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妒忌的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妒忌的古诗赏析
妒忌,是人类内心普遍存在的负面情感之一。

在古代中国古诗中,
妒忌也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首古代
诗词,探究妒忌在古人心中的形象及其所带来的心理困扰。

篇一:《卜算子·咏妒》(苏轼)
卜算子,筛卦子,何不朝君试。

数锦衣,堪摘绣佛,尽日从朝至夕。

回头忍数绣佛妒,莫向光阴惰。

苏轼的《卜算子·咏妒》描绘了妒忌所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诗中,苏轼以卜算子、筛卦子的形象自喻,表示自己运用算卦的技巧来揣测君
王心意。

然而,他却感到困扰,因为他亲自检视绣佛的技艺,但却无
法自主摘取,因为妒忌铺天盖地,不允许他超越自己与他人竞争。


呼吁自己不要沉迷于嫉妒之中,不能虚度光阴。

这首诗通过对妒忌的刻画,表达了苏轼对嫉妒所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的深刻认识。

他意识到,妒忌会让人丧失自由,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发
展和成长。

篇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自后数十年,遂亡其事。

后人得之而继绝书,有遂义之徒存焉者。

其人述此事也,口耳所传,非墨宣之使然也。

舍烦闹,纵心意,自得
其乐。

此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者也。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饱含妒忌情感的文字。

文章讲述了一个隐居于桃花源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乡村,人们在那里过着自由、宁静的生活。

然而,当消息传开后,外界的人们频繁前来寻找桃花源,却始终找不到。

这篇文章描绘了嫉妒的心理困境。

陶渊明以隐居者的身份,展示了一个嫉妒者的内心世界。

桃花源的存在让他们感到孤独和嫉妒,因为他们无法与那些幸福而自由的人们分享这片乐土。

他们不仅对幸福感到妒忌,同时也想要占有这片乐土。

然而,他们无法理解,桃花源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它存在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

这篇文章通过对逃离尘世的描述,深入探讨了妒忌心理的矛盾和复杂性。

陶渊明用他独特的文字风格,抒发了他对这种心理困扰的深切思考。

篇三:《寻墓》(杜甫)
野尽一青松,寒僧寻墓去。

死去无人问青冢,耕童遥指杏花村。

杜甫的《寻墓》描述了一个僧人寻找墓地的场景。

诗人看到一棵孤立的青松,感到惋惜,因为那里并没有人类前去悼念逝者。

他指着远处的村庄,想象那里的耕种童子,抬头望见杏花绽放,哭泣着指向这座无名的青冢。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无名墓地与人们冷漠态度的荒凉感受。

这首诗中并未直接提到妒忌,但通过呈现一种对未被关注逝者的妒忌心态,揭示了人们内心对他人成功、美好的嫉妒之情。

青松象征着逝者,而
没有人问津的青冢,则代表了逝者归于无名的命运。

杜甫把这种心态投射到耕童身上,表达了他对逝者得不到世人追念的妒忌之感。

本文通过赏析三首古代诗词,展示了妒忌在古人心中的形象及其所带来的心理困扰。

不论是苏轼的《卜算子·咏妒》、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是杜甫的《寻墓》,都深刻刻画了妒忌对人们内心的困扰和挣扎。

这些作品给予了我们启示,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成就,珍惜自己的幸福,同时坚持正面积极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