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微影像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媒体时代微影像的发展
作者:王艺洁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9期
摘要: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顺应网络受众而生的微影像得到快速发展,转眼成为在文字、图片之后又一种最常使用的信息承载方式。
本文将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从微影像发展的原因、自身优势以及未来趋势这三个角度进行浅析。
关键词:新媒体;微影像;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下微影像的发展缘由
(一)技术的革新
微影像的快速发展最先得益于技术手段的革新,这一硬性条件的升级为微影像市场提供了不竭的源动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越来越智能性的手机被大范围普及,为微影像的发展带来了便利的条件。
而且4G的普及,5G的即将到来,必定会使宽带资费不断降低,也为微影像带来更多底层基础和市场空间。
(二)网生代群体的增多
微影像作为一种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媒体形态,其受众用户大部分集中在“90后”和“00”后,这一代新生主力网民因为自出生就处在有互联网的环境中,海量的信息与网络的快捷便利性,使其产生了全新的社会交际思维和网络依赖性心理,也开始衍生出习惯接受碎片化信息的行为模式。
这一心理与行为加快了微影像的发展脚步,也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用户群体。
二、微影像发展的自身优势
(一)生产制作成本低
传统影像作品往往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较大的投资与较为专业的设备、技术作为辅助,一般的非媒体从业者不易上手,限制了大量的影像作品产生。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微影像创作不再受资金、技术等客观条件的约束,制作成本与门槛较低。
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录制1080P的视频,一个简单操作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实现视频制作的剪辑、配乐等基本功能。
无需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就可以实现微影像的创作多样化。
(二)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在当今社会,大众对一件事情越来越难以保持专注,思维方式也越来越偏向于“碎片化”,人们已经习惯在零散的时间中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这种行为源于都市人群快节奏的生活状态。
由此开始,与这种碎片化时间相适应的微报道、微剧情等微影像作品快速衍生,一跃成为碎片化信息的主要传播内容。
虽然在传统影视美学中,微影像的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本应宏大的叙事结构与时间累积的视觉审美,但是无法否认以微影像为代表的“碎片化信息”已经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新常态。
三、新媒体时代下微影像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内容更加专业化
随着微影像市场的快速发展,微影像作品质量从参差不齐逐渐向专业化靠拢,这是因为众多主流网络视频平台发现微影像的巨大商业潜力,开始更专注、更高效的微影像生产运作模式。
而专业化制作平台的增加也刺激了更多的个体微影像创作者改变曾经单调的娱乐形式,开始对视频质量与视频创意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这种自发的相互促进机制体现出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对于大众审美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专业制作微影像的平台还是独立个体的微影像创作者,都将影像内容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将差异性转化为个性化特色。
由此可见,微影像内容的专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泛娱乐化转向垂直化领域
可以直观近年来爆红的微影像平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在内容生产的类型选择上,不再是囊括众多,而是深耕某一领域,押注垂直化市场。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垂直化选择不是固化而死板的,相反他们更具有多样性,对特定的用户群体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的报告显示,从土豆网的各题材播放量来看,娱乐搞笑类题材占比下降,而多个垂直领域占比明显提升。
要知道在此之前,搞笑与娱乐类内容一直占据播放类型的最大比例,但是随着这类内容的同质化发展,其热度正在退却。
而专注美食、美妆、生活vlog 等垂直领域的创作者集中发力,优质内容的稀缺价值正在不断凸显。
专业知识类的垂直内容更获得资本青睐,然而大量垂直领域还未出现头部内容,所以市场潜力巨大。
(三)融入更高科技的传播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技术让未来广泛应用人造沉浸式虚拟空间不再仅仅停留在想象,而是具有切实可行的实现方式。
这一发展趋势在国外早已初见苗头,2016年YouTube、Twitter就已相继开通360度视频直播,2017年3月,Facebook也在Gear VR直播平台上正式推出360度直播,并于3月底开放针对全部用户的360度直播功能。
而国内虽还未产生大型VR直播平台和VR微影像平台,但是各个视频类社交平台都在蓄势待发。
如今日头条在2018年2月收购了致力于研发VR视频采集、拼接、转码以及传输软硬件解决方案的维境视讯,这标志着中国包括微影像在内的整个媒体行业开始向更高科技的传播方式进化。
四、结语
微影像这种提托新媒体而发展的时代产物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一种可能,实现了大众传媒的便利性与快捷性,甚至一跃成为大众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
微影像的未来发展必将契合社会需求与大众诉求在内容方面更加专业化与垂直化,在传播方面也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生无限的可能。
思索当下的微影像发展阶段,不仅有助于我们及时解决在制作方面遇到的共通性问题,关键的是在于以其为鉴,进一步把握微影像未来的发展走向,毕竟微影像的发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