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含隐喻的方剂名称的英译探讨
浅谈中医方名规律及翻译
浅谈中医方名规律及翻译Name of law and transl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姓名***学号2008205020指导老师***专业08中医(英语)完成时间二0一0年四月浅谈中医方名规律及翻译***(08中医英语)摘要中医术语的翻译翻译长期以来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没有宏观的翻译理论的指导,目前还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
作者就中医方剂的命名规律及现有的翻译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认为中医方剂的翻译,既要考虑简单易懂,又要考虑其蕴含的文化。
关键字中医方剂翻译文化Name of law and transl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lish) profession Abstract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term has long been of great concern to scholars, the absence of macro-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is still in the contending state.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for the naming of the law and existing translation methods, put forward some idea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imple to understand, but also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 of culture. Kay words Culture TCM Formula Translation中医是中华名族的伟大文化遗产之一,他有悠久的历史。
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07(方剂学)
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07(方剂学)07.001方剂prescription,recipe,formula 07.002处方法prescribing method07.003配伍synergy07.004药对couplet medicines07.005方论discourse on prescription 07.006经方classical prescriptions 07.007时方non-classical prescriptions 07.008单方simple recipe07.009复方compound recipe07.010验方experiential effective recipe 07.011秘方secret recipe07.012中成药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medicines and simplepreparations07.013君药sovereign drug07.014臣药minister drug07.015佐药assistant drug07.016佐助药supplementary drug07.017佐制药supplementary inhibitorymedicines07.018反佐药contrary drug07.019使药envoy drug07.020调和药harmonizing drug07.021引经药channel ushering drug 07.022剂型preparation07.023汤剂decoction07.024浓缩煎剂concentrated decoction 07.025膏滋oral thick paste07.026片剂tablet07.027泡腾片effervescent tablet07.028线剂thread formula07.029条剂stripe formula07.030露剂distillate formula07.031膏药plaster;medicinal paste 07.032软膏剂ointment07.033散剂powder07.034丸剂pill, bolus07.035蜜丸honeyed pill07.036水丸watered pill07.037水蜜丸water-honeyed pill 07.038糊丸flour and water paste pill 07.039浓缩丸concentrated pill07.040蜡丸wax pill07.041微丸mini-pill07.042滴丸剂dripping pill07.043颗粒剂granules07.044胶囊剂capsule07.045硬胶囊剂hard capsule07.046软胶囊剂soft capsule07.047微囊剂micro-capsule07.048茶剂medicinal tea07.049糕剂cake07.050栓剂suppository07.051搽剂liniment07.052锭剂lozenge07.053[烟]熏剂smoke fumigant 07.054曲剂fermented medicine 07.055胶剂gel07.056气雾剂aerosol07.057喷雾剂spray07.058灌肠剂enema07.059灸剂moxibustion formula 07.060熨剂compression formula 07.061合剂mixture07.062酊剂tincture07.063酒剂wine07.064浸膏剂extract07.065流浸膏剂liquid extract07.066口服液oral liquid07.067糖浆剂syrup07.068注射剂injection07.069乳剂emulsion07.070滴鼻剂nasal drop07.071滴眼剂eye drop07.072滴耳剂ear drop07.073水煎decoct with water 07.074酒煎decoct with wine 07.075先煎decocted earlier 07.076后下decocted later07.077包煎wrap-boiling07.078另煎decocted separately07.079烊化melt07.080兑入mix07.081生汁兑入mix with fresh juice07.082溶化dissolve07.083冲服administered after dissolved 07.084火候optimal fire07.085文火mild fire07.086武火strong fire07.087临睡服administered before bed time 07.088饭前服administered before meal; a.c.;ante cibum07.089饭后服administered after meal ; p.c.;post cibum07.090空腹服administered at empty stomach 07.091热服administered hot07.092温服administered warm07.093冷服administered cold07.094噙化administered under tongue 07.095顿服administered at draught07.096分服taken separately07.097频服taken frequently07.098药引medicinal usher07.099解表剂superficies-resolving formula 07.100辛温解表剂formula for relieving superficiessyndrome with pungent andwarm natured drugs07.101辛凉解表剂formula for relieving superficiessyndrome with pungent and coolnatrued drugs07.102扶正解表剂formula for strengthening bodyresistance and relievingsuperficies07.103表里双解剂formula for relieving bothsuperficial and internal disorders 07.104解表清里剂formula for relieving superficiesand clearing interior07.105解表温里剂formula for relieving superficiesand warming interior07.106解表通里剂formula for relieving superficiesand catharsis07.107和解少阳剂reconciling shaoyang formula 07.108清热剂heat-clearing formula07.109清气分热剂formula for clearing heat at qilevel07.110清营凉血剂formula for clearing nutrient leveland cooling blood07.111清热解毒剂formula for clearing heat andremoving toxicity07.112清脏腑热剂formula for clearing heat inviscerae07.113清热解暑剂formula for clearing heat andanti-summer- heat07.114清虚热剂formula for clearing asthenicfever07.115温里剂warming interior formula07.116温中散寒剂formula for warming interior fordispersing cold07.117回阳救逆剂formula for restoring yang andrescuing patient from collapse 07.118温经散寒剂formula for warming channel fordispersing cold07.119泻下剂formula for purgation07.120寒下剂cold cathartic formula07.121温下剂warm cathartic formula07.122润下剂moistened cathartic formula 07.123逐水剂drastic diuretics formula07.124补益剂supplementing [and boosting]formula07.125补气剂qi-supplementing formula07.126补血剂blood-supplementing formula07.127气血双补剂formula for benefiting both qi andblood07.128补阴剂yin-supplementing formula07.129补阳剂yang-supplementing formula 07.130阴阳并补剂formula for benefiting both yinand yang07.131固涩剂astringent formula07.132固表止汗剂formula for consolidatingsuperficies for arresting sweating 07.133敛肺止咳剂formula for astringing lung forrelieving cough07.134涩肠固脱剂formula for astringing intestineand arresting proptosis07.135涩精止遗剂formula for astringingspermatorrhea07.136固崩止带剂formula for arresting leucorrheaand metrorrhagia07.137安神剂sedative;tranquillizing formula 07.138消食剂digestive formula07.139开窍剂formula for resuscitation07.140凉开剂cold formula for resuscitation 07.141温开剂warm formula for resuscitation 07.142理气剂carminative formula;qi regulatedformula07.143行气剂formula for activating qi flowing 07.144降气剂formula for descending qi07.145理血剂blood-regulating formula07.146活血剂blood-activating formula07.147止血剂blood-stanching formula07.148治风剂formula for wind disorder07.149疏散外风剂formula for dispersing externalwind07.150平熄内风剂formula for calming downinternal wind07.151祛湿剂desiccating formula07.152和胃燥湿剂formula for harmonizing thestomach and drying dampness 07.153清热祛湿剂formula for clearing heat andeliminating dampness07.154利水渗湿剂formula for diuresis and diffusingdampness07.155温化水湿剂formula for warmly resolvingwatery dampness07.156祛痰剂phlegm-expelling formula07.157温燥化痰剂formula for resolving phlegmwith warm drugs07.158清润化痰剂formula for resolving phlegmwith clear-moistening drugs 07.159治风化痰剂formula for resolving phlegmwith arresting wind07.160驱虫剂anti-helminthic formula07.161涌吐剂emetic formula07.162一贯煎yiguan decoction07.163丁香柿蒂汤dingxiang shidi decoction07.164七宝美髯丹qibao meiran mini-pills07.165七厘散qili powder;qili san07.166九仙散jiuxian powder07.167九味羌活汤jiuwei qianghuo decoction07.168二至丸erzhi pills07.169二妙散ermiao powder07.170二陈汤erchen decoction07.171八正散bazheng powder07.172八珍汤bazhen decoction07.173十灰散shihui powder07.174十枣汤shizao decoction07.175三子养亲汤sanzi yangqin decoction 07.176三甲复脉汤sanjia fumai decoction 07.177三仁汤sanren decoction07.178三物备急丸sanwu beiji pill07.179川芎茶调散chuanxiong chatiao powder;chuanxiong chatiao san07.180大补阴丸da buyin pill;da buyin wan 07.181大定风珠dadingfengzhu pill07.182大建中汤dajianzhong decoction07.183大承气汤dachengqi decoction07.184大柴胡汤dachaihu decoction07.185大秦艽汤daqinjiao decoction07.186大黄牡丹汤dahuang mudan decoction 07.187大黄附子汤dahuang fuzi decoction 07.188小建中汤xiaojianzhong decoction 07.189小金丹xiaojin mini-pills07.190小青龙汤xiaoqinglong decoction 07.191小活络丹xiaohuoluo mini-pills 07.192小柴胡汤xiaochaihu decoction 07.193小续命汤xiaoxuming decoction 07.194小蓟饮子xiaoji drink07.195小儿回春丹xiao'er huichun mini-pills 07.196乌梅丸wumei pills07.197五仁丸wuren pills07.198五皮饮wupi drink07.199五味消毒饮wuwei xiaodu drink07.200五苓散wuling powder;wuling san 07.201五积散wuji powder07.202六一散liuyi powder; liuyi san07.203六味地黄丸liuwei dihuang pill;liuweidihuang wan07.204内补黄芪汤neibu huangqi decoction07.205化虫丸huachong pill07.206升麻葛根汤shengma gegen decoction 07.207天王补心丹tianwang buxin mini-pills07.208天台乌药散tiantai wuyao powder07.209天麻钩藤饮tianma gouteng drink07.210木香槟榔丸muxiang binlang pills;muxiangbinlang wan07.211止痉散zhijing powder07.212止嗽散zhisou powder07.213贝母瓜蒌散beimu gualou powder07.214苇茎汤weijing decoction07.215仙方活命饮xianfang huoming drink07.216加减葳蕤汤jiajian weirui decoction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07.217半夏白术天麻汤07.218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decoction07.219半夏厚朴汤banxia houpu decoction07.220右归丸yougui pill07.221右归饮yougui drink07.222四君子汤sijunzi decoction07.223四妙勇安汤simiao yong'an decoction 07.224四物汤siwu decoction07.225四神丸sishen pill;sishen wan 07.226四逆汤sini decoction;sini tang 07.227四逆散sini powder07.228失笑散shixiao powder07.229左归丸zuogui pill07.230左归饮zuogui drink07.231左金丸zuojin pill;zuojin wan07.232布袋丸budai pill07.233平胃散pingwei powder07.234归脾汤guipi decoction07.235玉女煎yunü decoction07.236玉屏风散yupingfeng powder07.237玉真散yuzhen powder;yuzhen san 07.238瓜蒂散guadi powder07.239甘麦大枣汤ganmai dazao decoction 07.240甘露消毒丹ganlu xiaodu micropills07.241生化汤shenghua decoction07.242生脉散shengmai powder; shengmaisan07.243白头翁汤baitouweng decoction07.244白虎汤baihu decoction07.245石斛夜光丸shihu yeguang pills;shihuyeguang wan07.246龙胆泻肝汤longdan xiegan decoction 07.247再造散zaizao powder;zaizao san 07.248地黄饮子dihuang drink07.249安宫牛黄丸angong niuhuang pills;angongniuhuang wan07.250导赤散daochi powder07.251当归六黄汤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 07.252当归四逆汤danggui sini decoction 07.253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decoction 07.254朱砂安神丸zhusha anshen pills07.255百合固金汤baihe gujin decoction 07.256竹叶石膏汤zhuye shigao decoction 07.257至宝丹zhibao mini-pills07.258舟车丸zhouche pills07.259芍药汤shaoyao decoction07.260血府逐瘀汤xuefu zhuyu decoction 07.261防己黄芪汤fangji huangqi decoction07.262防风通圣散fangfeng tongsheng powder 07.263阳和汤yanghe decoction07.264吴茱萸汤wuzhuyu decoction07.265完带汤wandai decoction07.266杏苏散xingsu powder07.267牡蛎散muli powder07.268羌活胜湿汤qianghuo shengshi decoction 07.269苍耳散cang'er powder07.270苏子降气汤suzi jiangqi decoction07.271苏合香丸suhexiang pills;suhexiang wan07.272补中益气汤buzhongyiqi decoction07.273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 07.274补肺阿胶汤bufei ejiao decoction07.275连朴饮lianpu drink07.276麦门冬汤maimendong decoction07.277龟鹿二仙胶guilu erxian glue07.278参苏饮shensu drink07.279参附汤shenfu decoction。
中医药隐喻性术语的英译原则与策略选择
opaptfJouoal of Bengbu University2 2 2 8年5月第12卷第3期May. 2228Vol. 16,No. 3中医药隐喻性术语的英译原则与策略选择望丽影(亳州学院教育系,安徽亳州736300)摘要:以中医药隐喻性术语为考察对象,结合安徽省亳州市中医药英语翻译实践,研究证明:中医药隐喻性术语的精准译介,是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信息对称、文化保真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英译过程必须以民族性、自然性和规 定性等原则为基本遵循,以“回译”“释译” “音译+注释”及“科学性翻译”等为主要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真正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关键词:中医药隐喻性术语;英语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 )03 -0085 -04Translation Principlet and Strateyiee of Metaphorical TCM TerminologietWANG L ncy nn b(DepaOmext of Educatiox ; Bozdou University , Bozdou ,236300, Anhui -Abstract : Based on the stuUy of metapho/cal teons of TCM and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m Bozdou , Andui Province , it was poved that the accaote translation and intmUuctiou of metaphoOcalteons of TCM are one of the impoOant ways of erpmg infoonation symmeto and caltural abelite at oven seas spreaC of trapitioual Chinese mepicine calture. Its process of translation must aChere to the Uasic p/nciples of natiouality , naturalness and stipulation and maCe poper use of some translation stratebiessuch as Uach translation , mteomtatiou translation , u Uans/teration + annotation translationand scmnUUic translation. Only in this way the calture of trapitioual Chinese medicine can Ue fully inteprated into in-teoational cooperation of the "Belt and RodC ” and toly incooootep into the Uuilding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dind.Key worat : metaphoOcal terms of TCM ; translation pOnciples ; translation stratepies2210年16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医药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 “传承创新发展”作了部署。
中医术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 226 -校园英语 /中医术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申燕辉【摘要】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普遍方式。
中医术语中存在大量概念隐喻现象,正确理解和翻译隐喻,能帮助目标读者更好理解中医内涵。
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了隐喻的翻译策略,认为有效的译文应当为目标读者所感知。
【关键词】认知 隐喻 中医术语 翻译一、前言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的中医药对外交流工作的逐步加深,其包含的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利益使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中医学中的诸多医学概念是来源于古人的生活实践,是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
这就决定了在中医术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
近年来,中医术语的隐喻的英译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对于解决中医英译理论中一些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隐喻的概念及其作用隐喻在过去被看成一种普遍的修辞方法,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更是一种认知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手段。
Lakoff G 和Johnson M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生存的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是隐喻的性质。
”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时,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系统,并将其映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取新知识和创造新概念。
在隐喻的话语中,来自两个具有类比关系的不同概念域——始源域S 与目标域T 组合在一起,目标域中的概念是由始源域的概念进行定义的,并最终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概念。
由此可见,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某一概念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陌生概念领域的经验。
三、中医命名中的隐喻现象在中医语言中存在隐喻现象。
中医语言隐喻性特征通过“取象比类”来体现。
它以“象”为工具,以认识、领悟、模拟客体为方法,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导在其它方面的相似或相同。
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及翻译策略论文
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及翻译策略论文:为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医及中国文化,译者需在正确理论指导之下进行中医英译。
隐喻是中医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英译的一大难点,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追求“最正确关联”和“最正确对等”的翻译效果不仅能忠实阐述中医学概念,更能传达隐含的中国文化。
通过分析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剖析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医隐喻翻译的指导作用,旨在探讨这两种理论指导下更高效、更科学和更准确的翻译策略。
:语言哲学:H315.9 文献标志码:A :1673-7717(xx)03-0551-03中医语言作为人类抽象思维产物之一具有普遍的隐喻特征。
隐喻为中医概念提供了语言形式和帮助认知中医研究对象,关于中医语言隐喻性及其翻译的研究却不多。
在众多的理论中,笔者认为源于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很好地指导中医隐喻翻译。
鉴于中医语言的隐喻特征和研究现状,为了开辟中医英译方法策略新的研究方向,找出能高效传达中医医学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译法,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医语言隐喻翻译策略。
“隐喻”一词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那么是“传送”,隐喻是指将两种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婉转地表达或映射的方式到达形象比喻的语言行为[1]。
隐喻是人类主要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广泛存在于语言之中,同时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行动以及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格式,更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概括起来即:隐喻是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另一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2]。
隐喻的要件有三:“彼事物”、“此事物”、两者的关联。
其结果为:由关联而生发出来的喻义。
2.1隐喻本体特征中医语言隐喻本体是指中医医学方面的内容和概念。
人们觉察的身体异样或病症被称为病象。
中医理论常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借助于其它事物的内部变化或性质特征对病症加以解释和分析,形成的规律性认识[5]。
中医中药中医药的英译探析——兼论其对新内涵中医药基础核心术语英译的启示.docx
“中医” “中药” “中医药”的英译探析一一兼论其对新内涵中医药基础核心术语英译的启示任秀兰赵霞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摘要:目前“中医” “中药”“中医药”存在多种译法。
由于中陕药的发展,中陕药基础核心术语内涵也反映了中医药的发展趋势,涵盖中医药新学术理念。
怎样在翻译中医基础核心术语吋既保持中医药传统理念,同时又反映中医药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关系到屮医药的发展,也是屮医英译的重要命题。
故通过对“屮医”“中药”“中医药”传统与现代的语义辨析,研究其英译,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提出概念细化的翻译原则,以期对中医基础核心术语新内涵的英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中药;中医药;英译;术语内涵;作者简介:任秀兰(1990-),女,山西大同人,医学硕士,从事中医英语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赵霞(1962-),女,副教授,硕-上研究牛导师,从事中医英语翻译与教育研究,Tel*************,E-mail:*****************0收稿日期:2017-03-25基金:国家国际科技专项(2015DEA309101)Analysis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Zhongyi" , "Zhongyao” and "Zhongyiyao" ---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ew Connotationof Basic Core Terms of Chinese MedicineREN Xiu-lan ZHAO Xia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There are several translationsabout “Zhongyi” “Zhongyao” “Zhongyiyao”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ormotation of basic core terms in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overs new academic concepts, also reflect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How to translate the core tcrms, which both maintain 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reflect the latest academic research results of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basi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s wel1 a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in translating Chinese medicine into English. Through a semantic analysis of“Zhongyi" “Zhongyao” “Zhongyiyao" from it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cepts and studying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refin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ee” translation theory, with a view to provide referenee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new connotation of basic core te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word:Zhongyi; Zhongyao; Zhongyiyao; English translation; Connotation of the term;Received: 2017-03-25中医药基础核心术语承载着深厚的传统中医药学术思想,是中医药的基础。
中医术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中医术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作者:申燕辉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9期【摘要】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普遍方式。
中医术语中存在大量概念隐喻现象,正确理解和翻译隐喻,能帮助目标读者更好理解中医内涵。
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了隐喻的翻译策略,认为有效的译文应当为目标读者所感知。
【关键词】认知隐喻中医术语翻译一、前言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的中医药对外交流工作的逐步加深,其包含的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利益使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中医学中的诸多医学概念是来源于古人的生活实践,是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
这就决定了在中医术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
近年来,中医术语的隐喻的英译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对于解决中医英译理论中一些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隐喻的概念及其作用隐喻在过去被看成一种普遍的修辞方法,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更是一种认知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手段。
Lakoff G 和Johnson M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生存的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是隐喻的性质。
”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时,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系统,并将其映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取新知识和创造新概念。
在隐喻的话语中,来自两个具有类比关系的不同概念域——始源域S与目标域T组合在一起,目标域中的概念是由始源域的概念进行定义的,并最终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概念。
由此可见,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某一概念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陌生概念领域的经验。
三、中医命名中的隐喻现象在中医语言中存在隐喻现象。
中医语言隐喻性特征通过“取象比类”来体现。
它以“象”为工具,以认识、领悟、模拟客体为方法,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导在其它方面的相似或相同。
中医英语常用语
中医英语常用语(一)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方法从目前的翻译实践来看,方剂名称均可以音译。
如“麻黄汤”可译为Mahuang Decoction,“桂枝汤”可译为Guizhi Decoction。
也有的将剂型也予以音译。
但也有不少人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式翻译方剂名称。
但在具体翻译时有的采用英语翻译方剂名称中的中药名(如将“桂枝汤”译为Cinnamon Twig Decoction),有的则采用拉丁语翻译(如将“桂枝汤”译为Ramulus Cinnamoni Decoction)。
有关中药名称的翻译问题,请参见第二十课的有关内容。
就直译和意译而言,方剂名称的翻译可以有如下一些方式:1.以方中君药命名的方剂译式为:主药名+剂型名,如“麻黄汤”可译为Herba Ephedrae Decoction或Ephedra Decoction。
2.以主治病证命名的方剂译式为:病证名+剂型名,如“疝气汤”可译为Hernia Decoction。
3.以动物命名的方剂译式为:动物名+剂型名,如“白虎汤”可译为White Tiger Decoction,“青龙汤”可译为Blue Dragon Decoction。
4.以借喻法命名的方剂译式为:借喻物+剂型名,如“碧玉散”可译为Jasper Powder,“玉女煎”可译为Jade Maiden Decoction。
5.以功效命名的方剂译式为:功效+剂型名,如“温脾汤”可译为Spleen-Warming Decoction或Decoction for Warming the Spleen。
6.以服药时间命名的方剂译式为:时间+剂型名,如“鸡鸣散”可译为Rooster-Crowing Powder,“鸡苏散”可译为Rooster-Waking Powder。
7.以主药加功效命名的方剂译式为:主药+剂型名+for+功效,如“朱砂安神丸”可译为Cinnabaris (或Cinnabar)Decoction for Tranquilizing the Mind,“黄连解毒汤”可译为Rhizoma Coptidis (或Coptis)Decoctioin for Relieving Toxin。
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原则与方法摘要探讨了一直为医学界翻译人员最为关注的中医方剂名称的翻译问题。
笔者认为假如译者严格按照翻译原则和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去翻译中医方剂名称,中医方剂名称翻译将会日趋标准化,译者对于方剂名称的翻译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方剂名称;翻译;原则与方法PrinciplesandApproachesinTranslationoftheNamesofPrescriptionsXueJunmeiShanxiCollegeofTCM,XianyangAbstract:ThisarticlediscussesthatthetranslationaboutthenamesofthetraditionalChineseprescriptionsisavitaliss uethattheinterpretersshowtheirgreatestconcernto。
Thepresentwriterattemptstodiscussiftheinterpreterscloselyabidebythethreetranslatingprinciplesand properlyadaptthetranslatingapproachestotranslationofthenamesofthetraditionalChineseprescription s,theywillmakegreatcontributionstothestandardizationofthistranslationandtheirtranslationlevelsabout thetraditionalChineseprescriptionswillbeimprovedalot。
Keywords:thenamesoftheprescriptions;translation;principlesandapproaches在中药方剂学翻译中,方剂名称的翻译一直是医学界翻译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中医名词术语的隐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研究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2月20日Feb.20 2021第41卷 第2期Vo1.41 No.2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2.033中医名词术语的隐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研究彭昌柳(福建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摘 要:中医名词术语蕴含着丰富的概念隐喻,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
基于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柯夫(George Lakoff)等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解读中医常用名词术语的隐喻认知机制,分析其英译策略,发现绝大多数中医隐喻术语可采取异化法直接翻译,部分有关阴阳五行理论的术语以及特殊征候术语则需采用归化法英译以保留其中的医理信息。
关键词:中医术语;概念隐喻;认知;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2-0075-03中医作为世界传统医学代表和中国典型文化之一,其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发了中医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故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柯夫(George Lakoff)等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医常用名词术语中的隐喻思维及其英译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常用名词术语的研究拓宽思路。
一、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家把隐喻同人的思维、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相结合进行研究,认为在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思维、认知或概念这一中间层次,人类是依靠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和范畴知识去了解语言所反映的现实结构[1],而隐喻正是这中间的认知机制。
概念隐喻理论的创始人莱柯夫在其当代隐喻理论中革命性地把隐喻定义为“概念系统的跨域映射”[2],即隐喻就像是横跨在已知与未知中间的一座桥,它将人们已知的具体、有形的事物跨域映射到抽象、无形的事物上,从而达到建构人类概念系统的目的[3]。
中医方剂名称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中医方剂名称英语翻译策略研究作者:孙牧尹莉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12期[摘要]通过对主要方剂的名称的总结和归纳,找出方剂命名的规律,研究方剂英文翻译的内在特点,总结出方剂四大命名方式及翻译特点,为今后的中医方剂翻译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方剂取类比象[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2-0035-01中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手段的重要体现形式。
在国际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中医传播的国际化也更加受到重视。
对于方剂来说一个准确而简洁的翻译名称有助于异国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医文化。
近十年来,关于中医方剂翻译策略的研究和探讨炙手可热,不乏有经典实用的论断。
然而在涉及到具体方剂翻译归类策略方面依然众说纷纭,翻译方式也不一而足,难有一定之规。
本文在整理了现有的方剂翻译策略的基础上,整理出了包括主药+剂型、取类比象、功效+剂型、主药+功效+剂型四个原则的翻译策略。
一、主药+剂型主药+剂型类别的方剂的名称主要强调了方剂的主要药物组成或者富有特色的佐使药物。
以这些药物命名方剂是为了体现方剂中具有重要或者特殊作用的药物或者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方剂的药物组成。
例如青蒿鳖甲汤,本方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药物为青蒿、鳖甲。
青蒿芳香清热透络,鳖甲直入阴分清退虚热。
本方功用为养阴透热。
从药物组成的命名中很好地体现了本方的治疗作用。
因此本类别采取直译的方法可有效地传递原本方剂名称所表达的含义。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Ephdera,Apricot Kernel,Coicis,and Licorice Decoction),本方由四味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
明确提示了药物组成也符合此策略。
同时在此列举构成相似的方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Ephdera,Apricot Kernel,Coicis,and Licorice Decoction)。
目的论指导下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策略
目的论指导下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策略摘要:本文从功能派目的论出发,探讨了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医方剂名称的英译。
中医方剂名称英译时,要保持简洁性、信息性的原则,使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和使用。
关键词: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目的论翻译策略1 引言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加强,受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中医药文化和技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学界的重视,中医对外翻译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
但就中医翻译现状而言,出现译语不一、解释混乱,缺乏规范标准。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中医翻译界长期重实践经验轻理论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是由于精通英语语言文化,又通晓中医理论和翻译理论的翻译工作者寥寥无几。
译者很少考虑目的语文本所处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等因素,以及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
笔者认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对中医英译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在此论及它在中医方剂名称英译中的应用。
2 目的论1984年,正当“等值”理论盛行时,Hans Vermeer在他与Reiss合作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这一概念,摆脱了传统理论的束缚。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Skopos rule),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除了目的性法则,还有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经实践检验,目的论能够非常有效地指导具有某种特殊目的的应用文本的翻译实践,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
3 目的论在中医方剂名称英译中的应用正如欧阳利锋指出,“要想开拓海外市场,必须有一个纯朴自然又具有市场效应的方剂名称译名”。
如何翻译中医方剂名称,是中医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认知语言学隐喻观下的中医典籍翻译研究以《黄帝内经》为例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4月第$1卷第2期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2019 Vol. 31 No. 2认知语言学隐喻观下的中医典籍翻译研究以《黄帝内经》为例"#胡奇军""韦国兵(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南昌330004)摘要:中医典籍中隐喻等比喻辞格极为普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基础,真正体现了中医的“取象比类”思想。
此文通过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分析中医典籍的语言特征和隐喻现象,探讨中医典籍翻译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中医典籍;隐喻;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Transltition Research on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erspecti'^e of Cogniti'^e Linguistic Metaphor------Take Yellow E m p e ro r's Canon o f M edicine As An Exam-p l#HU Qi -j un,Wei Guo -bingCollege o f Humanities o f Jiangxi University o f TCM %Nanchang 330004 % China.Abstract :T radition al C h in ese M edical Classics h ave its o w n languages an d m etap h o rs are v ery popular in it. D ev elo p m en t of co gn itiv e linguistics m akes peop le realize th at m etap h o rs are th e fo u n d atio n of h u m an thin kin g,w h ich really represen t th e“analogy” th o u g h t o T radition al C h in ese M edicin e. T his article in ten d s to an alyze T C M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m etaph orical p h en o m en a an d discuss th etran slation strategies of T radition al C h in ese M edical Classics fro m th e perspective of con ceptu al m etap h o r of co gn itive linguistics.Key words:C o gn itiv e Linguistics;T radition al C h in ese M edical Classics;M etaph or;T ran slationi引言人类通过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开始认知和构 建世界,隐喻是其中之一。
中医英译中的隐性显译(一)
中医英译中的隐性显译(一)【关键词】翻译;隐性显译;中医1引言“隐性显译()”是翻译中的常用方法,也称“外显化”、“明晰化”、“明示”等,是指将原作的信息在译作中以更为明确的方式表述出来以增强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
它与增词法技巧密切相关,但还包括增加额外的解释,直接表达出原作暗含的意思,添加连接词等翻译方法。
“隐性显译”的译作由于添加了原作不曾有的信息,因而常常比原作篇幅更长、逻辑关系更清楚、更容易理解。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形式化程度相差很大,因此“隐性显译”翻译技巧始终贯穿于翻译过程。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隐含着丰富的文史哲知识,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富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中医英译可谓是难上加难。
因此巧妙运用“隐性显译”翻译方法,对中医英译及促进中医对外交流尤具指导意义。
2“隐性显译”在中医英译中的使用理据2.1中医思维的整体性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其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容纳中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学科的优秀成果,其思维必然受到各学科的影响。
中医思维特点之一是综合性思维。
综合性思维倾向于把一个物体或观念各个分散的部分合为一个整体,而分析性思维则倾向于把一个整体分成细小的部分。
任何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不可能只有分析性思维而无综合性思维,反之亦然。
因此综合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都是东西方民族共有的思维方式,但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
由于中医思维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综合性思维是其主要特点。
因此,在中医英译时,译者要在体现思维模式的不同语言形式之间进行转化。
具体来说,译者常常需要通过“隐性显译”翻译技巧对中医的综合观念进行分析性的解释和阐述,把译文进行“隐性显译”处理,增加译文的逻辑性和明晰性。
2.2中医思维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侧重和选择。
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而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称英译探讨
环球中医药2014年7月第7卷第7期 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uly2014,Vol 7,No 7549 ·中医英译·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称英译探讨王乐鹏 马淑然 荣光 单体亮【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称英译策略。
本文首先把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概括为代表全方功效所对应脏腑之五行的颜色、诸药的颜色特征、方剂名中颜色含有比喻意义、方剂中主要药物(君药)名中含颜色、指代主治疾病主要症状表现5大类,然后指出现行含颜色方剂的英译主要存在可供参考的译文有限、译语不一致或者误译的问题,最后基于方剂名英译的特殊性,并借用语言学及文字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对不同命名规律的方剂名分别提出翻译策略。
【关键词】 颜色; 方剂; 英译; 所指; 能指; 直译; 音译; 意译【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 1749.2014.07.015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011 CXTD 01);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刘燕池名医传承工作站资助项目(01/010002607)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王乐鹏(博士研究生)、马淑然、荣光(博士研究生)、龙晓华(硕士研究生)、单体亮(硕士研究生)]作者简介:王乐鹏(1976),201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英语翻译与实践。
E mail:wang_lep eng@hotmail.com通讯作者:马淑然(1964),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医五脏应时理论及实验研究、中医英语翻译与实践。
E mail:mashuran64@sina.com1 含颜色方剂名医学文化意义从方剂文化学角度上讲,每一首方剂的名称都应该有其学科思想与概念准则,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被命名方剂的总体特征,使之成为方剂学理论的构成部分[1]。
隐喻视角下腧穴名的英译原则初探
隐喻视角下腧穴名的英译原则初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腧穴的命名意义深刻,其中大量的腧穴名采用取象比类法,喻指了所处位置、功效、主治等多重信息,这种方法是一种隐喻思维,是由一个已知的事物或概念去认识和理解另一个相对陌生的事物或概念的方法,依据的是二者之间的相似性。
可见隐喻视角下的腧穴名英译研究对研究腧穴名的英译尤为重要,该文的目的是在隐喻视角下探讨腧穴名翻译的原则,以用于指导腧穴名的翻译。
标签:腧穴;隐喻;英译[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acupuncture points names are deep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 large number of acupuncture points names adopt the qu xiang bi lei method,signifying the information of position,efficiency and attending,and this method is a metaphorical thinking,and It is a method of 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a relatively unknown thing or concept from a known thing or concept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therefore,the research of principles for C-E transl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 nam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is vital to researching the C-E transl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 name,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 nam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for guiding the transl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 names.[Key words] Acupuncture points;Metaphor;English translation随着针灸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腧穴名的翻译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但是每个腧穴名不仅包含深刻的医学信息,也承载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其中隐喻思维在中医中随处可见,要翻译好这些腧穴名,掌握隐喻的翻译法非常重要。
中医藏象隐喻翻译问题的探讨
中医藏象隐喻翻译问题的探讨王娜【摘要】从隐喻翻译遭遇约定俗成、保留中医藏象隐喻不代表音译和直译及中医语言的模糊性带来的翻译困难3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藏象隐喻翻译问题,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医隐喻研究的加深,中医藏象语言的隐喻性已经逐渐被学者所了解,一些中医译者也努力尝试在翻译上反映这种隐喻性.然而在翻译过程中一些约定俗成的翻译习惯,不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中医隐喻的模糊性都成为藏象隐喻翻译的障碍,因此,中医译者要根据中医语言文化研究的深入,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修补和完善已有的翻译,为中医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藏象学说;概念隐喻;隐喻翻译问题【作者】王娜【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3中医学是一种以身体经验感知为基础形成的理论,“隐喻”思维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藏象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充满了大量“隐喻”思维模式。
例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东方木也”“肝主疏泄”胃为水谷之海”“六经为川”等。
1980年,Lakoff 等[1]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认为一个概念隐喻由2个概念域组成:源域(source)和目标域(target),通过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mapping)就产生了隐喻。
概念隐喻的提出对中医藏象隐喻认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指导了我们对中医藏象隐喻语言的翻译实践。
在概念隐喻中,隐喻不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认知手段。
因此,仅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是不够的,还应考虑到隐喻翻译中可能涉及到的不同文化与认知差异。
就中医藏象隐喻翻译而言,其涉及到的除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更在于中西医的很大不同。
而且中医翻译史是一个动态过程,译者还不断受到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医译者在藏象隐喻翻译中难免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基 本 名 词术 语 中英 对 照 国 际标 准》 1 3 1 中的方 剂 词 条 中, “ 大青龙汤”和 “ 小青龙汤” 中的 “ 青龙 汤 ” 的译 语不 一致 。这 两种 汤剂 的 区别 只在 于药 量 的多 少 ,所 以译 语 的 区别 只是 翻译 前 面 大 小 的 区 别 ,后 面的 “ 青龙 汤 ”的译语 应该 一致 ,但 是 在这 部 词典 中 , “ 大 青 龙 汤 ”译 成 “ Ma j o r B l u e D r a g o n De c o c t i o n” 而 “ 小 青 龙 汤 ” 的译 语 是 “ Mi n o r
前存 在五部 中医方剂词典 中的不一致 问题 ; 并从 中医方剂命名 的内涵出发 , 对五部词典 中隐喻 方剂名的英译进行分析判别 , 提 出“ 意 象 + 剂型 ” 的 翻译 方式 , 旨在 引起 更 多的 关 注 于 中医 方 剂 的翻 译 问题 。 【 关键词】 中医翻译 ; 隐喻 ; 2 r  ̄ 1 ,
,
பைடு நூலகம்
G r e e n — B l u e D r a g o n D e c o c t i o n ” 。这 两种 译语 在 “ 青”
的 翻译 上译 语不 同 ,这样 容 易使读 者误解 ,也不 利
于在译名中传递 中国的文化意象。 5 . 方 剂剂 型 用语 不 一致 。方 剂 中表示 汤药 的译
Vo 1 .1 3 No . 4
NO V. , 2 01 5
中 医含隐喻 的方齐 j I 名称的英译探沈
张 婷
( 福建 中 医药大学 ,福 建 福 州 3 5 0 1 2 2 )
【 摘 要 】中医含 隐喻 的方剂名称深刻地体现 了中华璀璨 的传统文化 。针对 目 前这类隐喻 方剂翻译 的乱象 , 文章 归纳 出 目
L a d y De c o c t i o n ’ ’ , “J a d e Wo ma n De c o c t i o n ” 1 6 1
这 几种 译 语虽 然 都用 了直译 法 ,但 是用 词 不 一致 ,
也 同样会 引起 读 者误会 。 4 . 一部 词典 方剂 名 同一 内容 译语 不 一致 。 《 中
语 有 出现 “ D e c o c t i o n ”, “ B r e w ”, “ B e v e r a g e ”,
第1 3 卷 第4 期
2 0 1 5 年 1 1月
辽宁医学院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R e l i e v i n g A s c i t e s ” 则 用 的是 意 译 法 。不 同 的翻 译 法 导 致 译 语 的 不 同 ,容 易 使人 误 以 为 是 不 同的 方 剂 ,因此 必须 统一 含 隐喻 的方剂名 的翻译方 法 。 3 . 不 同词典 翻 译 方 法 一 致 ,译 语 用 词 不 一 致 。
有 很 多常 见 的方 剂 在 常 用 的大 词 典 中查 找 不 到译 语 。如 含隐 喻的 方剂名 “ 仙 方 活命 饮” 的译文 在欧 明著 的 《 中医处 方 词 冈 未查询到。 “ 龟 鹿 二仙 胶 ” 的 译文 也未 在 欧 明著 的 《 中医处 方 词 血) ) 和 ( ( 中医基 本名词术语 中英对照 国际标 中查询 到。 2 . 同词 典 翻译 方法 不 一致 。 同一个 方剂 名 在不 同 的词 典 中使 用 不 同 的翻 译 方 法 进 行 翻译 ,例 如 “ 舟车丸 ” 的译语 “ Z h o u j u P i l l ”【 习 采 用 的是 音译 法 ,
名的 “ 意象 +剂型 ” 的翻译方 法 。
一
同一 个 方剂名在 不 同词典 中即使使 用 的是相 同的翻 译法 ,但 是也 会 出现译语 不 一致 的现 象 。如 “ 玉女
煎 ” 的译 语 有 “ J a d e Ma i d D e c o c t i o n ”1 2 1 , “ J a d e
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事物 、传说 及哲学宗教来命名 , 含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以生动的画面感传 达 与方 剂成 分或 效 能相关 的思想 和 理念 。对 含隐 喻 的方剂 名称 的误 译会 直接 导致 源语 言 中文化 意象 的 缺失 。笔 者选取 五本 中医英汉 词典 中含 隐喻 的方 剂 名译语 进行 比较 ,发 现并 总结 其 中的 区别及 其 中存 在 的英 译 不一致 现象 。此 外 ,针对 七种 典型 的含 隐 喻方剂 名 进行分 析判 别 。并提 出针 对这 些典 型方 剂
、
现行的含隐喻方剂名称英译存在的问题
1 . 译 名 有 限 。王 乐 鹏 … 以 表格 数 据 指 出 整 个方 剂 名 的翻译 可供 参考 的译 文极 其有 限 ,或 者说 现存 整 个 方剂 的翻译 数 量 与实 际 应用 的数 量不 成 比例 ,
因此译 者 难 以根 据 某一 具 体规 范实 现 统一 的译 文 。
【 中图分类号】H 0 5 9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4 1 6 ( 2 0 1 5 ) 0 4 一 O l 1 8 — 0 3
中医 “ 取象 比类 ” 的思维模 式 反 映在方 剂名 称 中便是 修 辞意象 的频 繁使 用 ,这类 方剂 多数 借喻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