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第一次综合测试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第一次综合测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4.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5s内的位移比第2s内的位移多 6m,则能求出该运动所对应的物理量为
A.初速度
B.加速度
C.前5s内的平均速度
D.第2s内的位移
15.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用M、N两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
点,此时α+β=90°,然后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α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是()
A.减小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
B.减小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C.增大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D.增大N的示数同时
减小β角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B以初速度v0沿斜面体表面向下运动,此时斜面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斜面
体A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块B下滑的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斜面体的斜面一定是粗糙的
C.滑块B下滑的过程中对其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A所受地面摩擦力仍然不变
D.滑块B下滑的过程中对其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则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一定变大
17.某同学在篮球训练中,以某一初速度篮球总是水平击中篮板同一位置,设他每次出手高度都相同,则他离篮板越近()
A.投掷的初速度越小
B.击中篮板时篮球的速度越大
C.篮球在空中飞行时间越短
D.投掷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6分)
18.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
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
皮带不打滑,则()
A.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b两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c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d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19.如图所示,一圆筒绕其中心轴OO′转动,圆筒内壁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与筒保持相对静止,已知圆筒的半径为R,圆筒的半
径为R,圆筒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小物块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小物块受到的弹力大小为mω2R
D.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20.火车转弯的运动可看作是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为了提供火车转弯运动所需要的巨大向心力,往往在转弯处使外轨高于内
轨而提供这样一个向心力,在内、外轨道高度差确定以后,对转弯处的火车速率有一定的限制,大于或者小于这个速率对轨道都会有一定的损害,以下关于这个问题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A.大于这个速率,外轨将受到挤压
B.大于这个速率,内轨将受到挤压
C.小于这个速率,内轨将受到挤压
D.小于这个速率,外轨将受到挤压
21.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半圆形轨道,AB为水平直径,O为圆心,将一些半径远小于轨道半径的小球从A点以
不同的初速度沿直径水平向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从抛出到碰到轨道这个过程中.则()
A.无论初速度取何值,小球均不可以垂直撞击半圆形轨道
B.初速度不同的小球运动时间一定不相同
C.初速度小的小球运动时间长
D.落在半圆形轨道最低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
三、非选择题(共54分)
22.(9分)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
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
S
k Y
L
,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以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的值。
首先利用测量工具a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20.00cm,利用测量工具b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4.000mm,那么测量工具a应该是________
(2)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
某同学根据表格作出F—x图象.(如图乙所示)
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值为_______N/m
(3)这种橡皮筋的Y值等于__________
23.(1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变化的关系,他们将宽度为d 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在水平桌面上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记录小车通过A 、B 时的遮光时间,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目的是( ) A .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 .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 .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 的功
D .可使得小车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
(2)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 =_______cm 。
②将小车停在C 点,在砝码盘中放上砝码,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此时小车及小车中砝码的质量之和为M ,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小车通过A 、B 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1t 、2t ,则小车通过A 、B 过程中加速度为= _______(用字母1t 、2t 、d 、s 表示)。
③在小车中增减砝码或在砝码盘中增减砝码,重复①的操作。
(3)若在本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假设小车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利用上面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保证小车质量M 不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数量,即质量m 改变(取绳子拉力近似为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测得多组m 、1t 、2t 的数据,并得到m 与
2
12211⎪⎪⎭
⎫ ⎝⎛-⎪⎪⎭⎫ ⎝⎛t t 的关系图像(如图丙)。
已知图像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直线PQ 的斜率为k ,A 、B 两点的距离为s ,挡光片的宽度为d ,求解
μ= _______ (用字母b 、d 、s 、k 、g 表示)。
24. (10分)如图所示,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 点水平飞出,从水平飞出时开始计时,经t =3.0s 落到斜坡上的A 点.已知
O 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m =50kg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 2,sin 37°=0.6,cos 37°=0.8.求:
(1)A 点与O 点的距离L ;
(2)运动员离开O 点时的速度v 1和落到A 点时的速度v 2的大小.
25. (10分)如图,小球的质量是2kg ,细线长为2m 且最大能承受40N 的拉力,用细线把小球悬挂在O 点,O’点距地面高度为4m ,如果使
小球绕OO’轴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g =10m /s 2
求: (1)当小球的角速度为多大时,线刚好断裂? (2)断裂后小球落地点与悬点的水平距离?
35.(13分)质量为m=20kg 的物体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作用下,冲上一足够长从右向左以恒定速度v 0= -10 m/s 传送物体的水平传送带,从物体开始冲上传送带计时,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0~2.0s 内水平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2.0~4.0s 内水平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g 取10m/s 2。
求: (1)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0~4.0s 内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热Q .
参考答案
-2
24 (1)运动员从O 到A ,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有:…①
代入数据解得:L=75m…②
(2)运动员从O 到A ,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Lcosθ=v 1t…③ 代入数据,联解②③得:v 1=20m /s…④
运动员落到斜坡上的A 点时,根据运动的分解有:v y =gt…⑤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⑥
联解④⑤⑥得:
.
答:(1)A 点与O 点的距离为75m ;
(2)运动员离开O 点时的速度为20m/s ,落到A 点的速度大小为36.06m/s . 25 .【答案】
解:(1)小球受力如图示,当细线刚达到最大值时,设小球到悬点的竖直高度为h ,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有:
sinα====0.5,得,α=30°
又 cosα==,
解得:F 合=F 拉cos30°=40×N=20N ,
h=0.5L=0.5×2m=1m ,R=Lcos30°=2×m=m
由圆周运动规律,得 F 合=mω2R=m ,
解得:ω===rad/s ,v=ωR=×=m/s .
(2)断裂之后作一个平抛运动,有 H-h=gt 2,x=vt ,
解得:x=v =×
=3m
落地点和悬点的水平距离 d==
=
m .
答:(1)当小球的角速度为
rad/s 时,线刚好断裂.
(2)断裂后小球落地点与悬点的水平距离为
m .
35 【解析】(1)设水平外力大小为F ,由图象可知0~2.0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5m/s 2, (1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 f ma += ,(2分)
2~4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1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f F ma -= (1分) f=40N (1分)又f=μmg 由以上各式解得:μ=0.3 (1分)
(2)0~2.0s 内物体的对地位移11102v x t += x 1=10m (1分)
传送带的对地位移1/01x v t = 1
/20x =-m (1分)
此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热/111()Q f x x =- Q 1=1800J (1分) 2~4.0s 内物体的对地位移22102
v x t += x 2=-2m (1分)
传送带的对地位移/201x v t = /
220x =-m (1分)
此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热/222()Q f x x =- Q 2=1080J (1分)
0~4.0s 内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热Q= Q 1+Q 2=2880J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