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由“中国制造”向“中
国创造”转变的今天,国家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创新性的教育。
创新性的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创新型教育的关键是学校要拥有一批勇于开拓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实现的主渠
道是课堂教学。
本人在此结合自己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在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的看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一、怎么才是创新
一个初中学生,他的创新不一定是发明创造和惊人的发现,他对物理现象独
特的认识、发现其中新颖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只要合乎情理都算是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要持续地鼓励学生进行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失,这样才
能建立平等的对话交流平台,师生间才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伙伴,也才
能在平等的交流中产生创造创新的火花。
在探究活动中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
环境,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对新颖的、富
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应虚心听取。
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不能将学生分为
三六九等,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集体创新的能力,决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枯燥的、痛苦的。
三、教师转变观念
在物理教学的课堂,教师首先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改进教
学方法,不是说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说让学生获得了多少获取知识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愿意解决问题,也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
的落后的教学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做
学生的好朋友。
每一次探究实验都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从根据自己的
观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学生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并得出结论”。
物理实验结论的拓展全由学生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万万不能探究实验由老师代替完成,也不能先讲了物理知识再做探究实验。
那样就会
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逐渐消失,久而久之学生就不知道何为探究,这样的“探究实验”也就起不到探究的作用,只能教给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根本没有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不会发现问题,不会分析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鼓励学生质疑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物理探究活动就是要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进行探究,通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课堂上,教师应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鼓励
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
要让学生敢于挑
战权威,学生的质疑过程是一次创新的过程,是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才提出
来的。
对的一定要表扬,错的绝对不能批评,可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辩论,让学
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五、理论联系实际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物理知识,还应适时地给学生创造条件,将物理知识迁移到生产生活中、迁移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开拓了视野,也以此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倡导学生自学
自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回家看看书、做做题,而且在自学中包含着一定的创新性。
例如上物理课的前一天,我先给学生发放导学案,提出一系列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形成各自的不太完整的认识,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引导学生参与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社会热点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联系一些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热点、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避险方法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
如:我在讲解能量的开发与利用时,提出了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话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见解五花八门,甚至有些观点非常独特。
有谈焚烧秸秆的危害,有谈秸秆的再利用,仅秸秆的合理利用,学生就提出了很多方法,比有些大人都专业,让我感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潜力巨大。
总之,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不是培养墨守成规的庸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方法很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参加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各种业务素质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和培养学生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