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第6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第6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基本特点
(2)结合实例深入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的含义与基本特点
【教法、学法】结合实例理解与把握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完成基础训练第六课知识填充(课前完成)
二、课堂学习:
(一)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1.实践是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___________。

实践是一种。

2、实践的基本特点:
(1)____________: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实践的手段都是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

(3)______________:①社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历史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__________
①蜜蜂酿蜜②教师讲课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④鹦鹉学舌
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⑥经济体制改革⑦学生学习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认识获得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但都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_______________:①实践产生新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践创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践提高认识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原因: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梁。

②如何检验: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对照
4、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的目的是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班级:使用人:使用时间:课时:1课时
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你来课内探究案
探究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征
思考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实践活动吗?
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思考一:阅读教材P44,思考,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推动认识发展?
思考三:阅读P45,庄子的观点,思考,检验认识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2、2.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这表明()
A、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的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认识决定并指导开展实践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
3.“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共同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