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问题,感冒莫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医药 2019.02
24预防与治疗
·心脑血管病
心脏有问题,感冒莫大意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 吴延虎
【典型病例】
患者小李,24岁。
在他1岁半时体检发现心脏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一直没有治疗。
成长的过程中,小李活动后经常出现心悸、气短的症状,休息后能缓解,家人也未予以重视。
几个月前小李不小心着凉患上感冒,出现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起先他也没当回事儿,认为自己能扛过去,没想到情况越发严重,持续的发热令他疲乏无力,食欲全无,日渐消瘦,还不时冒虚汗,吃了感冒药也未见好转。
随后家人陪小李前往我院就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小李患上了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随时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
为了挽救小李的生命,我们为小李实施了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室缺修补术。
如今,小李即将康复出院,但令我们备感惋惜的是,其实室间隔缺损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本只需做一个微创室缺修补手术就能解决,而现在,由于小李没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感冒,耽误了病情而导致细菌侵袭至心脏,不得不置换两个心脏瓣膜才解决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又是如何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
病因:细菌、真菌主攻,感冒助攻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等其他微生物引起。
通常,正常人群的感冒是不会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尤其是年老体弱、抵抗力差的人群,引起感冒的病毒感染及伴发的细菌感染会经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或者静脉通道随血液循环到心脏内膜,从而引起心内膜感染,导致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成并损害瓣膜功能。
像小李这位患者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异常的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就容易造成心内膜的损伤,这是他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基础;长时间的感冒导致细菌在血液中蔓延并随着血液涌入心脏,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直接诱因。
细菌侵入心脏后,逐渐聚集在小李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心脏瓣膜边缘,并开始结成团块肆意破坏瓣膜,导致其心内膜发生感染产生溃疡,进而使主动脉瓣上出现直径约1.5厘米的穿孔,二尖瓣上出现约1厘米的穿孔。
危害:心衰、血栓、脑梗、心梗样样不少
感染性心内膜炎除了会引起瓣膜穿孔,导致心脏血液的反流,造成心衰(稍微活动或不活动时气
喘),还会在心脏内或瓣膜处形成血栓。
一旦脱落的血栓或菌栓随着血流走向身体其他部位,如阻塞大脑血管,就会引起脑梗塞;阻塞心脏血管,会引起心肌梗死;阻塞脾脏血管,会引起脾梗死等。
还有部分患者,一开始是由于其他脏器梗死(如脑梗塞),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此种情况需要密切关注。
症状:发热最常见
发热往往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热,有的发热时间可能会较长,极个别患者无发热。
此外患者还会有疲乏、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苍白等表现。
另外80%~85%的患者可听到心脏杂音。
约1/3的患者可出现栓塞症状,皮肤可见散在的小淤点,指趾屈面可有隆起的紫红色小结节,略有触痛,这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
以上的非特异性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等到前去就诊时,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治疗:抗生素和手术并驾齐驱
如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是
心脑血管病·
预防与治疗
心衰离糖尿病并不远
□吴 志/张文明
家在福州市的患者赵纪强(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十年多。
最近在家测血糖有些波动,感觉浑身乏力,走路、干家务很容易疲劳。
这天早晨起床时,感觉喘不过气来,胸口有明显压迫感。
赵纪强紧张之下赶到医院就诊,才发现是患上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2型糖尿病合并心衰的情况极为常见,但多数糖友对心衰的认识程度极低。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林忆阳副主任医师建议,有早期心衰症状的患者,应及早到医院做心脏彩超、血浆利钠肽测定、心电图、心脏核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
提醒:血糖控制关系心衰风险
心脏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泵血,把血液泵向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力衰竭,就是指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我国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到40%。
心
衰时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不足,血
液的携氧量下降,就会出现活动
后气喘、体力下降等症状。
由于
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不能顺利回
流到心脏,下肢静脉的血液就会
渗到组织间隙中,还可能引起下
肢严重水肿。
心衰离糖尿病并不遥远,血
糖控制与心衰风险相关。
糖尿病
合并心衰比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或脑卒中更常见,12%~15%的2型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衰,心衰在糖
尿病住院患者中占24%~47%。
有
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衰
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
心衰症状严重,容易复发,
可能需要经常住院,而且死亡率
高。
心衰的死亡率与癌症相当,5
年内死亡率约20%,20%的心衰患
者在确诊1年内死亡。
糖尿病合并
心衰者年病死率,为未合并心衰
者的12倍。
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衰
者,年病死率达到32.7%;而未合
并心衰者年病死率仅为3.7%。
警惕:疲劳+喘气+浮肿
糖尿病更容易并存冠心病与
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通常为弥
漫性、多支病变,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及功能紊乱更加明显,由于
大血管与微血管损伤严重,导致
心脏供血明显不足,更容易出现
心衰。
同时,心肌细胞损伤更严
重,糖尿病性心肌病是部分糖尿
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重
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
脏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体位性
低血压、固定心率、无痛性心肌
梗死及血液动力学异常,增加心
衰风险。
林忆阳副主任医师提醒,糖
尿病患者特别容易疲劳或感觉浑
身乏力,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
顿饭都会备感疲倦。
半夜或早晨
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
喘不过气来,用力或情绪激动
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
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
患者还可能有浮肿症状,最常出
现的是脚踝、小腿处的水肿,早
期表现为裤子或鞋子变紧。
这些
症状可能提示有心衰,应该尽快
就医。
有些心衰患者没有上述任何
症状,而有的患者则所有症状都
有。
需要强调的是,胸口重压感
或“下沉感”,是心衰的初起症
状,但是初次出现这种感觉的时
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处置,而且
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
所以,当
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
水”感,或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胸
部似乎充满液体时,要引起重视,
及时到医院就诊。
治疗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措施。
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亦要足够长,力求治愈,时间一般需4~6周。
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为抗生素治疗无效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瓣膜穿孔、破裂、腱索离断,发生难治性急性心力衰竭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个渐进性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将会有很大帮助。
家庭医药 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