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居民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农村居民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部分农民的道德素质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本课题组通过调研与思考,针对农村居民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精神空虚法制观念淡薄宣传教育诚信文化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居民道德建设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农村居民道德建设力度,农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仰有了很大转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和发展,农民的道德水平仍存在一些滞后现象,问题和矛盾日益彰显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必须探求新形势下提升农村居民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泛滥
十八大以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基本上得以解决,但“精神温饱”这一问题却很突出。

在广大的农村,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慢慢消失,农村露天电影、农村文艺队的地方民俗演出越来越少。

新建的农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文化场所出现了闲置状况,利用
率不高。

农忙时期,村民们忙于耕作和务工,很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农闲时期,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不少农民群众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或者翻看一些低级趣味的黄色刊物、观看农村歌舞团的庸俗表演,追求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给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增添不少麻烦。

也有一些农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他们大兴木土,建造寺庙,更有些党员干部把观音菩萨摆在了家里供奉;还有些农民红白喜事习惯于大操大办,婚丧嫁娶喜欢大摆宴席,铺张浪费非常严重;更有些农民热衷于修建豪华祖坟,请专人设计墓碑造型,耗资奢侈。

(二)道德失范,诚信意识缺失
有些农民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只强调自身的权利,而忽视应尽的义务,集体观念淡薄,缺少奉献精神,不愿意承担公益事业,更不愿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贡献,利己主义凸显;有些农民思想动机不纯,美丑善恶不分,习惯于坑蒙拐骗;有些子女不赡养老人,不孝敬公婆,甚至于虐待老人;有些农民邻里之间、家庭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较多,常常为了地界和其它历史遗留问题大打出手。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随着农村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有很多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对市场经济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不能理性对
待,反而随波逐流,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把市场诚信
置之度外。

(三)文明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一方面,有些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个人形象,在公众场合穿着邋遢,随地吐痰,破坏公共环境卫生,乱丢乱倒乱
摊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文明意识和文明礼仪;有些农
民为了个人蝇头小利肆意损坏公共基础设施,对公共财物缺
乏爱护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这些不良现象败坏了农村社会
风气,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的法制观念逐步增强,但也有一些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打架斗殴、拦路抢劫等
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更有些农村宗族势力依然猖狂,恶霸盛行,欺压群众,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存在隐患,也不知道怎
样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是通过上访的形式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四)道德体系不完善,道德规范建设滞后
就目前来看,我国广大农村虽然有村规民约等道德规范形式,但大多内容陈旧,制定了多年之后都没有进行修改和完善,没能紧跟时代步伐,因此发挥不了道德引领作用,也没
能真正形成规范化的道德体系。

二、几点建议
(一)抓好宣传教育,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要充分利用农村的文化宣传栏、文化背景墙、文化长廊、文化大礼堂、农家书屋等载体对农村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升道德水准;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和破除封建迷信的宣传教育,帮助广大农村居民牢固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要聘请专家对农村居民进行婚丧改革、孝亲敬老等相关政策的解读,大力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节约等家庭美德,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要加大有关社会公德宣传教育,积极倡导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道德风尚。

通过以上宣传教育,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哪些是应该发扬的优良传统文化,哪些是必须破除的陈旧观念和封建习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不良道德行为的抵抗能力,使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氛围。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道德新风尚一方面,要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把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编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通过歌曲、小品、快板、相声等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农民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中接受道德教育,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闲暇生活;鼓励农村文艺工作者
集中精力搞创作,争取多创作一些与农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密切联系、具有本地乡土特色的文艺作品,并在春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表演;组织民间文艺宣传队,专门扶持一批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文艺团队,有重点地培
养一批有特殊文艺专长的农民群众,鼓励和支持他们传承民
间艺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一事一议制度和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反对村民大操大办婚丧酒席,杜绝
铺张浪费,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意识。

另一方面,要常态化开展村级“文明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以及“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道
德楷模评选活动,形成人人争做文明人、户户争当文明户的
良好氛围。

要发挥道德榜样引领作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
目标,营造出崇德向善的道德氛围,提升农村道德水准。


其要发挥基层党员在农村道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基层党员
要带头履行修身律己、勤俭持家等相关规定,发挥先锋模范
作用,这是农村道德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

最后,还要积极开展诚信方面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在农村营造出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使守信者有“甜头”,
失信者受惩罚。

(三)建立专业化的普法队伍,搞好法律咨询服务
这支普法队伍应该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熟悉法律方面的各种政策,同时,对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要充分了解,知道农村在法律方面空缺的是什么,农民经常发生的纠纷有哪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搞好法律咨询工作。

每年的普法宣传日,要注重印发宣传材料,做好法律服务和咨询活动。

普法队伍要长期坚守岗位,随时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确保农民群众快速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帮助和法律服务。

(四)加强道德“硬件”建设,健全农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继承什么样的道德传统,弘扬什么样的时代精神,需要我们通过构建道德建设长效机制来进行引导。

一方面,针对目前农村道德体系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我们要积极组织专门力量,制定出一系列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体系,规范农村居民道德行为,使广大农民群众有章可循、有约可依。

另一方面,要破除一些陈旧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建立一套符合新时代特点的道德约束机制,并抓紧实施,形成依法治村、以德治村的良好局面。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农村居民的道德建设,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来抓,勇于开拓创新,切实构建出和谐稳定的农村道德新风尚。

备注:调研课题为《蒙城县2022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课题组组长(执笔人):孙志红,女,汉族,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生学历,政治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课题组成员:卢朝阳郭楠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