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严重背离说明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明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严重背离说
明了什么?
近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出现严重背离且差额逐渐拉大,目前差额已超过30%,也就是说超过30%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形成资本,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现象。
一、两个“总额”差别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是非常相近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差额很小。
两者之间区别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包括规模以下投资,而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规模以下投资,这个规模标准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早期5万元到后来50万元和最近500万元。
这个差额应该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小于资本形成总额,而不是象现实中相反。
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包括无形资产投资,而资本形成总额却包括无形资产投资。
近几年随着科技投入增加,无形资产投资有所增加。
这个差异同样也是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小于资本形成总额,而不应该是相反。
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购买以前年度生产产品,而资本形成总额却不包括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在以前年度已经计入当年GDP。
这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于资本形成总额因素之一,但这个比重很小,一般不会超过1%。
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土地交易金额,而资本形成总额却剔除了土地交易部分,因为土地不是生产出来产品,土地交易不能形成GDP。
过去这一部分所占比重也是很小,但现在这一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于资本形成总额主要因素。
用公式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规模以下投资额+无形资产投资额-购买以前年度产品额-土地交易金额=资本形成总额。
在房地产热出现之前土地交易金额占很小比重,加上购买以前年度产品比重更小,所以一般表现为资本形成总额略大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而自从房地产热以来,两者出现背离,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逐渐大于资本形成总额,而且两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2000年至2002年数据代表了房地产热出现之前情况,资本形成总额略大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约多5%左右。
而从2003年开始数据发生变化,从2003年两者差距很小一直发展到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资本形成总额大出30%以上。
也就是说,土地交易金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到2012年已经超过30%,金额上达到12万亿人民币以上,名副其实地出现经济虚拟化、经济地产化。
2000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对比单位:亿元人民币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三十多年的接近10%的高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下降到7-8%的水平,由此引起了许多争论。
经济增长有两个途径,一是靠增加要素投入,二是靠提高效率。
有关研究表明,就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来说,70%的经济增长是靠要素投入增加实现的,另外30%是靠效率的提高。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劳动力要素增加较快,在三十多年间大约有2.5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再加上我国的储蓄率比较高,一直维持
在35%以上,再加上外资引入,投资率一直很高。
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持续增加带动了我国GDP快速增长。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年均GDP 增长率接近10%,其中要素投入增加贡献了70%,也就是7%增长率是要素投入推动,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持续增加带来了高速增长。
既然我国经济增长70%以上要靠投资拉动,而投资30%以上不能对经济增长有所贡献,那么至少降低了20%经济增长率。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从10%左右下降至7—8%,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济虚拟化、地产化。
近几年用扩大投资方式拉动经济日益困难,拉动力日益减弱,其原因也在于经济虚拟化、地产化。
三、经济虚拟化原因及对策
大量建设资金沉淀于土地,原因在于土地价格过快上涨。
而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原因有二:一是土地供给政府垄断,二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简单说就是地少钱多。
政府对土地垄断是土地供应不足原因。
我国土地制度特点是城乡二元体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而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需要将农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而这个转化必须通过国家征地这个环节,所以,城市建设用地完全由国家垄断。
国家垄断为什么一定导致土地供应不足呢?这是因为,国家征地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国家要严格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对建设用地供应实行严格指标控制。
因此,目前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在整个国土中所占比重很小,只有0.33%,而美国这一比重是3%,是我们10倍。
尽管美国城市化率高于我们,但没有10倍差距。
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供应规模最有效途径是打破国家垄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落实这项改革,将在国家垄断土地市场上打开一个缺口,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成为可能。
尽管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仅占0.33%,但农村集体建设所占比重为3%,是前者10倍。
哪怕一小部分农村建设用地入市都会大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应
规模。
如果说离城市较远农村建设用地不能对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有所作用话,那么全国5万个城中村却是实实在在地潜力。
缓解土地高价,除了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增加有效供给之外,还要管住货币这个闸门。
近十多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较快,货币供应量与GDP比值逐年提高,从2000年135.68,增加到2012年187.72。
从2013年前11个月情况看,经济增速放缓,但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并没有放慢,到2013年底有可能达到200,这一比值远高于美国60、欧元区90、英国130、韩国140和日本160。
2000年以来历年GDP与货币供应量M2 单位:亿元人民币
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转确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尽管货币供应量奇高,已经引起了资产泡沫,但金融体系经常出现钱荒,更进一步证明
了经济虚拟化危害性。
大量资金沉淀在土地上是高货币供应量与钱荒并存根本原因。
一味地增加货币供应不能解决钱荒问题,应该着手解决经济虚拟化问题。
总之,解决经济虚拟化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土地改革有效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供应规模,消除土地升值预期,是资金逐步转向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用合理货币供应量促使土地价格走低,进一步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