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值得一读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文随笔值得一读5篇
杂文随笔值得1
——记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快乐事与刁难事
今天,“全国人口普查”摸底进入第六天。

本人丢下其他所有要事全力应付当务之急,现180余户只下剩30余户了。

因一开始住户地址不名、姓甚名谁不熟、家庭关系不清、关门闭户较多、手机操作暂没习惯进入正轨、乡村提供信息还有某些误差等等因素,所以进展较慢。

早餐过后,整装出发,一路电瓶车穿街进入田地坂“组组通”水泥路面就来到了我的第二普查区——九姑村塘力组。

因前期的经验,现一切都可轻车熟路进行中……一晃时间十二点已过,家里催吃中饭的电话时响,这时肚子也在咕咕叫了,准备打道回府。

一看街道两边:呀!好多先前闭户的门现开了几家。

“你们先吃,不用等我,我正忙!”就这样现场又完善了多家才肯回家吃饭。

下午午睡一会接着干。

第一家正屋关闭,旁边后面余屋有人。

“您好!我是九姑村人口普查小组成员郑英豪!”进屋就打招呼,那人一看我身穿红马甲、胸配蓝色普查员证没有作声,正迷迷糊糊摇着摇窠里的小孩。

小孩一听有人说话眼睛睁大了。

“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那人一听我又说了第二句话,刚要睡熟的小孩又新醒了,没好气地说:“普查就普查哒!别惹新醒了我孙子,明天再来!”
我一看他那二五八挡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快,也就没有再进行,退出寻找第二目标。

正好前面有家门开了,停下车,直门而入,边进边问:“家里有人吗?”“家里有人吗?!”到后院后门,还是没有看到一个人毛。

出后门,四处田地坂张望:左边有一年轻媳妇在地里做事,正前方有一老头在拔草。

径自先找拔草的,一问——配合顺利,再回转找年轻媳妇,只望见年轻媳妇正在地里施肥。

见人就问,这是经验——果有收获。

接着正准备从先前后院门出来的再进,耶!一老妇人正从该门出来,这应该就是我要找的第二家人。

老妇人说:“你刚才走我家进,我家有好多东西吔?”
“反证我是空手,只带了一个包。

如果在包里藏东西也藏不了好多!”我拍拍包笑着说。

“我家里有好多钱吔?”老妇人又问。

“反证我没有看到钱,如果你家有那么多钱露在家里到处都是,捡点我相信您老人家也舍得!”我因势利导。

看得出:老妇人是一个非常乐观、说笑、幽默之人。

就这样一问一答,老妇人丢下手里的事把我带入了她家……
时间真快,天慢慢暗下来了,这时路灯也齐刷亮了起来,准备明天再来。

一看下午问的第一家在外面亮着灯正吃晚饭——“明天再来”还不如现场就办公!
“你好!大哥!喝酒呀?”我问,那人哼了一声。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再问,那人说:“孙某平”
我马上打开资料查找对应的“孙某平”,三问:“请问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我这里话还没说完,他马上就很不配合地,飞快地报出了他十一位数字的电话号码,我速记一字不漏地也飞快记完,并复述了一次给他听。

通过两次的接触,我脑子里早意识到他对我有某种刁难之意,沉着应对吧!
他看到我配合得非常好,态度也有所转变,但还是阴沉态度问道:“你搞人口普查,是哪个贴的宣传广告画?”
我马上说:“啊!是这样,十月十一号中午,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培训,下午我分到了三张宣传画,所以我就在我服务区内,秀才组贴了两张,你塘力组贴了一张。

因为塘力组我是第一次到,不熟悉,正好碰到多年的老同学张某保,所以就把这唯一的一张贴到了他家门口!”
他一边默喝酒,也不对言。

这时其老婆贤惠在旁带孙子兼理豆节就插言提示:“他是组长,每次这些东西都是先贴我家门口的!”又对着其老头说“贴就贴了,有什么碍事?”
我马上找到了根源并赔笑着说:“啊!是我不了解情况,下次一定注意!原来你就是德高望重的组长!”
就这样我顺着我的笔记本对照“建筑物明细表”找到“公安户籍册”对应的“孙某平”就问:“这上面只有你夫妻二人,你儿子应是另立户头了吧?”
“是的!我有两个儿子,他们一人一个户头!”他态度明显转晴了。

我赶紧追问:“那他们姓名、号码、人数分别是多少?”
这时他放下酒杯拿出手机逐个慢报电话号码、姓名和人数,还附加上了门牌号,我速记下,说:“行!谢谢配合!因为光线太暗,我回去操作!”其实这门牌号帮了我大忙,容易寻找到其子,就这样我收拾东西回转。

这时一东西绊倒了脚,周边一看其院里乱七八糟的:各种大小车辆、各种捕鱼工具,都横七竖八地堆放着,我就风趣地说:“看来你是一个很会勤钱的能人——这么多的勤钱工具,再看来你也是一个今古奇观、五牛换六马的怪人!”就边说边走边上车,后就只听到他老婆在后面的笑声……
事后了解:其人确实是一个传奇怪人,难怪我无意中没把他当组长,他这样的刁难于,我也是情理之事。

第二天再露过他家门口:奇怪!咋日的乱七八糟,今天一下子整洁干净了,相信日后我们再见面,其定会待如上宾。

杂文随笔值得2
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对吗?或者说凡是存在的事物都合理吗?你又是否认真思考过这句话吗?
中文完整翻译: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句话出自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看他的原意,就是存在即合理?
皇帝的新装如果不只是童话你会去戳穿它吗?不要急着回答,你应该扪心自问,好好的考虑一下其中的利害得失,而后再去做决定,这样你会去说穿他吗?
其实我们的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事物,但是我们却没有想着去改变,而是一昧地找借口,而且还自欺欺人的说其存在即合理,这难道不是皇帝的新装吗?就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插座板来说,就有着好多不合理的地方,有些插座板样子和款式都很漂亮、美观,但是却只能插一个插头,而另一个就只能是看的,并不能使用,所以你能说这种事物的存在也合理吗?
同样的是,现在好多的企业,也打着企业文化的幌子,干着践踏尊严的事,就比如让员工互扇巴掌、像动物一样爬行,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没人制止它,还把它视为一种规则、一种惩罚措施,这不可笑吗?
我们人类发展了多少年,死伤了多少人,历经了多少代,才把这种奴性的枷锁打破,让人有了自己的尊严,但现在又回去了,难道这种规则的存在也合理吗?
更有甚者,好多的所谓的“新文化、新知识”枉顾事实,摒弃真理,将中国五千年的积累用一句“过时了”就否定了,将诗词歌赋、孔儒道学用流水*就代替了?革新不代表不了解过去,更应该不代表否定正确的、美好的事物,中国文化不单是玛丽苏,更有家国情怀,也不单有儿女情长,更有大义大忠,更不会是只有乱喊鬼嚎,也有高山流水、琵琶语,所以不要借“存在既合理”当做借口,而不去将错的改过。

合不合理看的不是存在,而是实践和检验带来的利害,错的东西它终究是错的,再包装他依旧是错的,它可以被存在,但是一定不可以被合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就是自然之道吗?所以不要张口,就说
存在就是合理。

杂文随笔值得3
爱情是造物主安插在万物世界的总开关。

人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按钮,但这个按钮经常对某人失效。

爱情是不是奢侈品?有人一生中从未与爱情有过一次相遇,但依然
能够品尝到一日三餐的香甜,观赏到春花秋果的风景,体验到夫妻之事
的快乐,生育一大群活蹦乱跳的儿女。

早就有人说过爱情不能当饭吃,它是稀粥里煮的豆子,主食主菜后面的点心,不饥不渴时的茶水,还是文学影视作品里的调料。

总之,有了更好,没有也行。

还有人说爱情就像毒品,让人如醉如痴,似梦似幻,胜似到了仙境。

但这种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需要不断更新,持续加码。

而且它的成本很高,终究会让你不堪重负,家底赔干。

最要命的是它发光时过于耀眼,熄灭时也就过于黑暗,一时间天塌地陷世界末日一般。

它容易让人上瘾,戒掉却非易事,据说那是一场剥皮抽筋脱胎换骨的苦难。

也有人说爱情是易碎品。

在我们的厨房里,营养价值越高的食材,譬如肥肉、牛奶,越不容易保鲜,越可能最先腐败变质;精神世界里的珍品也同理,越是美丽的,心爱的,不可多得的,无可替代的,譬如霞霓、彩虹、流星雨,它们总是美艳一时,稍纵即逝。

越是旷世之爱,倾国之情,往往越是脆弱的,薄命的,让人扼腕叹息的。

甚至有人说爱情是心灵的祭品,耳朵听到的多是爱情的挽歌。

人世间有许多道理,但在爱情这里基本没用。

这里没有平等,没有投桃报李,没有公平交换,也没有所谓的以心换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往往的一厢情愿太多,两情相悦稀少,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甚至你爱得越深,追得越紧,对方也就跑得越快,离得越远。

当你的爱人去意已决,即使你具有移山倒海之力,也未必就能叫醒一颗死去的心;即使你借来一百个春天,也未必能够换回花红柳绿的曾经。

你可以孤独地哭泣,你可以
发出无数个天问,但你的眼泪不会泡软爱人的心肠,你的痛苦只是对死去之爱的最后祭奠。

所以爱情就是这么一种多情又无情的东西,它的字典里没有慈悲,没有回报,而且没有良心。

你问它究竟需要什么,它也许回答什么也不苛求,但你最终会发现,其实它的需要你永远也满足不了。

说了爱情这么多的坏话,并不代表作者属于爱情悲观主义者和爱情恐怖主义者。

造物主把爱情装扮得如此妖艳,必然有着深刻意图和美好初心。

他特意把人塑造成高级物种,自然是要人们拥有高级情感,让人从吃喝拉撒睡的低级需求中超越出来,把人生过得诗情画意,有声有色。

从这个意义出发,爱情是人人需要拥有的奢侈品,是可以大胆尝试的“毒品”,是必须倍加呵护的易碎品,是礼赞生命与梦想的“祭品”和极品。

爱情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都会带给我们一次成长,都会助推地球的一次转动,都能带来对万物的一次怜悯。

也许,这正是造物主的本意。

他容得变化和流动,但容不得一潭死水。

就算对每一个凡人来说,若要把爱情从人间彻底删除,你将面对怎样的世界,你会走出怎样的人生,你必定不会答应。

杂文随笔值得4
——《从关关雎鸠到春暖花开》
从小学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开始,每个国人差不多都读了几十首甚至几百首的诗词,每个人大概都会背诵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之类的脍炙人口的诗歌名句。

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国度里,诗歌始终是一道绚丽的彩虹。

令我们祖祖辈辈的从中汲取我们生存的给养和艺术的灵感,至今不息。

诗歌——始终是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支柱。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写作之间,偶尔会有意识,或者更多是无意识的引用几句,来增加我们语言或者*的说服力或者其他作用。

抑或是情感升华,抑或是画龙点睛,抑或是借题发挥,抑或是文采奕奕。

功效不一而足。

诸如此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篇》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篇》)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我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上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人生若只是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拟古决绝词柬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
大海,春暖花开》)
诸如此类脍炙人口的名家名句,如果需要说上三天三夜也无法说完。

诗歌起初是贵族的专利。

也是贵族之间相互认定的一种方法。

比如《诗经?国风?秦风?无衣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伍子胥白发过韶关,逃到吴国,助吴王阖闾夺得大位之后,阖闾九年。

吴王派伍子胥合唐、蔡之兵大举伐楚,五战五胜进入郢都,楚昭王逃亡。

伍子胥的朋友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兵,日夜痛苦,秦国不为所动。

申包胥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后秦国兵士唱起《无衣》,申包胥立即擦干眼泪,整理衣衫,准备朝见秦哀公,因为他从这首诗,知道秦国同意发兵了。

如果,你不是贵族,你就无法理解这种诗歌的含义。

秦国用这首诗答复了申包胥,因为这首诗基本相当于秦国的军歌。

虽然诗歌不断平民化的过程中,逐渐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诗歌却在平民化的过程中,逐渐的迷失了自己。

我们把我们伟大的诗歌丢失了!
我曾经读过《诗经》、《全唐诗》、《千家诗》、《李太白集》等古代人的灵动,也读过徐志摩、戴望舒、席慕容等一帮现代人的跳跃,但是近三十年来,顾城新西兰自杀,海子山海关卧轨,北岛移民国外之后,眼下之中国谁还敢妄称诗人。

《诗经》三百篇大多数作者已不可考证,仅有几首可以考证的,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所以说,《诗经》时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

但是到了《楚辞》和《离骚》之后,诗歌才有了个人名片。

屈原之后,诗歌才明确有了个人的标签。

可以说,屈原是中国第一位碑历史记载的诗人。

诗歌从出现到春秋时期成熟,从《诗经》的首篇《关雎》开始中国的诗歌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体式从诗经到汉魏,又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该是中国诗歌巅峰之巅峰。

又到五四后的现代诗,再到后,海子、顾城、北岛朦胧诗的是懂非懂,乃至今日之没落。

中国的诗歌经历了怎样一个演变的过程,希望从这些阅读中给我启示,但是,没有。

我只听见我内心的声音,诗在消亡!歌在迷茫!
那么什么诗诗歌呢?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

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诗经》→《楚辞》→乐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现代诗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诗歌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
对的,称为“扇对”。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杂文随笔值得一读
杂文随笔值得5
似乎婚姻是对爱情的最高奖赏,让爱情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于众人的喝彩声中发出炫目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