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培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看能力。
(2)培育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育学生应用实验方式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得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明白得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学习方式】
本节课要紧采纳课前预习,课中探讨,当堂训练“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
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
课内探讨:
一、质量守恒定律
一、写出水通电分解反映的文字表达式,找出反映物和生成物
二、讨论反映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二、用分子模型来模拟水的通电分解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映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映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化学反映遵循的规律,那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探讨:咱们用实验来测一测几个化学反映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将锥形瓶和白磷连同导管、气球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实验步骤○1
称质量m1
在酒精灯上加热,白磷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冷却后将锥形瓶连同实验步骤○2
导管、气球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
是否发生化学反
应(依据)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后的质量m1m2
结论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映前后质量的测定
在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硫酸铜溶液,连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
纸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1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将盛有反应后的混合物实验步骤○2
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
是否发生化学反
应(依据)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后的质量m1m2
结论
试探: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出反映物和生成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讲明反映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
反映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因此参加反映的水的质量等于反映
()
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三、说明应用
一、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一下现象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映物的质量小
○2、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先铁丝的质量大
二、判定
○1、因为“质量守恒”因此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必然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2、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映后生成水的质量()
四、巩固提高:
一、将24.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映后剩余固体14.9克,那么产生氧气()克。
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必然含有_____元素和_____元
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
3、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假设你是老板,你是不是加盟我打出的广告?什么缘故?
4、化学反映前后,以下各项中,确信没有转变的是:()
①原子数量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⑥D.①③⑤
五、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映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必然量的A反映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那么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A、12克
B、44克
C、56克
D、100克
六、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必然的条件下,充分反映,测得反映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414210
反应后质量(g)待测20631
关于此反映,以下熟悉正确的选项是( )
A.该反映为分解反映
B.参加反映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反映后甲的质量为4 g
D.甲反映后的质量为8g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