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医著大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之六
第八章伤寒兼证上
卷之八
第九章伤寒夹证上
卷之九
第九章伤寒夹证中
卷之十
第九章伤寒夹证下
卷之十一
第五章伤寒坏证
卷之十二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四编调理诸法
历代伤寒书目考
伤寒共计四百九十四种
内容提要 绪言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一
温热总论
卷之二
温热验方 验方妙用樊开周同何廉臣实验法 温热验案
(二)外感内伤诊脉异同辨
第一名何光华(筱廉) 其二骆秉璋(静安) 其三史慎之 其四何拯华(幼廉) 其五任玉麒(汉佩) 其六金寿田(蔚卿) 其七潘文藻 其八吴念士(丽生) 其九曹林生(炳章)
(三)喉痧白喉症治异同辩
第一名何拯华(幼廉) 其二任玉麒(汉佩) 其三何光华(筱廉) 其四骆秉璋(静安) 其五陈祖培(樾乔) 其六吴念士(丽生) 其七曹林生(炳章) 其八沈春泉
内容提要
绍兴县同善局 附设施医局医 方汇选
绍兴县同善局附设施医局医方汇选
内科时症 内科杂症 妇科杂症 儿科杂症 咽喉症 外伤症 疮疡
1
内容提要
(一)学医之
道必有宗传,
凡治外感时病、 内伤杂症,与
2
夫诊脉验舌、
制方辨药,当
以某几种书为
正宗?请述其

3
(二)外感内 伤诊脉异同辨
4
(三)喉痧白 喉症治异同辩
1
内容提要
2
第一章病名之 定义
3
第二章病因之 原理
4
第三章病状及 疗法
5
第四章卫生及 预防
第一章病名之定义
第一节病名 第二节定义
第二章病因之原理
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传染
第三章病状及疗法
第一节西医之诊断疗法 第二节中医之诊断疗法 第三节湿温之化症
第四章卫生及预防
第一节已病之卫生 第二节未病之预防
4
绪言
5
《通俗伤寒论》 后序
1
《通俗伤寒论》 前序
2
卷之一
3
卷之二
4
卷之三
5
卷之四
01
卷之五
02
卷之六
03
卷之七
04
卷之八
06
卷之十
05
卷之九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一
历代伤寒书目考
卷之一
第一编伤寒总论
卷之二
第二章六经方药
卷之三
第二编病理诊断
卷之四
乙辨舌举要 丙六经舌脉歌 丁察舌辨证歌
卷之五
第三编证治各论
卷六通利剂统计四十七品
通气利尿药计十二品 通血利尿药计十二品 通利淋浊药计十七品 通逐败精药计六品
卷七攻泻剂统计二十九品
攻气泻水药计十一品 攻血泻瘀药计九品 攻食泻火药计四品 攻积泻虫药计五品
卷八温热剂统计二十六品
温健中气药计九品 温和血分药计十品 热壮元阳药计七品
卷九消化剂统计七十三品
消痰温化药计十品 消痰清化药计十六品 消食温化药计十一品 消食清化药计六品 消瘀温化药计六品 消瘀清化药计五品 消核变质药计五品 消化虫积药计十一品 消化酒毒药计三品
(四)用药之道,温散之弊在误发,凉降之弊在误遏,究竟其弊孰 轻孰重,请一一明辨之
第一名周炳墀(越铭) 其二何拯华(幼廉) 其三金寿田(蔚卿) 其四何光华(筱廉) 其五骆秉璋(静安) 其六吴念士(丽生) 其七陈濬(心田) 其八曹林生(炳章) 其九汪家振(竹安)
一、学术思想
二、临证经验
一、学术思想
1
内容提要
2
原起
3
卷一发散剂计 七十品
4
卷二涌吐剂统 计二十品
5
卷三清凉剂统 计七十品
01
卷四和解剂 统计十品
02
卷五开透剂 统计三十六 品
03
卷六通利剂 统计四十七 品
04
卷七攻泻剂 统计二十九 品
06
卷九消化剂 统计七十三 品
05
卷八温热剂 统计二十六 品
卷一发散剂计七十品
论温散风寒药计十三品 温散风寒药 论凉散风热药 凉散风热药计二十一品 论燥散风湿药 燥散风湿药计二十品 论解散风毒药 解散风毒药计十品 论升散郁火药
(四)用药之
5
道,温散之弊 在误发,凉降
之弊在误遏,
究竟其弊孰轻
孰重,请一一
明辨之
(一)学医之道必有宗传,凡治外感时病、内伤杂症,与夫诊脉验 舌、制方辨药,当以某几种书为正宗?请述其详
第一名任玉麒(汉佩) 其二周炳墀(越铭) 其三何拯华(幼廉) 其四曹林生(炳章) 其五陈祖培(樾乔) 其六何光华(筱廉) 其七吴念士(丽生) 其八陈濬(心田) 其九高鸿检口腔要诀 第二十三节检温度要诀 第二十四节检阴器要诀 第二十五节检便路要诀
第六章切脉纲要
第二十六节切头颈脉要诀 第二十七节切手臂脉要诀
第八章辨证纲要
第二十八节辨外感内伤要诀 第二十九节辨寒热虚实要诀 第三十节辨表里外内要诀 第三十一节辨机变形势要诀 第三十二节辨儿病险症要诀 第三十三节辨儿病逆症要诀 第三十四节辨五脏绝症要诀 第三十五节辨婴童死症要诀
卷二涌吐剂统计二十品
涌吐痰涎药计六品 涌吐毒物药计六品
卷三清凉剂统计七十品
轻清气热药计十一品 轻清血热药计十九品 大凉气热药计七品 大凉血热药计三十三品
卷四和解剂统计十品
和解表里药计六品 和解三焦药计四品
卷五开透剂统计三十六品
芳香开窍药计七品 幽香开窍药计四品 轻清透络药计十九品 大凉透络药计六品
(一)伤寒尊绍派理论臻完备 (二)温病重伏气堪为集大成 (三)全国集医案整理且创新
二、临证经验
(一)绍地湿重治主清化 (二)辨证并重六经三焦 (三)治温八法全面发挥 (四)论治血证独到中肯 (五)用药组方轻灵平稳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何廉臣医著大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第八节问病因要诀 第九节问诊十法要诀
第三章闻诊纲要
第十节闻声音要诀 第十一节闻啼哭要诀 第十二节闻呼吸要诀 第十三节闻咳声要诀 第十四节闻痫声要诀 第十五节闻语言要诀 第十六节闻臭味要诀
第四章按诊纲要
第十七节按囟额要诀 第十八节按胸腹要诀 第十九节按冲任要诀 第二十节按手足要诀 第二十一节按冷热要诀
绪论 内容提要
例言
初集四时六淫病案
本书撰稿医生一览 表
二集八大传染病案
初集四时六淫病案
第一卷风淫病案 第二卷寒淫病案 第三卷暑淫病案 第四卷湿淫病案 第五卷燥淫病案 第六卷火淫病案
二集八大传染病案
第七卷时行温疫病案 第八卷时疫喉痧病案 第九卷时疫白喉病案 第十卷时疫霍乱病案 第十一卷时行痢疫病案 第十二卷时行痘疫病案 第十三卷时行瘄疫病案 第十四卷时行鼠疫病案
何廉臣医著大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名医
何廉臣
何廉臣
文献
浙江
基础
内容提要
中医 药
十一品
丽 剂
大成
纲要
药计
病案
时行
医学
何拯华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何炳元(1861—1929),字廉臣,号印岩,浙江绍兴县人,清末民初著名医家。何氏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父 为绍兴名医何秀山。何氏一生精研医术,汇通中西,学验俱丰,著作等身,其最主要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绍派伤寒 和伏气温病两大方面。本丛书选取九种:《新医宗必读》是其接纳新知、中西汇通思想的具体阐述;《增订通俗 伤寒论》是其绍派伤寒思想的集中体现;《重订广温热论》《湿温时疫治疗法》《当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分别 从理论和临床的角度,全面展示其伏气温病的学术思想;《实验药物学》《新纂儿科诊断学》《同善局医方汇选》 《绍兴医学会课艺》则是他在中医教育方面的累累硕果。作者简介:鲍晓东,1982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医疗系, 留校任教后,于1990年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教研室,从事医史文献研究和 临床研究并聘为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生导师。在临床上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中医中药的治疗。在二十余年 的文献和临床研究过程中共主编专著3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著论文30余篇,主持省厅级以上课题多项。
目录分析
内容提要 医学与国家关系论
医非小道论 医必先明十要论
01
医宜开化病 家论
02
中国医学源 流论
03
泰西医学源 流论
04
中西医学折 衷论
06
医学改良论 (参曾科进 说)
05
中西医异同 论(参王立 才说)
人身一机器论
中医急宜讲全体学 论(生理壹)
越医传派论
1
内容提要
2
何廉臣先生转
3
何廉臣先生事 略
绪论
内容提要
第一章望诊纲要
第二章问诊纲要 第三章闻诊纲要
第四章按诊纲要 第五章检诊纲要
第七章总括六诊纲 要
第六章切脉纲要
第八章辨证纲要
第一章望诊纲要
第一节观形当诊体格 第二节察色当觇神气 第三节望面部形色 第四节望苗窍形色 第五节验舌苔形色要诀 第六节察溲便形色要诀 第七节望指纹形色
第二章问诊纲要
精彩摘录
这是《何廉臣医著大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何廉臣医著大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