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教学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核舟记》教学课堂实录
《核舟记》教学设计
导入:核舟虽小乾坤大,妙笔如椽意趣丰,今天我们继续追寻魏学洢的笔触去感受核舟之奇巧。

首先我们来一同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字正腔圆,声音响亮,很好。

一、寻宝——感核舟之奇巧
师:同学们,老师特别喜欢央视的一档节目叫寻宝,栏目组会邀请各地的博物专家进行鉴宝,鉴定其创作年代和市场价值。

今天我要聘请在座的所有同学作为鉴宝专家,为核舟写一份鉴宝辞。

这里有一份正式的邀请函,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声情并茂,很好,请坐。

师:鉴宝辞应该怎么去写呢,这里有一个范例。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并分析一下。

师:请各位专家结合《核舟记》内容仿照示例,为核舟写鉴宝辞。

学生鉴宝辞一:核舟,奇巧灵怪,刻有“大苏泛赤壁”,人五、窗八、箬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及三十四字于不盈寸修狭桃核,经鉴定为明代雕刻家王叔远作品,市场估价10万元。

师:你关注的是文章的第6段,小小的一枚核舟在不盈寸的桃核上却雕刻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可谓尺寸小,容量大。

(板书:尺寸小容量大)对于桃核的尺寸文章还有多处提及,哪位同学还找到了?
生:“径寸之木”“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师:哪位专家还从别的角度对核舟进行了鉴定?
学生鉴宝辞二:“大苏泛赤壁”核舟,以一修狭桃核刻之,造型精美,人物情态各异,灵巧生动,展现尺幅千里的绝妙雕刻艺术。

经专家鉴定为明朝王叔远之佳作,市场估价约60万元。

师:你关注到了人物各具情态,(板书:情态异)苏轼、鲁直、佛印的动作神情各是什么样的?反映出人物怎样的身份和性格?
生:我关注到了动作的词语“阅”“执”“抚”“指”“卧”“诎”;神情的词语“如有所语”“矫首昂视”。

他们神情或专注或洒脱,苏轼
和鲁直关系亲密,志同道合,共同切磋诗文画作,佛印超凡脱俗。

师:这位同学对船头的主要人物品析细致,从人物的动作神情进入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师:同学们佛印“矫首昂视”,矫首昂视看的是什么?
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师:人物神情和周围意境融为一体。

哪位同学关注到了船尾的次要人物?
生:船尾舟子,一左一右,一动一静,居左者神情“若啸呼状”,居右者“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师:试想当时夜游赤壁的情景,舟中人的感受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内心自在惬意。

师:感受细腻哦。

有哪位专家关注到了细节方面?
学生示例:“大苏泛赤壁”桃核,窗户开启自由,衣褶清晰可见,念珠历历数也,题名篆字,细若蚊足,勾画了了,手法灵巧细腻,为明代雕刻大师王叔远的精品,市场估价80万。

师: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象外之韵(板书:细节足)。

有没有从其他角度进行鉴赏的?
生:我觉得核舟的价值除了内容繁多,雕刻入微,情态逼真,人物生动,更重要的是给人想象的空间,营造一种意境,再现了文学故事,有文学价值。

师:这位专家眼光独到,核舟之奇巧,奇巧在艺术构思。

王叔远将一个文学故事雕刻在小小的核舟之上,具体入微于方寸之间见天地,将人物情态与核舟意境完美融合,调动了观赏者丰富的想象,兼文学和雕刻两种艺术,可谓是核舟丰富了文学故事,文学故事成就了核舟。

二、鉴宝——悟审美之情趣
师:在这枚巧夺天工的核舟上有着一个有意的巧合和一个刻意的虚构。

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船背的题名“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而《赤壁赋》中开篇即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游于赤壁之下。

”据考证这里的客“并非”黄庭坚和佛印。

请同学们结合链接资料,用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件宝物,探究王叔远雕刻这
枚核舟的意图和魏学洢创作《核舟记》的意图。

生:我从材料三“王叔远不止一次以‘大苏泛赤壁’为题材创作核舟”,读出了王叔远对“大苏泛赤壁”这一题材的喜爱,王叔远想借苏轼的旷达乐观和蔑视权贵的豪迈气概,去鼓舞魏学洢战胜灾祸困厄。

生:我从材料二读出了魏学洢对王叔远的感谢之意,对王叔远的高超雕刻技艺极大的赞赏。

生:我觉得之所以虚构三人夜游赤壁,是表达对一种理想的向往。

苏轼和黄庭坚亦师亦友,志趣相投,苏轼潜心佛法,和佛印有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他们一起夜游赤壁才是最自在惬意的。

小结:同学们从结合材料和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探究到了很多核舟的精神内涵,核舟是可谓是文化思想、理想生活的载体,小小的一枚核舟蕴含的是雕刻家和品鉴者的一种精神追求。

(板书:精神追求)
三、探宝——摹气韵之生动
师:在探寻宝物精神内涵中,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很大提升,我们品悟到了核舟刀工的奇巧,构思的奇巧,然而正是文字的力量呈现了核舟的奇巧,魏学洢通过细致的观察,精彩的描摹,丰富的想象成就了这篇佳作。

下面让我们用这份文字的力量成就我们的美文。

学生朱梓华作品:卢沟桥有狮百许头,发披颈,浓眉阔目,大口微张露齿,形态各异,有怀抱小狮者面目慈善,紧护小狮;有脚踩绣球者,昂首矫视,不怒自威,有护犊者,面露凶气,不敢冒犯。

石狮各具情态各不相同,威严庄重让人叹为观止。

师:按照我们的评分标准,宋卓凡你评价一下朱梓华同学的作品。

生:神态描写细致,特征突出,大量四字词语运用,句式整齐,我觉得她的作品可以作为一类文。

学生黄文博作品:柱上有一雌狮,微倾头而咧口,口内齿可历历数也,刻躯几笔,明灭其筋骨矫健,四腿直立于柱,各刻利爪四,股间有两小狮,右小狮仰卧于右爪背,咧口而乐,左小狮歪头而观,亦乐矣。

两狮盖嬉戏耳,亦逗乐于雌狮。

师:笔触灵动,描摹细致,仿词仿句仿其魂,黄文博同学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仿写在于再加工,再传神。

学生马昌烁作品:永定河上有一名桥,曰卢沟,桥侧石狮树满,象状各异,各为不同。

或张牙舞爪,或相戏为乐;或母子抱对,或戏弄举辉。

日光照者在所,如被金甲者也。

其身鬃如翻卷之云,鼻向上转,目视前炯有神,口颇张以啸天,露利齿二排,或厚足以重球着地,着实沉安,或母狮抚子,任幼狮攀其背;或双狮而斗,武威不败二龙戏珠……百雄狮散落左右,隔空鸣响,长河回啸,雄而不绝,亦威亦武。

吾叹之熟指作邪?此之奇秀必世之绝唱也。

师:你的作品有魏学洢之风骨,可谓尺水兴波,形神备;以小寓大,气韵丰。

小结:小小的核舟承载了尺幅千里的理想追求,大大的文字传神了浸润烟火的艺术探寻,让我们在探寻美、创造美的路上不断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