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罪犯的特征及改造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90后罪犯的心理特征及改造对策
从2008年开场,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就已经年满18周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完全刑事行为责任人,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

近年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少年〔以下简称“90后〞〕犯罪呈高发态势。

随之而来的是监狱所关押罪犯的年龄构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步渐向青年年龄构造为主的方向开展,主要表现为90后的年轻罪犯逐步增加,并且呈上升的态势,以六监区为例,监区18—27岁青年罪犯人数甚至超过了押犯比例的15%,成为监区押犯的一个越来越大的构造。

这类罪犯的逐步增加,改变了监狱押犯的构成。

从文化程度上来看,罪犯的文化程度逐渐提高,知法懂法犯法现象日益突出,90后的高智商罪犯已呈上升趋势,这也是今后监狱管理教育的重点、难点,成为影响监管改造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如何教育改造好90后罪犯,如何了解和掌握这局部罪犯的思想、行为特点及心理特征,并施之以针对性教育改造对策,对我们稳定监管秩序,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日益重要,也是我们面对新要求和新挑战义不容辞的职责和责任。

一、青年罪犯的心理特征。

90后罪犯的思想观念和犯罪特点带有时代的烙印,他们自身处于心理开展期和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入监要由一个“社会人〞到“监狱人〞的角色转换过程,在这个角色转换过程中,由于身份和环境的改变,不能适应改造环境,罪犯心理出现不安、苦恼、忧虑、矛盾等状态。

〔一〕疑虑感强,观望心理。

由于90后罪犯成长处于时代的变革时期,他们入监后一定时间对监狱各方面情况和改造政策不了解,局部罪犯认知判断能力出现偏差,在他们的思想行为上认为监狱是恐惧的,担忧在监狱里受到虐待,吃苦受罪,因此,产生疑虑心理。

同时90后罪犯由于利欲熏心,崇尚金钱,行为随意、不计后果性和对犯罪行为与根源认识缺乏等,他们入狱后,失去了社会上自由自在和随心所欲的思想行为方式和家人、亲朋好友的照顾,大多数90后罪犯长时间不能适应监狱改造的环境,在改造中缺乏动力、方向感,心情急躁与沉重,严重的有失眠和迟疑现象。

〔二〕孤独感强、自闭心理。

90后罪犯在其成长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他们入狱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有的在家庭中格外受带溺爱与娇宠,对家庭依赖较多。

服刑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失去了在家庭中的溺爱与娇宠,脑子里经常出现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在改造中表现为急迫盼望会见、来信和拨打亲情,从亲人话语和字里行间寻找抚慰,美好的家庭生活与监狱刑罚的威严性和自由的限制在心中形成矛盾冲突,出现无奈、焦虑、孤独心理。

随着90后罪犯入狱时间的延长,他们由于年轻、精力旺盛、调节能力低,面对年纪大的罪犯和警察的批评、指责,易于他人产生隔膜,不愿意与他人沟通,警察找其个别谈话时很难进入他们的心深处,他们也很少给警察讲真话,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问多答少,存在着隐蔽与防的心理。

同时,他们心深处很愿意与他人交往,被他人认同自己,极易参加罪犯非正式群体组织,死心塌地的紧跟一些老犯人,听从这些老犯的唆使。

当与其它罪犯交往不良时,在维护自己自尊的同时往往产生孤独,当孤独到达
一定压力的阀值时,稍微受点刺激就可能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三〕,抗拒感强,伪装心理。

90后罪犯由于暴力型居多,他们的暴力型犯罪手段大多以抢劫、寻衅滋事和成心伤害为主;他们入狱后大多数罪犯思想上存在着压力,有的罪犯改造不积极,做外表文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为给监狱警察一个好印象,有的罪犯虽然外表上积极,心却消极改造。

甚至个别罪犯出现伪装病情,想方设法你逃避劳动改造和法律的惩罚。

〔四〕依赖性强,自卑心理。

90后罪犯服刑后由于失去了亲朋好友的照料照顾和经济上没有固定的来源,对家庭及亲朋好友的依赖性加重且尤其突出。

90后罪犯服刑前大局部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服刑后不得不依赖亲人,依赖自己在社会上的小群体和监狱罪犯中的非正式组织群体;有些90后罪犯之所以不断违规违纪和伪装有病,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监狱人民警察的更多关注,以弥补自己在亲情方面的缺失,有的90后罪犯甚至开展成为心理病态的疑病。

〔五〕自我控制能力低。

90后罪犯由于仍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对心理和生理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情绪影响,常常处于兴奋状态,受到外界刺激及其产生冲动,自我控制能力低。

有的90后罪犯为了一两句话不中听,就破口大骂,大打出手;有的90后罪犯对改造稍有不如意,就放弃积极改造,甚至顶撞监狱人民警察;有的90
后罪犯对犯罪中看不惯的现象而强出头,凑热闹,甚至不计后果等,这些90后罪犯由于自控能力低,极易出现冲动性和情景性违规违纪。

〔六〕理想破灭,落差心理。

90后罪犯服刑前对未来踌躇满志,心中理想目标非常大,愿望非常多,入狱服刑后心目中的理想迅速破灭,理想与现实差异较大,导致心理严重失衡甚至扭曲;90后罪犯理想破灭后,有些很难从幻境中解脱出来,将自己理想破灭的苦恼转化为对社会、对监狱、对同犯、对监狱人民警察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一旦时机成熟报复监狱,报复监狱人民警察。

二、90后罪犯的教育改造对策。

由于监狱的规化的改造生活,90后罪犯的教育改造和矫治,应根据其心理行为特征,结合他们在改造中的不同思想行为表现,依据监狱改造罪犯的工作实践,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要不断探索新式教育改造对策,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一〕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警察的在素质。

90后罪犯年轻气盛,缺少理智,遇事头脑发热,针对这种情况,警察在管理教育过程中,要多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不能以暴制暴,激化矛盾。

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公正文明,让90后罪犯正真体会到警察对他们的关心与温暖及在良好的执法环境中进展改造。

同时监狱人民警察也要提高自己的在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通过人格魅力感化教育罪犯。

因此,提高警察的在素质是教育管理好罪犯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增强警察教育改造转化罪犯能力的根
底。

〔二〕强化思想教育,促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90后罪犯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处在生理上的冲动和心理上的不稳定。

针对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为防止管理冲突,要采用正面教育引导的方法,疏导引导罪犯情绪,引导他们成认犯罪事实,服从法院判决,做到认罪伏法,遵守监规监纪和行为规,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对他们心里的阴暗面,要通过强化安康的心理卫生教育净化他们的心灵,消除心理阴暗面上的龌龊,树立正确的改造意识。

加强个别谈话教育,表达人文关心,针对90后罪犯思想异常活泼并呈多元化的特点,警察要采取在思维方式、管理理念、教育手段上都必须与罪犯平等有效沟通和心理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年轻罪犯看到自己改造的未来和希望,激发他们潜在的改造原动力,以最短的时间实现角色转换。

〔三〕加强打击违规违纪,预防违纪现象发生。

由于90后罪犯都向往着新生的需求,因此对自控能力低和经常违规违纪的罪犯,在加强人文关心,同时也要利剑高悬,对那些敢于违规违纪的罪犯要严惩不贷,大力开展反脱逃、坦白检举和监规纪律的整顿活动,让罪犯感受到监狱管理与政策的威慑力,从思想上筑牢罪犯违规违纪的防线。

〔四〕善用亲情和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改造原则。

对90后罪犯的孤独感和依赖性强的特点,利用亲情,让其与亲人交流,提高社会亲情支持系统作用的强度,发挥他们感化挽救作用;对那些意志力品质
差、反复性强,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就散布消极改造的言论的90后罪犯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始终如一做好教育改造工作,同时警察对违规违纪的罪犯要做到:违纪必罚、改正即奖。

这样才能使罪犯积极改造。

〔五〕拓展罪犯活动空间,丰富教育改造活动。

根据新形势下押犯构成的新情况、新特点,对90后罪犯的教育改造要运用目标实现原则,从小目标着手,尽量拓展罪犯活动的空间,让其有发泄的途径;组织90后罪犯参加精力付出较大的文体活动,如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来疏导其旺盛的体力。

同时,针对90后罪犯兴奋性高,喜欢新鲜刺激的特点,在劳动改造岗位工种上适当调整,逐步加大有挑战性的劳动改造目标。

按照“环境塑造,行为养成〞,以罪犯向往新生的愿望为支撑点,积极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改造活动。

〔六〕深入“三课〞教育,强化劳动技能培训。

惩罚改造是前提,改造思想是根本,转变世界观是核心,教育质量是保证。

“三课〞教育,要在增强针对性,突出时效性上做文章。

通过文化学习,提高罪犯的根本素质。

现有的文化学习只是初等教育学习,同时拓宽文化教育的科目,增加一些音乐、美术等知识的教育。

90后罪犯入狱前大多职业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固定职业。

现在是市场经济、竞争剧烈,没有技术和本领就寸步难行。

为90后罪犯刑满释放后可更好的回归社会,防止再犯罪,监狱应加强90后罪犯的劳动技能培训。

学习劳动技术要根据监狱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选好技术门类,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罪犯个人实际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通过技术教育及劳动技能培训,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让他们在劳动改造中体
验劳动带来成果乐趣和收获喜悦,逐步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意识,消除罪犯游手好闲和好逸恶劳的不良劳动观念,从中挖掘出他们的特长和思想闪光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同时在罪犯的劳动改造建立鼓励机制,严明奖罚;通过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罪犯的改造热情、改造信心和改造动力,营造罪犯积极上进的改造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