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单元测试题C卷-四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青岛版,六三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单元测试题C 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算式450÷15÷3和算式( )的结果相等。

A .450÷15×3
B .450÷(15÷3)
C .450÷(15×3)
2.我们在探究运算律时,经历了( )的过程,最后总结出运算律,并用字母表示。

A .直接概括
B .举例验证
C .运用规律
3.看图中算式,想一想,这其实是应用( )。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分配律
C .乘法交换律
4.小明用一根18厘米的铁丝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它的边长可能是( )。

A .3、4、11
B .4、5、9
C .5、6、7
5.一个三角形,它的一个角是70°,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 )。

A .37°,63°
B .56°,54°
C .62°,38°
6.下面算式用乘法结合律更简便的是( )。

A .85×25×4
B .63×9×3
C .98×101
7.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 .钝角
B .直角
C .锐角
8.如图,在右面的直角梯形中画一条线,不可能得到下面( )中的图形。

A .1个三角形和1长方形
B .1个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C .2个平行四边形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9.观察如图的算式,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了( )律,用字母表示是( )。

10.986-297的简便算法是________。

11.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 )律。

12.木头椅子摇晃了,亮亮在椅子下边斜着钉木条,这是运用了( )。

13.(12×5)×40=12×(5×40),这是应用了( )律。

14.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cm 、6cm ,第三条边(取整厘米数),最短是( )cm ,最长是( )cm 。

15.有一个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另外两角的度数分别是( )、( )。

16.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8分)
17.连接相对顶点的弧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的周长一样。

( )
18.小明说他做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92°。

( ) 19.9000
25
4
9000
(254)900010090÷÷=÷⨯=÷=。

( )
20.计算3×47时,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写成47×3来计算。

( ) 四、计算题(共6分) 21.(6分)计算。

52×[288÷(130-106)] 712÷89×(507-359) 38×74+126×38
22.(6分)下图是等腰三角形,已知∠2=40°,求∠1的度数。

五、作图题(共12分)
23.(6分)请你在图中画一条线段,使分割后的图中既有平行四边形,又有三角形。

24.(6分)在下图中的三角形和梯形边上补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六、解答题(共36分)
25.(6分)天海游泳场第一天卖出门票554张,第二天上午卖出287张,下午卖出313张。

这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6.(6分)学校要做4600朵纸花,平均分给25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要做多少朵纸花?
27.(6分)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和9厘米,要用它们摆成一个三角形,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请列出来。

(至少列出6种可能长度,取整厘米数。

)28.(6分)扶贫助农在行动,桃园村的水果丰收了,受疫情影响销售困难,各地超市纷纷伸出援手进行订购。

胜利超市订购了25车水果,每辆车装14箱水果,每箱水果重
20千克,胜利超市一共订购了水果多少千克?
29.(6分)学校食堂买大小两种包装的面粉各6袋,大袋每袋75千克,小袋每袋25千克。

共买面粉多少千克?30.(6分)如图,王红要去电脑城,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最近,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分析】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详解】450÷15÷3
=450÷(15×3)
=450÷45
=10
所以算式450÷15÷3和算式450÷(15×3)的结果相等。

故答案为:C
【点睛】除法性质是最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2.B
【详解】我们在探究运算律时,经历了举例验证的过程,最后总结出运算律,并用字母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故答案为:B
3.B
【分析】观察图中的竖式可知,把21看作1与20,分别与114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这时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114×21
=114×(1+20)
=114×1+114×20
=114+2280
=2394
图中算式,这其实是应用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4.C
【分析】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差小于第三边,此题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A.3+4<11,因此不满足;
B.4+5=9,因此不满足;
C.5+6>7;7-5<6,因此满足。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因此用180°减去70°即可得到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之和,然后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选项中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即可选择。

【详解】180°-70°=110°
A.37°+63°=100°,100°<110°;
B.56°+54°=110°,110°=110°;
C.62°+38°=100°,100°<110°。

故答案为:B
【点睛】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A
【分析】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找出使用乘法结合律更简便的算式即可。

【详解】A.85×25×4
=85×(25×4)
=85×100
=8500
使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B.63×9×3
=63×(9×3)
=63×27
=1701
63×27不如从左到右计算简便,本选项可以使用乘法结合律,但是计算不简便;
C.98×101
=98×(100+1)
=98×100+98×1
=9800+98
=9898
使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更简便;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情况,运算定律是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7.C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假设有两个角都是50度,让一个角尽可能的大,再根据三角形分类标准确定三角形类型即可。

【详解】180-50-50=80(度)
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按角分类标准。

8.C
【分析】试着画出每个选项的图形即可判断。

【详解】A.1个三角形和1长方形:;
B.1个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C.不可能得到2个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根据所学图形的意义划分图形。

9.整数乘法分配 a×(b+c)=a×b+a×c
【分析】根据上图可知,23×15可以看作是23分别与5和10相乘,再把积相加,计算过程运用了整数乘法分配律,整数乘法分配律:a×(b+c)=a×b+a×c。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上图的算式,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了整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 +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计算方法和整数乘法分配律的掌握。

10.986-300+3
【详解】986-297
=986-(300-3)
=986-300+3
=686+3
=689
11.乘法分配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点睛】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中非常重要的定律,需熟练掌握,达到能认会用的地步。

1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分析】斜着钉木条,也就是将这个椅子固定,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依此填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亮亮在椅子下边斜着钉木条,这是运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应熟练掌握。

13.乘法结合##整数乘法结合
【分析】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依此填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2×5)×40=12×(5×40),这是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3 13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差小于第三边,依此解答。

【详解】8+6=14(cm)
8-6=2(cm)
2cm<第三条边的长度<14cm,2+1=3(cm);14-1=13(cm)
因此第三条边(取整厘米数),最短是3cm,最长是13cm。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30° 3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以及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可知:120°的角必是顶角,所以另外两个角均是(180°-120°)÷2。

【详解】(180°-120°)÷2
=60°÷2
=30°
当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时,底角的度数为30°,3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底角+顶角=180°。

16.180°
【分析】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是180°,不管三角形是大还是小,它的内角和都是180°,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点睛】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7.√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分别看分成的两部分的周长都有哪几部分围成,据此判断。

【详解】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分成两部分的周长分别由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和一条共同的弧围成,所以两部分的周长一样。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的意义。

18.×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两个底角的度数和是92°×2=184°,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9.√
【分析】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

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9000÷25÷4
=9000÷(25×4)
=9000÷100
=90
所以判断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除法的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20.√
【分析】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3×47=47×3=141,则计算3×47时,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写成47×3来计算。

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交换律的灵活运用,需熟练掌握。

21.624;1184;7600
【分析】(1)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最后算乘法。

(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详解】52×[288÷(130-106)]
=52×[288÷24]
=52×12
=624
712÷89×(507-359)
=712÷89×148
=8×148
=1184
38×74+126×38
=38×(74+126)
=38×200
=7600
22.∠1=100°
【分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180°减去2个40°就是顶角的度数,即∠1的度数。

【详解】∠1=180°-40°×2
=180°-80°
=100°
23.见详解
【分析】观察上图可知,从梯形下底的一个顶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即可将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

24.见详解
【分析】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据此可知,可以在三角形的左边画一个和这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且较长的直角边为公共边。

可以在梯形的左边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长等于梯形的腰长,底边长度为梯形上底和下底长度的差。

据此画图即可。

【详解】
(画法不唯一)
【点睛】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5.1154张【分析】第一天卖出门票张数加第二上午卖出的张数,再加第二天下午卖出的张数即可解答。

【详解】554+287+313
=554+(287+313)
=554+600
=1154(张)
答:这两天一共卖出1154张门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加法结合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6.46朵
【分析】要做纸花的总数÷平均分的班数=每个班要做的朵数;每个班要做的朵数÷每个班的小组数=平均每个小组要做纸花的朵数,依此列出综合算式,并根据整数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详解】4600÷25÷4
=4600÷(25×4)
=4600÷100
=46(朵)
答:平均每个小组要做46朵纸花。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工程问题的计算,应用整数除法的性质进行计算更加简便。

27.13厘米、12厘米、11厘米、10厘米、9厘米、8厘米、7厘米、6厘米、5厘米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5+9=14(厘米),9-5=4(厘米)
则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比14厘米小,比4厘米大。

答: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可能是13厘米、12厘米、11厘米、10厘米、9厘米、8厘米、7厘米、6厘米、5厘米。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28.7000千克
【分析】用每箱水果的质量乘14,可以计算出每车水果的质量,再用每车水果的质量乘25,计算出胜利超市一共订购了水果多少千克即可。

【详解】20×14×25
=20×25×14
=500×14
=7000(千克)
答:胜利超市一共订购了水果7000千克。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先用乘法计算出每车水果的质量。

29.600千克
【分析】用每袋小袋的重量×小袋的袋数+每袋大袋的重量×大袋的袋数=食堂买进面粉的重量,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详解】25×6+75×6
=(25+75)×6
=100×6
=600(千克)
答:共买面粉600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要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30.4种;走王红家→王敏家→电脑城最近;原因见详解
【分析】王红到电脑城的四条路线分别是:王红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电脑城;王红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王敏家,再到电脑城;王红家到王敏家、再从王敏家到电脑城;王红家到王敏家、再从王敏家到学校,再到电脑城;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王红家到王敏家、再从王敏家到电脑城这条路线最近。

【详解】答:有4种走法,走王红家→王敏家→电脑城最近。

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掌握与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