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第2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
2.铁的氢氧化物
3.铁盐、亚铁盐
(1)Fe3+的检验:
(2)Fe2+和Fe3+的转化:
较强氧化剂
Fe2+
Fe3+
较强还原剂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FeCl3溶液与铁粉:2Fe3++Fe===3Fe2+;
②FeCl 2溶液与氯水:2Fe 2++Cl 2===2Fe 3++2Cl -。

(3)铁盐的净水作用:铁盐在天然水中可生成Fe(OH)3胶体,和水中的悬浮物形成絮状不溶物沉降下来。

知识点一: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探究
(1)从物质类别讨论性质
①FeO 、Fe 2O 3属于碱性氧化物,具有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

Fe 3O 4可以看作FeO·Fe 2O 3。

②Fe(OH)2、Fe(OH)3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如与酸反应。

(2)从化合价分析:
①+2价铁的化合物FeO 、Fe(OH)2具有还原性,可与氧化剂反应。

如4Fe(OH)2+O 2+2H 2O===4Fe(OH)3。

②+3价铁的化合物Fe 2O 3、Fe(OH)3具有氧化性,可与还原剂反应。

知识点二:Fe 2+、Fe 3+、Fe 的相互转变——“铁三角”
(1)Fe 只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剂氧化为Fe 2+、Fe 3+。

①能被S 、Cu 2+、H +等较弱氧化剂及Fe 3+氧化为Fe 2+
Fe +S=====△
FeS ;Fe +Cu 2+===Fe 2++Cu ;Fe +2H +===Fe 2++H 2↑;2Fe 3++Fe===3Fe 2+ ②能被Cl 2等强氧化剂氧化为Fe 3+
2Fe +3Cl 2=====点燃
2FeCl 3
(2)Fe 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Fe 3+,也可以被还原为Fe 。

①被Cl 2等强氧化剂氧化为Fe 3+
2Fe 2++Cl 2===2Fe 3++2Cl -
②被C 、H 2、CO 、活泼金属还原为Fe
2FeO +C=====高温2Fe +CO 2;FeO +CO=====高温Fe +CO 2;FeO +H 2=====高温
Fe +H 2O ;Zn +Fe 2+===Zn 2++
Fe
知识点三:Fe2+、Fe3+的检验
题组一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1.下列各图中,不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C )
解析:A项,先打开开关K,旋转活塞使稀硫酸滴入烧瓶中与铁反应产生氢气,排尽装置内
的空气后关闭开关K,则在气压作用下烧瓶中产生的FeSO4溶液沿着导管进入锥形瓶中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B项,铁粉与滴入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可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挤压长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C项,由于液面上方没有采取隔离氧气的措施,因此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D 项,FeSO4溶液上方的苯层可以隔绝空气,所以NaOH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的Fe(OH)2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存在。

2.某学生设计了一个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试管B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煮沸1~2 min立即加入2 mL液体石蜡,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NaOH溶液中的O2,并防止O2再进入溶液。

(2)在具支试管A中加入稀硫酸和略微过量的铁粉,试分析铁粉过量的原因:保证溶液中不存在Fe3+。

(3)连接好导管,同时打开活塞,当铁粉与稀硫酸反应平稳时,关闭活塞,这时试管A中的现象是溶液经导管进入试管B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生成的H2使试管A、B内产生了压强。

试管B中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4)若试管B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遇到空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其与氧化性物质接触。

制备Fe(OH)2的改进方法
方法1:有机覆盖层法
将吸有不含氧气的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到液面以下,慢慢挤出NaOH溶液;并在液面上覆盖一层苯或煤油(不能用CCl4),以防止空气与Fe(OH)2接触发生反应。

方法2:还原气体保护法
用产生的H2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关闭止水夹,利用产生的H2将亚铁盐与NaOH溶液混合,这样可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题组二铁三角及其应用
3.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A )
A.过量的Fe与Cl2反应
B.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
C.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Fe
D.足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解析:A项,Cl2氧化性强,能将铁元素由0价氧化为+3价,由于不是在溶液中反应,因此过量的铁不会将氯化铁还原;B项,Fe与稀硫酸反应只能生成Fe2+;C项,在溶液中Fe3+被Fe 还原为Fe2+;D项,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但题中铁是足量的,则能将生成的FeCl3还原为FeCl2。

因此本题选A项。

4.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
(1)B的化学式:FeCl2,D的化学式:KCl。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4Fe(OH)2+2H2O+O2===4Fe(OH)3。

(3)常用KSCN溶液检验G中的阳离子,其现象为棕黄色溶液变为红色溶液。

(4)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解析:根据流程图,推知D溶液为KCl溶液,H为AgCl,E为Fe(OH)2,F为Fe(OH)3,G为FeCl3,然后根据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推知A为Fe,B为FeCl2,C为KOH。

5.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

(1)检验溶液中Fe3+存在的试剂是KSCN溶液,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

(2)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3+Cu===2FeCl2+CuCl2。

(3)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
步骤:
A.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①Fe,②FeCl2,③Fe和Cu,④HCl,
⑤FeCl2和HCl,⑥Cl2(或H2O2)。

B.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或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解析:(1)一般用KSCN溶液检验Fe3+,如果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含有Fe3+;(2)铜把Fe3+还原成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
3===2FeCl2+CuCl2;(3)根据流程目的是回收铜并制备FeCl3溶液,因此先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即①为铁,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Fe+CuCl2===FeCl2+Cu,滤渣为铜单质和剩余的铁,利用铁与盐酸反应,铜不与盐酸反应,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的④,即盐酸,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滤液⑤为FeCl2溶液和盐酸,滤液②为FeCl2溶液,然后②和⑤溶液合并,通入氯气或加入H2O2,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或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与“铁三角”转化关系有关的常见问题
(1)与Fe3+、Fe2+有关的离子共存问题
①Fe3+与I-、S2-、HS-、SO2-3、HSO-3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②Fe2+与MnO-4(H+)、NO-3(H+)、ClO-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2)除杂问题(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①FeCl3溶液(FeCl2):加足量氯水或双氧水或通入足量Cl2。

②FeCl2溶液(FeCl3):加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③FeSO4溶液(CuSO4):加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④铁粉(铝)、Fe2O3(Al2O3):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题组三
6.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B )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C.检验绿矾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可将绿矾晶体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再观察
溶液是否变红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 3+
解析:向含有Fe 2+的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加入氯水后,Fe 2+被氧化为Fe 3+,溶液显红色,故A 项正确。

Cl -也能和酸性KMnO 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故B 项错误。

若绿矾变质则晶体中会有Fe 3+,绿矾晶体溶于稀硫酸后再加KSCN 溶液,若溶液显红色,则绿矾变质;若不显红色,说明绿矾没有变质,故C 项正确。

Fe 3+遇到OH -会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故D 项正确。

7.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 2+而不含有Fe 3+的实验方法是( B )
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
B .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 .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
D .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解析: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可能是原溶液中的Fe 2+被氯水氧化为Fe 3+或原溶液本来就含有Fe 3+,故A 错误;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Fe 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Fe 2+被氯水氧化为Fe 3+,Fe 3+与SCN -反应使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存在Fe 2+,故B 正确;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可能存在Fe 2+、Fe 3+,故C 错误;只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不变色,不一定含有Fe 2+,故D 错误。

检验Fe 2+时的易错分析
(1)只含Fe 2+的溶液,注意检验Fe 2+时加入试剂的颜色
待测液――→KSCN 溶液不变色――→氧化剂
如氯水、双氧水
红色(含Fe 2+、不含Fe 3+)
①加KSCN 溶液前,要注意不要加入氧化性物质使Fe 2+被氧化,如H 2O 2、NO -3(H +
)等。

②氧化剂不能选用酸性KMnO 4溶液,因为酸性KMnO 4溶液本身显紫红色,对实验现象有干扰,且酸性KMnO 4溶液能氧化KSCN,即使溶液含Fe 3+也不变红色,不能证明不含Fe 3+。

(2)同时含有Fe 2+和Fe 3+的溶液:Fe 2+对检验Fe 3+无干扰,可以滴加KSCN 溶液检验Fe 3+;Fe 3+对检验Fe 2+有干扰,不能通过先加入KSCN 溶液再加氯水检验Fe 2+,通常向溶液中加入适量K 3[Fe(CN)6]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Fe 2+。

题组四 常见铁的化合物性质及应用
8.下列关于铁矿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B .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与铁锈的主要成分相同
C .磁铁矿粉末溶于盐酸后,加入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
D.FeO俗称铁红
解析:赤铁矿中“赤”为红色,其主要成分为Fe2O3,则A项错误;铁矿石为含有铁元素的矿石,而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两者主要成分不一定相同,则B项错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3O4,能溶于盐酸生成Fe2+和Fe3+,所得溶液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色,则C项正确;FeO为黑色固体,Fe2O3俗称铁红。

9.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变成灰绿色沉淀,放置较长时间后,逐渐变成红褐色沉淀
B.产生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溶液中立即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D.放出无色、有臭味的气体
解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氧气和氢氧化钠,且Na2O2和水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2O2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的Fe(OH)2立即被氧化成红褐色的Fe(OH)3。

10.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溶液中K+、Fe2+、SCN-、Br-可以大量共存
B.和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H2S===FeS+2H+
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2-4+Ba2++3OH-===Fe(OH)3↓+BaSO4↓D.1 L 0.1 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 g Fe
解析:Fe2(SO4)3溶液中的Fe3+与SCN-反应生成络合物,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铁离子能够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单质,故B错误;Fe2(SO4)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O2-4+3Ba2++6OH-===2Fe(OH)3↓+3BaSO4↓,故C错误;1 L 0.1 mol·L-1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铁0.1 mol,0.1 mol硫酸铁中含有0.2 mol铁离子,与足量锌反应可以生成0.2 mol铁,生成铁的质量为11.2 g,故D正确。

(5)铁铵矾[NH4Fe(SO4)2]: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常用作化学分析试剂、药物和织物媒染剂。

(6)赤血盐{K3[Fe(CN)6]}:红色晶体,易溶于水,常用于检验Fe2+,生成蓝色沉淀。

2.Fe3+变色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