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透视
14/科协论坛/2018.03陈惠娟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科协所属科技类社会组织具有学术权威性、社会公益性和第三方评价的公正性等属性。
有序推进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积极顺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近年来,江苏省科协积极顺应改革大势,推进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以下简称“承能”)工作常态长效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承能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落实承能方案,扩大工作覆盖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科协积极顺应深化改革机遇,将学会承能工作作为顺应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策应“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路径,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办[2015]34号)要求,统筹谋划,细化流程,明确承能任务落实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4年、2015年,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首批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座谈会,2016年中国科协召开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试点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江苏作为唯一代表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承能工作经验做法向全国转发,初步实现省委提出的将承能工作打造成改革品牌的要求。
以首批16家省级学会试点承接8个政府部门21项职能为基础,到扩大试点35家省级学会承接17个政府部门53项职能,至目前共有92家省级学会承接37个委托部门423个社会化公共服务项目。
(二)加强过程控制,确保规范有序
坚持依法依规承能,由江苏省编办审核确定转移职能的法律依据,形成目录清单。
坚持科学高效组织,主动协调对接相关政府部门,逐项签订承能协议,明确职能部门、科协组织、省级学会三方的权利义务。
建立组织推进体系,加强督查、服务、协调,江苏省科协各部门全面对接学会承接项目,坚持一月一例会、季度一点评、半年一总结,及时交流工作进展。
2017年7月份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委改革新部署,坚持一周一推动,通过集中交流、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推动3A级以上学会承能全覆盖,全面承接六大类职能的学会从最初的6家提升到现在的17家,成功签订协议的学会从最初的26家提升到现在的53家。
(三)建立制度机制,提升承能实效
通过试点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联合省编办、民政厅等6个职能部门出台《项目实施规范》、《绩效评估办法》等制度。
建立评估监督机制,实行边承接边评估边完善,联合江苏省科技厅、民政厅、人社厅和财政厅等单位,对已完成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实施质量有效控制。
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意识,引领带动市县两级391家学会承接1297项社会化服务项目,先后涌现出宿迁市、常熟市等承能工作先进典型,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良好局面。
二、承能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科技类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由省级综合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专家组织评估,服务对象对学会承能的满意率达95%以上,承能综合效率提升35%、成本下降28%以上。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不断
学会透视
/
科协论坛/15
2018.03强化专家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委会专家由2014年的110位发展到目前的351位,涵盖勘察设计等4个组28个专业;先后编制5部行业标准和8部指南,得到国家住建部的全面推广。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成功承接省卫计委涉水产品卫生信用评价职能,全程实行“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责任、评价结果、评价运用”五公开,组织对全省65家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年度卫生信用评价,最终确定5家为2016年度卫生信用诚信企业,学会的公正性、信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精心组织“能效之星”企业评估任务,并结合实际编制发布省地方标准,促进企业累计投入节能技改资金约76亿元,节能约280万吨标准煤。
学会评估的示范引领效应引起国家层面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所属国家节能中心推出“中国能效之星”企业评价活动、国家工信部推出“中国能效之星”产品评价活动。
(二)学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第三方作用进一步发挥学会积极开展建言献策和决策咨询活动,建设新型科技创新智库,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先后形成决策咨询建议583项,同比增长31%;党委政府采纳233项,同比增长39.5%。
江苏省金属学会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在取缔“地条钢”专项行动中,先后8次组织34批次专家组配合国家及江苏省督查组进行督查,踏勘现场对100余家企业的装备、技术进行鉴别,提出关于地条钢科学界定的科技工作者建议,得到国家工信部的采纳,有力促进了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先后承担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的调研起草工作,完成江苏省以及南京、连云港、昆山等地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有关学会参与研究制定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意见、科技创新40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等第三方评估工作,完成上海市全创改跟踪评估工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三)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顺应时代要求,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经江苏省委批准成立中共江苏省科技社团委员会,先后建立党建工作小组139个、学会党支部40个,及时将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学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1.组织凝聚力明显提升
资深学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积极加入学会,同时广泛吸纳大学生、研究生等青年会员,会员年均动态增长达9.8%。
科学合理设置分支机构,新成立专业委员会196个、工作委员会102个。
2.学会治理结构持续优化
围绕政社分设要求,建立与承能相适应的独立法人治理结构,有力推进了省级学会秘书长职业化、秘书处实体化建设,62家省级学会已全面实现“两化”。
完善承能工作监督约束机制,130家省级学会建立监事会。
3.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推进依法、规范、民主、独立办会,省级学会实现政社分设的有123家,占比达86%。
143家省级学会中78家达3A 级以上标准,达标率居省级社会组织之首。
省级学会年服务价值量超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面向社会招聘专职工作人员,新建3个与承能工作相适应的专委会,实现6大类职能承接的全覆盖,连续举办5届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联合上汽开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投入1500辆,注册会员10万多人,为新技术推广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四)大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释放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连续三年承接“双创计划”评审工作,先后评选双创人才1260人和双创团队150个,资助金额超30亿元,科学公正的评审工作有力助推了江苏人才高地建设,营造了大众创新创业的浓烈氛围。
先后建成协同创新服务基地60个、科技服务站和首席专家(工程师)各500个。
依托提升计划平台,先后推广新技术3580余项,培育新专利1790件,落地创业项目530个,专利信息推广数量和效益居全国首位。
建成“科创汇”服务平台,开展培训实训、评估评价、创投风投、孵化转化,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双创全链条服务,建成创新创业导师团队1776人,先后培训3万多人次,促成1000多个项目进入孵化平台。
利用江苏海智大会品牌载体,先后举办各类海智活动406场次,落户海智项目277个,引进海外人才315人。
建成中国科协(苏州)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等5所高校院所建立离岸创新基地,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积聚了高端优质创新资源。
(本文作者系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