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详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5%
2.5-3.5%
2mg/l
2mg/l
6.8-7.2
3.3主体发酵阶段操作和参数控制
3.2.3.1最佳装液量为罐体容积的50%-75%;最佳接种量实际装液量的1%-5%;发酵温度控制在25℃-35℃;pH控制在6.8-7.2;搅拌转速180-200r/min。转速过快会对菌丝体产生破坏,转速过慢易产生发酵泡沫,而且会因为溶解氧不足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发酵工作
由各生产岗位负责人按生产周期实施菌种活化、种子培养及主体发酵过程、分离纯化、干燥等流程。
6包装
将发酵生产线生产的粉剂、液体产品进行定量包装。包装过程需要保持环境的洁净和无菌,并且要按照规定的包装标准进行操作。
7储运
完成包装后的生物有机肥送至成品库并由送货人和库管分别签字确认成品数量,每批次产品单独存放,填写批次产品档案。
10记录和报告
在整个车间操作流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各项操作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菌种培养情况、发酵过程参数、质量检测结果等。
二、车间生产工艺流程
1生产车间设备准备工作
1.1车间环境准备
1.1.1温度控制:车间温度应保持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通常为20-30摄氏度。
1.1.2湿度控制:车间湿度应保持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通常为50-70%。
5.2包装密封:包装后进行密封操作,避免微生物菌剂受潮变质。
5.3存储条件:根据产品要求,选择适宜的存储条件,避免产品失效。5.4质量检验
5.4.1外观检查:对包装后的微生物菌剂进行外观检查,确保产品无异常。
5.4.2活菌数检测:进行活菌数检测,确保微生物菌剂活性符合标准。
5.4.3产品检测:对微生物菌剂产品进行综合检测,包括微生物成分、杂质等指标,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表1.斜面培养基配方
斜面培养基成分
葡萄糖
牛肉膏
蛋白胨
氯化钠
琼脂
pH
组成比例
0.1%
1%
1%
0.5%
2%
7.0-7.2
3.1.2摇瓶培养阶段(一级种子)
取活化后的的菌种,接入装量为2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32℃,12h)。
表2.摇瓶培养基配方
摇瓶培养基组分
1.1.3通风要求:车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积聚。
1.2车间设备准备
1.2.1检查罐体卫生是否干净卫生
1.2.2检查各系统管道密封/阀门是否关闭
1.2.3检查动力系统/线路是否正常
1.2.4检查监控系统是否待机状态正常
1.2.5检查水/电/蒸汽三大主要供给系统是否正常
1.2.6打开主电源柜/各控制柜/压缩机/电脑等控制系统,检查系统运作是否正常
6.4定期检查维护设备,检查阀门状态
7安全措施
7.1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7.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随意更改操作步骤或使用过期的原料。
7.3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7.4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置。
附件:复合菌剂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4.12压缩空气吹干精过滤器,以手面触及感觉不到水分为宜,空气压力控制在0.12兆帕,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过滤器
4.13三方进汽,注意调节蒸汽量变化,分别打开进气管道,注意打开个小阀门排气灭菌,包括所有排气/排液/输料等管道阀门
4.14100度时停止搅拌,注意调节排气口压力变化,压力最终控制在1.1-1.2兆帕
微生物菌剂生产操作规程
一、车间生产规程
1制定生产指令单
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生产指令单并送交生产部,生产指令单包括:产品品种、批次生产数量;原料配比及数量、包装数量、生产周期等。
2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部门负责人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用工数量及排班、生产场地及设备调用、原材料领用等。
3原辅料领用
领料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单上的领用要求,填写领料单。领料单经生产部长签字后,领料人员才能交给仓管申请领料,领取生产所需原料及辅料,领料时领料人员和仓管签字确认实领数量。领取的各类原辅料必须分类整齐的摆放在物料暂存区,以易于识别和取用。
2.6.3其次在规模生产之前,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确定该菌群的最适生长温度,PH,发酵培养基的最适成分与比例;生长曲线的绘制与最适培养时间的确定。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丝)做为生产发酵用的菌种。最佳接种量与装液量的控制。
3菌种活化、种子培养及发酵工艺
3.1实验室菌种的活化阶段
3.1.1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32℃,24h),并在平板中进行纯化(32℃,24h)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菌种斜面。
6生产完毕后工作
6.1记录和档案管理
对车间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时间、温度等。
对菌剂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
定期对生产档案进行审核和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2生产完后及时清理卫生,保持清洁环境,罐体内部使用高压水枪清理干净
6.3检查水电气等关闭情况,注意安全
2.3原料清洁:确保原料表面干净无杂质,避免污染微生物菌剂生产过程。
2.4复核物料规格/种类/数量等是否正确
2.4归置物品,各种原料原位保存
2.5按要求登记记录
2.6菌种准备
2.6.1生产用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纯度鉴定,生产性能的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菌种的活性,重要特性有无退化等。
2.6.2如菌种已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被杂菌污染,还需要进行菌种的纯化或复壮。
葡萄糖
尿素
硫酸镁
磷酸氢二钾
玉米浆
硫酸
亚铁
硫酸锰
pH
组分比例
2.5%
0.5%
0.04%
0.1%
2.5-3.5%
2mg/l
2mg/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0
3.2种子罐发酵阶段
3.2.1种子罐操作和参数控制
表3.二级种子罐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成分
水解糖
尿素
硫酸镁
磷酸氢二钾
玉米浆
硫酸亚铁
硫酸锰
pH
组分比例
2.5%
0.5%
0.04%
4.15调节管内温度与压力表变化正比关系,继续升温至121度,121度保温30分钟,检查各系统运转情况,注意查找有无漏气/跑水等问题,及时处理
4.16保温结束,开启降温,打开进水阀,打开回水阀
4.17温度降至115度打开搅拌
4.18继续降温至30度左右,停止降温,关闭进水阀/排水阀,关闭各个阀门,控制排气阀压力不低于0
1.2.7登陆电脑发酵系统,检查/设置各运行关键参数
1.2.8检查控制柜各参数设置与相关按键是否一致
1.2.9检查各指标监控探头是否正常
2原料准备工作
2.1确保原料质量:检查原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有异味、异物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质检部门。
2.2原料领取: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量原料,避免因称量不准确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4.3给水管路启动,按逆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注意压力变化
4.4空气管路阀启动,按逆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注意压力变化,操作罐体旁压缩空气气量控制阀标准值,注意缓慢操作,禁止浮标上下冲击
4.5开启视灯,点击操作屏幕红色指示按钮;按要求添加水量,注意水位变化
4.6投入准备物料,调节pH,控制波动范围。
4.7加入标准体积消泡剂,根据罐体消泡情况适当调整
8检验
检验人员对每批次产品进行取样化验,包括菌量、菌活力、杂质含量等指标的检测,生成批次产品检验单并签字确认,将产品检验单送至生产计划部门。检验合格的批次产品可发货出厂,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可出厂,应留置并进行后续处理。
9清洁和消毒
在车间操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结束后,需要对相关设备和工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下一次操作的无菌环境。
甘蔗糖蜜
水解糖
尿素
硫酸镁
磷酸氢二钾

硫酸亚铁
硫酸锰
pH
组分
比例
13%
13%
0.6%
0.06%
0.17%
80-90%
2mg/l
2mg/l
6.8-7.2
4设备操作过程
4.1空压机启动,点击操作屏上启动按钮,设备自行启动运行,检查储气罐底壁部排水情况,注意定期排水
4.2蒸汽管路启动,按逆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注意排水及压力变化
3.2.3.2具体发酵时间和发酵终点的确定,要通过镜检来观察微生物菌体的形态,密度,以及芽孢形成率≥80%。最终来确定发酵时间和发酵终点。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末期的菌体菌丝做为发酵终点。因为此时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菌体数目最多。
3.2.3.3主体发酵罐培养基成分及比例
表4.主体发酵罐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成分
4.19打开自动控温系统,打开自控阀门,温度设定
4.20打开空气进气阀门,调节进气量
4.21种子罐接种,避免染菌,接种前确认摇床培养微生物生长情况,使用灭菌环点燃酒精时注意安全,避免烧伤;快速接种,减少接种时间;此环节至少2人以上操作方可
4.22种子罐发酵周期内注意温度/压力/泡沫等情况,随时调节
4.23种子发酵周期内按时取样镜检观察,注意微生物发育情况,准备转接
4.8罐盖密封,注意上螺丝时对角上齐,切勿一边紧死,同时检查封闭其他阀门,只保留排气口通气
4.9开启搅拌,转速180r/min,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调整
4.10夹层通气,打开排气阀/排水阀,然后蒸汽阀门打开。80度后三方进汽,由上及下,注意阀门开启时需缓慢,及时注意阀门通气情况
4.11蒸汽过滤阀打开,排气30秒,0.12兆帕,精过滤器蒸汽灭菌30分钟
4.24转接前确认管道灭菌彻底
4.25管道转接,注意二级罐排气控制
4.26注意发酵过程温度/压力/泡沫等控制
4.27发酵过程按时取样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4.28发酵终点,当取样观察80%以上形成芽孢后进入停机过程
5成品环节
5.1包装操作: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操作,确保产品不受外界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