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此外,多读书看报,收听 广播,或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帮助你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 材料。
生活犹如矿藏,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挖掘,勤于思考,深 切体会,将对生活的热爱流淌于写作的笔尖,做生活的有心人。
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下面这些场景或细节,你是否注意过呢? (1)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呢? (2)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呢? (3)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呢? (4)你的班主任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片段写作,学以致用
提示: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
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
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 描绘出来。
片段写作,学以致用
示例: 在树林中,树上的一片片叶子,有些微微泛黄,它们在等待着自己从“母
比如《雨的四季》中这个句子:“小草 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 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 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 唇。”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来写小草, 形象可感。
(3)注意观察顺序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时,还应该注意观察顺序。可以是新校园从早
到晚的时间顺序,可以是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也可以是 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言之有序。
2.体验生活,让写作有趣有味
遇见新校园,观察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校园实践,创造机 会,增加体验,进而丰富实践积累。
比如,我们觉得新校园的老师跟小学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就要亲自参与老师的 课堂,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感受初中老师的魅力。只有参与了,体验了,写 作才能更加生动有趣。当我们把体验的过程转化为文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用好细节描写 对新校园的景物或人物,要抓住特征性的细节,截取其中的精彩
片段,凸显文章的现场感、情景感和立体感。比如我们刻画一个人物, 可以从外貌、衣着、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
(2)恰当添加修辞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适当添加进去,
一定会使描绘的对象鲜明而生动。
写作任务,实战演练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 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 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 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满分例文,学习借鉴
生活中的感动 生活是本书,它很长,如同儿时家门口的那条小道,一眼望不到尽头。一路上有风雨有阳光 ,也有只属于我的感动。 记忆慢慢回到那个冬天,大片大片的雪花,挣脱天空的怀抱纷纷飘落人间,凛冽的寒风嚣张 地在宣告它对这片土地的主权。奶奶如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向风雪中走去,她今天起来得似乎格 外早。那时的我,貌似正在温暖的小屋里与周公下棋。 “叮咚”,我睡眼朦胧地打开门,奶奶今天的头发似乎格外的白,不知是调皮的雪染白的, 还是我从未注意到她的苍老。菜叶上稀稀疏疏点缀着一些雪花,我知道这样的菜才鲜美。但为了 这新鲜的菜,奶奶又是几点钟起床,又是怎样冒着这么大的风雪来回的?这几棵菜,第一次让我 读懂了“懒”的可耻,“爱”的可贵。
1. 用心感受生活,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良好习惯。 2. 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运用观察方 法进行细致观察,通过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为得心应手、从容写作 做好准备。 3.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 情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心感受生活,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有言: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 泼泼地昼夜不息。
对于写作?你的收获是什么?
范围:家庭、学校、社会 主题:有意思的、有意义、印象深刻 语言:真实、生动、幽默
片段写作,学以致用
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
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 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 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满分例文,学习借鉴
饭菜的香气充溢着整个房间,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我迫不及待地赶到桌前,洁白 的瓷盘搭配绛色的香肠,周围配了一圈绿色的香菜。很快盘中的菜便被“消灭”得一干 二净,之后我便酒足饭饱地去看电视了。无意间瞥见了奶奶在吃我昨天的剩饭,我瞬间 僵住了,想说些什么,嘴张开却迟迟发不出声音,我的心如被风雪袭击过,凄神寒骨, 我第一次读懂了“凯风自南,棘棘我心”的含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初中的第一节作文课。一提起写作文, 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有 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
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 完的新鲜事。文章生动有趣能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他们 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定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 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 和情趣。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 的感受体验发性的句子。
2.个别发言,谈感悟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也会发生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 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中,就蕴藏着值得写的内容。写到作文里的 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通过对《春》这篇课文的回顾,我们明白。写景要写自己熟悉的 景物,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这样更能表现出所写对象的特点。
但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却选取了草、花、风、雨、人这五 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春天进行描绘。小草是最先感知春天由枯黄转绿 的,有代表性;花儿开放是春天的主旋律,有代表性;春风和春雨与 其他季节全然不同,也有代表性;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 少。
亲”的枝上掉落。瞧!那有棵枫树,从它的身上坠落下许多像火一样的枫叶。 看!那里有一块地,上面有一条金黄色的地毯,走近一看,原来那里是金黄的 落叶铺成的地,微风吹来泛起层层涟漪,别提有多美了!
技法指导分析:写出这样优美的语句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叶片的微微泛黄、 火红的枫叶、金黄色的地毯,都是作者观察到的点点滴滴,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1)分解观察对象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的花时,可以分别观察花 之形,花之色,花之味的特点;当我们观察新老 师、新同学时,可以分别观察他们的外貌、动作、 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学会了分解观察对象, 就能抓住事物不同侧面的特点,写作的内容就会 具体而不空洞。
(2)调动多种感官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时,应该调动多种感官。我们 可以用眼睛凝望播撒知识的气派图书馆,用耳朵聆听 教学楼传来的朗朗书声,用鼻子轻嗅桂花树散发出的 淡淡芬芳,用嘴巴品尝食堂精心烹制的佳肴美味,用 肌肤去感受九月校园秋风的吹拂……调动多种感官, 笔下的语言就会生动而不干瘪。
3.写熟悉的景物,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选取了大家
最熟悉的五种景物,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 图。能表现春天特点的景物有很多:冰雪融化、杨柳发芽、燕子归来 .......
但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却选取了草、花、风、雨、人这五 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春天进行描绘。小草是最先感知春天由枯黄转绿 的,有代表性;花儿开放是春天的主旋律,有代表性;春风和春雨与 其他季节全然不同,也有代表性;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 少。
夜深了,寒风依旧不断地拍击着窗户,仿佛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在床 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蹑手蹑脚走进奶奶房间,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奶奶安详的面孔和 满眼花白的头发直逼我的眼球。我吸了吸发酸的鼻子,轻轻关上门,终于抑制不住地哭 了。我第一次读懂了什么叫懊悔,什么叫感动。
天刚破晓,我提着奶奶的菜篮走在街头,寒风如刀刃一般在我脸颊上划过,我却感 到那么幸福。我想奶奶亦是吧,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画面:奶奶晃着颤巍巍的身子, 哼着一成不变的京剧,雪地上只有她的脚印在延长…… 生活是本书,读起来处处充满感动。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2.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下面,我们以《遇见新校园》这个题目为例,一步一步走进写作 的殿堂。
1.观察生活,让写作有话可说 从小学升入初中,一切都是新的。《遇见新校园》这个题目紧扣 一个“新”字,我们首先需要想想“新”在哪些方面:比如我们会观 赏到新的校园风景;结识到一群新的老师、同学;体验到新的课堂等 等。找到“新”的点之后,我们的写作就有话可写了。接下来我们需 要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
交流总结: 我们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来写 ,恰当地
表现主观情意。切入点要小;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 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 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 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生活犹如矿藏,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挖掘,勤于思考,深 切体会,将对生活的热爱流淌于写作的笔尖,做生活的有心人。
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下面这些场景或细节,你是否注意过呢? (1)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呢? (2)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呢? (3)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呢? (4)你的班主任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片段写作,学以致用
提示: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
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
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 描绘出来。
片段写作,学以致用
示例: 在树林中,树上的一片片叶子,有些微微泛黄,它们在等待着自己从“母
比如《雨的四季》中这个句子:“小草 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 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 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 唇。”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来写小草, 形象可感。
(3)注意观察顺序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时,还应该注意观察顺序。可以是新校园从早
到晚的时间顺序,可以是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也可以是 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言之有序。
2.体验生活,让写作有趣有味
遇见新校园,观察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校园实践,创造机 会,增加体验,进而丰富实践积累。
比如,我们觉得新校园的老师跟小学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就要亲自参与老师的 课堂,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感受初中老师的魅力。只有参与了,体验了,写 作才能更加生动有趣。当我们把体验的过程转化为文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用好细节描写 对新校园的景物或人物,要抓住特征性的细节,截取其中的精彩
片段,凸显文章的现场感、情景感和立体感。比如我们刻画一个人物, 可以从外貌、衣着、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
(2)恰当添加修辞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适当添加进去,
一定会使描绘的对象鲜明而生动。
写作任务,实战演练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 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 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 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满分例文,学习借鉴
生活中的感动 生活是本书,它很长,如同儿时家门口的那条小道,一眼望不到尽头。一路上有风雨有阳光 ,也有只属于我的感动。 记忆慢慢回到那个冬天,大片大片的雪花,挣脱天空的怀抱纷纷飘落人间,凛冽的寒风嚣张 地在宣告它对这片土地的主权。奶奶如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向风雪中走去,她今天起来得似乎格 外早。那时的我,貌似正在温暖的小屋里与周公下棋。 “叮咚”,我睡眼朦胧地打开门,奶奶今天的头发似乎格外的白,不知是调皮的雪染白的, 还是我从未注意到她的苍老。菜叶上稀稀疏疏点缀着一些雪花,我知道这样的菜才鲜美。但为了 这新鲜的菜,奶奶又是几点钟起床,又是怎样冒着这么大的风雪来回的?这几棵菜,第一次让我 读懂了“懒”的可耻,“爱”的可贵。
1. 用心感受生活,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良好习惯。 2. 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运用观察方 法进行细致观察,通过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为得心应手、从容写作 做好准备。 3.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 情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心感受生活,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有言: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 泼泼地昼夜不息。
对于写作?你的收获是什么?
范围:家庭、学校、社会 主题:有意思的、有意义、印象深刻 语言:真实、生动、幽默
片段写作,学以致用
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
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 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 些变化。 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满分例文,学习借鉴
饭菜的香气充溢着整个房间,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我迫不及待地赶到桌前,洁白 的瓷盘搭配绛色的香肠,周围配了一圈绿色的香菜。很快盘中的菜便被“消灭”得一干 二净,之后我便酒足饭饱地去看电视了。无意间瞥见了奶奶在吃我昨天的剩饭,我瞬间 僵住了,想说些什么,嘴张开却迟迟发不出声音,我的心如被风雪袭击过,凄神寒骨, 我第一次读懂了“凯风自南,棘棘我心”的含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初中的第一节作文课。一提起写作文, 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有 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
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 完的新鲜事。文章生动有趣能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他们 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定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 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 和情趣。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 的感受体验发性的句子。
2.个别发言,谈感悟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也会发生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 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中,就蕴藏着值得写的内容。写到作文里的 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通过对《春》这篇课文的回顾,我们明白。写景要写自己熟悉的 景物,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这样更能表现出所写对象的特点。
但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却选取了草、花、风、雨、人这五 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春天进行描绘。小草是最先感知春天由枯黄转绿 的,有代表性;花儿开放是春天的主旋律,有代表性;春风和春雨与 其他季节全然不同,也有代表性;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 少。
亲”的枝上掉落。瞧!那有棵枫树,从它的身上坠落下许多像火一样的枫叶。 看!那里有一块地,上面有一条金黄色的地毯,走近一看,原来那里是金黄的 落叶铺成的地,微风吹来泛起层层涟漪,别提有多美了!
技法指导分析:写出这样优美的语句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叶片的微微泛黄、 火红的枫叶、金黄色的地毯,都是作者观察到的点点滴滴,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1)分解观察对象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的花时,可以分别观察花 之形,花之色,花之味的特点;当我们观察新老 师、新同学时,可以分别观察他们的外貌、动作、 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学会了分解观察对象, 就能抓住事物不同侧面的特点,写作的内容就会 具体而不空洞。
(2)调动多种感官
当我们观察新校园时,应该调动多种感官。我们 可以用眼睛凝望播撒知识的气派图书馆,用耳朵聆听 教学楼传来的朗朗书声,用鼻子轻嗅桂花树散发出的 淡淡芬芳,用嘴巴品尝食堂精心烹制的佳肴美味,用 肌肤去感受九月校园秋风的吹拂……调动多种感官, 笔下的语言就会生动而不干瘪。
3.写熟悉的景物,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选取了大家
最熟悉的五种景物,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 图。能表现春天特点的景物有很多:冰雪融化、杨柳发芽、燕子归来 .......
但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却选取了草、花、风、雨、人这五 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春天进行描绘。小草是最先感知春天由枯黄转绿 的,有代表性;花儿开放是春天的主旋律,有代表性;春风和春雨与 其他季节全然不同,也有代表性;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 少。
夜深了,寒风依旧不断地拍击着窗户,仿佛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在床 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蹑手蹑脚走进奶奶房间,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奶奶安详的面孔和 满眼花白的头发直逼我的眼球。我吸了吸发酸的鼻子,轻轻关上门,终于抑制不住地哭 了。我第一次读懂了什么叫懊悔,什么叫感动。
天刚破晓,我提着奶奶的菜篮走在街头,寒风如刀刃一般在我脸颊上划过,我却感 到那么幸福。我想奶奶亦是吧,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画面:奶奶晃着颤巍巍的身子, 哼着一成不变的京剧,雪地上只有她的脚印在延长…… 生活是本书,读起来处处充满感动。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2.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下面,我们以《遇见新校园》这个题目为例,一步一步走进写作 的殿堂。
1.观察生活,让写作有话可说 从小学升入初中,一切都是新的。《遇见新校园》这个题目紧扣 一个“新”字,我们首先需要想想“新”在哪些方面:比如我们会观 赏到新的校园风景;结识到一群新的老师、同学;体验到新的课堂等 等。找到“新”的点之后,我们的写作就有话可写了。接下来我们需 要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
交流总结: 我们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来写 ,恰当地
表现主观情意。切入点要小;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 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 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 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