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同步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6分)
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
C.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
D. 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2.战国时期盂轲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其体现的思想是()
A. 人定胜天
B. 天人相关论
C. 可持续发展
D. 地理环境决定论
3.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 )
A. 采猎文明时期
B. 农业文明时期
C. 18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
D.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
4.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
A. 高投入
B. 高消耗
C. 无污染
D. 高污染
5.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 史前文明时期
B. 农业文明时期
C. 工业文明时期
D. 后工业化时期
(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 可持续发展论
D. 人定胜天
7.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A. 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 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
C. 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
D. 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
8.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 采猎文明时期
B. 农业文明时期
C. 工业革命以来
D. 近20年以来
9.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2)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 崇拜
B. 依赖
C. 征服
D. 友好
10.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出现于()
A. 采集渔猎时期
B. 农业社会时期
C. 工业社会时期
D. 信息社会时期
11.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2.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 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 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 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 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 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1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 可持续发展论
D. 人定胜天
14.《孟子•公孙丑》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定胜天论
C. 可持续发展论
D. 天人相关论
15.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B. 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 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D. 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二、综合题(共3题;共25分)
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双选)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A. 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 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 人类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提高
(2)工业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
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人口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
(3)简要分析工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
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________
17.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2)图中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 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 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18.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如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________,开始征服自然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个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A错;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系并没有全面恶化,B错;
工业文明时期,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C错;
后工业文明时期,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使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地关系的演变。
难度较小。
人地关系经历了“协调—不协调—协调”的过程。
2.【答案】A
【解析】【分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人们团结合作,就可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
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主要人地关系思想的基本内涵,注意比较分析,并能结合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农业文明时期。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仅严重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
5.【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歌词描述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因此应发生在农业文明时期。
(2)采集、渔猎活动主要发生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发生在工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并不严重,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工业文明后期产生的。
故答案为:(1)B.(2)C.
【点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很少,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改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局部性的生态破坏现象,同时,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人类开始试图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工业文明后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形成。
6.【答案】D
【解析】【分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目非常简单,只要紧抓题干中古文的含义,即可作答,故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
7.【答案】C
【解析】【分析】原始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为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为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为征服自然;后工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为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说明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8.【答案】C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来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企图征服自然,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9.【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人地关系思想包括:地理环境决定论——时间:人类社会发展早期。
(忽视了人对环境的能动性,夸大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不协调;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伙伴论——时间:20世纪60年代。
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图
①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图②为人类中心论;图③为人地伙伴论。
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2)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图中①表示人类过度的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忽略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为人类中心论,体现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0.【答案】B
【解析】【分析】“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人地关系共生,是农业社会时期出现的。
选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资料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关键词”我国古代“,“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庄子·齐物论》
11.【答案】C
【解析】【分析】采集、渔猎活动主要发生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发生在工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并不严重,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工业文明后期产生的。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很少,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改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局部性的生态破坏现象,同时,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人类开始试图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工业文明后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形成。
12.【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结合人类的发展历史可知,在早期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而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则以消耗矿物能源为主;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耗数量不断增长。
(2)农业社会主要是利用生物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为了获得能源而大量地乱砍滥伐,从而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故答案为:(1)D.(2)B.
【点评】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发展。
13.【答案】D
【解析】【分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
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
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14.【答案】B
【解析】【分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
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主要人地关系思想的基本内涵,注意比较分析,并能结合案例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15.【答案】D
【解析】【分析】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主要适应自然环境,崇拜自然,A错;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是征服自然,B错;农业文明时期是改造者,C错;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发展,D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变。
二、综合题
16.【答案】(1)B,D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环境文明时代
(3)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索取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4)人地协调发展;举例略。
(必须紧扣日常生活,从节约、减轻污染两个角度分别作答)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的主要内容掌握,第(1)题,A阶段处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防御各种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第(2)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于传统型。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人口容量最大的是环境文明时代。
第(3)题,工业文明时代环境的突出问题是人口急剧增长,为追求经济增长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第(4)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地协调发展。
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例子很多,回答合理即可。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理解整一个人类进化的过程和对自然的态度变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同步测试
17.【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的主要内容掌握,①是采猎文明时期,②是工业文明时期,③是环境文明时期,④是农业文明时期。
(2)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的主要内容掌握,②是工业文明时期,此时的人地关系是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关系思想是征服自然。
【点评】(1)该题学生应注意比较不同阶段的就业结构。
(2)该题学生应注意工业时期人类的活动是猎取大自然。
18.【答案】(1)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2)B
(3)退耕还林,合理放牧;退耕还湖,保持水土;宜林则林,以牧则牧,宜耕则耕,宜渔则渔。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的主要内容掌握,第1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人类文明时代的进程与自然的系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