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研究论文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实践训练论文综述
题目麦草畏及2,4-D对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生比较研究学生姓名胡云杰学号 1112014043
所在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专业11级02班
指导教师曹小勇
完成地点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组织培养室
2015年6月4日
麦草畏及2,4-D对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生比较研究
作者:胡云杰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1102班,陕西汉中 723000)
指导教师:曹小勇
西洋参(American ginseng)又名花旗参、美国参,系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
它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西洋参皂苷、多糖、黄酮类、挥发油、微量元素等,其中属西洋参皂苷的生理活性最为显著。
西洋参还具有镇静镇惊、安神促智、抗心律失常、抗休克、保护心肌、防血管硬塞、降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抗肿瘤、保肝的药理作用。
我国自1975年10月开始有计划地引种西洋参,目前已形成了四大生态气候栽培区:东北栽培区、华北栽培区、华中栽培区和康滇栽培区。
隶属于华中栽培区的陕西汉中地区从1978年引种栽培,获得成功[1-2]。
西洋参生长缓慢,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栽培技术复杂,存在种胚后熟现象,在自然状态下需要长达20-22个月才能打破休眠,常规育种方法很难满足生产上的需求[3]。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西洋参的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方面已经做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但至今尚未确立稳定的西洋参快速繁殖体系[4]。
如果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建立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无性繁殖系,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进行抗病等抗性育种,就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5]。
目前研究发现,西洋参胚状体的诱导发生主要存在两种方式:①直接在外植体上发生;
②先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
西洋参组织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上也可直接发生胚状体,但相关报道较少。
关于西洋参愈伤组织诱导出胚状体的报导很多,西洋参的种胚、根髓、成熟根、叶片、子叶、上胚轴,胚轴来源的愈伤组织均能诱导出胚状体。
Wang[6]用西洋参根外植体在附加2,4-D(2mg/L)和KT(1mg/L)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胚性愈伤组织。
Tirajoh [7]以西洋参三种外植体(根、上胚轴)研究附加不同生长调节物的MS培养基上体细胞胚胎的发生。
体细胞胚胎形成平均为:根 15.6%(3个月后),上胚轴 2%(6个月后),由于这些胚萌发形成茎但没有形成根,因此未能形成完整植株。
Zhou等[8]建立了西洋参有效的离体生产方法;对子叶外植体用1.0M蔗糖4℃下进行预处理,改善胚的质量,结合诱导培养基中高蔗糖含量(7%),胚胎发生的频率由40% 提高75%,而每个外植体胚胎发生数量由10个提高到21个。
胚性愈伤组织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时,可继续增殖并不断分化出胚状体。
在愈伤组织上形成的胚状体,如不及时转移亦可愈伤组织化而再生成胚状体[9]。
2,4-D 和NAA是诱导西洋参胚状体发生的有效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中要求降低生长素浓度以诱导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发生的情况一样,西洋参对生长素,特别是2,4-D
的浓度有较高要求,不仅诱导愈伤组织需要,而且胚状体发生时也需要[10,11]。
麦草畏(Dicamba)是一种除草剂,其结构和作用类似于2,4-D,其在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方面具有一定作用[12]。
戚家华等 [13]用小麦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在添加1mg/L麦草畏的培养基上,发现诱导愈伤的效果要优于对照CK。
并且在促使成苗时形成的苗多为丛苗,表明它促使胚状体形成的能力较强。
还发现丛生苗能从根部不断产生新的愈伤组织,说明麦草畏在进入细胞后能持续保持其诱导作用。
李海霞等[12]以不同品种玉米幼胚为材料,比较了2,4-D和麦草畏对诱导愈伤组织和继代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畏对不同品种玉米幼胚的愈伤诱导效果均优于2,4-D。
目前尚未见到麦草畏对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
生影响的研究报道,但是根据现有研究可以发现其诱导愈伤的效果还是明显优于常用的2,4-D的,因此对麦草畏的进一步研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以西洋参成熟种胚为材料,以2,4-D为对照,评价不同浓度麦草畏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确定麦草畏在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作用,为西洋参快繁积累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1]赵树清,载新荣.西洋参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2005,15(6):63-65.
[2]曹立军,许永华,于淑莲等.我国西洋参产业发展现状概述[J].人参研究,2002,14(1):36-38.
[3]晋海军.西洋参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汉中: 陕西理工学院,2012.
[4]晋海军,秦公伟,刘艳丽等. 2,4-D对成熟与非成熟西洋参种胚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J].北方园艺,
2011,(23): 114–116.
[5]杨振堂,胡桂珍.西洋参离体胚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J].特产研究,1995,(2):16-18.
[6]Wang A S.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American ginseng [J]. HortScience, 1990,
25(5): 571-572.
[7]Tirajoh A, Kyung T S, Punja Z K.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in American
ginseng (Panax quinquefolium )[J].In Vitro Cell. Dev. Biol. Plant, 1998, 34(3): 203-211.
[8]Zhou S , Brown D C W. High efficiency plant production of North American ginseng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cotyledon explants[J].Plant Cell Reports,2006,25(3):166-173.
[9]潘瑞炽.植物组织培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张美萍.西洋参脱分化基质优化及影响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2003,25(4):378-381.
[11]张美萍,王义,罗维莹等.西洋参愈伤组织培养及皂甙含量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
报,1999,21(1):46-48.
[12]李海霞,秦文娟,汤继华等.2,4-D和麦草畏对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
学报,2010,44(3):243-248.
[13]戚家华,王子霞,海热古力等.2-4-5-T—pCPAd—dicamba三种激素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J].新疆农
业科学,1991,(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