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安全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1、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简洁,详细!急需!!!
1、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一)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
(二)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三)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四)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
(五)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六)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3、禁止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4、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
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
5、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应当包括原料名称、用量及其对应的功效;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生产,不得用于其他食品生产。
2、卫生安全知识
卫生安全分类:
一、水管卫士安全知识
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三、个人卫生安全知识
四、人生安全知识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分为:
1、个人防护: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合理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
膳食制度常随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季节不同而异。
一般以一日三餐为好,因为食物进入胃后。
个人卫生安全知识:
1、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2、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3、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4、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5、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人生安全知识:
1、自然灾害
2、意外伤害
3、网络安全
(2)生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扩展资料:
卫生安全小知识:
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
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
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
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5、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3、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当心吃河豚、野菜中毒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8年03月14日
春暖花开,正是人们外出踏青尝鲜的大好时节。
海淀区卫生监督所发出食品安全预警,提醒大家不论是在外地还是京郊尝鲜的时候要留神两样东西,一个是野菜,一个是河豚。
3月底、4月初正是河豚鱼上市的季节,而且民间存在“拼死吃河豚”的风俗,现在已经有一些市民打算去盛产河豚鱼的地方尝鲜,并且部分餐饮单位仍存在经营河豚鱼的现象。
近期是河豚鱼产卵季节,此时河豚鱼的毒性最强,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危险期。
河豚鱼多见于中国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是有毒鱼类,它的卵、卵巢、肝脏毒素含量最高。
河豚鱼毒素很稳定,一般加热烧煮不能解毒。
河豚鱼的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及河豚酸两种,集中在卵巢、睾丸及肝脏等内脏和血液中。
肌肉不含毒素。
宰割时,内脏的毒素污染鱼肉也可引起食肉中毒。
毒素除作用胃肠黏膜引起胃肠炎症状外,主要是麻痹中枢神经及末梢神经。
河豚鱼中毒一般出现在进食后半小时到3个小时内。
发病起初症状是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有刺痛感。
继而发展到四肢麻痹和全身软瘫,心率由加速而变缓慢,血压下降,瞳孔先收缩而后放大,重症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昔日“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现在成了不少市民餐桌上的“宠儿”。
不少市民利用周末踏青挖野菜,然而种类繁多的野菜让不少久居都市的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出真正的野菜。
有些野菜即使无毒,多吃对人体的健康也有损害。
如灰菜、苋菜、苜蓿、槐花等含有可导致过敏的物质,吃后使人经日光照射诱发日光性皮炎。
另外工业废水、化肥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积蓄,多数野菜易受污染,从污染区采集的野菜则更加不利于人体健康。
发生食源性疾患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防止贻误治疗;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保存一切可疑食品,尽量留存呕吐物和排泄物以备检验;在急救病人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
4、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4)生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扩展资料:
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该概念表明,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食品安全的含义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食品数量安全,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
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第二层:食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
第三层:食品可持续安全: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安全标准:
(一)食品相关产品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于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六)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七)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九)食品中禁止使用的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
5、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是什么?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特点有哪些?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二、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家庭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除按照“个人对食物中毒的预防”的方法做外,家庭所有成员还要做到如下十点:
1.使用过农药的蔬菜要在用药15天后才采食;
2.所有蔬菜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并反复冲洗后再食用;
3.腌制食品时不投亚硝酸盐等防腐剂或色素,家中不存放亚硝酸盐,以防不慎而误食;腌菜时选用新鲜菜、多放盐,至少腌30天以上再食用;
4、农药、化肥、柴(煤)油、灭蚊(蝇)剂等有毒、有害物品不放在粮食仓库里,而且要关锁好,不让小孩接触到,以防造成意外污染食品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5.煮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按板需保持清洁干净;加工盛放生食与熟食的器具应分开使用。
加工、贮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
6.正确烹调加工食品。
隔夜食品、动物性食品、生豆浆、豆角等必须充分加热煮熟方可食用。
7.冰箱等冷藏设备要定期清洁,冷冻的食品如果超过3个月最好不要食用。
8.不要采集、购买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不认识的蘑菇、野菜和野果。
9.在外面吃饭,尽量不要到无证饮食场所。
10.家庭自办宴席时,主办者应了解厨师的健康状况,并临时隔离加工场地,避免闲杂人员进入。
与生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相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