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37区域差异含答案
高频考点02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02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397d9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a.png)
A.地质 B.气候 C.成本 D.地形
2.三重门中矮门的主要作用是( D )
A.防霉防潮,降低湿度 B.防火和防盗,便于逃生
C.夜晚时便于通风散热 D.提高白天生活的隐蔽性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降水多,地表易积水,因此西关大屋的外 立面铺设青砖石脚可以减少雨水浸泡墙脚,保护墙脚。第2题,三重门中的矮门相当于屏风,虽 然是大屋的第一道门。但并不起保卫、防盗作用,它保证通风采光的同时,可以阻挡视线,提高 屋内生活的隐蔽性。
贰
考点透析
Test Point Dialysis
1 .“ 区 域 特 征 与 区 域 差 异 类 ” 题 目 的 思 维 流 程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区域要素 地理位置
具体内容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 、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4.区域差异比较的答题技巧
(1)自然地理要素大小或优劣条件比较
两区域就某一自然要素比较时,要体现出比较的差异来,比如分析A地与B地冬季气温 差异及原因。一方面要比较出冬季气温A地比B地高或低;另一方面在回答原因时,A地 和B地的影响因素最好都要答,以防要点不全而导致失分。除此之外,两地比较时,一 定是同一个要素进行比较差异,要比较气温就比较气温,不能用A地气温与B地的降水 进行比较。
高频考点2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高考解密】
高考考查本考点时,多 以区域图为载体设置情 景,结合文字材料、景 观图片考查区域地理要 素的分布、特征、成因、 分析区域差异表现及成 因。题型灵活the real questions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https://img.taocdn.com/s3/m/c5b469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a.png)
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区域整体性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材料一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形崎岖,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材料二青田县“稻田养鱼”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长期培育,形成天然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
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材料三图1 浙江省青田县地理位置图2 稻田养鱼景观示意图3 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1.(原创)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形成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主要区域要素是( )A.地形、气候B.地貌、水文C.气候、文化D.地形、经济2.(原创)根据图2和图3可知,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反映出( )A.区域自然要素B.区域人文要素C.区域整体性D.区域差异普遍存在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回答下题。
3.(原创)两幅景观图共同体现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是( )A.地貌、劳动力B.气候、文化C.水文、聚落D.生物、农业生产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及开阔的农田。
房屋主人按个人生辰和周边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
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下题。
4.(原创)分析材料,说明与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关的区域要素有( )A.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气候、土壤;人文要素:人口、文化B.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水文、生物;人文要素:文化、经济C.自然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人文要素:人口、经济D.自然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人文要素:文化、经济题组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5.(原创)读“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示意图(不含港、澳、台)”,说明按照区域差异,制定不同发展战略的最主要依据是( )A.地理位置差异B.自然条件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文化习俗差异读图,回答下题。
图1 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图2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6.(原创)以上两幅图反映出( )A.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B.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虽有不同,但方向一致C.区域间流动的要素对区域发展有影响,但不会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D.区域间流动的要素不存在种类、方向、强度的变化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备战浙江高考通用技术[选考1]考点强化练 17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备战浙江高考通用技术[选考1]考点强化练 17模型或原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9c07b48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b.png)
考点强化练7模型或原型的制作1.要将一块大小合适的钢板加工成如图所示的两块,正确的下料方法是()2.关于钻孔操作,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要戴防护眼镜,不能戴手套B.为了防止工件在钻孔时被甩出去,可以手持工件直接操作C.不能在钻床工作时清理切屑D.当钻头过热时,应当停止钻孔,否则会加速钻头的磨损,缩短钻头的使用寿命3.下图是管道中常用的法兰阀门,法兰间的连接最合适的是()A.焊接B.铆接C.螺栓螺母连接D.膨胀螺丝连接4.以下关于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A.锉削时可以对锉刀表面添加润滑油B.攻内螺纹时,当螺纹的切削部分全部进入工件时,就不再施加压力C.冲眼时应将工件夹持在台虎钳上D.锯割时应双手握柄用力推拉5.以下钻孔的加工流程,正确的顺序是()A.④③⑤①②B.②③⑤④①C.③④⑤①②D.④②⑤③①在通用技术实践课上,小明准备用一段表面已加工的50 mm×50 mm方钢制作如图所示的零件,请完成第6~7题。
6.小明设计了下列工艺流程,其中合理的是()A.划线→锯割→钻孔→孔口倒角→锉削B.划线→钻孔→锯割→锉削→孔口倒角C.划线→锯割→锉削→钻孔→孔口倒角D.划线→钻孔→孔口倒角→锯割→锉削7.关于工具使用和操作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钻孔时必须使用平口钳夹紧而不能用手钳B.至少需要两种不同直径的钻头C.锉削过程中圆锉是必不可少的D.锯割时要用三合板等作为衬垫将方钢夹紧8.下列加工操作中不符合操作要领的是()如图所示,左边是一块宽50 mm、厚30 mm的钢板,现要用它来加工成右边所示带有一个通孔和一个方形槽的零件,完成9~10题。
9.以下对操作描述正确的是()A.起锯时,可用拇指挡住锯条,以防止锯条偏移B.划线时,划针垂直紧贴导向工具,可以划多次,直至留下清晰痕迹C.锉削时可以用圆锉锉出最上面的弧形D.钻孔时,工件或大或小都应夹在平口钳上,不能用手直接扶着进行钻孔10.加工该零件合理的工艺流程是()A.划线→锯割→钻孔→锉削B.划线→钻孔→锯割→锉削C.划线→锯割→锉削→钻孔D.划线→锉削→钻孔→锯割11.使用如图所示工具加工的工艺是()A.冲眼B.钻孔C.套丝D.攻丝12.用等边角钢制作如图所示的小三角架的金属部分,下列工艺流程合理的是()A.划线→锯割→锉削→钻孔→弯折B.划线→锯割→锉削→弯折→钻孔C.划线→钻孔→锉削→锯割→弯折D.划线→钻孔→锯割→弯折→锉削13.现有一块55 mm×55 mm×8 mm的钢板,以此为原料手工加工一个如图所示带螺纹孔的零件,以下工艺流程中合理的是()A.划线→冲眼→钻孔→锯割→锉削→倒角→攻丝B.划线→冲眼→钻孔→锯割→锉削→攻丝→倒角C.划线→锯割→锉削→冲眼→钻孔→倒角→攻丝D.划线→锯割→锉削→冲眼→倒角→钻孔→攻丝14.以下操作要领和规程说法正确的是()A.用划针划直线时,要尽量一次划成B.冲眼时,为确保冲眼点清晰,应连续多次击打样冲C.锉削时,应双手握住锉刀柄进行锉削D.钻孔时,工件或大或小都应夹在平口钳上,且不能用手扶着工件进行钻孔15.下列工具使用和操作中正确的是()16.右图中分别是垫圈、弹簧垫圈和螺栓,关于这三种连接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垫圈的作用主要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B.弹簧垫圈和垫圈的作用是一样的C.一起使用时,垫圈和弹簧垫圈套在螺栓上的顺序没有关系D.螺栓一定要和螺母配套使用17.锉削时,要根据零件加工表面的形状选用不同类型的锉刀。
33.区域与与区域发展-原卷-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33.区域与与区域发展-原卷-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37da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b.png)
33.区域与与区域发展一、单选题(2019·四川·双流中学二模)《指尖上的传承》第1集讲述了我国四大名绣之首——苏绣。
苏绣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丝线,是用蚕丝做成的,具有图案秀丽、构思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风格,深受市场欢迎。
下图为苏绣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苏绣发展的主要优势是()A.蚕丝原料丰富B.劳动力数量多C.市场需求量大D.高新技术发达2.图中苏绣景观图中房屋建筑与北京传统民居相比()A.前后间隔距离大B.墙体厚实窗户大C.房顶坡度比较小D.院落占地面积小3.图中苏绣景观图所在地区农业生产()A.水利工程量大B.商品生产率高C.机械化水平高D.农业科技水平高(2022·江西省安义中学三模)2020年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登上了2021年的春晚舞台。
可可托海就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较盆地内部生物多样性更丰富B.土壤透气透水性好,肥力强C.地表起伏大势由风力作用决定D.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5.关于图中甲乙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区域河谷地带盛产品质良好的瓜果B.甲区域中的主要河流下游航运价值大C.乙区域山麓因水草丰美,作为夏季牧场D.可可托海镇有利于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2022·四川·成都七中模拟预测)徽派建筑,依山就势,构思精巧,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
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墙体采取马头墙形式。
马头墙由砖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墙头都高出于屋顶1-2米,轮廓作阶梯状,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错落有致,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徽派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A.多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B.春节期间,田间有成片油菜C.金秋,山坡上有大片香蕉待摘D.河水流量大,航运价值高7.关于该民居马头墙的描述,合理的是()A.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B.能在发生火灾时隔断火源C.能够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D.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22·湖南·涟源市第二中学模拟预测)墨玉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度贫困县之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比高。
浙江高三选考地理知识点
![浙江高三选考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94b1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9.png)
浙江高三选考地理知识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在高三阶段,学生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的整体知识体系外,还需要重点关注浙江高考地理选考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浙江高三选考地理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做好备考准备。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发展- 人口变化与分布- 人口迁移与流动- 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变化2.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中国城市体系结构与区域分布- 城市化进程与影响-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3. 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模式与特点- 可持续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二、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能源与能源危机- 水资源与水问题- 陆地资源与利用2. 生态环境与保护-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环境问题与治理3. 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及其形成原因- 灾害评价与预警- 灾害减灾与保护三、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发展的功能与特点- 区域发展的政策与规划2. 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原因- 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与实践3. 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 区域合作的意义与模式- 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与影响- 浙江省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四、地球与地图1. 地球运动与地理坐标- 地球的运动形式与影响- 地理坐标与地球坐标系- 地图投影与地图误差2. 地球的结构与构造-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特点- 地球板块构造与运动-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3. 地理信息与地理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与环境监测- 地理信息的应用与发展综上所述,浙江高三选考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球与地图等内容。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查阅教材、复习笔记、解题训练等。
希望同学们能够有一个高效而顺利的备考过程,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十 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十 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ec047cffad6195f302ba60c.png)
(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 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审题专练] 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1)C (2)B
命题角度一 利用经纬网定位 1.(2012·全国卷)读图,完成下题。
命题角度一 利用经纬网定位 1.(2012·全国卷)读图,完成下题。
2.根据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1)熟悉海陆分布状况: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熟 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即要明确陆地与陆地之间, 大洋与大洋之间,陆地与大洋之间相临、接壤及包围情 况。
(2)掌握大致位置: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 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 (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其次,要熟识海陆轮廓,主要是大洲、大洋的轮廓。
第三,要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如对著名的湖泊 (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 海湖等)更要特别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 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
下列图示为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岛屿、半岛、海峡、河 流及运河轮廓示意图。
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特 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名信息对定位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 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如出现“珠穆朗玛峰”,则可确 定该区域是青藏高原,如出现“西安”,则可确定该地形 区是渭河平原等。
6.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进行空间定位
(1)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如气候 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 规律,日影朝向,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自然带 的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 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等。
2024年浙江二次选考物理高频考点总复习考前仿真押题练(四)(强化版)
![2024年浙江二次选考物理高频考点总复习考前仿真押题练(四)(强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3e649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07.png)
2024年浙江二次选考物理高频考点总复习考前仿真押题练(四)(强化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足球课上训练定点吊球,其踢出的足球A、B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已知两球质量相等,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同,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同学踢球做的功相同B.两球在最高点速率大小相等C.两球在空中运动时间不相等D.B球落地速度较大第(2)题竖直平面内有长度不变的轻绳1、2、3按如图所示连接.绳1水平,绳2与水平方向成角,绳3的下端连接一质量为的导体棒1,在结点正下方距离处固定一导体棒2,两导体棒均垂直于纸面放置。
导体棒1中通有向里的电流,往导体棒2中通入向外且缓慢增大的电流。
当电流增大到某个值时,给导体棒1以向右的轻微扰动,可观察到它绕点缓慢上升到绳1所处的水平线上,3根轻绳始终绷紧.绳3的长度为d,两导体棒长度均为L,重力加速度为。
若已知通电导体棒在垂直距离为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其中为导体棒的电流),则在导体棒1缓慢上升的过程中( )A.绳1中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绳2中拉力一直增大C.导体棒2中电流的最小值为D.导体棒2中电流的最大值为第(3)题如图所示,U形光滑金属框置于水平绝缘平台上,和边平行且足够长,间距为L,整个金属框电阻可忽略且置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一根长度也为L、电阻为R的导体棒MN置于金属框上,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向右拉动金属框,运动过程中,MN与金属框保持良好接触且固定不动,则金属框最终的速度大小为( )A.0B.C.D.第(4)题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台太阳能电风扇,使阳光垂直照射太阳能电板,电板能产生的电压,为电风扇提供的电流。
已知太阳能电板的面积为,光电转换效率约为,地球半径为。
则太阳向地球表面辐射的功率约为( )A.B.C.D.第(5)题如图所示,间距为L的两平行金属导轨ab、cd水平放置,b、d两端通过导线连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电阻为、长为L的金属棒MN垂直导轨放置。
高频考点01区域定位与区域认知(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01区域定位与区域认知(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2fc90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2.png)
●【真题研习1】
【例1】(全国文综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2.区域认知的基本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 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 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 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3.区域定位的方法和技巧
区域 定位
区域 特征 分析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2017·全国文综Ⅲ)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 分布于我国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3.该 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2021·全国文综乙,37)(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 垦的自然条件。(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 的形成。(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4)有 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 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 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真题研习2】
【例2】(2021·湖南卷,6~8)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 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 域差异大。据此完成(1)~(3)题。
(3)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通用技术试卷(含答案)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通用技术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8b0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e.png)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通用技术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本试题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术,第二部分通用技术。
全卷共12页,第一部分1至6页,第二部分7至12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第二部分通用技术(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某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能源汽车,在国际车展引起轰动。
使用的电池不含镍、钴等稀有金属。
设计时,车身强度经过计算机仿真试验。
创新的车辆控制技术使该车具有应急浮水、原地掉头等多项新功能。
下列分析中不恰当...的是()A.电池不含镍、钴等稀有金属,体现了技术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B.应急浮水功能使驾乘人员遇险时轻松脱困,体现了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C.计算机仿真试验属于虚拟试验D.该新能源汽车在国际车展引起轰动,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17.如图所示是一款可坐可躺的多功能椅,靠背角度、座面高度调节可一键操作,搁脚可推拉伸缩,采用大规格的五星脚支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十四)原因措施类题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十四)原因措施类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b05ca1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f.png)
(十四)原因措施类题型1.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
据此完成下题。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2)“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2. 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平原某河不同河段设置的水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夏季多台风和东南风,易发生海水倒灌B.夏季抬高水位,增大高温期的农田灌溉水量'I十 中叙 利 亚 紬K A阿勒倾 •垛巾—国牌(1)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1)图中甲水闸关闭较长的时段及主要原因是()C.冬季河流流量小,易发生海水倒灌D.冬季提高水位,保障航道畅通(2)如果甲乙两处闸门配合,可以有效地减少二者之间河道泥沙的淤积,保证河流的通航能力。
下列开闭闸门的方式能够达到上述效果的是()A.甲打开、乙关闭,然后打开乙B.甲乙都关闭,然后同时打开C.甲乙都关闭,然后先打开乙,后打开甲D.甲关闭、乙打开,然后打开甲3.木薯是一种灌木农物,耐旱抗贫瘠,广泛种植于非洲、美洲和亚洲等热带地区,其块根淀粉含量极高,被称为“淀粉之王”。
木薯具有粗生易长、容易栽培、高产和四季可收获等优良特性。
利比里亚是非洲地区木薯种植面积较大和产量较高的国家。
下图为利比里亚木薯种植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题。
(1)推测利比里亚木平生长环境是()A.高温多雨的低洼地B.春旱夏涝的盐碱地C.排水良好的缓坡地D.土质疏松的海滩地(2)针对利比里亚自然环境特点,为保障木薯稳产高产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建设日光温室B.修建排水工程C.建设防风沙林D.开垦沿海湿地4.下图为1980年与2018年四省(区)粮食产量统计图。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3af4f4a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0.png)
【核心精要】日期的变更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精要】日期的变更
温馨提示 日期的变更关键在于自然日界线与人为 日界线的区分,其区分的方法为:
(1)自转法:自西向东或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日 期减去一天的为人为日界线,加上一天的为自然日 界线。
(2)时间法:根据时间计算结果为0时的经线为 自然日界线。
,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
,取两数之和。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精要】地方时与区时
5.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
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 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变式演练】变式01 时间的计算(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北极村(北纬53.5°,东
经122.5°)位于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区域的一个村
庄,一年中白昼最长达17个小时。完成下面小题
2.北极村冬至日日出时的北京时间为( )
√ A.3:30
B.8:20
C.8:30
√B.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达60 C.冬至日到夏至日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D.夏至日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1.北极村与北极圈相差13个纬度差, 同一经线上,每差一纬度差,距离为111KM, 故相距1443公里左右,A错;北极村位于北回 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每年夏至日时距离太阳直 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H=90- (53.5-23.5)=60°,B对;北极村位于北半球 ,冬至日,昼长最短,夏至日,昼长最长,从 冬至到夏至,昼一直变长,C错;极圈到极点范 围才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极村位于北回归线和 北极圈之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故答案 选B。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7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7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eade3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a.png)
考点规范练37(2022安徽高考联盟调研)研学旅行是指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学习知识、增长经验为目的的旅游教育。
研学旅行基地是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其分布深受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影响。
下图为2018年年底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冷热点分布及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图。
据此完成1~2题。
注:冷热点分布反映省级行政区间研学旅行冷热度对比状况,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个数是重要指标。
1.影响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冷热点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密度②人口结构③自然资源④经济水平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下列区域差异化建设措施合理的是( )①浙江—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产业发展案例②江苏—基于水能资源开发的能源安全案例③贵州—基于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地质考察案例④云南—基于小桥流水村落的水乡文化案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研学旅行基地的热点区域在东部,冷热程度主要体现为东西差异,推测其影响因素包含地区之间人口密度差异和经济水平差异,①④对。
自然资源的概念范畴很广,故无法进行衡量对比,③错。
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式的旅游教育,与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关系不大,②错。
D正确。
第2题,江苏地处沿海平原,水能缺乏,②错误。
小桥流水村落体现江南水乡风情,而云南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多数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比较匮乏,④错。
浙江义乌小商品产业较发达,贵州多喀斯特岩溶地貌,①③对,A正确。
(2022江苏南通期中)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企业布局、资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废钢铁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示意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基本流程。
据此完成3~4题。
3.考虑电力成本,长江经济带中最适合废钢处理企业布局的省级行政区是( )A.安徽省B.上海市C.江苏省D.湖北省4.与传统钢铁生产相比,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过程( )A.“三废”排放增多B.生产工序复杂C.原料来源广泛D.运输成本提高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长江经济带主要的清洁能源是水能资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da4706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6.png)
第24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标内容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并随着纬度而变化。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这种分异多沿方向变化。
【特别提醒】在地域分异规律中,都要考虑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
特别注意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
3.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即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分布特点:从山麓到山顶由下而上随延伸逐渐变化更迭。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特别提醒】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三个因素。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4.地方性分异规律(1)规律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出现。
(2)成因①地方地形、、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②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差别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区分依据:的特征。
2.影响因素:和水分条件。
【特别提醒】(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7讲 考点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7讲 考点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https://img.taocdn.com/s3/m/02783a2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c.png)
考点二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2.体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1)特点:普遍存在。
(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关联(1)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2)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3.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例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
所谓整体性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分析如下:1.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要素地理位置纬度30°N~33°N附近大致位于44°N~48°N 海陆位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耕地条件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产力较高黑土分布广泛,肥力更高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等大豆、甜菜等粮食作物水稻玉米、春小麦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发展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理环境差异并非只影响产业活动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主观题强化提升卷练习:区位条件分析与概括(有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主观题强化提升卷练习:区位条件分析与概括(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c9fe0f4b35eefdc8d33347.png)
主观题强化提升卷:区位条件分析与概括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早期,英国人把茶树带到了斯里兰卡试种,时至今日,斯里兰卡已成为世界三大茶叶生产国之一,生产的茶叶绝大部分出口。
茶叶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采收,其生长需要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分,根部不能受到涝灾,土壤酸度要求也很高。
斯里兰卡具备哪些种植茶叶的有利区位条件?提取图中信息并说明。
【答案】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斯里兰卡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壤以酸性为主,利于茶树生长;世界市场对茶叶需求量大。
【解析】茶树生长需要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分,根部不能受到涝灾,土壤酸度要求也很高。
斯里兰卡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不易出现涝灾。
斯里兰卡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
土壤以酸性为主,利于茶树生长。
世界市场对茶叶需求量大,利于销售。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区,地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
贵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
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贵州石漠化的原因及其对贵州省农业生产条件的不利影响。
贵州省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之一,其辣椒生产规模和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按加工层次,辣椒加工业划分为以干辣椒制作、油辣椒生产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碱研发、生物制药为主的深加工。
(2)简述贵州省发展辣椒加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1)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植被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面积减少;部分地区气候恶化,旱涝灾害频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资源不足。
(2)原料辣椒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综合练含解析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综合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1cc07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1.png)
选择题综合练(2021山东烟台二模)“空屋”是指长时间无人居住和打理的闲置房屋。
过去,日本的空屋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
现在,即便在东京等大城市,空屋也越来越多。
2013年日本境内“空屋”达820万所,占全国房产总数的13.5%,有研究机构称,2033年日本空置房屋比例将升至20%。
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空屋银行”政策,以低价甚至免费形式鼓励人们入住乡镇空置房屋。
据此完成1~2题。
1.过去,日本的“空屋”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本国人口迁往国外B.人口死亡率升高C.房屋简陋寿命较短D.城市化的发展2.导致东京等大城市的“空屋”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有( )①社会养老机构发达②逆城市化影响③大城市房价高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021河北唐山二模)安克雷奇(位置见下图)是美国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当地的国际机场是北半球重要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之一。
当地时间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两国高级官员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安克雷奇国际机场成为北半球重要的货运枢纽机场之一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质量B.燃料价格C.市场规模D.地理位置4.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最后一天,当安克雷奇国际机场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A.3月18日12:00B.3月19日12:00C.3月20日12:00D.3月19日0:00(2021福建漳州三模)2021年3月14—16日,一场大范围强沙尘暴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先后遭受严重影响。
这是近10年来我国遇到的强度最大、影响最广的沙尘天气。
下图示意2021年3月14日14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局部)。
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沙尘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甲处气压偏低B.东南季风强盛C.地形区域差异大D.甲乙间气压差大6.在乙处天气系统控制下( )A.气流上升,利于扬尘B.气流下沉,利于扬尘C.气流上升,抑制扬尘D.气流下沉,抑制扬尘(2021安徽芜湖二模)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是指起垄后在垄上覆膜、膜侧沟内播种的方式。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37---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37---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34a4e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7.png)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第37讲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动态”问题是高考立体几何问题最具创新意识的题型,它渗透了一些“动态”的点、线、面等元素,给静态的立体几何题赋予了活力,题型更新颖.同时,由于“动态”的存在,也使立体几何题更趋多元化,将立体几何问题与平面几何中的解三角形问题、多边形面积问题以及解析几何问题之间建立桥梁,使得它们之间灵活转化.考点一 动点轨迹问题例1(多选)(2021·新高考全国Ⅰ)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A 1=1,点P 满足BP →=λBC →+μBB 1--→,其中λ∈[0,1],μ∈[0,1],则( ) A .当λ=1时,△AB 1P 的周长为定值 B .当μ=1时,三棱锥P -A 1BC 的体积为定值 C .当λ=12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A 1P ⊥BPD .当μ=12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A 1B ⊥平面AB 1P答案 BD解析 BP →=λBC →+μBB 1--→(0≤λ≤1,0≤μ≤1).图1对于选项A ,当λ=1时,点P 在棱CC 1上运动,如图1所示,此时△AB 1P 的周长为AB 1+AP +PB 1=2+1+μ2+1+(1-μ)2=2+1+μ2+2-2μ+μ2,不是定值,A 错误; 对于选项B ,当μ=1时,点P 在棱B 1C 1上运动,如图2所示,图2则11P A BC A PBC V V --==13S △PBC ×32=36S △PBC =36×12×1×1=312,为定值,故B 正确;对于选项C ,取BC 的中点D ,B 1C 1的中点D 1,连接DD 1,A 1B (图略),则当λ=12时,点P 在线段DD 1上运动,假设A 1P ⊥BP ,则A 1P 2+BP 2=A 1B 2,即⎝⎛⎭⎫322+(1-μ)2+⎝⎛⎭⎫122+μ2=2,解得μ=0或μ=1,所以当点P 与点D 或D 1重合时,A 1P ⊥BP ,C 错误;方法一 对于选项D ,易知四边形ABB 1A 1为正方形,所以A 1B ⊥AB 1,设AB 1与A 1B 交于点K ,连接PK (图略),要使A 1B ⊥平面AB 1P ,需A 1B ⊥KP ,所以点P 只能是棱CC 1的中点,故选项D 正确. 方法二 对于选项D ,分别取BB 1,CC 1的中点E ,F ,连接EF ,则当μ=12时,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以点C 1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1xyz ,则B (0,1,1),B 1(0,1,0), A 1⎝⎛⎭⎫32,12,0,P ⎝⎛⎭⎫0,1-λ,12, 所以A 1B --→=⎝⎛⎭⎫-32,12,1,B 1P --→=⎝⎛⎭⎫0,-λ,12,若A 1B ⊥平面AB 1P ,则A 1B ⊥B 1P ,所以-λ2+12=0,解得λ=1,所以只存在一个点P ,使得A 1B ⊥平面AB 1P ,此时点P 与F 重合,故D 正确.规律方法 解决与几何体有关的动点轨迹问题的方法 (1)几何法:根据平面的性质进行判定.(2)定义法:转化为平面轨迹问题,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判定或用代数法进行计算. (3)特殊值法:根据空间图形线段长度关系取特殊值或位置进行排除.跟踪演练1 (多选)(2022·漳州质检)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边长为2,M 为CC 1的中点,P 为平面BCC 1B 1上的动点,且满足AM ∥平面A 1BP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M ⊥B 1M B .CD 1∥平面A 1BP C .动点P 的轨迹长为2133D .AM 与A 1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3答案 BC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2),A 1(0,2,2), B (0,0,0),B 1(0,2,0), M (2,1,0),P (x ,y ,0), 所以A 1B --→=(0,-2,-2), BP →=(x ,y ,0), AM →=(2,1,-2),由AM ∥平面A 1BP ,得AM →=aA 1B --→+bBP →,即⎩⎪⎨⎪⎧0+bx =2,-2a +by =1,-2a =-2,化简可得3x -2y =0,所以动点P 在直线3x -2y =0上,A 选项,AM →=(2,1,-2),B 1M --→=(2,-1,0), AM →·B 1M --→=2×2+1×(-1)+(-2)×0=3≠0, 所以AM 与B 1M 不垂直,A 选项错误; B 选项,CD 1∥A 1B ,A 1B ⊂平面A 1BP , CD 1⊄平面A 1BP ,所以CD 1∥平面A 1BP ,B 选项正确;C 选项,动点P 在直线3x -2y =0上,且P 为平面BCC 1B 1上的动点, 则P 在线段P 1B 上,P 1⎝⎛⎭⎫43,2,0, 所以P 1B =⎝⎛⎭⎫432+22+02=2133, C 选项正确;D 选项,A 1B 1--→=(0,0,-2),cos 〈AM →,A 1B 1--→〉=4222+12+(-2)2=23,D 选项错误.考点二 折叠、展开问题例2(多选)(2022·德州模拟)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不含端点)且BE =BF ,将△AED ,△DCF 分别沿DE ,DF 折起,使A ,C 两点重合于点A 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A 1D ⊥EFB .当BE =BF =12BC 时,三棱锥A 1-EFD 的外接球体积为6πC .当BE =BF =14BC 时,三棱锥A 1-EFD 的体积为2173D .当BE =BF =14BC 时,点A 1到平面EFD 的距离为4177答案 ACD解析 A 选项,∵正方形ABCD , ∴AD ⊥AE ,DC ⊥FC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 1D ⊥A 1E ,A 1D ⊥A 1F , 又∵A 1E ∩A 1F =A 1,A 1E ,A 1F ⊂平面A 1EF , ∴A 1D ⊥平面A 1EF , 又∵EF ⊂平面A 1EF , ∴A 1D ⊥EF ,故A 正确;B 选项,当BE =BF =12BC =2时,A 1E =A 1F =2,EF =22, 在△A 1EF 中,A 1E 2+A 1F 2=EF 2, 则A 1E ⊥A 1F ,由A 选项可知,A 1D ⊥A 1E ,A 1D ⊥A 1F ,∴三棱锥A 1-EFD 的三条侧棱A 1D ,A 1E ,A 1F 两两相互垂直,把三棱锥A 1-EFD 放置在长方体中,可得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22+22+42=26,则三棱锥A 1-EFD 的外接球半径为6, 体积为43πR 3=43π×(6)3=86π,故B 错误;C 选项,当BE =BF =14BC =1时,A 1E =A 1F =3,EF =2,在△A 1EF 中,cos ∠EA 1F =A 1E 2+A 1F 2-EF 22A 1E ·A 1F=32+32-(2)22×3×3=89,∴sin ∠EA 1F =179, 则1A EF S △=12A 1E ·A 1F ·sin ∠EA 1F=12×3×3×179=172, ∴11111=3A EFD D A EF A EF V V S A D --=⋅⋅△ =13×172×4=2173,故C 正确; D 选项,设点A 1到平面EFD 的距离为h ,则在△EFD 中,cos ∠EDF =DE 2+DF 2-EF 22DE ·DF=52+52-(2)22×5×5=2425,∴sin ∠EDF =725,则S △EFD =12DE ·DF ·sin ∠EDF=12×5×5×725=72, ∴1A EFD V -=13·S △EFD ·h =13×72×h =2173,即h =4177,故D 正确.规律方法 画好折叠、展开前后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抓住两个关键点:不变的线线关系、不变的数量关系.跟踪演练2 (多选)(2022·南通模拟)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ABC =π3.将△DAC 沿着对角线AC折起至△D ′AC ,连接BD ′,设二面角D ′-AC -B 的大小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四面体D ′ABC 为正四面体,则θ=π3B .四面体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1C .四面体D ′ABC 表面积的最大值为2(3+2) D .当θ=2π3时,四面体D ′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213答案 BCD解析 如图,取AC 的中点O ,连接OB ,OD ′,则OB =OD ′,OB ⊥AC , OD ′⊥AC ,∠BOD ′为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 即∠BOD ′=θ.若D ′ABC 是正四面体,则BO =D ′O ≠BD ′, △OBD ′不是正三角形,θ≠π3,A 错误;四面体D ′ABC 的体积最大时,BO ⊥平面ACD ′, 此时B 到平面ACD ′的距离最大为BO =3, 而S △ACD ′=34×22=3, 所以V =13×3×3=1,B 正确;S △ABC =S △ACD ′=3, 易得△BAD ′≌△BCD ′,S △BAD ′=S △BCD ′=12×22sin ∠BCD ′=2sin ∠BCD ′,未折叠时BD ′=BD =23,折叠到B ,D ′重合时,BD ′=0,故中间存在一个位置,使得BD ′=22,此时BC 2+D ′C 2=BD ′2,∠BCD ′=π2,此时S △BAD ′=S △BCD ′=2sin ∠BCD ′取得最大值2, 所以四面体D ′ABC 的表面积最大值为2(3+2),C 正确;当θ=2π3时,如图,设M ,N 分别是△ACD ′和△BAC 的外心,过点M ,N 分别作平面ACD ′,平面BAC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一点P ,连接PB ,则P 是三棱锥外接球的球心,PB 即为三棱锥外接球半径,由上面证明过程知平面OBD ′与平面ABC 、平面D ′AC 垂直,即P ,N ,O ,M 四点共面, 因为θ=2π3,则∠PON =π3,ON =13×32×2=33,BN =23×32×2=233,PN =ON ·tan π3=33×3=1,PB =PN 2+BN 2=12+⎝⎛⎭⎫2332=213,D 正确.考点三 最值、范围问题例3(多选)(2022·梅州模拟)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1,AA 1=2,动点P 在体对角线BD 1上(含端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当P 为BD 1的中点时,∠APC 为锐角B .存在点P ,使得BD 1⊥平面APC C .AP +PC 的最小值为2 5D .顶点B 到平面APC 的最大距离为22答案 ABD解析 如图,以点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P →=λBD 1--→(0≤λ≤1), 则A (1,0,0),B (1,1,0), C (0,1,0),D 1(0,0,2), 则BD 1--→=(-1,-1,2), 故BP →=λBD 1--→ =(-λ,-λ,2λ),则AP →=AB →+BP →=(0,1,0)+(-λ,-λ,2λ) =(-λ,1-λ,2λ),CP →=CB →+BP →=(1,0,0)+(-λ,-λ,2λ)=(1-λ,-λ,2λ).对于A ,当P 为BD 1中点时,P ⎝⎛⎭⎫12,12,1, 则P A →=⎝⎛⎭⎫12,-12,-1,PC →=⎝⎛⎭⎫-12,12,-1, 所以cos ∠APC =P A →·PC →|P A →||PC →|=13>0,所以∠APC 为锐角,故A 正确; 当BD 1⊥平面APC 时, 因为AP ,CP ⊂平面APC , 所以BD 1⊥AP ,BD 1⊥CP , 则⎩⎪⎨⎪⎧BD 1--→·AP →=λ+λ-1+4λ=0,BD 1--→·CP →=λ-1+λ+4λ=0,解得λ=16,故存在点P ,使得BD 1⊥平面APC ,故B 正确;对于C ,当BD 1⊥AP ,BD 1⊥CP 时,AP +PC 取得最小值, 由B 得,此时λ=16,则AP →=⎝⎛⎭⎫-16,56,13,CP →=⎝⎛⎭⎫56,-16,13, 所以|AP →|=|CP →|=306,即AP +PC 的最小值为303,故C 错误; 对于D ,AB →=(0,1,0),AC →=(-1,1,0), 设平面A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有⎩⎪⎨⎪⎧n ·AC →=-x +y =0,n ·AP →=-λx +(1-λ)y +2λz =0,可取n =(2λ,2λ,2λ-1), 则点B 到平面APC 的距离为 |AB →|·|cos 〈AB →,n 〉|=|AB →·n ||n |=|2λ|12λ2-4λ+1,当λ=0时,点B 到平面APC 的距离为0, 当0<λ≤1时, |2λ|12λ2-4λ+1=13-1λ+14λ2=12+14⎝⎛⎭⎫1λ-22≤22,当且仅当λ=12时,取等号,所以点B 到平面APC 的最大距离为22,故D 正确.规律方法 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最大、距离最大(小)、角的范围等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是 (1)直观判断:在变化过程中判断点、线、面在何位置时,所求的量有相应最大、最小值. (2)函数思想:通过建系或引入变量,把这类动态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从而利用代数方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跟踪演练3(2022·菏泽质检)如图,等腰Rt △ABE 的斜边AB 为正四面体A -BCD 的侧棱,AB =2,直角边AE 绕斜边AB 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三棱锥E -BCD 体积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3,2+13 解析 如图,令F 为CD 的中点,O 为AB 的中点,则点E 在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由图可知当F ,O ,E 三点共线,且O 在F ,E 之间时,三棱锥E -BCD 的体积最大,当运动到E 1的位置时,E -BCD 的体积最小,在Rt △BOF 中,BO =1,BF =3,OF =2, sin ∠BFO =33,FE =2+1,FE 1=2-1, 设E ,E 1到平面BCD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则 h 1=2+13=6+33,h 2=2-13=6-33,S △BCD =12×2×3=3,所以三棱锥E -BCD 体积的最大值为13×3×6+33=2+13,三棱锥E -BCD 体积的最小值为13×3×6-33=2-13,所以三棱锥E -BCD 体积的取值范围为⎣⎢⎡⎦⎥⎤2-13,2+13.专题强化练1.(多选)(2022·佛山模拟)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中,M 是A 1B 1的中点,N 在该正方体的棱上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存在点N ,使得MN ∥BC 1 B .三棱锥M —A 1BC 1的体积等于94C .有且仅有两个点N ,使得MN ∥平面A 1BC 1D .有且仅有三个点N ,使得N 到平面A 1BC 1的距离为 3 答案 BC解析 对于A ,显然无法找到点N , 使得MN ∥BC 1,故A 错误; 对于B ,111111113M A BC B A MC A MC B B V V S =⋅--△= =13×12×32×3×3=94,故B 正确; 对于C ,如图所示,N 1,N 2分别为B 1B ,B 1C 1的中点,有MN 1∥平面A 1BC 1,MN 2∥平面A 1BC 1,故C 正确;对于D ,易证B 1D ⊥平面A 1BC 1,B 1D ⊥平面ACD 1,且B 1O 1=O 1O 2=O 2D =13B 1D =3,所以有点B 1,A ,C ,D 1四点到平面A 1BC 1的距离为3,故D 错误.2.(2022·芜湖模拟)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高为3,底面ABCD 为矩形,BC =3,AB =2,PC =PD ,且平面PCD ⊥平面ABCD .现从四棱锥中挖去一个以CD 为底面直径,P 为顶点的半个圆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点N 在弧CD ︵上,则PN 与侧面P AB 所成的最小角的正弦值为( )A.12B.22C.6-24 D.32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分别取AB ,CD 的中点为E ,F ,连接EF ,EF 与CD ︵交于点H .记点N 到侧面P AB 的距离为d ,PN 与侧面P AB 所成的最小角为θ,由于PN 的长为定值,因此当且仅当d 最小时,PN 与侧面P AB 所成的角最小,此时点N 与H 重合,θ=∠HPE =∠PEF . 由平面PCD ⊥平面ABCD 易知PF ⊥EF , 又PF =3,EF =3,所以tan θ=33,即sin θ=12. 3.(多选)如图是四棱锥P -ABCD 的平面展开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ED ⊥DC ,FD ⊥DA ,DA =3,DC =2,∠F AD =30°.在四棱锥P -ABCD 中,M 为棱PB 上一点(不含端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DM 的取值范围是⎣⎡⎭⎫394,13B .存在点M ,使得DM ⊥BCC .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体积为16π3D .三棱锥M -P AD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M -PCD 的体积 答案 AD解析 把平面图形还原得到原四棱锥,如图,由ED ⊥DC ,FD ⊥DA , 可知PD ⊥DC ,PD ⊥DA ,又DC ∩DA =D ,DA ,DC ⊂平面ABCD , 所以PD ⊥平面ABCD .在Rt △ADP 中,∠P AD =30°,DA =3, 故PD =3tan 30°=3,连接DB ,在矩形ABCD 中,DA =3,DC =2, DB =22+32=13, 在Rt △PDB 中,PB =PD 2+DB 2=3+13=4, 所以点D 到直线PB 的距离为3×134=394, 故DM 的取值范围是⎣⎡⎭⎫394,13,故A 正确;对于B ,假设DM ⊥BC ,因为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所以PD ⊥BC ,因为PD ∩DM =D ,所以BC ⊥平面PBD ,因为BD ⊂平面PBD ,所以BC ⊥BD ,与已知条件矛盾,故B 错误;对于C ,将此四棱锥可以补形成一个长方体,PB 为长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同时也是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直径,所以半径为2, 其体积V =4π3×23=32π3,故C 错误;对于D ,因为V M -P AD V B -P AD =MP BP ,V M -PCD V B -PCD =MPBP ,而V B -P AD =V P -BAD =V P -BCD =V B -PCD , 所以V M -P AD =V M -PCD ,故D 正确.4.(多选)(2022·潍坊模拟)已知四面体ABCD 的4个顶点都在球O (O 为球心)的球面上,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M 为底面ABC 内的动点,AB =BD =2,AD =2,且AC ⊥BD ,则( )A .平面ACD ⊥平面ABCB .球心O 为△ABC 的中心C .直线OM 与CD 所成的角最小为π3D .若动点M 到点B 的距离与到平面ACD 的距离相等,则点M 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答案 ABD解析 如图,设△ABC 的中心为G ,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DE ,则BE ⊥AC .∵AC ⊥BD ,BE ∩BD =B ,BE ,BD ⊂平面BDE , ∴AC ⊥平面BDE ,又DE ⊂平面BDE , 则AC ⊥DE ,又△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BD =2,AD =2, ∴AE =1,DE =1,BE =3, ∴DE 2+BE 2=BD 2,即DE ⊥BE ,又BE ⊥AC ,AC ∩DE =E ,AC ,DE ⊂平面ADC , ∴BE ⊥平面ADC ,又BE ⊂平面ABC , ∴平面ACD ⊥平面ABC ,故A 正确; 又∵GE =33,GB =GA =GC =233, ∴GD =GE 2+DE 2=13+1=233,故G 为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即球心O 为△ABC 的中心,故B 正确; 当OM ∥AC 时,∠DCA 为直线OM 与CD 所成的角,由上知∠DCA =π4<π3,故C 错误;由平面ACD ⊥平面ABC 可知,动点M 到平面ACD 的距离即为动点M 到直线AC 的距离,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点M 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故D 正确.5.(多选)如图1,在矩形ABCD 与菱形ABEF 中,AB =2BC =4,∠ABE =120°,M ,N 分别是BF ,AC 的中点.现沿AB 将菱形ABEF 折起,连接FD ,EC ,构成三棱柱AFD -BEC ,如图2所示,若AD ⊥BF ,记平面AMN ∩平面ADF =l ,则( )A .平面ABCD ⊥平面ABEFB .MN ∥lC .直线EF 与平面ADE 所成的角为60°D .四面体EAB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48π 答案 AB解析 对于A ,由于矩形ABCD ,则AD ⊥AB , 又因为AD ⊥BF ,而AB ∩BF =B , AB ,BF ⊂平面ABEF , 所以AD ⊥平面ABEF , 又AD ⊂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CD ⊥平面ABEF ,所以A 选项正确;对于B ,因为M ,N 分别是BF ,AC 的中点,四边形ABEF 是菱形, 则M 也是AE 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MN ∥EC , 由于三棱柱AFD -BEC , 则平面BEC ∥平面ADF ,又EC ⊂平面BEC , 所以EC ∥平面ADF , 而平面AMN ∩平面ADF =l ,则EC ∥l ,所以MN ∥l ,所以B 选项正确; 对于C ,由于四边形ABEF 是菱形,则AE ⊥BF , 又因为AD ⊥BF ,而AE ∩AD =A ,AE ,AD ⊂平面ADE , 所以BF ⊥平面ADE ,所以∠FEM 为直线EF 与平面ADE 所成的角, 又因为∠ABE =120°,则∠BEF =60°,所以∠FEM =30°,故直线EF 与平面ADE 所成的角为30°,所以C 选项不正确; 对于D ,由题可知AB =2BC =4,∠ABE =120°, 则在△ABE 中,AE =2AM =2Ab sin 12∠ABE=2×4×sin 60°=43,由正弦定理可得△ABE 的外接圆半径 r =12×AE sin ∠ABE =12×43sin 120°=4, 由A 选项可知,AD ⊥平面ABEF , 所以四面体EABD 的外接球半径 R =r 2+⎝⎛⎭⎫12AD 2=42+12=17, 故四面体EAB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4π×17=68π,所以D 选项不正确.6.(多选)(2022·德州模拟)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E 为线段B 1C 的中点,点F 和点P 分别满足D 1F --→=λD 1C 1--→,D 1P --→=μD 1B --→,其中λ,μ∈[0,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λ=12时,三棱锥P -EFD 的体积为定值B .当μ=12时,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9π4C .PE +PF 的最小值为536D .存在唯一的实数对(λ,μ),使得EP ⊥平面PDF 答案 ABD解析 对于A ,当λ=12时,F 为C 1D 1中点,如图,又E 为B 1C 中点, ∴EF ∥BD 1,∵EF ⊂平面EFD ,BD 1⊄平面EFD , ∴BD 1∥平面EFD ,则当P 在线段BD 1上移动时,其到平面EFD 的距离不变, ∴三棱锥P -EFD 的体积为定值,A 正确;对于B ,当μ=12时,如图,连接AC ,BD ,交点为O ,连接PO ,则四棱锥P -ABCD 为正四棱锥, ∴PO ⊥平面ABCD ,设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R , 则O ′在直线PO 上,∵OC =22,OO ′=⎪⎪⎪⎪12-R , ∴OC 2+OO ′2=O ′C 2, 即12+⎝⎛⎭⎫12-R 2=R 2, 解得R =34,∴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9π4,B 正确;对于C ,将问题转化为在平面ABC 1D 1内求解PE +PF 的最小值,作E 关于线段BD 1的对称点E 1,过E 1作HG ∥AD 1,分别交C 1D 1,AB 于H ,G ,如图所示,∵PE =PE 1,∴PE +PF =PE 1+PF ≥E 1H (当且仅当F 与H 重合时取等号), ∵∠E 1BA =∠ABD 1-∠D 1BE =∠ABD 1-∠D 1BC 1,∴sin ∠E 1BA =sin(∠ABD 1-∠D 1BC 1)=⎝ ⎛⎭⎪⎫232-⎝⎛⎭⎫132=13, ∴E 1G =BE 1·sin ∠E 1BA =BE ·sin ∠E 1BA =26, ∴E 1H =2-26=526, 即PE +PF 的最小值为526,C 错误;对于D ,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的正方向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1 / 21则D (0,0,0),E ⎝⎛⎭⎫12,1,12, F (0,λ,1),P (μ,μ,1-μ),∴EP →=⎝⎛⎭⎫μ-12,μ-1,12-μ, DP →=(μ,μ,1-μ),DF →=(0,λ,1),若EP ⊥平面PDF ,则⎩⎪⎨⎪⎧EP →·DP →=0,EP →·DF →=0, 即⎩⎨⎧ μ⎝⎛⎭⎫μ-12+μ(μ-1)+⎝⎛⎭⎫12-μ(1-μ)=0,λ(μ-1)+⎝⎛⎭⎫12-μ=0, 解得⎩⎪⎨⎪⎧ μ=3+36,λ=-1+32(舍),或⎩⎪⎨⎪⎧ μ=3-36,λ=3-12,∴存在唯一的实数对(λ,μ)=⎝ ⎛⎭⎪⎫3-12,3-36,使得EP ⊥平面PDF ,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强化练 37区域差异一、选择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和甲、乙、丙三幅气温—降水量柱状图,完成第 1~2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界线 P 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 C.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照条件相同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2.下列对应选项正确的是( ) A.甲—Ⅱ—农耕业、河谷农业 B.乙—Ⅰ—畜牧业、灌溉农业 C.丙—Ⅲ—高寒牧业、绿洲农业 D.以上选项全部错误 答案:1.D 2.D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 P 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 1 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也是我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从而影响到两侧种植业的不同,南方为水田,主要种植 水稻,北方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图中Ⅰ区为东部季风区,Ⅱ区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Ⅲ区为青藏高寒区, Ⅱ区比Ⅲ区纬度高,但是由于Ⅲ区海拔高,故热量较Ⅱ区少,比Ⅰ区更少;Ⅱ区、Ⅰ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 降水有明显差异,且由此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故以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第 2 题, 根据甲、乙、丙三幅图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以及降水状况,不难判断出甲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图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丙图为温带季风气候,再对照农业生产其他因素,不难分析出甲—Ⅰ—农耕业(水田为主),乙 —Ⅱ—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Ⅲ区为高寒气候,以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为主。
读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图,完成第 3~4 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丁表示的是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图 B.甲地区是四大地区中国土面积最大的 C.乙、丙农业所占比重大说明这两个地区农业最发达 D.图甲表示的是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图 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B.自然资源不足 C.面积狭小 D.农业基础薄弱 答案:3.D 4.A 解析:第 3 题,图丁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表示的是东北地区,A 项错;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 最小,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应是东部经济区,其面积不是最大,B 项错;乙是中部地区,丙是西部地区,两地农业 所占比重大,其制造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C 项错。
故选 D 项。
第 4 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面积广大、产 业基础薄弱;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A 项正确。
读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简图,完成第 5~6 题。
5.白城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哈尔滨,主要是因为白城( ) A.接近冬季风源地 B.海拔低 C.地处大兴安岭背风坡 D.纬度低 6.白城的年降水量少于哈尔滨,原因主要是白城( ) A.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B.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 C.蒸发旺盛 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答案:5.C 6.D 解析:第 5 题,图中白城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处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则冬季气温高于哈尔滨,使年均 温较哈尔滨高。
第 6 题,图示年等降水量线总体呈南北走向,且数值由东向西减少,说明夏季风影响强弱是决 定年等降水量的主要因素。
注意冬季风对降水影响较小,蒸发旺盛与年降水量关系不大。
(2018·浙江 11 月选考,20~21)下表是我国某农作物全生育期及主产区典型测站的气候数据。
完成第 7~8 题。
月 份 月平均气温(℃) 月平均降水量(毫米) 生育期 10 月 11 月 14 6 27 13 播种发芽成苗期 12 月 次年 1 月 0 -2 5 4 越冬休眠期 2月 3月 4月 1 8 16 7 12 18 返青拔节抽穗期 5月 6月 21 26 37 57 成熟收割期7.该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土豆 8.该农作物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是( A.播种发芽成苗期 B.越冬休眠期 C.返青拔节抽穗期 D.成熟收割期)答案:7.B 8.C 解析:第 7 题,考查中国区域差异。
根据表格可判断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农作物为小麦,故选 B 项。
第 8 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回温快,易产生春旱,故选 C 项。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 蒸发量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第 9~10 题。
9.该地位于(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10.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答案:9.C 10.D 解析:第 9 题,根据降水曲线图可知,该地 5、6 月份降水最多,7 月份降水较少,8 月份降水增多,可能位于我国 东南丘陵地区。
该地 5、6 月份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较多;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9 月过 后伴随我国雨带南移迅速撤出我国而降水减少。
第 10 题,10 月份该地气温仍较高,此时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 量,气候干燥度高,最易发生火灾。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两大地形区图。
据统计,甲地形区 2 月下旬入春,同纬度东部沿海 3 月下旬入春;乙地形区 3 月 5 日左右入春,同纬度东部沿海 4 月 15 日左右入春。
1995 年以来在国务院“东锭西移”的政策指导下,我 国东部沿海大型纺织企业纷纷将工厂搬至西部地区。
甲乙 (1)简述两大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
(2)两地形区比同纬度东部沿海入春日期都早,请说明其原因。
(3)简述甲地形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4)如果你是棉纺织企业的投资人,请选择甲、乙中的一个区域作为投资对象,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甲区域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乙区域全年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大;甲区域盆地地势低于乙 区域盆地;甲区域河网密度大,河流的径流量大,为外流河,乙区域河网密度小,径流量小,多为内流河;甲区域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物种丰富,乙区域以温带荒漠为主;甲区域地处中低纬度,乙区域地 处中高纬度;甲区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乙区域土壤发育程度低。
(2)甲地形区地形阻挡冷空气的入侵,冬春季气温较同纬度高;乙地形区距海远,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的 大陆性强,春季升温快。
(3)城市空间分布不均。
平原、河谷地区城市密集,山地、高原地区城市数量少 ;城市沿河、交通线分布。
(4)乙(新疆地区)。
理由: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纺织原料质量好且丰富,成本低;交通基础设施不断 完善;当地传统纺织工业有一定基础;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有利于开拓中亚和西亚等国际市场。
或甲(四川盆地)。
理由:城市众多,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条 件好;国家政策的支持。
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特征应主要从气温、降水、地形地势、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
第(2)题,甲地形区 较同纬度东部沿海入春早的原因应主要从北部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方面进行分析,乙地形区较同纬度东 部沿海入春早的原因应主要从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形区 城市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平原、河谷地带,沿交通线和河流分布。
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
若回答甲地区, 可从市场、劳动力、交通等方面分析;若回答乙地区,可从原料、交通、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图甲 材料二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00 年以来,该地区引进 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
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 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图乙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图乙 (1)21 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4)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 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 益更高。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其内在说黄河不泛滥的原因,说明环境得到治理改 变了洪涝的发展,一是工程措施,二是生物措施,从上游到下游分别表述。
第(2)题,根据题意“从水循环角 度”,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地下水位较高,二是蒸发旺盛。
地下水位较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文原因,自 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的倒灌导致地下水位较高。
此处没有人为原因只灌不排、漫灌的现象。
第 (3)题,结合盐碱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排水不畅,利用暗管技术就是增加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分的蒸发 现象的产生,同时处于地下,节约用地,也节约用水,减少洗盐所用的水。
第(4)题,根据题意“更适宜发展大牧 场放牧业”,主要从两个角度,说明当地不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说它的缺点,但当地能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说它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