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演唱。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学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三、教学难点:
1、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
2、改编歌词演唱
四、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
1、师问:“谁会跳舞?”“那么谁会跳蒙古舞呢?”
2、师说:“同学们,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献上一支蒙古舞,请大家仔细的欣赏,看完后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动作?”老师跳一段蒙古舞,其中有硬肩、挤奶、骑马等动作,播放《大雁湖》音乐。
3、师:“舞蹈看完了,谁能说说你喜欢什么动作”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动作你觉得表现了什么呢?”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扬起马鞭,自由驰骋吧!”全班模仿骑马的动作。
师:“还有什么动作吸引你呢?”生答
师:“让我们来模仿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伸展我们的双臂,动作舒展而大气”学生一起练习。
师:“现在我给你们两段音乐,分别把这两个动作给表现出来。
”学生舞蹈师:“这两段音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启发学生说出旋律相同而速度不同。
师:“旋律、节奏、速度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一个,效果就会发生很大改变,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
”
师:“刚才大家跳了蒙古舞,那你们对蒙古有些什么了解呢?”生答:(蒙古)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茫茫的大草原和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一起欢歌起舞吧!”欣赏课件幻灯片播放《大雁湖》音乐
【寓教于乐】
1、师:“看完了,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答
2、师:“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里的人民非常热情好客,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他们为我们献上一曲悠扬动听的歌曲《大雁湖》,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静静聆听歌中都唱到些什么”播放歌曲。
学生说出歌词,师出示在黑板上。
3、师:这首歌曲非常短小,我想请大家来自学,如果给一首新歌你,你选择什么方法自学。
“生答
4、请学生演唱,师:“大家听我来唱,看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5、启发学生说出“啊哈嗬“,贴字块板书“啊哈嗬”,在“啊”的下面划出拍号,表明唱两拍。
师教读“啊哈嗬”
师:“还有什么地方比较难呢”学生提出切分音,请学生上台划拍,一起练习,在歌中找出有切分音的地方,按节奏朗读歌词
6、完整的演唱歌曲。
【巩固延伸】
1、师:“请大家看歌词,为什么会有高低起伏呢”生答师:“按照音的高低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旋律线,我们来看看与旋律线相对应的乐谱,一起来唱一唱。
”
2、出示课件中的歌谱
3、师:“草原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的歌曲都是跌宕起伏,跨度非常大,大家找找看什么地方跨度比较大”学生找出来进行演唱。
4、师:“当你看到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勤劳善良的蒙古人民在愉快而忙碌的生活时,你心中会涌动一种什么样的情愫,当耳边响起这悦耳的音乐时,你又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生答,
播放课件中的画面,学生演唱歌曲。
5、师:“如果这就是你的故乡,这就是你的家园,你又会怎样来演唱呢”生答,播放课件中的伴奏音响,学生再次演唱歌曲。
6、师:“蒙古人民擅长摔跤、骑马和射箭,能不能把这些体育运动都唱进我们的歌里呢?来!让我们将原歌中的一句进行改编,请大家分组讨论讨论。
播放课件中的原唱开展讨论
7、改编后师提示:“骑马的速度怎么样?”师快速弹奏《大雁湖》的音乐,学生演唱改编后的歌词
【完美结课】
师:“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答。
“非常感谢大家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有机会我们去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去领略那大好的河山,去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去欣赏那些独特的文化,去品味中华民族渊源的文明。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骑上你们的小马出教室吧。
【教后反思】
因为本课所学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这节课我以游览内蒙古风景“大雁湖”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人情、音乐及舞蹈,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的情感主题----爱家乡。
一开始我就播放以《大雁湖》歌曲伴奏为背景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风俗习惯和大雁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的幻灯片,让学生在温馨氛围中了解蒙古族及感受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音乐。
同时以“大雁湖”为原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湖泊,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认真学习,用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所学到的知道来灌溉土壤,让它开出繁花朵朵,使这个了无生机的湖泊变得和歌曲中的《大雁湖》一样,引来美丽的鸟儿。
把单调的课堂评价变成了一幅实实在在的风景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并能在评价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有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
2、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唱准切分节奏︱55.︱56i︱的演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
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进教室。
2、学做简单的蒙古基本动作
1)谈话导入:我们祖国有几个少数民族组成的(56个),说说你知道几个少数民族,我们是属于哪个族?
2)教师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跳一段舞蹈让学生说说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3)看了之后说说你们喜欢哪几个动作。
跟随老师做做动作。
总结:同学们舞姿跳得很美,那你们的歌声会是怎样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蒙古歌曲《大雁湖》,让同学们在蒙古的大草原上尽情歌唱同时我们领略一下那里的'风景。
二、寓教于乐
1、听录音范唱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
)
2、再听音乐说说歌曲内容。
总结: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了
3、听教师范唱歌曲。
4、歌曲短小让学生自己随琴唱唱。
5、学唱难句:大雁湖好风光啊哈嗬。
(先听教师范唱,教师在啊哈嗬下面划出节拍,学生跟老师一起边唱边划拍。
)
6、大雁湖那么我们用心的赞美以一下再跟琴唱唱这一乐句。
(衬次“啊哈嗬”表达了蒙古人民的粗犷豪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7、指出切分节奏XXX的唱法,歌曲有几个这样的节奏并唱唱切分音。
8、随琴慢速轻唱歌曲。
(数次)
9、师生接唱。
(分组接唱)
10、随音乐伴奏唱唱歌曲。
11、请个别同学唱唱。
12、随琴慢速唱唱曲谱。
(教师帮助学生碰到有困难的乐句一起纠正唱唱。
)
13、师生曲谱接唱。
14、再次完整有感情的唱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1、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了。
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呢?(开始学过的蒙古动作加进去)
2、放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蒙古动作。
3、跟随老师的琴边唱边做动作。
4、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舞蹈,其他同学伴唱。
总结:同学们唱得那么好,舞得也那么精彩,你们还会创编歌词吗?
5、以《大雁湖》的旋律创编歌词。
(提醒学生旅游过的地方印象深刻的或者我们自己家乡等好地方值得你赞美的。
)
6、请创编好的学生念念歌词,再随琴唱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7.假如让你们随音乐画画你会画出怎样的一副画呢?学生自由说说。
四、完美结果
同学们不但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蒙古族的热爱,还用了美妙动听的歌声抒发了对大草原赞美之情,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编出更多更好的歌词来赞美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随《大雁湖》音乐边唱边出教室。
课后反思
1、优点:
在这节课中,我采取了很多的形式方法来完成,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很集中。
2、缺点:
有些地方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明显。
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也做的不够。
3、改进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段的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虚心请教,不段的提高教学水平。
成为创新教育中的新型老师。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小班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小班教案《我等妈妈来接》1
活动目标
1、懂得离园时要等自己的家长来接,不能跟别人走。
2、能对不同的行为作出是否安全的判断,并做正确标记。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水彩笔人手一盒。
2、成人女性和小女孩木偶各一。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介绍情境。
教师:
(1)小朋友们,放学的时候谁来接你们呀?
(2)如果妈妈没有来接,有其他人要带走,你会怎么办?
2、教师使用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2)教师操作木偶表演
旁白:很多小朋友都回家了,妮妮还没有人来接,这是时来了一个阿姨。
陌生阿姨:妮妮,我是你妈妈的同事。
你妈妈加班,她让我来接你。
来,我带你去找妈妈。
妮妮:你真的认识我妈妈吗?你会带我去找妈妈?
(3)教师
①小朋友们,你们说妮妮该怎么办呢?
②如果妮妮跟着这个不认识的阿姨走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跟着不认识的人走,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妈妈了,也看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了。
3、其他班的教师扮演陌生阿姨,邀请幼儿参与即兴的情景表演。
(1)情景创设
旁白:某某小朋友正在等妈妈来接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在说话。
这时,一位不认识的阿姨悄悄地靠过来,跟这个小朋友说话。
别班教师扮演的陌生阿姨:你叫某某吧,你妈妈让我来接你。
(2)教师依次邀请三名幼儿参与即兴的情景表演,请幼儿观看、评价他们的反应。
(3)组织幼儿讨论: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4)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
①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对这个不认识的阿姨说:我不跟你走,我要等妈妈。
②我们也可以告诉老师,对老师说:老师,这个阿姨要接我。
③我们一起学说这两句话。
4、幼儿阅读、操作幼儿用书。
(1)教师:说一说图上小朋友哪种做法是对的,在那幅图上打√。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小班教案《我等妈妈来接》2
活动目标
1、知道离园时要等自己的家长来接,不能跟他人走。
2、能对不同的行为作出是否是安全的判定,并做正确标记。
活动准备
1、水彩笔人手一盒。
2、成人女性和小女孩木偶各一。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介绍情境。
师:(1)小朋友们,放学的时候谁来接你们呀?
(2)假设妈妈没有来接,有其他人要带走,你会怎样办?
2、教师使用木偶表演故事情形。
(1)师:有一个小朋友就碰到了这样的事,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2)教师操纵木偶表演:
旁白:很多小朋友都回家了,妮妮还没有人来接,这是时来了一个阿姨。
陌生阿姨:妮妮,我是你妈妈的同事。
你妈妈加班,她让我来接你。
来,我带你往找妈妈。
妮妮:你真的熟习我妈妈吗?你会带我往找妈妈?
(3)师:①小朋友们,你们说妮妮该怎样办呢?
②假设妮妮随着这个不熟习的阿姨走会发生什么事情?假设随着不熟习的人走,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妈妈了,也看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了。
3、其他班的教师扮演陌生阿姨,邀请幼儿参与即兴的情形表演。
(1)情形创设:
旁白:××小朋友正在等妈妈来接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在说话。
这时候候,一位不熟习的阿姨静静地靠过来,跟这个小朋友说话。
别班教师扮演的陌生阿姨:你叫××吧,你妈妈让我来接你。
(2)教师顺次邀请三名幼儿参与即兴的情形表演,请幼儿观看、他们的反应。
(3)组织幼儿讨论: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4)教师帮助幼儿应对这类情况的方法。
①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对这个不熟习的阿姨说:我不跟你走,我要等妈妈。
②我们也能够告知老师,对老师说:老师,这个阿姨要接我。
③我们一起学说这两句话。
4、幼儿阅读、操纵幼儿用书。
(1)师:说一说图上小朋友哪种做法是对的,在那幅图上打√。
(2)幼儿操纵,教师指导。
【推荐二:《中班语言教案:绿太阳》】
中班语言教案:绿太阳1
设计思路:
一、社会大背景分析
近些年来,人们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频发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长江上游地区大量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而夏天来了,电视里又开始不断地报道洪水爆发的各种新闻。
那天,我们班的小龙问我:“庄老师,你昨天看新闻了吗?湖北发洪水了?都是我们人类把树砍掉了造成的。
”我非常惊讶于他这么小就能关注到最近的热点新闻。
由此我想到了当代的孩子不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了,大量的信息正充斥着他们,那么怎样将这些热点新闻里的道理传达给孩子们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花心思去考虑的。
于是,我就想到了借助于儿童故事《绿太阳》这则,来告诉孩子们绿化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教材价值与幼儿经验分析
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可以吃好多的冰淇淋,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可以尽情玩水、游泳、打水仗,可以聆听夏天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和荷塘中美的奏鸣曲等。
本月我们也正在开展“炎热的夏天”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已经有了夏天避暑方法经验,那么怎样由此来引发幼儿对绿化的保护意识呢?《绿太阳》一书将帮助孩子们去认识到绿化在地球家园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为什么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变成了绿太阳,照耀着大地,将大地都照出了绿色呢?这就是《绿太阳》这个故事给孩子带来的最大疑惑,也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地方。
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感受绿化为夏季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绿化的情感。
三、活动环节思考
我看过好几个教师执教的《绿太阳》活动,基本都是侧重在理解故事这一块,到了提升幼儿生活经验方面的,都放到了活动延伸中去了。
所以,给我的感觉是“就故事而故事”。
可是,我要的是将《绿太阳》的教育价值内化给孩子们。
基于这点考虑,我主要将本次活动划分为两大部分:一、理解故事《绿太阳》;二、迁移故事《绿太阳》。
我一开始就设了一个非常悬疑的问题“太阳怎么是的?”,
在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自发地发觉到绿化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护绿意识,最后以游戏《学他,不学他》的形式,让孩子们将护绿意识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去。
内容与要求:
1、在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了解绿化对人们的重要意义,感受绿化为夏天带来的好处。
2、在现实生活的例子中,体会保护绿化人人有责,种绿护绿才有个绿色的家园。
重点与难点:
l 重点:通过理解故事《绿太阳》,了解绿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l 难点:通过迁移故事《绿太阳》,积累初步的护绿意识。
材料与环境:
l 教师活动材料准备:
1、故事《绿太阳》课件
2、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
3、图片(种树护绿一组、破坏绿化一组)
l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在夏天里知道绿荫下很凉快的体验
2、有夏天避暑和初步护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绿太阳”
师:今天啊,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叫“绿太阳”。
咦?太阳怎么会是绿色的呢?我们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绿太阳”
1、带着问题集体完整欣赏故事《绿太阳》课件。
2、分段理解故事,解决关键问题:
——太阳发烧了,土地和河水都变成怎样了?(第3页)
——小树、鱼、狗、小鸟、人……热得都怎样了?(第4页)
——为什么大家都要到大树下?(第5页)
——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绿衣裳的?(第6页)
——太阳穿上了绿衣裳,发生了什么变化?(第11、12页)
——大家在绿太阳下感觉怎么样?(第13页)
——现在你们知道太阳怎么会是绿的了吗?
4、师小结:太阳发烧了,变得很热很热,大家都热得受不了了,幸亏有棵很茂密的大树,它那厚厚的叶子帮大家挡住了太阳,这样才使大家凉快起来。
而且最后治好太阳病的也是大树绿绿的叶子,大伙儿给太阳做了件绿衣裳穿,这样太阳就不会把热热的光照出来了,哎呀,多亏了这棵绿绿的大树。
三、迁移故事“绿太阳”
1、谈谈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解决关键问题:
——你们觉得大树的本领大吗?对我们的生活重要吗?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绿绿的大树,会怎么样呢?
2、师小结: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了了大树,那么夏天里,我们就找不到给我们凉快的树荫了,不止这样,我们地球的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发洪水、干旱、草原会变成沙漠等等,所以我们要保护大树,保护绿化。
四、内化故事“绿太阳”
1、可是还是有一些人不知道保护绿化,你们看一看该不该学他。
(游戏:学他,不学他)
2、把“护绿”和“损绿”两组图片混起来,分类之后,说说该不该学他。
3、师小结:嗯,为了保护绿化,我们不可以做爬树、砍树、在树上荡秋千等等破坏绿化的行为,而且看到破坏绿化的行为要制止;可以和爸爸妈妈去种树、给小树浇水、扶扶歪倒的小树等。
活动延伸:
1、师:老师把:“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中发生的事情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
2、师:这首儿歌好听吗?下次学了以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护绿小能手,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上下来之后,我有如下的感想:
一、亮点:
1、活动的立意“热”。
这是我的一贯教学风格,喜欢把一些社会上的热点,借助学习活动来传达给孩子们。
在本次活动中就很好的体现了。
我抓住了现在新闻里每天在报道的大旱和大涝的热点,通过《绿太阳》这个活动,传达给孩子们造成这种自然灾害的是因为大面的绿化被人类破坏了。
2、环节的设计“巧”。
这次活动中,我巧妙地将多种形式融入到了每个环节中,使得整个活动看上非常丰富。
第一个环节我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对“理解故事《绿太阳》”进行小结。
第二个环节我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对“没有树木和绿化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小结。
第三个环节我是以分类、动画儿歌的形式来对“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进行小结。
这样动静相结合就不会让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感觉到单一乏味了。
二、不足:
1、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还了解的不够。
由于我一年没有带班的缘故,虽然我来上班已经有一个月,但是对我们班孩子发展情况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
以至于我将本次的活动的目标指定得有些高了。
只有几个能力最为突出的幼儿能够同时达到两条目标。
2、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回答问题的时间还把握不好。
这也是造成我本次活动超时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班的孩子求知欲都非常强,所以常常在活动中会提出一些老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而我为了满足每个孩子都会尽可能的去回答他们。
但这样一来,就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活动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3、在活动过程中环节进行的轻重欠佳。
每个环节我都非常细致的展开了,其实应该是轻重相结合的。
我应该把第一个理解故事的环节稍微快速一点过去,因为故事只是一个载体而已,重点放在第二个迁移内化故事的环节,这样就不会让人有好像什么都是重点的感觉了。
中班语言教案:绿太阳2
活动目标:
1、倾听并理解太阳发烧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感受夏天炎热的气候特征。
2、感知树荫给大家带来的方便,了解各种夏天避暑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在听辨声音的过程中梳理并感知夏天的气候特征
1、今天我带来了几个与夏天有关的声音,听一听,猜猜是什么?
听声音(蚊子、知了、雷雨声)
引导幼儿猜测,并根据幼儿回答演示PPT
小结:夏天来了,知了在枝头鸣叫;雷阵雨轰隆隆,轰隆隆,雨后的天空中有时还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呢,夏天真热闹!
2、你们喜欢热闹的夏天吗?夏天还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3、是呀,夏天很迷人,但实在太炎热,火辣辣的太阳晒在身上快受不了啦,今天老师带来一则故事,猜猜太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理解感受——倾听并理解太阳发烧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感受夏天的炎热并了解避暑的好方法
1、倾听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太阳发烧了,发生了什么事?(大地和河水变得怎么样了?小树、鱼、狗、小鸟热得怎么样了?)
怎么办?大家快来想想办法。
(鼓励幼儿想办法,发挥想象)
2、为什么大家要到大树下?大家为太阳做了什么?
3、夏天真热啊,躲到什么地方会比较阴凉呢?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变凉快?
三、延伸——树荫下真凉快
教师和孩子一起到外面活动,感受夏天太阳底下的炎热,寻找树荫,感受树荫下的凉快。
【推荐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空气》1
设计意图:
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
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帮助他们获取一些有关空气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与幼儿人数相等。
2、气球、蜡烛、火柴、小杯子、充气玩具。
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诉幼儿玻璃杯里盛着非常宝贵了东西,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