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四力”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最新)
增强“四力”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2018年12月,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等组织的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在全国展开,好记者们深入主流媒体和各大高校,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新闻故事,讲述了如何以脚力深入基层、以眼力明辨真伪、以脑力深入思考、以笔力呈现作品,不仅在媒体行业中树立了典范,也为新闻教育提供了参考。
2019年2月12日,宣传思想战线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推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大提升。
当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本领、增强“四力”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前进目标。
遵照增强“四力”要求,培养优秀新闻人才,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首要任务,紧跟媒介前沿的发展变化,立足新平台、运用新手段,教会学生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新闻院校要将“四力”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以好记者为榜样、以好作品为案例,将训练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融入思想、植入教学、置于实践,教育学生以“四力”为根基,逐步成长为政治坚定、了解国情、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1.增强“四力”基础在练好“脚力”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是新闻工作的真实写照。
“脚力”是新闻报道的力量之源,也是记者工作的根基所在。
练好“脚力”,才能行得远、走得快,践行群众路线、奔赴新闻现场,掌握来自基层和一线的鲜活素材,开展深入、生动的报道,阐释党的路线和方针。
“脚力”是“四力”之首,练好“脚力”,首先要扎根基层、深入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年来,无数好记者走向田间地头、走访基层民生。
有的记者坚持5年,9次登上开山岛,记录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32年如一日守岛、护岛的先进事迹。
有的记者14次登上雪域高原,9次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4次沿青藏铁路全线采访,将中国铁路工人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感人故事广为传颂。
练好“脚力”,就要坚信“新闻是走出来的”,要走出编辑室,走到群众中,让采访的脚步遍及大江南北、触及各行各业。
培养未来的好记者,也要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置身社会大课堂,采撷有温度的素材,讲出有灵魂的故事,用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作品记录社会、反映民生。
其次,练好“脚力”,还要奔赴现场、走向一线。
任何时代,“到现场去、到一线去”都应是新闻人的不懈追求。
聆听好记者讲好故事,仿佛置身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新闻现场。
在记者们所讲的故事中,既有对朱日和阅兵、天舟一号发射、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欧班列发车等国家工程、重要事件的现场报道,也有对“杨根思连”冲在维和一线保护难民的生动记录,更有中国记者亲赴利比亚、也门、伊拉克等战地现场的故事。
总之,拥有好脚力,才能深入现场、亲赴一线,做到凡是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记者的脚步,就有媒体的声音。
培养新闻人才必须强化“现场”意识,使学生练好抵达现场的“脚力”、拥有奔赴一线的能力,在新闻发生的地方,记录历史的瞬间、见证时代的发展。
2.增强“四力”关键在练就“眼力”
记者既是新闻的报道者,也是时代的观察者、社会的瞭望者。
在好故事、好作品的背后,是一双双具有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预见力的“记者之眼”。
凭借“好眼力”,既要发现事实、领会要义,也要辨别真实和虚假,分清主流和支流,做到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
“好眼力”就是要“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
所谓“看得见”,是指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像“好记者”在讲述中所提到的:大学教授钟扬为调研植物分布登上世界屋脊、坚持高原作业;78
岁的老人赵家和将毕生的积蓄捐给寒门学子,不留名、不声张;28岁的青年教师张莉丽在生死一瞬选择了保护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双腿。
正是因为拥有“好眼力”,记者才能在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挖掘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培养新闻学子,也要注重训练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教会他们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
所谓“看得准”,是指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找准方向、做好报道。
在好记者的讲述中,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反映新时代新议题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