首诗,你认为作者描绘了女主子翁怎样的形象?
12.颔联一个“怨”字,由何引起?
13.尾联并没有铺张“月”的主题,而写女子“还寝梦佳期”,这反映了她怎样的一种心理?
14、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望月思亲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生涯共此时”之后,有李白的“,”那样简洁而含蓄的小诗,也有的“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那样真诚而豪迈的长短句。

参考答案:
1.略2.D 3.题目的意思是草屋被秋风刮破。

歌,歌曲,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4.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茅草对诗人来说事关生计,群童抱茅,自会引起诗人的怨愤。

说群童“对面为盗贼”,是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过是“自叹息”而已。

6.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怀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①秋深②几层茅草。

三,表示多数③挂,缠绕④一会儿⑤布被⑥遮挡,爱护8.①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始终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②什么时候(我)眼前能突然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致死,也是心满足足的!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0.杜甫的诗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等。

11、相思与惆怅12、夜的漫长13、希望相思变成现实。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苏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